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3851U -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3851U
CN214043851U CN202120238859.1U CN202120238859U CN214043851U CN 214043851 U CN214043851 U CN 214043851U CN 202120238859 U CN202120238859 U CN 202120238859U CN 214043851 U CN214043851 U CN 214043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points
lithium battery
contac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88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渠慎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hu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hu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hu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Chu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88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3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3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38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包括结构不同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相互对合在一起,并形成两个缓冲空间,两个所述缓冲空间为中部隆起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之外。本实用新型针对电池包进行侧面缓冲设置,进而降低电池包在外界冲击的作用下受到的振动,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针对人们对电动车辆续航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也相应跟随提高,理论上讲,电池容量越大,车辆的续航越大,另外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情况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电池包的安全,特别是散热和撞击的影响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针对电池包进行侧面缓冲设置,进而降低电池包在外界冲击的作用下受到的振动,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包括结构不同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相互对合在一起,并形成两个缓冲空间,两个所述缓冲空间为中部隆起的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之外。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板相接触,形成两个第一接触点,两个所述缓冲空间的隆起处分别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形成四个切点。
优选地,四个所述切点的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抵紧在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第一接触点形成两个第一浮动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第一接触点形成两个第一固定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形成两个第二接触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点抵紧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浮动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点固定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固定点。
优选地,位于同一侧一个所述第二接触点和两个切点均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均由弹性材质一体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相互对合在一起的两个支板,在电池包上之间形成缓冲机构,进而降低对电池包的冲击,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单个电池包与车辆的安装处之间;同时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多个接触点、切点,并能够将这些接触点和切点设置浮动点或者固定点来获得不同的缓冲效果;
此外这种支板对合的结构,整体呈扁平化,能够有效降低占用的空间,同时接触面积也相对较少,并且存在间隔空间,也有利于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平面图;
图3为接触点、切点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另一种第二接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缓冲空间、4-第一接触点、5-第二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相互对合在一起,并形成两个缓冲空间3,两个缓冲空间3为中部隆起的结构,具体的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由弹性材质一体制造而成;第一支板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支板2的两端之外,即第一支板1将第二支板2的两端包覆其内,第一支板1的长度要大于第二支板2的长度;
其中,在图1中,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均呈S型,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将该S型的曲线线条更改为直线,也能够形成类似图1的结构。
结合图2和图3,第二支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板1相接触,形成两个第一接触点4(J1),两个缓冲空间3的隆起处分别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形成四个切点(Q),其中被缓冲物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块状电池包,或者是块状电池包与车辆的安装处;
进一步的结合图3,为了保证与被缓冲物的充分接触,四个切点(Q)的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即在图4中,两侧的两个切点处于同一条虚线上;同时由于第一支板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支板2的两端之外,所以第一支板1的两端实际上也能够形成接触点,即能够形成两个第二接触点5(J2)。
综上,当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相互作用后,其能够形成四个切点(Q)、两个第一接触点4(J1)、两个第二接触点5(J2),这些点相互错位,进而在有效距离内提高了支撑点位,为此,这些点能够产生多种的设置方式,具体如下:
1、第二支板2的两端抵紧在第一支板1上,第一接触点4形成两个第一浮动点;
2、第二支板2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支板1上,第一接触点4形成两个第一固定点;
3、第二接触点5抵紧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浮动点;
4、第二接触点5固定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固定点;
5、四个切点抵紧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三浮动点;
6、四个切点固定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三固定点;
另外对于四个切点来说,其也不一定是全部都作为第三浮动点或者第三固定点,也可以是部分的切点作为第三浮动点或者第三固定点;再例如,两个第一接触点4也可以是其中一个是第一固定点,另一个是第一浮动点,因此上述所列出的并非所有情况,只是其中一部分。
根据上述的设置方式,考虑到该缓冲机构需要设置固定点以保证与被缓冲物的有效连接,因此可以选择上述的点作为与被缓冲物的连接点,进而获得不同种的连接方式,从而获得不同的缓冲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箭头位置处代表固定,其给出了将四个切点作为固定点,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均作为浮动点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详细举出其他的连接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固定点越多,整个缓冲机构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大,例如当所有切点和接触点都成为固定点后,该机构的形变相当于将支板分割成若干小段,并仅利用支板本身进行形变,而不会利用接触点或者切点的位移来抵抗形变。
最后,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第二接触点5是与其同侧的两个切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其代表着在缓冲的一开始,第二接触点5就可以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同时对于第二接触点5来说,其也可以不在缓冲的一开始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即如图4所示,第二接触点5可以在该缓冲机构产生形变挤压后再与被缓冲物相接触,但是此时的第二接触点5则不能作为固定点,对于其他情况不在详细描述。
使用时,该缓冲机构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包之间,或者是电池包与车辆的安装处之间,同时为了实现有效连接,可以对切点、第一接触点4、第二接触点5进行选择,确定出哪些是固定点,哪些是浮动点,从而获得一种连接方式,同时选取相应的点作为该缓冲机构与被缓冲物的连接点,进而实现缓冲;在实际制造时,支板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例如锰钢,对于作为该缓冲机构与被缓冲物的连接点来说,可以采用螺钉方式进行固定,当采用螺钉固定时,在支板的相应位置则需要开设对应的安装孔。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不同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相互对合在一起,并形成两个缓冲空间,两个所述缓冲空间为中部隆起的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板相接触,形成两个第一接触点,两个所述缓冲空间的隆起处分别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形成四个切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切点的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抵紧在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第一接触点形成两个第一浮动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第一接触点形成两个第一固定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与被缓冲物相接触,形成两个第二接触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点抵紧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浮动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点固定在与其相接触的被缓冲物上,形成第二固定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一个所述第二接触点和两个切点均在同一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均由弹性材质一体制造而成。
CN202120238859.1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3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8859.1U CN214043851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8859.1U CN214043851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3851U true CN214043851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885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43851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3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5279B1 (ko) 전지 모듈
US8420251B2 (en) Battery and related method
WO2018207608A1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蓄電装置並びに電源装置用セパレータ
JP5547805B2 (ja) 電池スペーサー、電気コア用の保護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パワーバッテリー
EP3783734A1 (en) Battery assembl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EP4120457A1 (en) Battery module fix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JP5521442B2 (ja) 組電池
EP3930025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JP2016212980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790097B1 (en) Battery module
US11264669B2 (en) Battery box and battery module
CN210110861U (zh) 一种电池端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5425352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4043851U (zh) 一种锂电池侧面支撑机构
CN213584000U (zh) 一种侧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KR20230018978A (ko) 전지, 전기 장치 및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시스템
CN214153070U (zh) 一种锂电池侧面减震机构
US11527797B2 (en) Battery pack
EP3506391B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composite end plate
CN217387366U (zh) 托盘、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辆
CN218827511U (zh) 防护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848096U (zh) 一种具有隔热绝缘结构的电池箱及用电装置
WO2014049653A1 (ja) 電池ブロック
US11011792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CN215644751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