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5352B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5352B
CN115425352B CN202211203986.3A CN202211203986A CN115425352B CN 115425352 B CN115425352 B CN 115425352B CN 202211203986 A CN202211203986 A CN 202211203986A CN 115425352 B CN115425352 B CN 115425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battery module
piece
fram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39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5352A (zh
Inventor
白玉龙
宋之奇
付方凯
何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sc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Aesc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sc Japan filed Critical Aesc Japan
Publication of CN115425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5352A/zh
Priority to US18/084,5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395885A1/en
Priority to EP22215633.3A priority patent/EP4287375A1/en
Priority to JP2022204258A priority patent/JP2023178186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5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5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框架、电芯、限位件和缓冲件,多个电芯平行堆叠于框架内;限位件设置于框架内,从而将框架分隔为多个空间供电芯均匀排布;多个缓冲件分别设于相邻的电芯之间和/或电芯与框架之间。该电池模组通过限位件将框架内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空间,同一空间内,电芯的膨胀力可由限位件分担承受,电芯的膨胀量可由缓冲件吸收,使得两个独立空间内的电芯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以减小最外侧的电芯的膨胀位移,避免最外侧电芯的极耳焊接部因过大的膨胀位移而断裂失效,同时降低框架在电芯膨胀方向的侧壁所受的膨胀力,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2106263823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2022年6月2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以引用的方式将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技术的核心,动力电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模组电芯的膨胀就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电芯膨胀不仅会在电池热失控时或者老化时产生,即使是正常充放电过程中电芯也会发生膨胀,而电芯的膨胀将造成动力电池内部的其他结构发生形变。
作为解决安全性问题的方案之一,全固态电池的提出大大降低了含有液体的电芯的热失控等的风险。但全固态电池模组的电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仍然会产生膨胀,且由于电芯膨胀产生的体积增加、以及膨胀电芯对周围造成的挤压力均无法被忽视,而内部所有电芯膨胀产生的形变位移和推力都将传递并累积至最外侧的电芯处,最终会从该最外侧的电芯对模组侧板施加非常大的推力。传统的侧板为被刚性固定的单板,在受到这样的推力时无法保证能完全抵抗或吸收,从而发生形变、开裂、模组壳体上的导热胶、结构胶、极耳焊接等处形变失效,甚至造成侧板的连接断裂、模组破损等。
因此,需要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有效吸收电芯的膨胀位移、特别是最外侧电芯的膨胀位移,降低侧板所受的电芯膨胀力,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通过应用上述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热膨胀量小,电池模组性能稳定,提高电子装置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框架;
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平行堆叠于所述框架内;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从而将所述框架分隔为多个空间供所述电芯均匀排布;
缓冲件,多个所述缓冲件分别设于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和/或所述电芯与所述框架之间。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吸能件,所述吸能件设置于与所述限位件相邻的位置。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所述吸能件具备吸能部,多个所述吸能部以相同形状在所述吸能件上间隔排列。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所述吸能部形成为凸起状,相邻设置的所述吸能部的凸起方向相反。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在所述限位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吸能件,且设于一个所述限位件两侧的两个所述吸能件相对于该限位件对称。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吸能件与所述限位件以活动的方式相连,使得所述吸能件能够沿所述电芯排列的方向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件。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外框部和缓冲部,所述外框部比所述缓冲部的硬度大。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定位槽,供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定位。
作为所述电池模组的可选方案,被所述限位件分隔出的各空间中分别具有3-9个电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框架、电芯、限位件和缓冲件,利用缓冲件的弹性形变吸收电芯的膨胀量,能够降低电芯膨胀产生的向外的位移量;同时由于限位件将框架内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空间,从而使模组所有电芯的膨胀产生的总位移分散在各空间中,并且膨胀位移所带来的膨胀力也由各限位件分担承受。减小了累积在最外侧电芯的膨胀位移,降低了侧壁所受到的因膨胀位移产生的推力,有效避免最外侧电芯的极耳焊接部因过大的膨胀位移而断裂失效,显著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应用上述电池模组,能够使电池模组的热膨胀量减小,使电池模组性更加稳定,电子装置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内部电芯堆叠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冲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和吸能件的一例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件与吸能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件的设置位置及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和吸能件的另一例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能机构中第一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能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吸能机构去掉吸能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框架;11、底板;111、定位槽;12、上盖;13、左侧板;14、右侧板;15、前端板;16、后端板;
2、电芯;
3、限位件;
4、缓冲件;41、外框部;42、缓冲部;
5、吸能件;51、吸能部;
6、定位件;
7、第一吸能机构;71、第一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3、第一吸能组件;731、第一件;732、第二件;733、复位件;734、转轴;735、转接件;7351、枢接部;7352、固定部;
8、第二吸能机构;81、推块组件;811、推板;8111、第一限位导向槽;8112、第二限位导向槽;812、推块;813、弹性件;82、第二吸能组件;821、吸能壳体;822、第一抵接件;823、第一滑动件;824、第一吸能复位件;825、第二抵接件;826、第二滑动件;827、第二吸能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基本结构。图2示出了该电池模组内部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具备框架1,该框架1包括底板11、上盖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前端板15和后端板16,上述部件构成为矩形的盒体形状。在框架1的内部设有多个电芯2,电芯2为大致呈矩形的封装体,以其平行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长窄形侧面接触底板11且长度方向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式堆叠排列于框架1内。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外侧面还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吊装筋,用于吊装整个电池模组。在前端板15和后端板16内侧设有栅格结构的汇流排部件,用于固定对应的输出级。
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中“侧板”指“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端板”指“前端板15”和“后端板16”。
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框架1内部还设有限位件3,如图1所示,限位件3为长条板状,以平行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方式固设于电池模组内部。通过设置这样的限位件3,从而将框架1内分隔为多个空间,使得原本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堆叠体的多个电芯2被分隔成了多个电芯组,各电芯组之间被固定设置的限位件3分隔开。当有电芯2发生膨胀时,其产生的膨胀力及膨胀位移将被限位件3隔绝在该电芯组所在的独立空间内,固定设置的限位件3承受其所分隔的空间中的电芯组所产生的膨胀力,阻止该膨胀力及膨胀位移传递给其它电芯组。即使发生膨胀的电芯2就位于侧板和限位件3所分隔的空间中,由于一个分隔空间中的电芯2的数量得到了限制,其所产生的膨胀力和膨胀位移也不会累积至侧板强度难以承受的大小,从而能够避免最外侧的电芯2的极耳焊接部因过大的膨胀位移而断裂失效,同时有效降低了侧板在电芯2膨胀方向上所受的膨胀力,显著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考虑到侧板以及限位件3的受力强度极限,限位件3可以为2-5个,被限位件3分隔出的各空间中具有的电芯2的数量为3-9,优选地可以为4-8。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在保证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实际受到的最大膨胀力不超过其强度极限,同时减少限位件3的数量以尽可能确保电池模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及轻量化。
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框架1内部还设有缓冲件4,分别插设于相邻的电芯2之间以及最外侧的电芯2与其相邻的侧板之间。插设于电芯2之间的缓冲件4也可以仅插设在互相串联的两个电芯2之间,互相并联的电芯2之间则通过双面胶或者喷胶粘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相邻的电芯2之间设置缓冲件4,利用缓冲件4吸收电芯2的膨胀量。
示例性地,可以在每相邻的两个电芯2之间均设置一个或多个缓冲件4,缓冲件4的设置位置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保证有电芯2膨胀时,该膨胀量能够尽可能地被缓冲件4吸收而减少向其他电芯2传递的位移量即可,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图3示出了缓冲件4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缓冲件4,包括外框部41和缓冲部42,外框部41比缓冲部42的硬度大。优选地,外框部41由具有一定硬度的金属材料构成,缓冲部42由柔软的聚酯类弹性材料构成。由于电芯2在发生膨胀时,其中心位置的膨胀量明显大于四周的膨胀量,通过设置这样四周具有一定刚性而中心部分缓冲性能较高的缓冲件4,能够在利用缓冲部42充分吸收电芯2中心区域的膨胀力的同时,外框部41仍然保持缓冲件4原本的形态,使其几乎不发生形变或位移,从而有效降低了膨胀电芯2的位移传递,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4示出了限位件3与底板11及上盖12的装配关系。如图4所示,底板11和上盖12相对设置,底板11和上盖12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定位槽111,限位件3与定位槽111嵌入定位,以便于限位件3的定位装配。在图4中,限位件3与底板11和上盖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还可以与底板11和上盖12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连接。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框架1内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件3以及对应设置在底板11上的两条定位槽111,通过在该定位槽111上固定限位件3,框架1被分隔为3个独立空间。不言自明地,这里的限位件3和定位槽111的数量仅为一例。如前文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使用的电池模组中设置的电芯2的数量合理选择定位槽111及限位件3的数量。限位件3可选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制成,在足够承受数个电芯2构成的电芯组膨胀力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电池模组的轻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框架1内部还设有吸能件5,如图4、图6所示,吸能件5主体为长条状,其长度与限位件3的长度大致相同。该吸能件5被设于与限位件3相邻的位置,可以位于限位件3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相邻的位置,用于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图4-图5示出了在限位件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吸能件5的排布方式。如图4-图5所示,被设于限位件3相邻两侧的吸能件5的一面与电芯2的一面相接,另一面则与限位件3相接。设置吸能件5的目的与缓冲件4同样地,是为了进一步吸收电芯2膨胀所产生的位移,因此吸能件5也能够采用与缓冲件4同样的结构和材质。但在本发明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另一方案。具体而言,吸能件5整体由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其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状的吸能部51。图4中示出的吸能件5的吸能部51为凸起的矩形,并且多个矩形凸起的吸能部51沿着吸能件5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吸能部5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形状相同(这里指大小形状相同、可完全重合)的规则形状等间隔排列。由于具备这样的结构,当相邻的电芯2发生膨胀向其产生挤压位移时,从吸能件5表面凸起的吸能部51将先受到这一位移产生的推力作用,发生局部变形甚至局部凹陷,使凸起结构原本的厚度被一定程度压扁,由此吸收了一部分膨胀产生的推力,从而能够降低、甚至消除该膨胀力造成的影响。在限位件3的两侧相邻位置均设置吸能件5,这样的对称结构也进一步提高了受力均匀性和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吸能件5主体为刚性材质,吸能部51的局部受力形变难以对主体的设置形态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限位件3起到了补强作用,使整个电池模组内部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图6进一步示出了吸能件5的具体结构以及吸能件5与限位件3的配合方式。如图6所示,吸能件5上设有的多个吸能部51以相同形状在吸能件5上间隔排列,可使所有的吸能部51与电芯2接触的表面平齐,保证吸能部51与电芯2均匀地接触。虽然图中示出的吸能部51形成为凸起的矩形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任意形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吸能部51的凸起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凸起朝向为交替设置。该设计使得吸能件5在两侧朝向上均凸设有吸能部51,能够保证该部件的受力均匀以及结构稳定,提高吸能件5的吸能效果。并且,在图5和图6示出的吸能件5与限位件3的设置关系为,设置在同一限位件3左右两侧的两个吸能件5相对于该限位件3轴对称。更具体而言,限位件3左右两侧的两个吸能件5被设置为,这两个吸能件5的吸能部51的凸起朝向相对于该限位件3形成轴对称。这样的对称结构也进一步提高了受力均匀性和结构稳定性。示例性地,吸能件5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板,吸能部51通过冲切方式形成于金属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吸能件5还可以是具有一定塑性的橡胶板,吸能部51可通过注塑方式成型,吸能部51通过弹性变形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图4中的吸能件5与限位件3仅为相邻放置,两者之间并无连接结构。而图7-图8示出了吸能件5和限位件3通过连接件连接的装配方式。如图7-图8所示,该电池模组还包括定位件6,多个定位件6沿限位件3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将吸能件5固定装配至限位件3上。示例性地,可通过两排定位件6将吸能件5装配至限位件3上,两排定位件6沿限位件3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保证吸能件5能够装配稳定,避免吸能件5被挤压时在框架1内移动错位,影响吸能效果。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将定位件6设为螺栓,利用该定位件6将吸能件5钉设于限位件3上。相对于不设置连接件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消除吸能件5相对于限位件3的横向位移,进一步提高模组结构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框架1内部还设有第一吸能机构7,如图9所示,第一吸能机构7包括第一支撑件71、第二支撑件72和第一吸能组件73,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沿电芯堆叠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吸能组件73的两侧,第一吸能组件73在电芯堆叠方向的厚度可调。第一吸能机构7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吸能件5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电池模组内,可同时包括第一吸能机构7和吸能件5,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吸能机构7或吸能件5,在此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一支撑件71与限位件3抵接,第二支撑件72与电芯2抵接。当电芯2膨胀时,电芯2的膨胀力推动第二支撑件72向第一支撑件71的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一吸能组件73,使第一吸能组件73被压薄以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当电芯2膨胀力消失后,第一吸能组件73可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推动第二支撑件72向远离第一支撑件71的方向移动。当然,还可以是第一支撑件71与电芯2抵接,第二支撑件72与限位件3抵接。为了提高第一吸能机构7的吸能能力,多个第一吸能组件73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之间。优选多个第一吸能组件73结构尺寸均相同。比如,11个第一吸能组件73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之间,当然,还可以是3至15个之间的任意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吸能组件73包括第一件731、第二件732、复位件733、转轴734和转接件735。其中,第一件731和第二件732通过转轴734枢接,具体地,第一件731的中间位置和第二件732的中间位置通过转轴734转动连接,复位件7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件731和第二件732上,两个复位件733分别设于转轴734的两侧,第一件7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转接件735与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连接,第二件73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接件735与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连接。图10中,转接件735包括枢接部7351和固定部7352,枢接部7351与第一件731或第二件732枢接,固定部7352与第一支撑件71或第二支撑件72固定连接,通过转接件735的设计使得在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之间的距离减小或增大时,第一支撑件71和第二支撑件72保持水平,还可以保证第一支撑件71与第一件731和第二件732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支撑件72与第一件731和第二件732的连接强度。当电芯2膨胀时,电芯2的膨胀力推动第二支撑件72向第一支撑件71的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一吸能组件73,第一吸能组件73中的复位件733被压缩使得第一吸能组件73变薄并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当电芯2的膨胀力消失后,第一吸能组件73中第一件731和第二件732在复位件733的作用下能够相互转动并推动第二支撑件72向远离第一支撑件7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吸能机构7恢复至原始状态。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转轴734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复位件733。比如,转轴734的两侧均设置有2-5个之间任意数量的复位件733。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框架1内部还设有第二吸能机构8,第二吸能机构8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吸能件5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电池模组内,可同时包括第一吸能机构7、第二吸能机构8和吸能件5,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吸能机构7或第二吸能机构8或吸能件5,在此不作限制。如图11-图12所示,第二吸能机构8包括沿电芯堆叠方向间隔设置的推块组件81和第二吸能组件82,推块组件81与第二吸能组件82在电芯堆叠方向的间隔可调,从而能够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推块组件81与电芯2抵接,第二吸能组件82与限位件3抵接,推动组件81在电芯2的膨胀力作用下能够向第二吸能组件82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推块组件81包括推板811、推块812和弹性件813,推块812通过弹性件813设于推板811上,推块812能够相对于推板811沿电芯2的堆叠方向弹性移动,以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如图12所示,第二吸能组件82包括吸能壳体821、第一抵接件822、第一滑动件823、第一吸能复位件824、第二抵接件825、第二滑动件826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其中,第一抵接件822和第一滑动件823均可滑动地设于吸能壳体821内,第一吸能复位件824被压缩于吸能壳体821和第一抵接件822内,第一滑动件823与推块812的一侧抵接;第二抵接件825和第二滑动件826均可滑动地设于吸能壳体821内,第二抵接件825与第一抵接件822对称设置,第二滑动件826与第一滑动件823对称设置,第二吸能复位件827连接于吸能壳体821和第二抵接件825之间,第二滑动件826与推块812的另一侧抵接;当电芯2的膨胀力作用在推板811上,使推板811向靠近第二吸能组件82移动时,推块812使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相背移动,并使第一抵接件822和第二抵接件825相背移动,进而压缩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图12中,推块812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对称设置,且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分别与推块812的两个腰边抵接,当推板811带动推块812向靠近第二吸能组件82的方向移动时,推块812的两个腰边能够驱动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相背移动,进而推动第一抵接件822和第二抵接件825相背移动,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进一步被压缩,在该过程中,第一吸能复位件824、第二吸能复位件827以及弹性件813均能够吸收电芯2的膨胀力。当电芯2的膨胀力消失时,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的弹性力能够推动第一抵接件822和第二抵接件825相对移动,进而挤压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相对移动,在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的挤压作用下,推块812受到推力向远离第二吸能组件82的方向移动,第二吸能机构8的整体厚度变大,直至第二吸能机构8恢复至原始状态。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图13示出了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与推板811的配合关系。如图13所示,推板811上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8111和第二限位导向槽8112,第一限位导向槽8111和第二限位导向槽8112分别设于推块812的两侧,第一滑动件82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导向槽8111滑动配合,第二滑动件826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导向槽8112滑动配合。该设计可保证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沿特定方向稳定移动,使得第二吸能机构8的吸能效果稳定可靠。
图14示出了第二吸能机构8去掉吸能壳体821的结构示意图。针对第二吸能组件82,在吸能壳体821内设置一个第一抵接件822、一个第二抵接件825、2个第一滑动件823、2个第二滑动件826、7个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7个第二吸能复位件827。其中,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的数量不限于七个,还可以是2-15个之间的任意数量。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的数量不限于2个,还可以是1-15个之间的任意数量。第一抵接件822和第二抵接件825的数量优选为一个,可保证第一吸能复位件824和第二吸能复位件827弹性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图14中,第一滑动件823和第二滑动件826对称设置,第一滑动件823上设有与推块812配合的凹部,以保证第一滑动件823与推块812稳定配合,第二滑动件826上设有与推块812配合的凹部,以保证第二滑动件826与推块812稳定配合。优选第一滑动件823与第一抵接件822的配合面为斜面,在第一抵接件822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滑动件823与第一抵接件822配合面的面积,保证两者之间力传递的稳定性。同理,第二滑动件826与第二抵接件825的配合面为斜面,在第二抵接件825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第二滑动件826与第二抵接件825配合面的面积,保证两者之间力传递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电池模组。该电子装置通过应用上述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热膨胀量小,电池模组性能稳定,提高电子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该电子装置可以是电动汽车。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平行堆叠于所述框架内;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从而将所述框架分隔为多个空间供所述电芯均匀排布;
缓冲件,多个所述缓冲件分别设于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和/或所述电芯与所述框架之间: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设置于所述电芯和所述限位件之间并在电芯堆叠方向的厚度可调,所述吸能机构的长度与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大致相同;所述吸能机构包括第一吸能机构和/或第二吸能机构;
所述第一吸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电芯堆叠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与所述限位件抵接,另一个与所述电芯抵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均与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在电芯堆叠方向的厚度可调;
所述第二吸能机构包括沿电芯堆叠方向间隔设置的推块组件和第二吸能组件,所述推块组件与所述电芯抵接,所述第二吸能组件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推块组件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在电芯堆叠方向的间隔可调;所述推块组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的长度均与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大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件,所述吸能件设置于与所述限位件相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备吸能部,多个所述吸能部以相同形状在所述吸能件上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形成为凸起状,相邻设置的所述吸能部的凸起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将所述吸能件固定在所述限位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吸能件,且设于一个所述限位件两侧的两个所述吸能件相对于该限位件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外框部和缓冲部,所述外框部比所述缓冲部的硬度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和上盖,所述底板和所述上盖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定位槽,供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被所述限位件分隔出的各空间中分别具有3-9个所述电芯。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211203986.3A 2022-06-02 2022-09-29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4253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84,508 US20230395885A1 (en) 2022-06-02 2022-12-19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2215633.3A EP4287375A1 (en) 2022-06-02 2022-12-21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204258A JP2023178186A (ja) 2022-06-02 2022-12-21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63823 2022-06-02
CN202210626382.3A CN115149187A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5352A CN115425352A (zh) 2022-12-02
CN115425352B true CN115425352B (zh) 2024-04-23

Family

ID=8340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6382.3A Pending CN115149187A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2211203986.3A Active CN115425352B (zh) 2022-06-02 2022-09-29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6382.3A Pending CN115149187A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14918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738B (zh) * 2023-06-12 2024-03-26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CN117458066B (zh) * 2023-12-21 2024-04-1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全固态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29045U (zh) * 2016-03-22 2016-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5900653U (zh) * 2016-08-09 2017-01-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9962192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1033797A (zh) * 2018-01-17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212392320U (zh) * 2020-05-06 2021-01-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件、电池包组件和车辆
CN113540633A (zh) * 2020-04-10 2021-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215119090U (zh) * 2021-06-04 2021-12-10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防护框架
CN215527825U (zh) * 2021-06-16 2022-01-1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964433A (zh) * 2021-10-09 2022-01-21 深圳市纳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电池的可穿戴设备
WO2022030922A1 (ko) * 2020-08-05 2022-02-1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셀 스웰링을 흡수할 수 있는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CN216213818U (zh) * 2021-10-11 2022-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4361683A (zh) * 2020-09-27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托盘及具有其的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36863A (ko) * 2016-09-30 2018-04-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유닛
KR20210090965A (ko) * 2020-01-13 2021-07-2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흡수 부재를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랙, 및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US20220006150A1 (en) * 2020-07-03 2022-01-06 Continental Structure Plastics, Inc. Battery containment system
KR20220014027A (ko) * 2020-07-28 2022-02-04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29045U (zh) * 2016-03-22 2016-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5900653U (zh) * 2016-08-09 2017-01-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9962192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1033797A (zh) * 2018-01-17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113540633A (zh) * 2020-04-10 2021-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212392320U (zh) * 2020-05-06 2021-01-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件、电池包组件和车辆
WO2022030922A1 (ko) * 2020-08-05 2022-02-1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셀 스웰링을 흡수할 수 있는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CN115244773A (zh) * 2020-08-05 2022-10-25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具有能够吸收电池膨胀的结构的电池模块、以及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的车辆
CN114361683A (zh) * 2020-09-27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托盘及具有其的电池组件
CN215119090U (zh) * 2021-06-04 2021-12-10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防护框架
CN215527825U (zh) * 2021-06-16 2022-01-1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964433A (zh) * 2021-10-09 2022-01-21 深圳市纳晶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电池的可穿戴设备
CN216213818U (zh) * 2021-10-11 2022-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安全提升研究;徐昱;蒋燕萍;郑正仙;张鹏飞;徐烨玲;;浙江电力;20180625(第06期);全文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支撑结构轻量化设计探微;何亚飞;;中国设备工程;20181210(第23期);全文 *
考虑碰撞工况的电动汽车电池箱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袁林;赵清海;张洪信;付磊;王文;;制造业自动化;2019052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187A (zh) 2022-10-04
CN115425352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25352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887538B (zh) 电池单元
EP3343667B1 (en) End plate of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10950832B2 (en) Battery module
EP2624337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nhanced safety
KR102497037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팩 구조
JPWO2019142645A1 (ja) 蓄電装置
JP718746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装備する車両
CN114930618B (zh)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方法
JP7260486B2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CN217740666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CN112514144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JP2023503506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US2020029531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CN212277324U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213401362U (zh) 一种方形动力电池模组和方形动力电池总成
JP2023518373A (ja) 電池、電力消費装置及び電池製造方法
CN114586225A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KR100709263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US20230395885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40874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2023520918A (ja) 電池、電力消費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033255B2 (ja) 組電池
CN214797644U (zh) 一种电池模组限位结构及电池包
CN21782303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ESC Japa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214400 No.66, Shentai Road, Shengang street,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