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7704U -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7704U
CN214057704U CN202022958057.6U CN202022958057U CN214057704U CN 214057704 U CN214057704 U CN 214057704U CN 202022958057 U CN202022958057 U CN 202022958057U CN 214057704 U CN214057704 U CN 214057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ngitudinal beam
power battery
threshold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580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亮
董立强
包永涛
陈�胜
杜飞
胡源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580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57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7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7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纵梁,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并在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形成有双重碰撞保护结构。其中,双重碰撞保护结构分别由前防撞梁总成和前摆臂后托架总成构成;前防撞梁总成位于车辆前端,前摆臂后托架总成位于前防撞梁总成后方,并靠近动力电池;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动力电池周边设置防护结构,防止车辆在碰撞时对动力电池挤压变形或者损伤,引起短路、着火等情况,加大事故的严重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目前动力电池也越做越大。体积越大的动力电池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更容易对动力电池造成挤压变形,易引起短路、着火等情况,加大事故的严重程度。当发生碰撞事故时,能很好的对动力电池周边进行保护的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大体积动力电池容易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挤压变形,加大碰撞事故的严重性,以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以解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对动力电池周边进行保护避免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纵梁,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并在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形成有双重碰撞保护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对动力电池周边进行保护避免在汽车受到碰撞时对电池造成挤压或损伤,加大汽车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并在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形成有双重碰撞保护结构,加强保护动力电池不被对来自车头方向的碰撞损伤。
优选的,双重所述碰撞保护结构分别由前防撞梁总成和前摆臂后托架总成构成;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前防撞梁总成位于车辆前端,前摆臂后托架总成位于前防撞梁总成后方,并靠近动力电池。通过设置动力电池在迎车头方向的双重保护,保护动力电池不被对来自车头方向的碰撞损伤。
优选的,还包括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连接,前防撞梁总成位于所述纵梁中段的前端;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上。前防撞梁总成和前摆臂后托架与纵梁中段连接总成形成对动力电池迎头方向的双重保护,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与纵梁后段连接,形成矩形框架,对动力电池四周进行防护。
优选的,还包括门槛内板总成、后门槛下封板和前围侧内板,所述门槛内板总成与所述纵梁并列设置,并通过连接构件固定连接,门槛内板总成的一端与后门槛下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围侧内板的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垂直并沿汽车高度方向延伸。通过设置门槛内板总成、后门槛下封板和前围侧内板在电池侧面进一步的保护结构,以对动力电池来自汽车侧面的碰撞进一步防护,同时也形成对两纵梁结构的保护。
优选的,还包括纵向梁连接件、门槛前支撑板、前吊耳总成,所述前吊耳总成与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设置在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与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连接处并与其分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后门槛下封板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前支撑板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槛内板总成与后门槛下封板连接处并与其垂直,另一端与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连接;所述纵向梁连接件与前防撞梁总成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门槛内板总成连接;所述纵梁中段连接板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与前围侧内板的相连接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连接。通过设置上述四个加强结构保证了双重保护结构之间的强度,更进一步保护动力电池不被对来自车侧面方向的碰撞损伤。
优选的,所述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分别通过点焊与地板和纵梁后段以及前吊耳总成连接。通过点焊连接上述部件能够加强其连接的强度和刚度,并防止动力电池被来自车尾方向的碰撞损伤。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均通过螺栓与纵梁中段连接。来自行车方向上的碰撞也是发生频率最多的一种事故,螺栓连接的形式,便于更换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整体设置成矩形框架结构,并将前摆臂后托架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设置在动力电池的一端,形成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的双重保护,保护动力电池不被对来自车头方向的碰撞损伤;通过将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设置在动力电池的另一端,保护动力电池不被对来自车尾方向的碰撞损伤;并在动力电池的两侧面设置双重保护结构,并在前述双重保护结构之间设置有前吊耳总成、门槛前支撑板、纵向梁连接板和纵梁中段连接板这四个加强结构,对双重保护结构之间的强度加强,并提高动力电池对来自车侧面方向的碰撞损伤的防护效果,避免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对动力电池造成挤压变形,引起短路、着火等情况,加大事故的严重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旋转180°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纵梁中段连接板3、纵梁中段4、前围侧内板5、纵向梁连接件6、门槛内板总成7、门槛前支撑板8、后门槛下封板9、纵梁后段10、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前吊耳总成12。
参见图1到图4,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并在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形成有双重碰撞保护结构。
其中,参见图1到图4,双重所述碰撞保护结构分别由前防撞梁总成2和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构成;前防撞梁总成2位于车辆前端,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位于前防撞梁总成2后方,并靠近动力电池;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2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还包括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所述前防撞梁总成2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4连接,前防撞梁总成2位于所述纵梁中段4的前端;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10上。还包括门槛内板总成7、后门槛下封板9和前围侧内板5,所述门槛内板总成7与所述纵梁并列设置,并通过连接构件固定连接,门槛内板总成7的一端与后门槛下封板9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围侧内板5的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垂直并沿汽车高度方向延伸。
参见图1和图2,还包括纵向梁连接件6、门槛前支撑板8、前吊耳总成12,所述前吊耳总成12与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设置在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与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10连接处并与其分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后门槛下封板9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前支撑板8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槛内板总成7与所述后门槛下封板9连接处并与其垂直,另一端与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4连接;所述纵向梁连接件6与前防撞梁总成2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4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门槛内板总成7连接;所述纵梁中段连接板3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与前围侧内板5的相连接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4连接。所述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分别通过点焊与地板和纵梁后段10以及前吊耳总成12连接。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均通过螺栓与纵梁中段4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纵梁,整体呈矩形框架结构,并在动力电池迎车头方向形成有双重碰撞保护结构,所述双重碰撞保护结构分别由前防撞梁总成(2)和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构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2)位于车辆前端,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位于前防撞梁总成(2)后方,并靠近动力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2)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所述前防撞梁总成(2)和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4)连接,前防撞梁总成(2)位于所述纵梁中段(4)的前端;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内板总成(7)、后门槛下封板(9)和前围侧内板(5),所述门槛内板总成(7)与所述纵梁并列设置,并通过连接构件固定连接,门槛内板总成(7)的一端与后门槛下封板(9)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围侧内板(5)的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垂直并沿汽车高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梁连接件(6)、门槛前支撑板(8)、前吊耳总成(12),所述前吊耳总成(12)与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设置在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与所述纵梁的纵梁后段(10)连接处并与其分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后门槛下封板(9)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前支撑板(8)一端设置在所述门槛内板总成(7)与后门槛下封板(9)连接处并与其垂直,另一端与所述纵梁的纵梁中段(4)连接;所述纵向梁连接件(6)与前防撞梁总成(2)在同一直线上,其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4)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门槛内板总成(7)连接;所述纵梁中段连接板(3)一端与门槛内板总成(7)与前围侧内板(5)的相连接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梁中段(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加强横梁总成(11)分别通过点焊与地板和纵梁后段(10)以及前吊耳总成(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后托架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纵梁中段(4)连接。
CN202022958057.6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Active CN214057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8057.6U CN21405770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8057.6U CN21405770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7704U true CN214057704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58057.6U Active CN21405770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7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6985777B (zh)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CN10980877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21405770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周边保护车身结构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2590690A (zh) 汽车后防撞梁连接结构及后防撞梁安装方法
CN215793136U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WO2022041185A1 (zh)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EP4126639B1 (en) A vehicle comprising a collis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CN212149010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及其底盘车架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2099557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0526649U (zh)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CN113147910A (zh) 一种门槛加强板结构
CN2175708Y (zh) 汽车前防撞装置
CN212149012U (zh) 汽车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7145633U (zh)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CN220615731U (zh) 一种电池箱用挠性支架
CN219406254U (zh) 自卸车侧防护装置
CN2196681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碰撞吸能结构以及车辆
CN212709674U (zh) 电动车、车身及其力传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