CN214081317U -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1317U
CN214081317U CN202022831803.5U CN202022831803U CN214081317U CN 214081317 U CN214081317 U CN 214081317U CN 202022831803 U CN202022831803 U CN 202022831803U CN 214081317 U CN214081317 U CN 214081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ifting
limiting
clamping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18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舟
杨义平
韩意群
刘立
韦友吉
郭兰省
党辉
王俊
郭启军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18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1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1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1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包括:支架;模组升降机构,所述模组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升降模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模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模组夹紧机构,用于将模组从两侧夹紧,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模组旋转机构,用于使模组旋转预定角度,所述模组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模组夹紧机构夹紧模组,然后通过模组升降机构抬升模组夹紧机构及模组,再由模组旋转机构对模组进行旋转,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模组的旋转,并且整个旋转过程高效且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模组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新能源动力电池模组作为构成电池包的关键部件,需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实现电池包产业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电池模组半自动检测线上对电池模组的检测效率和安全性有更高的需求。在对电池模组检测前进行夹紧旋转定位时,普通电池模组上料放置到夹具需要人工定位翻转,由于电池模组重量较重,人工翻转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及不易兼容不同长度的模组的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能有效解决模组旋转过程中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包括:
支架;
模组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模组,所述模组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架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模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模组夹紧机构,用于将模组从两侧夹紧,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及
模组旋转机构,用于使模组旋转预定角度,所述模组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还包括升降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导向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对模组的升降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还包括升降限位机构,所述升降限位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在模组下降时进行模组不同下降高度的限位。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支架并与支架滑动连接,导向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升降限位机构包括:
升降限位板,所述升降限位板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
升降限位块,所述升降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升降限位板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升降限位块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以及
升降限位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限位块滑动,使模组升降过程中升降限位板分别与升降限位块的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匹配,所述升降限位驱动元件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升降限位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升降限位板和所述升降限位块之间,并用于缓冲升降限位板与升降限位块之间的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模组夹紧机构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模组夹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且所述模组夹紧机构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直线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滑动,所述直线驱动元件设置在支撑板上;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以及
夹爪,所述夹爪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连接组件上;以及
弹性元件,所述旋转轴的侧方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安装块上,且弹性元件与所述限位孔弹性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
旋转限位驱动元件,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设置在连接组件上;以及
限位压块,所述旋转轴的侧面设置有受压面,所述限位压块与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限位压块与所述受压面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中,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旋转检测组件,所述旋转检测组件包括:
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上;以及
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感应元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传感器感应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可通过模组夹紧机构夹紧模组,然后通过模组升降机构抬升模组夹紧机构及模组,再由模组旋转机构对模组进行旋转,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模组的旋转,并且整个旋转过程高效且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支架;20、模组升降机构;21、缓冲座;30、支撑板;40、模组夹紧机构;41、连接组件;42、直线驱动元件;43、旋转轴;44、夹爪;451、安装块;452、弹性元件;461、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2、限位压块;471、定位传感器;472、感应元件;50、模组旋转机构;51、旋转驱动元件;52、安装板;53、联轴器;60、升降导向机构;61、导向杆;62、直线轴承;70;升降限位机构;71、升降限位板;72、升降限位块;73、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4、限位距离调节件;75、缓冲件;100、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包括:
支架10;
模组升降机构20,用于升降模组100,所述模组升降机构20设置在支架10上;
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模组升降机构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模组夹紧机构40,用于将模组100从两侧夹紧,一对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0的两侧;以及
模组旋转机构50,用于使模组100旋转预定角度,所述模组旋转机构5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0上。
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实施的对象主要为汽车电池模组,汽车电池模组一般由多个单体电芯通过导电连接件串并联形成,并通过外壳框架封装在一起,其结构类似于长方体结构。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功能是对电池模组100进行夹紧后抬升,然后进行旋转,旋转预定角度后放下并松开模组100,进而进行对模组100的下一步工序,如焊接、检测等。当然,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可以针对的不仅仅是汽车电池模组,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模组或者其它的模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支架10用于对整个装置形成支撑;模组升降机构20通过其输出轴驱动支撑板30进行升降,进而实现模组100的升降;支撑板30用于安装模组夹紧机构40和模组旋转机构50;当模组100被移送到模组夹紧机构40的下方时,模组夹紧机构40可下降至模组100的两侧,然后从而两侧向模组100方向推进,使得模组100的两侧被夹紧,然后通过模组升降机构20将模组100抬升至一定高度;此时模组旋转机构50可使模组100旋转预定角度,本实施例中将模组100进行180度翻转,然后翻转完成的模组100被模组升降机构20下降至原先的位置,从而完成模组100的夹紧和旋转。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升降机构20包括升降气缸和连接座,升降气缸固定在支架10上,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即升降气缸的输出杆的移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其穿过支架10并通过连接座与下方的支撑板30固定连接;升降气缸工作时,其输出杆在垂直方向上带动输出杆移动以实现升降。更具体的,所述连接座从与升降气缸的输出杆的连接部分向下延伸形成两根连接柱,两根连接柱分别连接支撑板30的两侧,从而使升降气缸与支撑板30之间形成更稳固的连接,支撑板30升降过程更加稳定。
更优的,所述模组升降机构20还包括缓冲座21,所述缓冲座21设置在连接座上,通过缓冲座21可以缓冲连接座与支架10的碰撞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模组100抬升过高并保护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当然,模组升降机构20内的升降气缸也可换成其它驱动元件,如直线电机、液压缸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还包括升降导向机构60,所述升降导向机构60设置在支架10上,用于对模组的升降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导向机构60优选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支架10的两侧,通过升降导向机构60对升降过程进行导向,支撑板30及模组升降时不易发生抖动,升降过程能更加的平稳可靠。
具体的,请结合图1-图3,所述升降导向机构60包括导向杆61,所述导向杆61穿过所述支架10并与支架10滑动连接,导向杆6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30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个升降导向机构60中的导向杆61都优选设置为两个,其也分别位于支架10的两侧,最后由四根导向杆61位于支架10四角形成稳定的导向。更优的,在支架10上设置有与导向杆61配合的直线轴承62,所述直线轴承62固定在支架10上,导向杆61在直线轴承62内移动,从而保证其运动轨迹为直线运动,实现良好的导向功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夹紧旋转装置还还包括升降限位机构70,所述升降限位机构70设置在支架10上,用于在模组100下降时进行模组100不同下降高度的限位。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导向机构60优选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支架10的两侧并与升降导向机构60配合。
由于模组100的形状并非完全规整的,因此当模组100翻转某一角度后,例如翻转180度后,模组100的中心位置会变化,模组100下方距离工作台台面或者传送带的高度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果模组升降机构20继续将模组100下降到原先的高度,要么会出现模组100与台面产生碰撞挤压的情况;要么模组100离台面有一定距离,当模组夹紧机构40松开模组100后,出现模组100掉落并与台面产生碰撞的情况,进而损坏模组100。因此,为了保证模组100能在翻转后继续回到原先的位置,可由工作人员预先设置好限位高度差,通过升降限位机构70使模组100在翻转前后下降不同的高度。
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升降限位机构70包括:
升降限位板71,所述升降限位板71与所述导向杆61固定连接;
升降限位块72,所述升降限位块72设置于所述升降限位板71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架10滑动连接,升降限位块72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
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3,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限位块72滑动,使模组升降过程中升降限位板71分别与升降限位块72的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匹配,所述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3设置在支架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限位块72上拥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平面,分别对应模组100翻转前后升降限位块72对模组升降机构20的限位。支架10每一侧的升降限位板71均固定在两个导向杆61的顶部。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3优选为小型气缸,当然也可选用其它的驱动元件,如直线电机、液压缸等。支架10上设置有滑轨,而升降限位块72底部设置有相应的滑槽,从而使升降限位块72可在支架10上沿指定方向来回滑动。
在模组100翻转前,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3推动升降限位块72滑动,使得升降限位块72的一高度平面处于升降限位板71的正下方后停止;当模组升降机构20推动模组夹紧机构40下降至刚好位于模组100两侧时,升降限位块72的该高度平面刚好贴合升降限位板71,从而对模组升降机构20的升降过程进行限位,模组升降机构20停止运动,此时模组夹紧机构40即开始夹紧模组100,并在模组夹紧后完成模组100抬升翻转的过程。
在模组100翻转后,升降限位驱动元件73继续推动升降限位块72移动,使得升降限位块72的另一高度平面处于升降限位板71的正下方后停止;当模组升降机构20推动模组夹紧机构40下降至模组100刚好接触台面时,升降限位块72的该高度平面贴合升降限位板71,从而对模组升降机构20的升降过程进行限位,模组升降机构20停止运动,此时模组夹紧机构40即可开始松开模组100,使模组100安全的留在台面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限位机构70还包括用于调节限位距离的限位距离调节件74,如限位螺柱。升降限位板71上设置有开孔,并使所述限位螺柱设置在开孔内,且在限位螺柱的两端设置螺母以固定限位螺柱。在模组升降过程中,通过限位螺柱与升降限位块72的接触实现限位。并且,限位螺柱到升降限位块72的距离可以调节,所以当模组100的形状或尺寸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限位滑块,只需要通过螺母调节限位螺柱的高度位置,即可适应新的模组。
并且,所述升降限位机构70还包括用于缓冲升降限位板71与升降限位块72之间接触的缓冲件75,所述缓冲件75设置在所述升降限位板71和所述升降限位块7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75设置在所述升降限位板71上,缓冲件75的底部具有收缩弹性,并使缓冲件75到升降限位块72的距离大于限位螺柱到升降限位块72的距离。在限位螺柱对模组升降机构20进行限位的过程中,升降限位块72先接触缓冲件75再接触限位距离调节件74,从而使限位过程更加平缓稳定。
此外,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查阅图2和图5,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0的两侧,且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包括:
连接组件41,所述连接组件41与所述支撑板30滑动连接;
直线驱动元件42,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41滑动,所述直线驱动元件42设置在支撑板30上;
旋转轴43,所述旋转轴43与所述连接组件41转动连接;
夹爪44,所述夹爪44与所述旋转轴43固定连接。
其中,直线驱动元件42优选为直线运动气缸,其通过气缸活塞杆与连接组件41连接,当然也可选择其它的驱动元件,如直线马达等。连接组件41包括连接板和连接座,连接板的一端与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连接座固定连接。为了节省空间,直线驱动元件42可设置在支撑板30的上方,并在支撑板30上设置有移动槽,连接组件41设置在移动槽内,且支撑板30的底部设置有滑轨,连接座设置在滑轨上并可沿滑轨移动。所述旋转轴43设置在连接座内,并与夹爪44同轴连接;夹爪44则用于夹紧模组100,其形状可根据需要夹紧的模组100的形状进行对应设计,也可在模组100的形状尺寸变化后进行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夹爪44更好的旋转,旋转轴43与连接座之间的转动摩擦系数一般较小。但是,如果夹爪44处于没有模组旋转机构50的一侧,当夹爪44需要进行夹紧模组100前,其所在位置需要使夹爪44与模组100对应,而此时夹爪44的重心一般不在其中心轴线上,夹爪44会在重力作用下翻转导致夹爪44不能与模组100配合,需要人工去调整位置。并且,即使夹爪44在自然状态下就处于可与夹爪44配合的位置,但是如果存在外界干扰因素,如装置抖动、工作人员误触等,夹爪44的位置也会容易改变。
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还包括弹性限位组件,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还包括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
安装块451,所述安装块451设置在连接组件41上;
弹性元件452,所述旋转轴43远离所述夹爪44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组件41,且旋转轴43的侧方开设有限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元件452设置在安装块451上,且弹性元件452与所述限位孔弹性配合。
通过弹性元件452与限位孔的弹性配合,旋转轴43及夹爪44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会被限制在原点不转动;当模组100旋转装置对模组100进行旋转时,弹性元件452及限位孔就会在旋转力的作用下解除配合,此时弹性元件452及限位孔就不影响旋转轴43及夹爪44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452具体包括限位外杆、限位内杆及弹簧,所述限位外杆上设有开孔,所述弹簧和限位内杆均设置在开孔内,且弹簧的一端与开孔的孔底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内杆的一端固定,限位内杆的另一端伸出开孔外并被孔口限制,使限位内杆不离开开孔。当限位内杆伸出开孔的一端处于限位孔位置时,限位内杆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顶入限位孔内,并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使限位内杆受压缩入开孔,此时限位内杆即离开限位孔并解除限位。优选的,限位内杆与限位孔配合的端部设置为圆球形,使得旋转轴43转动时,限位内杆的端部能更平顺的脱出或进入限位孔。
同时,请继续参阅图6,述模组夹紧机构40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
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1,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1设置在连接组件41上;
限位压块462,所述旋转轴43远离夹爪44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组件41,且旋转轴43的侧面设置有受压面,所述限位压块462与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限位压块462与所述受压面配合。
其中,旋转限位组件用于在模组旋转机构将模组100旋转预定角度后,限制模组100的转动,使得模组100维持在该转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1选用小型气动滑台,其通过输出轴连接限位压块462,并驱动限位压块46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模组100翻转的角度设定为180度,因此可将旋转轴43的侧面的受压面设置为两个相对的平面;同时,限位压块462的底面也设置为与受压面对应的平面。
当模组100翻转前,小型气动滑台推动限位压块462向下移动,使其底面与旋转轴43的第一个受压面压合,此时模组100维持在翻转前的位置不动;当模组100需要翻转时,小型气动滑台拉动限位压块462向上移动,使其底面离开旋转轴43的第一个受压面,解除对旋转轴43旋转的限位;当模组100翻转180度后,小型气动滑台再次推动限位压块462向下移动,使其底面与旋转轴43的第二个受压面压合,从而实现夹爪44及模组100的旋转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461可以采用其它驱动元件实现,如直线电机、液压缸等;或者,旋转轴43的侧面的受压面也可设置为多个,以适应模组100更多的翻转角度;或者,受压面与限位压块462的配合方式也可选择其它的通用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保证夹爪44能在正确的位置夹紧模组100,以及准确控制模组100的旋转。请继续参阅图6,所述模组夹紧机构40还包括旋转检测组件,所述旋转检测组件包括:
定位传感器471,所述定位传感器471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41上;
感应元件472,所述感应元件47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43固定连接,感应元件47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传感器471感应配合。
当旋转轴43转动时,与其固定的感应元件472也随之转动,且当感应元件472经过定位传感器471时,定位传感器471即发送感应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可准确得知旋转轴43旋转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两侧的模组夹紧机构40均设置有两个相对位置的定位传感器471,其分别用于检测旋转轴43旋转前后的位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其它数量的定位传感器471及感应元件472,以适应旋转轴43更多的旋转角度,本实用新型对比不做限定。
此外,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旋转机构50包括旋转驱动元件51、安装板52和联轴器53,所述安装板52设置在连接组件41上,所述旋转驱动元件51设置在安装板52上,旋转驱动元件51的转轴穿过安装板并通过联轴器53与所述旋转轴43固定连接。
其中,与模组旋转机构50对应的模组夹紧机构40可以不设置弹性限位组件及旋转限位组件,其可直接通过旋转驱动元件的转轴控制夹爪44的转动位置。所述旋转驱动元件优选为旋转伺服电机,当然也可选择其它驱动元件,如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的转轴转动时,即可带动旋转轴43和夹爪44转动,进而带动模组100的转动,从而实现模组100的翻转。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图6,对本实施例中的模组夹紧旋转装置的某一具体工作流程进行描述:
首先,工作人员通过传送带将待检测的模组100输送到模组夹紧机构40的下方;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模组夹紧旋转装置,使模组升降机构20工作沿着模组100导向机构下降模组夹紧机构40;当一对下模组夹紧机构40下降至模组100的两侧时,模组100限位机构内的限位距离调节件74与升降限位块72抵接,使模组升降机构20停止运动;此时,一对模组夹紧机构40的夹爪44从两侧将模组夹紧,并通过旋转限位组件保持模组100位置不变;之后模组升降机构20将模组100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此时,旋转限位组件解除限位,模组旋转机构50工作并使模组100翻转180度;模组100翻转完成后,旋转限位组件继续限制模组100的转动;此时模组升降机构20下降模组100,并当模组100到达工作台时,模组100限位机构内的限位距离调节件74与升降限位块72抵接,使模组升降机构20停止运动;最后,模组夹紧机构40的夹爪44松开模组100,使得模组100留在工作台上,由工作人员进行完成后续的检测流程。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可通过模组夹紧机构夹紧模组,然后通过模组升降机构抬升模组夹紧机构及模组,再由模组旋转机构对模组进行旋转,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模组的旋转,并且整个旋转过程高效且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模组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模组,所述模组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架上;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模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模组夹紧机构,用于将模组从两侧夹紧,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及
模组旋转机构,用于使模组旋转预定角度,所述模组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导向机构,所述升降导向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对模组的升降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限位机构,所述升降限位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在模组下降时进行模组不同下降高度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支架并与支架滑动连接,导向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限位机构包括:
升降限位板,所述升降限位板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
升降限位块,所述升降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升降限位板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升降限位块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以及
升降限位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限位块滑动,使模组升降过程中升降限位板分别与升降限位块的多个不同的高度平面匹配,所述升降限位驱动元件设置在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限位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升降限位板和所述升降限位块之间,并用于缓冲升降限位板与升降限位块之间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紧机构的数量为一对,一对所述模组夹紧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且所述模组夹紧机构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直线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滑动,所述直线驱动元件设置在支撑板上;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以及
夹爪,所述夹爪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连接组件上;以及
弹性元件,所述旋转轴的侧方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安装块上,且弹性元件与所述限位孔弹性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
旋转限位驱动元件,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设置在连接组件上;以及
限位压块,所述旋转轴的侧面设置有受压面,所述限位压块与所述旋转限位驱动元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限位压块与所述受压面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夹紧机构还包括旋转检测组件,所述旋转检测组件包括:
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上;以及
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感应元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传感器感应配合。
CN202022831803.5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Active CN214081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1803.5U CN214081317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1803.5U CN214081317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1317U true CN214081317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54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1803.5U Active CN214081317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1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37151U (zh) 一种机械手
CN114083561A (zh) 一种方形电芯变距抓取夹具
CN216464688U (zh) 一种方形电芯变距抓取夹具
CN215395292U (zh) 一种机械手
CN206305709U (zh) 电磁阀铁芯组件装配机的堵头上料机构
CN209599258U (zh) 一种多功能机械手及应用其的加工产线
CN214081317U (zh) 一种模组夹紧旋转装置
CN211661881U (zh) 一种顶升旋转压机构及定位压紧装置
CN214454862U (zh) 一种用于电池上下料的翻转夹具及电池翻转运输装置
CN210589325U (zh) 一种冷挤压定制花键传动杆自动夹持装置
CN209956304U (zh) 一种包装机推料保护机构
CN116986259A (zh) 一种可用于电芯的上料装置及储运系统
CN218753478U (zh) 一种用于pcb板上下料的旋转升降装置
CN111300301A (zh) 一种顶升旋转压机构及定位压紧装置
CN209503999U (zh) 压接装置
CN11528584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入箱自动抓手
CN210594189U (zh) 锂电容插片机
CN211493152U (zh) 物料上下料及覆膜设备
CN215611673U (zh) 一种单轴吸注液装置
CN220297108U (zh) 一种侧取机械手总成
CN111015934A (zh) 一种带位置检测功能的边模预埋件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7966661U (zh) 预紧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18284405U (zh) 一种斜槽端板压入机
CN220427438U (zh) 缸盖抱紧机构、翻转装置以及气门压装设备
CN116787475B (zh) 一种能够夹取不同大小工件的工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5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