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5633U -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5633U
CN217145633U CN202221052391.8U CN202221052391U CN217145633U CN 217145633 U CN217145633 U CN 217145633U CN 202221052391 U CN202221052391 U CN 202221052391U CN 217145633 U CN217145633 U CN 217145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vehicle
mounting bracket
longitudinal beam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23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23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5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5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5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形成为所述车辆的副车架的一部分,本体构造成在动力电池与本体安装在车辆上时,本体位于动力电池的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方位置,且本体的最低点高度比动力电池最低点高度低,且差值为5mm~10mm,本体的左右侧边均凸出于动力电池的相应的左右侧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动力电池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差值大于20mm~40mm。本方案的防护装置避免了需要为动力电池额外开发防撞装置,减少副车架的装配零部件、节省装配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保证了该防护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很好的防护,避免对动力电池造成较大的损坏。

Description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型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接受,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多,电池包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中,一旦出现某车型磕碰起火,就会引起人们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激烈讨论。从电池包安全性方面考虑,应该对磕碰等不当使用情况带来的风险进行防护。目前的技术中,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对电池包进行防护的结构,但是该结构需要在副车架上增加新的部件,增加了副车架的零部件数量,同时也增加了整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副车架零部件数量多,质量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装置对电池包的防护作用有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动力电池防护装置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为所述车辆的副车架的一部分,所述本体构造成在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本体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时,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在所述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方位置,且所述本体的最低点高度比所述动力电池最低点高度低,且差值为5mm~10mm,所述本体的左右侧边均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的相应的左右侧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动力电池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差值大于20mm~40mm。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横梁结构,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纵梁结构,与所述横梁结构垂直并且相互连接;
安装支架总成,与所述纵梁结构连接,并且向远离所述车辆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低点高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最低点高度5mm~10mm,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
可选地,所述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
所述纵梁结构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
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并列设置且均连接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均为空心圆管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处的左前安装支架和左后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右纵梁处的右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安装支架;
其中,所述左前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所述左后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后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
可选地,所述左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前安装支架均包括:
第一上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和
第一下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
所述第一上支架和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左后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后安装支架均包括:
第二上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和
第二下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
所述第一上支架和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最低点所在平面是同一平面,该平面低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点所在平面5mm~10mm;
所述左后安装支架的第二下支架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所述右后安装支架的第二下支架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
本方案的防护装置是副车架的一部分,无需在副车架处另外增加防护结构,做到零部件性能、结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了需要为动力电池额外开发防撞装置,减少副车架的装配零部件、节省装配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此外,如此设计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整车质量,对新能源车辆来说,可以适当增加续航里程。该防护装置既可以起到对动力电池的防护作用,也可以增加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使得该防护装置具有多重功能。
本方案将该本体设计成底部低于动力电池最低点,左右两侧面均超过动力电池左右两侧面,保证了该防护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很好的防护,避免在碰撞等一些极端情况下车辆变形而对动力电池造成较大的损坏。
本方案中利用横梁结构和纵梁结构相互连接,并且横梁设计两个,纵梁设计两个,进一步增加防护装置的强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与动力电池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除去纵梁结构后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左纵梁、左前安装支架和左后安装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右纵梁、右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安装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动力电池防护装置;200-动力电池;101-本体;10-横梁结构;11-前横梁;12-后横梁;20-纵梁结构;21-左纵梁;22-右纵梁;30-安装支架总成;31-左前安装支架;311-第一上支架;312-第一下支架;32-左后安装支架;321-第二上支架;322-第二下支架;33-右前安装支架;34-右后安装支架;40-转向器安装支架;50-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与动力电池的示意性俯视图。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100。一般情况该车辆为新能源车辆,当然也可以是普通的车辆,并且该车辆内部装有动力电池。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200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钣金结构上。该动力电池防护装置100可以包括本体101,该本体101可以作为车辆的副车架的一部分。该本体101位于动力电池200的前方,并且与动力电池200具有一定的距离。本实施例的防护装置100是副车架的一部分,无需在副车架处另外增加防护结构,作为副车架的一部分,不会影响前舱、底板零部件的布置,结构合理,满足了副车架的性能和布置要求。此外,该防护装置100作为副车架的一部分,做到零部件性能、结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了需要为动力电池200额外开发防撞装置,减少副车架的装配零部件、节省装配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此外,如此设计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整车质量,对新能源车辆来说,可以适当增加续航里程。该防护装置100既可以起到对动力电池200的防护作用,也可以增加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使得该防护装置100具有多重功能。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除去纵梁结构后的示意性侧视图;具体地,本实施例本体101具体可以构造成在动力电池200与本体101安装在车辆上时,本体101位于动力电池200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方位置,且本体101的最低点高度比动力电池200最低点高度低,且差值为5mm~10mm(如图3所示)。例如,本体101的最低点高度低于动力电池200最低点高度5mm、6mm或10mm。本体101的左右侧边均凸出于动力电池200的相应的左右侧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动力电池200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差值大于20mm~40mm(如图2所示)。例如该差值可以为20mm、30mm或40mm。
本实施例将该本体101设计成底部低于动力电池200最低点,左右两侧面均超过动力电池200左右两侧面,保证了该防护装置100能够对动力电池200进行很好的防护,避免在碰撞等一些极端情况下车辆变形而对动力电池200造成较大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本体101可以包括横梁结构10、纵梁结构20和安装支架总成30。横梁结构10沿着与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纵梁结构20与横梁结构10垂直并且相互连接。安装支架总成30与纵梁结构20连接,并且向远离车辆的方向延伸。其中,安装支架总成30的最低点高度低于动力电池200最低点高度5mm~10mm。安装支架总成30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动力电池200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例如,安装支架的最左侧凸出与动力电池200最左侧10mm、15mm或20mm。安装支架总成30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动力电池200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例如,安装支架的最右侧凸出于动力电池200的最右侧10mm、15mm或20mm。
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一端与纵梁连接,另一端是用来安装车辆的摆臂。本实施例的横梁结构10、纵梁结构20及安装支架总成30共同形成了防护动力电池200的装置,其设置在动力电池200的前方,在车辆运动障碍物而发生碰撞时,避免碰撞到动力电池200,既增加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又保护了动力电池20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横梁结构10包括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纵梁结构20包括左纵梁21和右纵梁22。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并列设置且均连接在左纵梁21和右纵梁22之间。
更为具体地,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左纵梁21与右纵梁22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利用横梁结构10和纵梁结构20相互连接,并且横梁设计两个,纵梁设计两个,进一步增加防护装置100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前横梁11、后横梁12、左纵梁21与右纵梁22均为空心圆管状结构。当然,前横梁11、后横梁12、左纵梁21与右纵梁22的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空心或实心的结构,其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总成30可以包括设置在左纵梁21处的左前安装支架31和左后安装支架32,以及设置在右纵梁22处的右前安装支架33和右后安装支架34。其中,左前安装支架31与右前安装支架33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左后安装支架32与右后安装支架34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
更为具体地,左前安装支架31位于左纵梁21的远离动力电池200的一端处,左后安装支架32位于靠近左纵梁21的靠近动力电池200的一端处。并且两个横梁连接在左纵梁21的位于左前安装支架31和左后安装支架32之间的位置处。同样地,右前安装支架33位于右纵梁22的远离动力电池200的一端位置处,右后安装支架34位于靠近右纵梁22的靠近动力电池200的一端处。两个横梁连接在右纵梁22的位于右前安装支架33和右后安装支架34之间的位置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左纵梁、左前安装支架和左后安装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右纵梁、右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安装支架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左前安装支架31和右前安装支架33均可以包括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其中,第一上支架311的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第一下支架312的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第一上支架311的右端与左纵梁21连接,位于左侧的第一下支架312的右端与左纵梁21连接。而该侧的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之间也会相互连接形成开口朝向左侧的空腔结构。同样地,位于右侧的第一上支架311的左端与右纵梁22连接,位于右侧的第一下支架312的左端与右纵梁22连接。而位于该侧的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相互连接形成开口朝向右侧的空腔结构。
具体地,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在与对应的纵梁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钉铆接。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左后安装支架32和右后安装支架34均可以包括第二上支架321和第二下支架322。其中,第二上支架321的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第二下支架322的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第二上支架321的右端与左纵梁连接,位于左侧的第二下支架322的右端与左纵梁连接。而该侧的第二上支架321和第二下支架322之间也会相互连接形成开口朝向左侧的空腔结构。同样地,位于右侧的第二上支架321的左端与右纵梁连接,位于右侧的第二下支架322的左端与右纵梁连接。而位于该侧的第二上支架321和第二下支架322相互连接形成开口朝向右侧的空腔结构。
具体地,第二上支架321和第二下支架322在与对应的纵梁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钉铆接。第二上支架321和第二下支架322之间连接时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左前安装支架31和左后安装支架32的空腔是为了连接车辆左侧的摆臂,而右前安装支架33和右后安装支架34的空腔是为了连接车辆右侧的摆臂。
具体地,第一上支架311和第一下支架312在与对应的纵梁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钉铆接。
第一下支架312和第二下支架322最低点所在平面是同一平面,该平面低于动力电池200的最低点所在平面5mm~10mm。左后安装支架32的第二下支架322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动力电池200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右后安装支架34的第二下支架322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动力电池200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
本实施例中,由于整个本体101中第一下支架312和第二下支架322的最低点是整个本体101的最低点,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下支架312和第二下支架322的最低点设计成比动力电池200的对低点低的情况。另外两个第二下支架322的最外侧是本体101的左右两侧的最外侧,因此将左侧的第二下支架322设计成凸出动力电池200最左侧10mm~20mm,右侧的第二下支架322设计成凸出动力电池200最右侧10mm~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向器安装支架40,其中一个转向器安装之间设置在靠近左纵梁21位置处,另一个转向器安装支架40设置在靠近右纵梁22的位置处。
此外,本实施例的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之间还设置有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座50,该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座50与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焊接。该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座50位于两个转向器安装支架40之间,用于固定支撑动力总成后悬置总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面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10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为所述车辆的副车架的一部分,所述本体构造成在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本体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时,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在所述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方位置,且所述本体的最低点高度比所述动力电池最低点高度低,且差值为5mm~10mm,所述本体的左右侧边均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的相应的左右侧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动力电池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差值大于20mm-4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
横梁结构,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纵梁结构,与所述横梁结构垂直并且相互连接;
安装支架总成,与所述纵梁结构连接,并且向远离所述车辆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低点高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最低点高度5mm~10mm,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所述安装支架总成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
所述纵梁结构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
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并列设置且均连接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相互平行且均沿着与所述车辆前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均为空心圆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处的左前安装支架和左后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右纵梁处的右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安装支架;
其中,所述左前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前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所述左后安装支架与所述右后安装支架结构相同呈镜像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前安装支架均包括:
第一上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和
第一下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
所述第一上支架和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后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后安装支架均包括:
第二上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中间的位置延伸;和
第二下支架,一端与对应的纵梁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辆的中间的位置延伸;
所述第一上支架和所述第一下支架的两个与对应的纵梁相邻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支架和所述第二下支架最低点所在平面是同一平面,该平面低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点所在平面5mm~10mm;
所述左后安装支架的第二下支架的最左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左侧所在平面10mm~20mm,所述右后安装支架的第二下支架的最右侧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动力电池最右侧所在平面10mm~20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
CN202221052391.8U 2022-05-05 2022-05-05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7145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2391.8U CN217145633U (zh) 2022-05-05 2022-05-05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2391.8U CN217145633U (zh) 2022-05-05 2022-05-05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5633U true CN217145633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2391.8U Active CN217145633U (zh) 2022-05-05 2022-05-05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5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306575U (zh) 双层前防撞梁总成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WO2023109539A1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KR20180129084A (ko) 충돌흡수 구조를 갖는 일체형 사이드 멤버
KR20220111280A (ko) 측면 부재 및 종방향 부재가 장착된 차량 본체의 후방부 구조체
CN102390432A (zh) 一种汽车纵梁内板总成
CN21204757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1731556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217145633U (zh)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113968283B (zh) 车辆后部框架结构和车辆
CN212172149U (zh) 一种汽车前缓冲横梁总成结构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114644055A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结构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KR20130070358A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920452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5240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CN213384465U (zh) 车身后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