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0540U - 双面抛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面抛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0540U
CN213970540U CN202021903884.9U CN202021903884U CN213970540U CN 213970540 U CN213970540 U CN 213970540U CN 202021903884 U CN202021903884 U CN 202021903884U CN 213970540 U CN213970540 U CN 213970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xis
swing arm
polishing
nylo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38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 Hua Machinery Ma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 Hua Machinery Ma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 Hua Machinery Ma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 Hua Machinery Ma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038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0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0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0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抛光设备,涉及打磨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位移机构和两个抛光机构;位移机构包括Z轴位移组件,支架组件固定在Z轴位移组件的运动部件上,两个抛光机构在Z轴位移组件上相互对置,Z轴位移组件连动两个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抛光设备在同一时间段仅能对一个表面进行抛光的问题;该种双面抛光设备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抛光,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Description

双面抛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面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正转为全自动化实现。
抛光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过抛光机构可以实现抛光工艺,具体来说,是将高速旋转中的尼龙轮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触,使工件表面光滑、无毛刺,从而完成抛光工艺。
现有技术中的抛光设备,在同一时间段仅能对一个表面进行抛光,对于上下两面均需要抛光的工件,抛光其中一个表面后,需要将工件翻转或者转移至另一抛光设备处,才能对另一个表面进行抛光,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抛光设备,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抛光,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抛光设备,包括位移机构和两个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支架组件、主动轴组件、摆臂组件、尼龙轮组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主动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摆臂组件枢接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尼龙轮组件设在所述摆臂组件上,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尼龙轮组件之间传动;所述位移机构包括Z轴位移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固定在所述Z轴位移组件的运动部件上,两个所述抛光机构在所述Z轴位移组件上相互对置,所述Z轴位移组件连动两个所述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轴组件包括抛光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以及主动轴;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主动轴套,所述主动轴穿设在所述主动轴套中,所述抛光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主动轴和所述抛光电机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摆臂、摆臂轴套以及摆臂轴承;所述摆臂轴套套设在所述主动轴套上,所述摆臂轴承设在所述摆臂轴套和所述主动轴套之间,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摆臂轴套连接;所述尼龙轮组件设在所述摆臂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尼龙轮组件包括尼龙轮、尼龙轮轴以及尼龙轮轴套;所述尼龙轮轴套穿设在所述摆臂中,所述尼龙轮轴穿设在所述尼龙轮轴套中,所述尼龙轮套设在所述尼龙轮轴的一端;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尼龙轮轴之间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主动轴和所述尼龙轮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在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抛光机构还包括用于连动所述摆臂组件摆动的摆臂气缸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臂气缸组件包括摆臂气缸、连动臂以及弹簧;所述摆臂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摆臂气缸通过所述连动臂连动所述摆臂组件摆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动臂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移机构还包括X轴位移组件和Y轴位移组件;所述X轴位移组件连动所述Y轴位移组件沿X轴方向位移,所述Y轴位移组件连动所述Z轴位移组件沿Y轴方向位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移机构包括两个Z轴位移组件,两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分别连动两个所述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移机构还包括Z轴支架,所述Z轴支架竖直设置并分隔为上下两半部分,其中一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设在所述Z轴支架的上半部分,另一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设在所述Z轴支架的下半部分;每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均包括Z轴电机、Z轴丝杆以及Z轴连动架;所述Z轴电机通过所述Z轴丝杆连动所述Z轴连动架升降,所述抛光机构的支架组件固定在所述Z轴连动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双面抛光设备,两个抛光机构在Z轴位移组件上相互对置,Z轴位移组件连动两个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将两个抛光机构中的尼龙轮与待加工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贴合,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抛光,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构在另一方向下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构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位移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位移机构在另一方向下的立体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位移机构的分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自动打磨设备时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12为自动打磨设备的夹具机构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为:1、抛光机构;11、支架组件;111、主支撑板;112、电机支架;113、主动轴套;12、主动轴组件;121、抛光电机;122、第一传动轮;123、第一传动带;124、主动轴;125、主动轴轴承;13、摆臂组件;131、摆臂;132、摆臂轴套;133、摆臂轴承;14、尼龙轮组件;141、尼龙轮;142、尼龙轮轴;143、尼龙轮轴套;15、传动组件;151、第二传动轮;152、第二传动带;16、摆臂气缸组件;161、摆臂气缸;162、连动臂;163、弹簧;17、尼龙轮罩;18、传动带罩;2、位移机构;21、X轴位移组件;211、X轴电机;212、X轴丝杆;213、X轴丝杆螺母;214、X轴导轨;215、X轴底板;22、Y轴位移组件;221、Y轴电机;222、Y轴丝杆;223、Y轴丝杆螺母;224、Y轴导轨;225、Y轴底板;23、Z轴位移组件;231、Z轴电机;232、Z轴丝杆;233、Z轴连动架;24、Z轴导轨;25、Z轴支架;26、分隔板;27、风琴罩3、转盘机构;31、转盘;4、夹具机构;401、夹具基座;402、夹具电机;403、夹具转座;404、夹具气缸;405、下夹块;406、U形槽;407、上夹块;5、挂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双面抛光设备,包括位移机构2和两个抛光机构1。
请参阅图2-图4,抛光机构1包括支架组件11、主动轴组件12、摆臂组件13、尼龙轮组件14以及传动组件15。
支架组件11为金属组件,其包括主支撑板111和电机支架112,电机支架112固定在主支撑板111的后侧;主动轴组件12设置在支架组件11上,摆臂组件13枢接在支架组件11上,尼龙轮组件14设在摆臂组件13上,传动组件15在主动轴组件12和尼龙轮组件14之间传动。
具体地,主动轴组件12包括抛光电机121、第一传动轮122、第一传动带123、主动轴124以及主动轴轴承125。支架组件11上设有主动轴套113,主动轴套113为圆筒形的轴套,主支撑板111上开设有与主动轴套113的内壁匹配的通孔,主动轴套113固定在主支撑板111并对准主支撑板111上的通孔;主动轴124穿设在主动轴套113中,主动轴轴承125设置有两个,均位于主动轴124和主动轴套113之间,以将主动轴124支撑在主动轴套113中,并使主动轴124能够在主动轴套113中旋转;主动轴124的一端从前侧穿出主动轴套113,另一端则从后侧穿出主支撑板111;抛光电机121固定在支架组件11的电机支架112上,主动轴124的后端和抛光电机121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一传动轮122,两个第一传动轮122分别与主动轴124和抛光电机121的转轴键连接,第一传动带123在两个第一传动轮122之间传动,使抛光电机121能够通过第一传动轮122和第一传动带123驱动主动轴124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123为传动皮带,相应地,第一传动轮122为皮带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123为同步带,相应地,第一传动轮122为同步轮。
具体地,摆臂组件13包括摆臂131、摆臂轴套132以及摆臂轴承133。摆臂轴套132套设在主动轴套113上,使摆臂轴套132与主动轴124共轴,摆臂轴承133设在摆臂轴套132和主动轴套113之间;摆臂131的一端与摆臂轴套132连接,本实施例中,摆臂轴套132穿设在摆臂131的一端并与摆臂131通过螺钉相互固定;装配完成后,摆臂131能够绕摆臂轴套132的轴旋转,即,摆臂131能够在支架组件11上摆动;尼龙轮组件14设在摆臂131上,使尼龙轮组件14能够随摆臂131而摆动。
具体地,尼龙轮组件14包括尼龙轮141、尼龙轮轴142以及尼龙轮轴套143;尼龙轮轴套143穿设在摆臂131中,位于摆臂131上相对于摆臂轴套132的另一端;尼龙轮轴142穿设在尼龙轮轴套143中,尼龙轮轴142和尼龙轮轴套143之间设有轴承,使尼龙轮轴142能够在尼龙轮轴套143中旋转;尼龙轮141为金属抛光用的尼龙轮,尼龙轮141套设在尼龙轮轴142的一端并与尼龙轮141轴键连接,使尼龙轮141位于抛光机构1的最外侧,且尼龙轮141能够与尼龙轮轴142共同旋转;传动组件15在主动轴124和尼龙轮轴142之间传动,使抛光电机121能够驱动尼龙轮141旋转。
具体地,传动组件15包括第二传动轮151和第二传动带152;主动轴124和尼龙轮轴142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传动轮151,两个第二传动轮151分别与主动轴124和尼龙轮轴142键连接,第二传动带152在两个第二传动轮151之间传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带152为同步带,相应地,第二传动轮151为同步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带152为传动皮带,相应地,第二传动轮151为皮带轮。
进一步地,抛光机构1还包括用于连动摆臂组件13摆动的摆臂气缸组件16,以便调整尼龙轮141对待加工工件的压力。
具体地,摆臂气缸组件16包括摆臂气缸161、连动臂162以及弹簧163;摆臂气缸161的缸体固定在支架组件11的主支撑板111上;连动臂162为金属臂,其包括长方体形的水平部和圆柱形的竖直部,连动臂162的水平部固定在摆臂气缸161的活塞杆前端,竖直部的端部则铰接在摆臂131上,例如在摆臂131的顶面设置一铰接座,通过穿入铰接座和连动臂162竖直部的插销,连接摆臂131和连动臂162,实现竖直部与摆臂131的铰接;摆臂气缸161能够通过连动臂162连动摆臂组件13摆动,即,摆臂气缸161的活塞杆伸出时,通过连动臂162连动摆臂131向支架组件11外侧摆动,以增加尼龙轮141对待加工工件的压力,摆臂气缸161的活塞杆回缩时,通过连动臂162连动摆臂131向支架组件11内侧摆动,以降低尼龙轮141对待加工工件的压力;弹簧163套设在连动臂162的竖直部,以缓冲摆臂气缸161动作时对摆臂组件13和尼龙轮组件14的冲击,也能缓冲尼龙轮141与待加工工件接触时对摆臂气缸161的冲击。
进一步地,摆臂131上设有包围传动组件15的传动带罩18,传动带罩18固定在摆臂131上并覆盖整个传动组件15。
进一步地,摆臂131上设有半包围尼龙轮141的尼龙轮罩17,尼龙轮罩17固定在传动带罩18上并围绕尼龙轮141半周;尼龙轮141未被尼龙轮罩17围绕的部分即为与待加工工件接触的抛光部位。
请参阅图5-图8,位移机构2包括X轴位移组件21、Y轴位移组件22、Z轴位移组件23以及Z轴支架25。
X轴位移组件21包括X轴电机211、X轴丝杆212、X轴丝杆螺母213、X轴导轨214以及X轴底板215;X轴底板215为金属平板,其能够固定在机架、底座或者地台等固定物上;X轴电机211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X轴电机211的本体固定在X轴底板215的侧面;X轴丝杆21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座支撑在X轴底板215上,X轴丝杆212其中一端通过联轴器与X轴电机211的转轴连接,X轴丝杆螺母213套设在X轴丝杆212上;X轴导轨214设置有两条,均为直线导轨,其上套设有滑块,两条X轴导轨214均固定X轴底板215上,位于X轴丝杆212的两侧并与X轴丝杆212平行。
Y轴位移组件22包括Y轴电机221、Y轴丝杆222、Y轴丝杆螺母223、Y轴导轨224以及Y轴底板225;Y轴底板225为金属平板,其固定在X轴导轨214的滑块上,且Y轴底板225的底部与X轴丝杆螺母213固定;Y轴电机221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且Y轴电机221带有减速机,即Y轴电机221的转轴接入减速机的输入轴,Y轴电机221和减速机固定在Y轴底板225的侧面;Y轴丝杆22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座支撑在Y轴底板225上,Y轴丝杆222与X轴丝杆212均水平设置并相互垂直,Y轴丝杆222其中一端通过联轴器与Y轴电机221的减速机输出轴连接,Y轴丝杆螺母223套设在Y轴丝杆222上;Y轴导轨224设置有两条,均为直线导轨,其上套设有滑块,两条Y轴导轨224均固定Y轴底板225上,位于Y轴丝杆222的两侧并与Y轴丝杆222平行。
Z轴支架25为方形的金属框架,其中部固定设有一分隔板26,该分隔板26将Z轴支架25分隔为上下两半部分;Z轴支架25竖直设置并固定在Y轴导轨224的滑块上,且Z轴支架25的底部与Y轴丝杆螺母223固定。
该位移机构2包括两个Z轴位移组件23,每个Z轴位移组件23均包括Z轴电机231、Z轴丝杆232以及Z轴连动架233;Z轴电机231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中的一种,且Z轴电机231带有减速机,即Z轴电机231的转轴接入减速机的输入轴;其中一个Z轴位移组件23的Z轴电机231固定在Z轴支架25的顶部,另一个Z轴位移组件23的Z轴电机231固定在分隔板26上;其中一个Z轴位移组件23的Z轴丝杆232通过穿设在Z轴支架25顶部的轴承支撑在Z轴支架25的上半部分,该Z轴丝杆232竖直设置,且该Z轴丝杆232的一端接入Z轴支架25顶部的Z轴电机231的减速机输出端;另外一个Z轴位移组件23的Z轴丝杆232通过穿设在分隔板26上的轴承支撑在Z轴支架25的下半部分,该Z轴丝杆232也竖直设置,且该Z轴丝杆232的一端接入分隔板26上的Z轴电机231的减速机输出端;两根Z轴丝杆232连成一直线;Z轴连动架233为金属架体,每个Z轴连动架233内均设有能够与Z轴丝杆232配合的丝杆螺母,两个Z轴位移组件23的Z轴连动架233的丝杆螺母分别套设在两根Z轴丝杆232上,使Z轴电机231能够通过Z轴丝杆232连动Z轴连动架233升降;由此构成两个Z轴位移组件23,其中一个Z轴位移组件23设在Z轴支架25的上半部分,另一个Z轴位移组件23设在Z轴支架25的下半部分,两个Z轴位移组件23的运动部件即两个Z轴连动架233。
位移机构2还进一步包括Z轴导轨24,Z轴导轨24设置有两条,均为直线导轨,其上套设有滑块,两条Z轴导轨24均竖直固定Z轴支架25上,位于Z轴丝杆232的两侧并与Z轴丝杆232平行,两条Z轴导轨24贯穿Z轴支架25的上下两半部分,即两个由Z轴电机231、Z轴丝杆232以及Z轴连动架233构成的Z轴位移组件23共用该两条Z轴导轨24。
X轴位移组件21连动Y轴位移组件22沿X轴方向位移,Y轴位移组件22连动Z轴位移组件23沿Y轴方向位移。
请参阅图9,抛光机构1的支架组件11固定在Z轴连动架233上,具体来说,每个抛光机构1中的主支撑板111通过螺栓固定在一个Z轴连动架233上,且该主支撑板111还与Z轴导轨24的滑块固定,使两个Z轴位移组件23分别连动两个抛光机构1沿Z轴方向运动;两个抛光机构1在Z轴位移组件23上相互对置,令两个抛光机构1的尼龙轮141中的抛光部位相互对置,Z轴位移组件23连动两个抛光机构1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使两个抛光机构1的尼龙轮141中的抛光部位能够分别从上下两面靠近或远离待加工的工件。
请参阅图10-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种双面抛光设备应用在自动打磨设备上,该自动打磨设备用于完成挂锁锁体的自动打磨和抛光工艺;该自动打磨设备包括转盘机构3和夹具机构4。
转盘机构3即为现有技术中的转盘机构,转盘机构3内部设有伺服电机及分割器;本实施例中的分割器,输入端为轴孔或者入力轴,输出端为平整的盘面;伺服电机的转轴接入分割器的输入端,转盘机构3的转盘31水平固定在分割器的输出端盘面,且转盘31与分割器的输出端共轴;本实施例中的分割器设置为六等分,即转盘机构3的伺服电机每旋转一周,分割器的输出端旋转60°并连动转盘31旋转60°;转盘机构3固定在自动打磨设备的机架中央。
每个夹具机构4均包括夹具基座401、夹具电机402、夹具转座403、夹具气缸404、下夹块405以及上夹块407;夹具基座401为金属底座,其具有一水平面和一竖直面,该竖直面上开设有圆孔;夹具电机402为带减速机的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减速机的出力轴即为夹具电机402的转轴,夹具电机402的主体固定在夹具基座401的竖直面上,且夹具电机402的转轴从该竖直面的圆孔中穿出;夹具转座403为金属座,其主体为一平板,该平板的背面设有外径略小于夹具基座401的圆孔的轴套,该轴套套在夹具电机402的转轴上并与夹具电机402的转轴键连接,夹具电机402的转轴支撑夹具转座403的重量并连动夹具转座403旋转;下夹块405为金属块,且上表面开设有与挂锁5的锁钩匹配的U形槽406,下夹块405固定在夹具转座403的平板正面下部;夹具气缸404的缸体固定在夹具转座403的平板正面上部,夹具气缸404的活塞杆指向下夹块405的方向;上夹块407为金属块,上夹块407固定在夹具气缸404的活塞杆前端,夹具气缸404连动上夹块407运动,使上夹块407靠近或远离下夹块405。
夹具机构4的夹具基座401固定在转盘机构3的转盘31上,夹具机构4设置有六个,六个夹具机构4均匀地周向设置在转盘机构3的转盘31上,每个夹具机构4的下夹块405和上夹块407均面向转盘机构3的外侧。
该种双面抛光设备固定安装在转盘机构3旁,分别在X轴底板215和Z轴支架25上固定风琴罩27,以保护X轴位移组件21和Z轴位移组件23。
夹具机构4的下夹块405和上夹块407面向两个抛光机构1之间的区域,夹具机构4夹持挂锁5后,挂锁锁体延伸至两个抛光机构1之间的区域,位于两个抛光机构1相互对置的两尼龙轮141之间。
使用时,外部机构、外部机器人或者工作人员将挂锁5的锁钩放置在下夹块405的U形槽406中,夹具气缸404的活塞杆伸出,使下夹块405和上夹块407夹紧挂锁5的锁钩;转盘机构3运行,将夹具机构4引入至抛光设备处,使待加工的挂锁5到达两个抛光机构1之间的区域;两个抛光机构1的抛光电机121已预先启动,抛光电机121通过主动轴124和传动组件15驱动尼龙轮141旋转,Z轴电机231运行,以驱动两个抛光机构1上下合拢,两个抛光机构1的尼龙轮141与挂锁锁体的上下两个表面接触,从而抛光挂锁锁体的上下两个表面。抛光工艺完成后,Z轴电机231再次运行,以驱动两个抛光机构1上下分离,转盘机构3运行,将夹具机构4及加工完成后的挂锁5带离并引入下一个夹具机构4,使下一个夹具机构4上的挂锁5到达两个抛光机构1之间的区域,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不断进行自动化的抛光工艺。
该种双面抛光设备,两个抛光机构1在Z轴位移组件23上相互对置,Z轴位移组件23连动两个抛光机构1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将两个抛光机构1中的尼龙轮141与待加工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贴合,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抛光,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机构和两个抛光机构;
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支架组件、主动轴组件、摆臂组件、尼龙轮组件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主动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摆臂组件枢接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尼龙轮组件设在所述摆臂组件上,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尼龙轮组件之间传动;
所述位移机构包括Z轴位移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固定在所述Z轴位移组件的运动部件上,两个所述抛光机构在所述Z轴位移组件上相互对置,所述Z轴位移组件连动两个所述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合拢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组件包括抛光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带以及主动轴;
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主动轴套,所述主动轴穿设在所述主动轴套中,所述抛光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主动轴和所述抛光电机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摆臂、摆臂轴套以及摆臂轴承;
所述摆臂轴套套设在所述主动轴套上,所述摆臂轴承设在所述摆臂轴套和所述主动轴套之间,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摆臂轴套连接;所述尼龙轮组件设在所述摆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轮组件包括尼龙轮、尼龙轮轴以及尼龙轮轴套;
所述尼龙轮轴套穿设在所述摆臂中,所述尼龙轮轴穿设在所述尼龙轮轴套中,所述尼龙轮套设在所述尼龙轮轴的一端;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尼龙轮轴之间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主动轴和所述尼龙轮轴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在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构还包括用于连动所述摆臂组件摆动的摆臂气缸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气缸组件包括摆臂气缸、连动臂以及弹簧;所述摆臂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摆臂气缸通过所述连动臂连动所述摆臂组件摆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动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还包括X轴位移组件和Y轴位移组件;所述X轴位移组件连动所述Y轴位移组件沿X轴方向位移,所述Y轴位移组件连动所述Z轴位移组件沿Y轴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包括两个Z轴位移组件,两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分别连动两个所述抛光机构沿Z轴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还包括Z轴支架,所述Z轴支架竖直设置并分隔为上下两半部分,其中一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设在所述Z轴支架的上半部分,另一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设在所述Z轴支架的下半部分;
每个所述Z轴位移组件均包括Z轴电机、Z轴丝杆以及Z轴连动架;所述Z轴电机通过所述Z轴丝杆连动所述Z轴连动架升降,所述抛光机构的支架组件固定在所述Z轴连动架上。
CN202021903884.9U 2020-09-03 2020-09-03 双面抛光设备 Active CN213970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3884.9U CN213970540U (zh) 2020-09-03 2020-09-03 双面抛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3884.9U CN213970540U (zh) 2020-09-03 2020-09-03 双面抛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0540U true CN21397054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3884.9U Active CN213970540U (zh) 2020-09-03 2020-09-03 双面抛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0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65519U (zh) 一种用于打磨抛光拉丝的五轴机床
CN213970483U (zh) 双面砂带打磨设备
CN107116434A (zh) 一种圆盘抛光机
CN112247705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2443918U (zh) 一种基于焊接机器人的定位装置
CN111745409B (zh)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多功能处理装置
CN107985991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用可旋转工作台
CN213970540U (zh) 双面抛光设备
CN213970467U (zh) 上下曲表面砂带打磨设备
CN219504342U (zh) 一种大型弹簧端面磨装置
CN210499713U (zh) 一种曲轴偏心差补径向抛光装置
CN218136002U (zh) 一种车桥加强圈螺旋定位压紧自动焊接设备
CN216004932U (zh) 一种电动翻转轴承箱工作辊吊具
CN209737276U (zh) 直线轴承生产用抛光机
CN112139817A (zh) 挂锁自动打磨抛光设备
CN206811714U (zh) 一种双位抛光打磨机床
CN218194449U (zh) 一种六轴五联动多工位抛光机
CN112192336A (zh) 一种组装式全拉丝铝合金轮毂及其加工工艺
CN219881840U (zh) 一种轴承外圈加工用翻转装置
CN212122890U (zh) 一种柱体打磨工作台
CN214529244U (zh) 球阀激光熔覆装置
CN217097204U (zh) 一种研磨机
CN220408348U (zh) 轴件加工用夹持翻转机构
CN215547651U (zh) 一种石油机械零部件抛光打磨装置
CN217122806U (zh) 一种可自动定位的镜面铝板表面抛光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