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2665U -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52665U
CN214052665U CN202021722360.XU CN202021722360U CN214052665U CN 214052665 U CN214052665 U CN 214052665U CN 202021722360 U CN202021722360 U CN 202021722360U CN 214052665 U CN214052665 U CN 214052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linder
cylinder
product
collecting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23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hai Huayu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hai Huayu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hai Huayu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hai Huayu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23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52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52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52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气缸、高度检测装置和收集槽,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收集槽、检测平台和第二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气缸检测平台的正上方,第二气缸竖直设置,检测平台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能够顶压检测平台,收集槽包括良品槽和次品槽,良品槽和次品槽的开口均朝向检测平台,第一气缸水平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检测平台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检测平台位于第一气缸与收集槽的开口之间,第一气缸用于将检测平台上的产品推入收集槽,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分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生产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通常需要对产品进行筛选和排列,便于相应的产品以正确的朝向进入下一道工序的工位中。现有技术中的分类通常采用红外检测、图像识别等技术来判断流水线上的产品是否合格,例如,现有技术中需要检测产品的高度,红外探测器横设于流水线上方,然后将合格的产品与不合格的产品分开传送,或将不合格的产品收集起来。产品依次从红外探测器下方经过,红外探测器通过检测与产品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来计算产品的高度,从而判断从下方经过的产品高度是否合格,然而,红外探测器存在以下缺点,流水线上的产品上表面存在多个凹坑或孔或槽,红外探测器无法判断检测的高度是产品的凹坑底面的高度还是产品顶面的高度,而且,当产品发生震动时,产品顶面会上下波动,红外探测器也无法检测出产品的准确高度,而图像识别技术成本高,且对于表面反光的产品不适用,通用性低。综上,现有技术中由于难以对上表面多孔、表面反光的产品的高度进行检测,从而容易发生不合格的产品混入合格的产品的输送线或混入合格的产品的收集区,无法对产品进行准确分类,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管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难以对上表面多孔、表面反光的产品的高度进行检测,从而导致无法对产品进行准确分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气缸、高度检测装置和收集槽,所述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所述收集槽、所述检测平台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检测平台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竖直设置,所述检测平台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能够顶压所述检测平台,所述收集槽包括良品槽和次品槽,所述良品槽和所述次品槽的开口均朝向所述检测平台,所述第一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检测平台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将所述检测平台上的产品推入所述收集槽,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分类排列装置,流水线上的产品传送至检测平台上之后,第二气缸伸长并顶压检测平台上的产品的上表面,第二气缸伸长至与检测平台上表面抵接时的伸长量为L0,与产品上表面抵接时的伸长量为L1,由伸长量差值得到产品的高度H=L0-L1,第二气缸的伸长量可通过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第一气缸检测完毕后回缩,第二气缸将回缩信号发送给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伸长并推动检测平台上的产品进入收集槽。通过竖直顶压的方式检测产品的高度,可以避免受到产品表面反光或产品上表面存在凹坑或孔或槽的干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红外传感器的检测方式,检测准确度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难以对上表面多孔、表面反光的产品的高度进行检测从而导致无法对产品进行准确分类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槽倾斜设置,所述收集槽靠近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便于产品自动滑入收集槽内部,避免产品堵住收集槽的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固定滑道和移动滑道,所述固定滑道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滑道的一端对接,所述固定滑道远离所述移动滑道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平台对接,所述移动滑道远离所述固定滑道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对接,所述固定滑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道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水平移动,所述移动滑道移动方向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朝向垂直,所述移动滑道与所述固定滑道均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滑道靠近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移动滑道靠近所述固定滑道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检测平台、所述固定滑道、所述移动滑道、所述收集槽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气缸将检测平台上的产品推出后,产品依次进入固定滑道、移动滑道和收集槽,固定滑道用于对产品进行导向,使产品能够更平稳的滑入至移动滑道,产品滑入移动滑道后,移动滑道根据该产品的检测结果判断移动方向,若产品为合格产品,则带动产品移动至良品槽的入口处,若产品为次品,则带动产品移动至次品槽的入口处,从而实现准确分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滑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滑道垂直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所朝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以及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气缸将产品推出后,经过预设时间T后,第三气缸开始驱动移动滑道运动,驱动方向根据第二气缸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滑块和滑座,所述滑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座沿所述收集槽的开口朝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滑座位于所述移动滑道下方,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移动滑道与所述滑座之间,所述移动滑道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滑块能够在滑座上平稳滑动,移动滑道与滑块固定连接,因此,移动滑道能够沿滑座平稳滑动,减小产品在移动滑道上的震动,移动滑道沿垂直与下滑方向的方向移动时,产品不容易因震动而加速下滑,在产品滑入移动滑道至滑出移动滑道的间隔时间内,移动滑道能够将产品沿滑座传送至对应的收集槽入口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槽包括底板、围框和隔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移动滑道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围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围框成匚字形,所述围框上设有收集口,所述移动滑道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收集口的内侧,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围框内侧,所述隔板沿所述收集口朝向设置,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围框远离所述收集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收集口,所述良品槽与所述次品槽由所述隔板、所述围框以及所述底板围绕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良品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次品槽的宽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实际生产中,次品数量通常远小于良品的数量,因此,良品槽的宽度设置更大,次品槽的长度与良品槽的长度相同,良品槽能够容纳更多的产品,次品槽只需要收集少量的次品即可,节省次品槽占用的空间,使收集槽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收集口的一端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收集槽所朝方向逐渐偏向所述良品槽。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由于次品槽的宽度较小,不利于移动滑道上的产品滑入次品槽,因此,导向部在次品槽的入口处形成扩口,通过在次品槽的入口处设置扩口,便于产品滑入次品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分类排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分类装置隐藏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在检测平台上进行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方向的向视图;
图5是图4中隐藏第二气缸后B方向的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滑至移动滑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滑道载产品移动至良品槽入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滑入良品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滑道载产品移动至次品槽入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滑入次品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210、第一气缸;220、收集槽;221、良品槽;222、次品槽;223、底板;224、围框;225、隔板;226、导向部;227、收集口;230、检测平台;240、第二气缸;250、固定滑道;261、移动滑道;262、滑块;263、滑座;270、第三气缸;30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在产品300的生产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通常需要对产品300进行筛选和排列,便于相应的产品300以正确的朝向进入下一道工序的工位中。现有技术中的分类通常采用红外检测、图像识别等技术来判断流水线上的产品300是否合格,例如,现有技术中需要检测产品300的高度,红外探测器横设于流水线上方,然后将合格的产品300与不合格的产品300分开传送,或将不合格的产品 300收集起来。产品300依次从红外探测器下方经过,红外探测器通过检测与产品300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来计算产品300的高度,从而判断从下方经过的产品300高度是否合格,然而,红外探测器存在以下缺点,流水线上的产品300上表面存在多个凹坑或孔或槽,红外探测器无法判断检测的高度是产品300的凹坑底面的高度还是产品300顶面的高度,而且,当产品300发生震动时,产品300顶面会上下波动,红外探测器也无法检测出产品300的准确高度,而图像识别技术成本高,且对于表面反光的产品300不适用,通用性低。综上,现有技术中由于难以对上表面多孔、表面反光的产品300的高度进行检测,从而容易发生不合格的产品300混入合格的产品300的输送线或混入合格的产品300的收集区,无法对产品300进行准确分类,严重影响产品300质量的管控。
请参考图1至图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包括机架100、第一气缸210、高度检测装置和收集槽220,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230和第二气缸240,第一气缸210、收集槽220、检测平台230和第二气缸240 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上,第二气缸240检测位于平台230的正上方,第二气缸240竖直设置,检测平台230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二气缸240的活塞杆能够顶压检测平台230,收集槽220包括良品槽221 和次品槽222,良品槽221和次品槽222的开口均朝向检测平台230,第一气缸210水平设置,第一气缸210的活塞杆与检测平台230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检测平台230位于第一气缸210与收集槽220的开口之间,第一气缸210用于将检测平台230上的产品300推入收集槽 220,第一气缸210与第二气缸240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分类排列装置,流水线上的产品300传送至检测平台230上之后,第二气缸240伸长并顶压检测平台230上的产品300的上表面,第二气缸240伸长至与检测平台230上表面抵接时的伸长量为L0,与产品300上表面抵接时的伸长量为L1,由伸长量差值得到产品300的高度H=L0-L1,第二气缸240的伸长量可通过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第一气缸210检测完毕后回缩,第二气缸240将回缩信号发送给第一气缸210,第一气缸210伸长并推动检测平台230 上的产品300进入收集槽220。通过竖直顶压的方式检测产品300的高度,可以避免受到产品300表面反光或产品300上表面存在凹坑或孔或槽的干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红外传感器的检测方式,检测准确度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难以对上表面多孔、表面反光的产品300的高度进行检测从而导致无法对产品300进行准确分类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收集槽220倾斜设置,收集槽220靠近检测平台23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便于产品300自动滑入收集槽220内部,避免产品300堵住收集槽220的入口。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固定滑道250和移动滑道261,固定滑道250的一端与移动滑道261的一端对接,固定滑道250远离移动滑道261的一端与检测平台230对接,移动滑道261远离固定滑道250的一端与收集槽220的开口对接,固定滑道250与机架100固定连接,移动滑道261能够相对于机架100 水平移动,移动滑道261移动方向与收集槽220的开口朝向垂直,移动滑道261与固定滑道250均倾斜设置,固定滑道250靠近检测平台 23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移动滑道261靠近固定滑道25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检测平台230、固定滑道250、移动滑道261、收集槽220 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气缸210将检测平台 230上的产品300推出后,产品300依次进入固定滑道250、移动滑道261和收集槽220,固定滑道250用于对产品300进行导向,使产品300能够更平稳的滑入至移动滑道261,产品300滑入移动滑道261后,移动滑道261根据该产品300的检测结果判断移动方向,若产品 300为合格产品300,则带动产品300移动至良品槽221的入口处,若产品300为次品,则带动产品300移动至次品槽222的入口处,从而实现准确分类。
请参考图1至图1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270,第三气缸270固定安装在机架100 上,第三气缸270水平设置,第三气缸270的活塞杆与移动滑道261 固定连接,第三气缸270用于驱动移动滑道261垂直于收集槽220的开口所朝方向移动,第三气缸270分别与第一气缸210以及第二气缸 240电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气缸210将产品300 推出后,经过预设时间T后,第三气缸270开始驱动移动滑道261 运动,驱动方向根据第二气缸240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滑块 262和滑座263,滑座263与机架100固定连接,滑块262与滑座263 沿收集槽220的开口朝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连接,滑座263位于移动滑道261下方,滑块262位于移动滑道261与滑座263之间,移动滑道261与滑块262固定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滑块262能够在滑座263 上平稳滑动,移动滑道261与滑块262固定连接,因此,移动滑道 261能够沿滑座263平稳滑动,减小产品300在移动滑道261上的震动,移动滑道261沿垂直与下滑方向的方向移动时,产品300不容易因震动而加速下滑,在产品300滑入移动滑道261至滑出移动滑道 261的间隔时间内,移动滑道261能够将产品300沿滑座263传送至对应的收集槽220入口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收集槽220包括底板223、围框224和隔板225,底板223倾斜设置,底板223靠近移动滑道261 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围框224固定连接在底板223的上表面,围框 224成匚字形,围框224上设有收集口227,移动滑道261的下端口位于收集口227的内侧,隔板225固定连接在底板223上表面,隔板 225位于围框224内侧,隔板225沿收集口227朝向设置,隔板225 的一端与围框224远离收集口227的一端固定连接,隔板225的另一端伸至收集口227,良品槽221与次品槽222由隔板225、围框224 以及底板223围绕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良品槽221的宽度D1大于次品槽222的宽度D2。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实际生产中,次品数量通常远小于良品的数量,因此,良品槽221的宽度设置更大,次品槽 222的长度与良品槽221的长度相同,良品槽221能够容纳更多的产品300,次品槽222只需要收集少量的次品即可,节省次品槽222占用的空间,使收集槽22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板225靠近收集口227 的一端设有导向部226,导向部226沿收集槽220所朝方向逐渐偏向良品槽221。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由于次品槽222的宽度较小,不利于移动滑道261上的产品300滑入次品槽222,因此,导向部226在次品槽222的入口处形成扩口,通过在次品槽222的入口处设置扩口,便于产品300滑入次品槽222。
上文中的“对接”是两个通道之间或通道与平面之间或平面与平面之间相互靠近的端口在竖直方向上高度相同,以两个通道对接为例,两个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高度相同,两个通道之间的间隙远小于需要输送产品300的长度和宽度,产品300能够从其中一个通道上滑至另一个通道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第一气缸(210)、高度检测装置和收集槽(220),所述高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230)和第二气缸(240),所述第一气缸(210)、所述收集槽(220)、所述检测平台(230)和所述第二气缸(240)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上,所述第二气缸(240)位于所述检测平台(23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240)竖直设置,所述检测平台(230)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缸(240)的活塞杆能够顶压所述检测平台(230),所述收集槽(220)包括良品槽(221)和次品槽(222),所述良品槽(221)和所述次品槽(222)的开口均朝向所述检测平台(230),所述第一气缸(210)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气缸(210)的活塞杆与所述检测平台(230)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检测平台(230)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10)与所述收集槽(220)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气缸(210)用于将所述检测平台(230)上的产品(300)推入所述收集槽(220),所述第一气缸(210)与所述第二气缸(24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220)倾斜设置,所述收集槽(220)靠近所述检测平台(23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固定滑道(250)和移动滑道(261),所述固定滑道(250)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滑道(261)的一端对接,所述固定滑道(250)远离所述移动滑道(261)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平台(230)对接,所述移动滑道(261)远离所述固定滑道(250)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槽(220)的开口对接,所述固定滑道(25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滑道(261)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100)水平移动,所述移动滑道(261)移动方向与所述收集槽(220)的开口朝向垂直,所述移动滑道(261)与所述固定滑道(250)均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滑道(250)靠近所述检测平台(23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移动滑道(261)靠近所述固定滑道(25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检测平台(230)、所述固定滑道(250)、所述移动滑道(261)、所述收集槽(22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270),所述第三气缸(270)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三气缸(270)水平设置,所述第三气缸(270)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滑道(2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270)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滑道(261)垂直于所述收集槽(220)的开口所朝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气缸(270)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210)以及所述第二气缸(24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排列装置还包括滑块(262)和滑座(263),所述滑座(263)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62)与所述滑座(263)沿所述收集槽(220)的开口朝向垂直的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滑座(263)位于所述移动滑道(261)下方,所述滑块(262)位于所述移动滑道(261)与所述滑座(263)之间,所述移动滑道(261)与所述滑块(262) 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220)包括底板(223)、围框(224)和隔板(225),所述底板(223)倾斜设置,所述底板(223)靠近所述移动滑道(261)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围框(224)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23)的上表面,所述围框(224)成匚字形,所述围框(224)上设有收集口(227),所述移动滑道(261)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收集口(227)的内侧,所述隔板(225)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23)上表面,所述隔板(225)位于所述围框(224)内侧,所述隔板(225)沿所述收集口(227)朝向设置,所述隔板(225)的一端与所述围框(224)远离所述收集口(22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25)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收集口(227),所述良品槽(221)与所述次品槽(222)由所述隔板(225)、所述围框(224)以及所述底板(223)围绕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槽(221)的宽度大于所述次品槽(22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类排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25)靠近所述收集口(227)的一端设有导向部(226),所述导向部(226)沿所述收集槽(220)所朝方向逐渐偏向所述良品槽(221)。
CN202021722360.X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Active CN214052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2360.XU CN21405266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2360.XU CN21405266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52665U true CN214052665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8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2360.XU Active CN21405266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52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11071U (zh) 一种转盘式ccd视觉检测自动化装置
CN111940330B (zh)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
CN110223931B (zh) 一种pl检测机及检测方法
CN112122150A (zh) 多工位全自动检测产品外观精密设备
CN214052665U (zh) 一种自动分类排列装置
CN110355118B (zh) 基于线扫描相机的注塑件杂质检测系统
CN209349089U (zh) 一种手机镜头品质自动检测机
CN209918372U (zh) 一种用于脐橙无损检测的传送式检测平台
CN115854896B (zh) 一种对异形工件几何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的设备
CN115518886A (zh) 一种水平方向视觉智能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5184375A (zh) 一种塑料件外观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CN213529699U (zh)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机
CN209935295U (zh) 一种音量键外观aoi检测设备
CN219417182U (zh) 一种俯视照相自动检测装置
CN220913009U (zh) 双棱镜倾斜成像检测装置
CN219899180U (zh) 一种非圆粒粮食视觉筛选分类装置
CN211538616U (zh) 一种汽车活塞尺寸自动检测机
CN221406227U (zh) 一种led屏幕检测的稳定结构
CN213529673U (zh)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装置
CN217342382U (zh) 一种钢芯自动检测选分设备
CN220497033U (zh) 一种双工位磁环自动检测装置
CN211563720U (zh) 一种能自动筛选不合格品的轴承端面检测装置
CN210427380U (zh) 一种全自动光学检测仪
CN117570884B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技术的高精度直线滑块检测装置及系统
CN213529700U (zh) 一种橡胶轴套组合件检测分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