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3360U -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3360U
CN213933360U CN202022941671.1U CN202022941671U CN213933360U CN 213933360 U CN213933360 U CN 213933360U CN 202022941671 U CN202022941671 U CN 202022941671U CN 213933360 U CN213933360 U CN 213933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versal
rod
plate
blank hold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16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uiyi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uiyi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uiyi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uiyi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16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3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3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3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包括下模板、第一通孔、上模板、压边圈和万向球;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二通孔滑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压边圈,所述压边圈顶部的外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底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万向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弹簧、万向壳和万向球,在本装置在对材料拉伸的过程中,万向球在万向壳内进行滚动,可将材料与压边圈直接的摩擦方式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此可降低材料和压边圈之间摩擦力,进而可减少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出现拉裂的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浪费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背景技术
在材料拉深过程中,拉裂是一个常见的失效形式。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凸缘部分由于在拉深过程中受力不均导致坯料增厚,而当该区域转化为筒壁后,导致壁厚不均匀,且致使筒壁与底部圆角相接处减薄最严重。当筒壁所受的拉应力过大时,就会出现拉裂现象。为了有效防止拉深中拉裂现象的产生,人们不断改进新的拉深工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减少摩擦有利于拉深时材料成型,增加材料的拉深成形极限,有利于防止拉深中拉裂现象的产生
现有的底板拉伸模压边圈的缺陷是:
1、现有的底板拉伸模压边圈一般的压边圈环内的形状都是固定的,不可以更具模具的形状对应的更换成与之相同的外形,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对模具需要对不同的形状的材料进行拉伸时,则需要整个压边圈进行更换,常因为压边圈的安装装较为繁琐而导致整个更换过程相对较慢,进而影响模具的工作效率。
2、现有的底板拉伸模压边圈一般在使用时都是将所拉伸从材料直接放置在压边圈的表面然后启动模具进行拉伸,常会因为材料在拉伸的过程中与压边圈之间的摩擦方式为滑动摩擦,从而多压边的间距和压边的操作要求极高,非常容易出现材料出现拉裂的现象,进而出现材料浪费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包括下模板、第一通孔、上模板、压边圈和万向球;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通过第二通孔滑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压边圈,所述压边圈顶部的外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底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万向壳,所述万向壳的内部滚动安装有万向球,所述万向壳的底部与放置槽的内底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滑动安装在伸缩杆的表面,所述压边圈顶部的内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卡块,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底部与卡块相对的位置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中央安装有凸模,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顶杆,顶杆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杆的底端安装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顶部的两侧通过第一弹簧与连接板相连接,且第一弹簧安装在固定杆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顶部的中央安装有驱动杆,所述上模板底部的中央安装有凹模,且凹模的底部安装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径与卡块的外径相同,所述放置槽的内径与万向壳的外径相同,所述固定杆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边圈的表面设有限位槽和卡块,当工作人员需要操作模具对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拉伸时,无需将压边圈进行整体拆卸更换,只需直接环形板从压边圈内取出,换上与所需要拉伸材料形状相对应的环形板,即可进行拉伸工作,整个更换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可减少因更换装置所造成模具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弹簧、万向壳和万向球,在使用时,可直接将拉伸的材料放置在压边圈上,当启动驱动杆带动上模板进行工作时,压板与材料紧密接触,此时第二弹簧通过万向壳带动万向球与材料紧密接触,在本装置在对材料拉伸的过程中,万向球在万向壳内进行滚动,可将材料与压边圈直接的摩擦方式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此可降低材料和压边圈之间摩擦力,进而可减少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出现拉裂的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浪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边圈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板;101、固定杆;102、第一弹簧;103、第一通孔;104、顶杆;105、顶板;106、凸模;2、连接板;201、第二通孔;3、压边圈;301、限位槽;302、卡块;303、放置槽;304、第二弹簧;305、伸缩杆;306、万向壳;307、万向球;4、环形板;401、卡槽;5、上模板;501、凹模;502、压板;503、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包括下模板1、第一通孔103、上模板5、压边圈3和万向球307;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杆101,通过将固定杆101固定安装在下模板1的顶部,可对连接板2进行限位,可防止本装置在进行工作时,连接板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位移的现象,使连接板2可通过第二通孔201在固定杆 101的表面顺利的进行滑动,固定杆101的表面通过第二通孔201滑动安装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压边圈3,压边圈3顶部的外侧设有放置槽303,放置槽303可对伸缩杆305和第二弹簧304等结构进行收纳,当驱动杆503带动压板502与所需拉伸的材料完全接触时,弹簧可向下收缩,进而使万向球307的表面可与压边圈3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放置槽303的内底部安装有伸缩杆305,伸缩杆305的顶端安装有万向壳306,万向壳306的内部滚动安装有万向球307,本装置在对材料拉伸的过程中,万向球307在万向壳306内进行滚动,可将材料与压边圈3直接的摩擦方式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此可降低材料和压边圈3之间摩擦力,进而可减少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出现拉裂的现象,万向壳306的底部与放置槽303的内底部通过第二弹簧304连接,第二弹簧304滑动安装在伸缩杆305的表面,第二弹簧304可通过万向壳306带动万向球307与材料紧密接触,同时伸缩杆305可对第二弹簧304和万向壳306进行支撑和限位,防止本装置在对材料进行拉伸时,万向壳306出现随意的晃动,和第二弹簧304出现扭曲的现象,进而使第二弹簧304和万向球307可稳定的进行工作,压边圈3顶部的内侧设有限位槽301,当环形槽卡入限位槽301内,并且卡槽401与卡块302 完全接触时,即可完成对环形板4的限位,限位槽301的内部安装有卡块302,限位槽3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板4,环形板4底部与卡块302相对的位置设有卡槽401,当需要操作模具对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拉伸时,无需将压边圈 3进行整体拆卸更换,只需直接将环形板4向上移动直至卡槽401与卡块302 完全分离后,即可将环形板4从压边圈3内取出,此时换上与所需要拉伸材料形状相对应的环形板4,即可进行拉伸工作,整个更换过程非常方便快捷。
进一步,下模板1顶部的中央安装有凸模106,本装置在工作时,通过驱动杆503调动凹模501向下移动,当凹模501与凸模106完全接触时即可完成对材料的拉伸,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103。
进一步,第一通孔10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顶杆104,顶杆104的顶端与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杆104的底端安装有顶板105,当本装置完成材料的拉伸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顶板105向上移动,同时顶板105通过顶杆104带动连接板2向上移动,即可将拉伸成型的材料进行顶出进而完成下料。
进一步,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通过第一弹簧102与连接板2相连接,且第一弹簧102安装在固定杆101的表面,弹簧可对上模板5下压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使整个过程更加平稳。
进一步,上模板5顶部的中央安装有驱动杆503,上模板5底部的中央安装有凹模501,且凹模501的底部安装有压板502,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控制驱动杆503进行工作进而驱动杆503可通过上模板5和凹模501带动压板502 向下移动,进而使本装置进行拉伸作业。
进一步,卡槽401的内径与卡块302的外径相同,可使环形板4的安装更加稳定,放置槽303的内径与万向壳306的外径相同,可使万向壳306在放置槽303的内支撑更加稳定,固定杆101的外径与第二通孔201的内径相同,可使本装置在工作时,连接板2的滑动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工作人员直接将所需拉伸的材料放置在压边圈3上,此时启动模具进行工作,驱动杆503则带动上模板5、凹模501和压板502向下移动,当移动至压板502与材料紧密接触时,放置槽303内的第二弹簧304可通过万向壳306带动万向球307与材料紧密接触,在本装置在对材料拉伸的过程中,万向球307在万向壳306内进行滚动,可将材料与压边圈3直接的摩擦方式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此可降低材料和压边圈3之间摩擦力,进而可减少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出现拉裂的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浪费的现象,当驱动杆503带动压板502完成材料的拉伸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顶板105带动顶杆104将连接板2向上顶起,岂可将拉伸成型的材料顶出,至此完成材料的拉伸,当工作人员需要操作模具对不同形状的材料进行拉伸时,无需将压边圈3进行整体拆卸更换,只需直接将环形板4向上移动直至卡槽401与卡块302完全分离后,即可将环形板4 从压边圈3内取出,此时换上与所需要拉伸材料形状相对应的环形板4,即可进行拉伸工作,整个更换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可减少因更换装置所造成模具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包括下模板(1)、第一通孔(103)、上模板(5)、压边圈(3)和万向球(30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杆(101),所述固定杆(101)的表面通过第二通孔(201)滑动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结构安装有压边圈(3),所述压边圈(3)顶部的外侧设有放置槽(303),所述放置槽(303)的内底部安装有伸缩杆(305),所述伸缩杆(305)的顶端安装有万向壳(306),所述万向壳(306)的内部滚动安装有万向球(307),所述万向壳(306)的底部与放置槽(303)的内底部通过第二弹簧(304)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04)滑动安装在伸缩杆(305)的表面,所述压边圈(3)顶部的内侧设有限位槽(301),所述限位槽(301)的内部安装有卡块(302),所述限位槽(3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板(4),所述环形板(4)底部与卡块(302)相对的位置设有卡槽(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顶部的中央安装有凸模(106),所述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0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顶杆(104),顶杆(104)的顶端与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顶杆(104)的底端安装有顶板(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顶部的两侧通过第一弹簧(102)与连接板(2)相连接,且第一弹簧(102)安装在固定杆(101)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5)顶部的中央安装有驱动杆(503),所述上模板(5)底部的中央安装有凹模(501),且凹模(501)的底部安装有压板(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01)的内径与卡块(302)的外径相同,所述放置槽(303)的内径与万向壳(306)的外径相同,所述固定杆(101)的外径与第二通孔(201)的内径相同。
CN202022941671.1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Active CN213933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671.1U CN213933360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1671.1U CN213933360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3360U true CN21393336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1671.1U Active CN213933360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3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153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拉延模具和拉延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153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拉延模具和拉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33360U (zh) 一种新型底板拉伸模压边圈
CN107834787B (zh) 叠压器用模块化叠压心胎
CN101444809A (zh) 桥板生产线的冲孔装置
CN218798564U (zh) 一种金属网片冲压拉伸成型机
CN116372006A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成形球面的热拉伸成形装置
CN213469125U (zh) 一种气门弹簧座冷挤压模具
CN214078717U (zh) 一种内门拉伸模压边圈
CN201324792Y (zh) 桥板生产线的冲孔装置
CN213969841U (zh) 具有微调功能的压合装置
CN209533770U (zh) 一种耐火砖压力机的模具固定装置
CN212602452U (zh) 一种用于压力机的耐火砖提升装置
CN213915575U (zh) 一种汽车钢板加工用定型机构
CN214866533U (zh) 一种压力机防跳脱装置
CN218903326U (zh) 一种拉延模具
CN220597301U (zh) 一种光学玻璃压型模具
CN216065275U (zh) 一种机车钣金件快速成型模具
CN211218319U (zh) 用于拉延模利用压机顶杆顶料的顶升抬料机构
CN217319382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圆孔自动包覆装置
CN214323214U (zh) 汽车内扣手总成装配工装
CN220781909U (zh) 一种拉索支架翻边成型模
CN21353072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钢模压铸模具
CN212861981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软包装的折边装置
CN112792159B (zh) 一种用于试制高强钢梁类件双侧侧整形工装
CN214768247U (zh) 一种具有强力脱料块的冲孔模具
CN211637915U (zh) 一种双曲铝单板拉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