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4451U -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4451U
CN214024451U CN202022536065.1U CN202022536065U CN214024451U CN 214024451 U CN214024451 U CN 214024451U CN 202022536065 U CN202022536065 U CN 202022536065U CN 214024451 U CN214024451 U CN 214024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cover
cupola
assembly
mid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360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ul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ul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ul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ul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360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4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4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4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包括工作台和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后盖传送机构;所述后盖传送机构包括供后盖左右滑动的后盖轨道和用于驱动后盖在所述后盖轨道内定向传送的拔叉组件;所述工作台上沿后盖传送方向顺次设有与所述后盖轨道活动对接的如下工站:后盖上料工站,包括有用于向所述后盖轨道内上后盖的后盖上料机构;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包括杯士上料组件、杯士罩上料组件、牵引组件和杯士铆压组件;所述杯士上料组件和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分别用于传送杯士和杯士罩,以使得所述杯士罩组装工站的杯士罩中部的通孔、杯士中部的通孔和后盖中部的通孔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良品率高、组装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后盖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日渐成熟,自动化技术凭借其生产效率高、良品率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作业。
现有一种轴承后盖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有后盖A、杯士B、杯士罩C和中板D组成,在组装时:首先,将后盖A、杯士B、杯士罩C自下往上顺次叠置,并使得后盖A、杯士B、杯士罩C中部的通孔同轴设置后将杯士罩C铆紧固定在后盖A上;然后,将中板D放置在后盖A的上部并铆压固定。现有的该轴承后盖组件的人工作业方式中,往往需要一条流水线上的数人配合以完成作业,具有人力成本高、良品率低、生产效率低的不足之处。
因此,市场亟需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包括工作台和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后盖传送机构;所述后盖传送机构包括供后盖左右滑动的后盖轨道和用于驱动后盖在所述后盖轨道内定向传送的拔叉组件;所述工作台上沿后盖传送方向顺次设有与所述后盖轨道活动对接的如下工站:后盖上料工站,包括有用于向所述后盖轨道内上后盖的后盖上料机构;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包括杯士上料组件、杯士罩上料组件、牵引组件和杯士铆压组件;所述杯士上料组件和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分别用于传送杯士和杯士罩,以使得所述杯士罩组装工站的杯士罩中部的通孔、杯士中部的通孔和后盖中部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上下气缸和牵引针;所述第一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牵引针上下移动;所述牵引针自下往上顺次活动贯穿所述后盖轨道的底板、后盖中部的通孔、杯士中部的通孔和杯士罩中部的通孔;所述杯士铆压组件包括第二上下气缸和下压头;所述第二上下气缸架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位于所述牵引针上方的所述下压头上下移动;装中板工站,包括中板上料组件和中板取料组件;所述中板上料组件用于中板的上料,所述中板取料组件用于自所述中板上料组件上夹取一个中板并摆放至后盖上;中板铆压工站,包括用于将中板与后盖铆压固定的中板铆压机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盖传送机构还配合有位于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和所述装中板工站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检测装置和旋转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检测所述后盖轨道内的后盖的摆放角度;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塔架、第三上下气缸、第一电机、销座和定位销;所述第一塔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塔架的顶部,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上下移动;所述销座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销安装在所述销座的下部,并与所述后盖轨道内的后盖的孔位活动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拔叉组件包括第一前后滑台、第一前后气缸、第一左右滑台、拨叉和第一左右气缸;所述第一前后滑台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前后气缸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滑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可左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上,其上安装有若干拨叉;所述第一左右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杯士铆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塔架和第一上下滑台;所述第二塔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上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的顶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塔架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上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头安装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的下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压头包括顶杆和铆压杯;所述铆压杯为开口向下的中空杯状结构,其下端缘与穿设在所述牵引针上的杯士罩配合;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铆压杯的中部,与所述牵引针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板上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振动盘、第二前后气缸、滑块;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中板前后滑动的中板轨道;所述中板轨道的中部接于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振动盘的出料端口;所述第二前后气缸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后端,并驱动滑动安装在所述中板轨道内的滑块前后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板取料组件包括第三塔架、第二前后滑台、第三前后气缸、第二上下滑台、第三上下气缸和气动手指;所述第三塔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前后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上;所述第三前后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在所述中板轨道和所述后盖轨道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上下运动;所述气动手指设于所述第二上下滑台的下部,用于夹持中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板铆压机构包括第四上下气缸和铆压头;所述第四上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三塔架上,并驱动所述铆压头上下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后盖轨道的出料端口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前后气缸、轨道座、第一斜轨道和第二斜轨道;所述第三前后气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轨道座前后滑动;所述第一斜轨道和所述第二斜轨道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座上,且所述第一斜轨道和所述第二斜轨道的进料端口均与所述后盖轨道的出料端口活动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台上设置可以定向传送后盖的后盖传送机构,沿后盖的传送方向顺次配合有后盖上料工站、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装中板工站和中板铆压工站,进而直线自动化组装轴承后盖组件,具有人力成本低、良品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轴承后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压头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拔叉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板上料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板取料组件和中板铆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A、后盖;B、杯士;C、杯士罩;D、中板;
1、工作台;2、后盖传送机构;3、后盖轨道;4、拔叉组件;5、后盖上料机构;6、杯士上料组件;7、杯士罩上料组件;8、牵引组件;9、杯士铆压组件;10、第一上下气缸;11、牵引针;12、第二上下气缸;13、下压头;14、中板上料组件;15、中板取料组件;16、中板铆压机构;17、检测装置;18、第一塔架;19、第三上下气缸;20、第一电机;21、销座;22、定位销;23、第一前后滑台;24、第一前后气缸;25、第一左右滑台;26、拨叉;27、第一左右气缸;28、第二塔架;29、第一上下滑台;30、顶杆;31、铆压杯;32、安装板;33、第一振动盘;34、第二前后气缸;35、滑块;36、中板轨道;37、第三塔架;38、第二前后滑台;39、第三前后气缸;40、第二上下滑台;41、第三上下气缸;42、气动手指;43、第四上下气缸;44、铆压头;45、下料机构;46、第三前后气缸;48、第一斜轨道;49、第二斜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附图1-9实例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的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9,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包括工作台1和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后盖传送机构2;所述后盖传送机构2包括供后盖A左右滑动的后盖轨道3和用于驱动后盖A在所述后盖轨道3内定向传送的拔叉组件4;所述工作台1上沿后盖A传送方向顺次设有与所述后盖轨道3活动对接的后盖上料工站、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装中板工站和中板铆压工站。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由所述后盖上料工站向后盖轨道3内上后盖A;然后,后盖A顺次经过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所述装中板工站和所述中板铆压工站时分别完成杯士B与杯士罩C的组装作业、中板D放置到后盖A上、将中板C与后盖A铆紧固定。
所述后盖上料工站包括有用于向所述后盖轨道3内上后盖A的后盖上料机构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上料机构5包括第二振动盘;所述第二振动盘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其出料端口与所述后盖轨道3的入料端口活动对接。
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包括杯士上料组件6、杯士罩上料组件7、牵引组件8和杯士铆压组件9。所述杯士上料组件6和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7分别用于传送杯士B和杯士罩C,以使得所述杯士罩组装工站的杯士罩C中部的通孔、杯士B中部的通孔和后盖A中部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牵引组件8包括第一上下气缸10和牵引针11。所述第一上下气缸10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并驱动所述牵引针11上下移动;所述牵引针11自下往上顺次活动贯穿所述后盖轨道3的底板、后盖A中部的通孔、杯士B中部的通孔和杯士罩C中部的通孔;所述杯士铆压组件9包括第二上下气缸12和下压头13;所述第二上下气缸12架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并驱动位于所述牵引针11上方的所述下压头13上下移动。
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所述第一上下气缸10驱动所述牵引针11进行上行,所述牵引针11自下往上顺次穿过所述后盖轨道3的底板和后盖A中部的通孔;然后,所述杯士上料组件6传送一个杯士B至所述牵引针11顶端的上方,当所述杯士上料组件6松开该杯士B并复位后,该杯士B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并套装在所述牵引针11上;接着,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7传送一个杯士罩C至所述牵引针11顶端的上方,当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7松开该杯士罩C并复位后,该杯士罩C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并套装在所述牵引针11上;再接着,所述第二上下气缸12驱动所述下压头13下行至与所述牵引针11对顶后,所述下压头13与所述牵引针11同步下行,于此过程中,由所述下压头13将所述杯士罩C铆紧固定在后盖A上;最后,所述牵引组件8和所述杯士铆压组件9复位。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牵引组件8在组装的过程中对后盖A、杯士B与杯士罩C进行导正定位,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杯士上料组件6和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7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上料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上下料机械手。
装中板工站,包括中板上料组件14和中板取料组件15;所述中板上料组件14用于中板的上料,所述中板取料组件15用于自所述中板上料组件14上夹取一个中板D并摆放至后盖A上。
中板铆压工站,包括用于将中板与后盖铆压固定的中板铆压机构16。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传送机构2还配合有位于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和所述装中板工站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检测装置17和旋转装置;所述检测装置17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用于检测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的摆放角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检测装置17可以是CCD成型装置、光电传感器等任一种现有的检测设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塔架18、第三上下气缸19、第一电机20、销座21和定位销22;所述第一塔架18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19安装在所述第一塔架18的顶部,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0上下移动;所述销座21设于所述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销22安装在所述销座21的下部,并与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的孔位活动配合。所述旋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所述检测装置17检测到后盖A的水平摆放角度有误,由所述第一电机20驱动所述销座21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所述销座21下部的定位销22与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的孔位一一对应且上下错位;然后,所述第三上下气缸19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0下行,使得所述销座21下部的定位销22插入对应的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的孔位内;接着,所述第一电机20驱动所述定位销22与后盖A旋转;最后,所述旋转装置各零件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拔叉组件4包括第一前后滑台23、第一前后气缸24、第一左右滑台25、拨叉26和第一左右气缸27。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3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前后气缸24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4滑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25可左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4上,其上安装有若干拨叉26;所述第一左右气缸27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4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25滑动。所述拔叉组件4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所述第一前后气缸24驱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3向后移动,使得所述拔叉26后部的缺口与后盖A相匹配;然后,所述第一左右气缸27驱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25向左移动,使得所述拔叉26将后盖A向左拨动,进而使得后盖A在所述后盖轨道3内向左滑动;接着,所述第一前后气缸24驱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23向前移动,使得所述拔叉26后部的缺口与后盖A相分离;最后,所述第一左右气缸27驱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25向右移动,使得所述拔叉26向右复位。所述拔叉组件4重复上述工作流程以使得所述拔叉26在水平面内呈口字形的轨迹运动,进而周期性地将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向左拨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杯士铆压组件9还包括第二塔架28和第一上下滑台29;所述第二塔架28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上下气缸12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28的顶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29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塔架28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上下气缸1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头13安装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29的下部。所述下压头包括顶杆30和铆压杯31;所述铆压杯31为开口向下的中空杯状结构,其下端缘与穿设在所述牵引针11上的杯士罩C配合;所述顶杆30安装在所述铆压杯31的中部,与所述牵引针11配合对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板上料组件14包括安装板32、第一振动盘33、第二前后气缸34和滑块35。所述安装板32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安装板32上设有供中板D前后滑动的中板轨道36;所述中板轨道36的中部接于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振动盘33的出料端口;所述第二前后气缸34设于所述安装板32的后端,并驱动滑动安装在所述中板轨道36内的滑块35前后滑动。具体使用时,在所述第一振动盘33的排料轨道嵌设在所述安装板32上,并与所述中板轨道36垂直连通,所述滑块35靠近所述后盖轨道3的一端成型有可容置一个中板D的容置槽。工作时:由所述第二前后气缸34驱动所述滑块35前后滑动,使得所述滑块35将所述中板轨道36与所述第一振动盘33的排料轨道相隔断,或者所述滑块35的容置槽与所述第一振动盘33的排料轨道相匹配,当容置槽与排料轨道相匹配后,所述第一振动盘33的中部可滑入所述容置槽内,进而由所述滑块35带动一个中板D在所述中板轨道36内滑动,实现了中板D的精准送料作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板取料组件15包括第三塔架37、第二前后滑台38、第三前后气缸39、第二上下滑台40、第三上下气缸41和气动手指42。所述第三塔架37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前后滑台38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37上;所述第三前后气缸39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37上,并驱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38在所述中板轨道36和所述后盖轨道3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40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38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41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38上,并驱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40上下运动;所述气动手指42设于所述第二上下滑台40的下部,用于夹持中板D。所述中板取料组件15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所述第三上下气缸41驱动所述气动手指42下行,待所述气动手指42自所述中板上料组件14处夹取一个中板D后上行复位;然后,所述第三前后气缸39驱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38向前滑动,使得所述气动手指42位于所述后盖轨道3的正上方;接着,所述第三上下气缸41驱动所述气动手指42下行,待所述气动手指42将中板放置到所述后盖轨道3内的后盖A后上行复位;最后,所述第三前后气缸39驱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28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板铆压机构16包括第四上下气缸43和铆压头44;所述第四上下气缸38固定在所述第三塔架37上,并驱动所述铆压头44上下运动,进而将所述中板D与后盖A铆紧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后盖轨道3的出料端口的下料机构45;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前后气缸46、轨道座47、第一斜轨道48和第二斜轨道49;所述第三前后气缸46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并驱动所述轨道座47前后滑动;所述第一斜轨道48和所述第二斜轨道49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座47上,且所述第一斜轨道48和所述第二斜轨道49的进料端口均与所述后盖轨道3的出料端口活动对接。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和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后盖传送机构;所述后盖传送机构包括供后盖左右滑动的后盖轨道和用于驱动后盖在所述后盖轨道内定向传送的拔叉组件;所述工作台上沿后盖传送方向顺次设有与所述后盖轨道活动对接的如下工站:
后盖上料工站,包括有用于向所述后盖轨道内上后盖的后盖上料机构;
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包括杯士上料组件、杯士罩上料组件、牵引组件和杯士铆压组件;所述杯士上料组件和所述杯士罩上料组件分别用于传送杯士和杯士罩,以使得所述杯士罩组装工站的杯士罩中部的通孔、杯士中部的通孔和后盖中部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上下气缸和牵引针;所述第一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牵引针上下移动;所述牵引针自下往上顺次活动贯穿所述后盖轨道的底板、后盖中部的通孔、杯士中部的通孔和杯士罩中部的通孔;所述杯士铆压组件包括第二上下气缸和下压头;所述第二上下气缸架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位于所述牵引针上方的所述下压头上下移动;
装中板工站,包括中板上料组件和中板取料组件;所述中板上料组件用于中板的上料,所述中板取料组件用于自所述中板上料组件上夹取一个中板并摆放至后盖上;
中板铆压工站,包括用于将中板与后盖铆压固定的中板铆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传送机构还配合有位于所述杯士与杯士罩组装工站和所述装中板工站之间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检测装置和旋转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检测所述后盖轨道内的后盖的摆放角度;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塔架、第三上下气缸、第一电机、销座和定位销;所述第一塔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塔架的顶部,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上下移动;所述销座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定位销安装在所述销座的下部,并与所述后盖轨道内的后盖的孔位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叉组件包括第一前后滑台、第一前后气缸、第一左右滑台、拨叉和第一左右气缸;所述第一前后滑台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前后气缸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滑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可左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上,其上安装有若干拨叉;所述第一左右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前后滑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一左右滑台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士铆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塔架和第一上下滑台;所述第二塔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上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塔架的顶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塔架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上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头安装在所述第一上下滑台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包括顶杆和铆压杯;所述铆压杯为开口向下的中空杯状结构,其下端缘与穿设在所述牵引针上的杯士罩配合;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铆压杯的中部,与所述牵引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振动盘、第二前后气缸、滑块;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中板前后滑动的中板轨道;所述中板轨道的中部接于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振动盘的出料端口;所述第二前后气缸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后端,并驱动滑动安装在所述中板轨道内的滑块前后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取料组件包括第三塔架、第二前后滑台、第三前后气缸、第二上下滑台、第三上下气缸和气动手指;所述第三塔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前后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上;所述第三前后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三塔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在所述中板轨道和所述后盖轨道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上;所述第三上下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前后滑台上,并驱动所述第二上下滑台上下运动;所述气动手指设于所述第二上下滑台的下部,用于夹持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铆压机构包括第四上下气缸和铆压头;所述第四上下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三塔架上,并驱动所述铆压头上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后盖轨道的出料端口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前后气缸、轨道座、第一斜轨道和第二斜轨道;所述第三前后气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驱动所述轨道座前后滑动;所述第一斜轨道和所述第二斜轨道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所述轨道座上,且所述第一斜轨道和所述第二斜轨道的进料端口均与所述后盖轨道的出料端口活动对接。
CN202022536065.1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Active CN214024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6065.1U CN2140244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6065.1U CN2140244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4451U true CN214024451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36065.1U Active CN2140244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4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02676B (zh) 一种电器配件铆接装配机
CN110480314B (zh) 一种自动铆接机
CN108336871B (zh) 微电机小壳铁板与电刷座铆接检测设备
CN108335899A (zh) 一种生产贴片式电感的设备
CN108422192A (zh) 一种按钮开关自动装配设备
CN109592424B (zh) 托盘自动上料装置
CN214024451U (zh) 一种轴承后盖组件装配机
CN213256714U (zh) 触点铆接自动化设备
CN212266819U (zh) 一种加工效率高的折叠盒自动组装设备
CN218253778U (zh) 一种动铁芯铆接机
CN114669982B (zh) 用于生产线的杯盖五金件自动安装装置
CN208014545U (zh) 一种贴片式电感制造机
CN216613029U (zh) 自动化磁钢上料装置
CN210967567U (zh) 装配机
CN215146408U (zh) 双齿轮组装设备
CN211759641U (zh) 一种定子铜套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09973569U (zh) 微型料件送料机构
CN113319157A (zh) 一种智能自动冲压模具
CN110614494A (zh) 一种把手自动组装设备
CN213379095U (zh) 一种自动冲压铆接设备
CN220278837U (zh) 一种卡帽自动组装机
CN216699011U (zh) 碳刷接触片自动上料焊接装置
CN111299992B (zh) 一种导线连接头生产设备
CN114700730B (zh) 一种杯盖自动生产线
CN217858427U (zh) 一种具有推中机构的弹簧触摸片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