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1353U -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1353U
CN213921353U CN202023262011.7U CN202023262011U CN213921353U CN 213921353 U CN213921353 U CN 213921353U CN 202023262011 U CN202023262011 U CN 202023262011U CN 213921353 U CN213921353 U CN 213921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inged
electric vehicle
main bod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620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恩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620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1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1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1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叉架、减震器,车架主体上铰接有后联接架,所述后叉架包括主联接部、侧支撑联接部,后叉架通过其主联接部与后联接架铰接;所述后叉架的侧支撑联接部与车架主体后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器、从而形成支撑连接,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限制后联接架只可相对其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结构、从而使后联接架与车架主体形成定位。本实用新型使车架整体颠簸减缓过滤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电动车驾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已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的大众化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动车驾驶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也提高了。
车架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电动车驾乘的舒适程度,现有的电动车架主要由车架主体、前叉架、后叉架组成,电动车驾驶过程中面对不同路况时、主要是靠车架主体的后座部与后叉架之间连接设置的减震器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而现有的后叉架是与车架主体直接螺栓铰接的,这种连接方式在导致减震器缓冲能力有限,路面状况产生的颠簸依然会很大部分作用在车架主体上、给驾乘人员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因此驾乘舒适性更好的车架对于市场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叉架、减震器,所述车架主体上铰接有后联接架,所述后叉架包括主联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主联接部两侧的侧支撑联接部,后叉架通过其主联接部与后联接架铰接;所述后叉架的侧支撑联接部与车架主体后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器、从而形成支撑连接,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限制后联接架只可相对其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结构、从而使后联接架与车架主体形成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前梁部、车架脚踏部、车架后座部,车架脚踏部与车架后座部的交接处设置有联接架铰接板,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与联接架铰接板进行铰接。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上设置有铰接轴头,铰接轴头与联接架铰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后联接架后端设置有后叉架铰接板,所述后叉架的主联接部处设置有铰接栓孔,后叉架通过铰接栓孔用螺栓铰接在后联接架的后叉架铰接板处。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一侧的铰接轴头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支板,后联接架通过铰接轴头上的定位支板与限位结构形成定位卡接。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联接架铰接板上的定位固定板、并形成支板定位孔,所述定位支板的一端部处于支板定位孔中形成定位卡接。
在上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中,所述后叉架铰接板上连接有主支架脚撑。
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一后联接架,后联接架前后两端部分别与车架主体、后叉架进行铰接,减震器支撑设置在后叉架与车架主体后部之间,而后联接架通过车架主体上的限位结构只可相对其顺时针转动,从而形成车架主体、后联接架、后叉架之间的定位铰接;电动车的后轮时连接在后叉架上的,在电动车遇到颠簸路面的行驶过程中,后叉架会相对后联接架进行转动、而后联接架与车架主体之间有可以发生定向转动,从而通过三者间配合发生的转动作用在减震器上,使车架整体颠簸减缓过滤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电动车驾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的阐述。
请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叉架1、减震器2,所述车架主体上铰接有后联接架3;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前梁部4、车架脚踏部5、车架后座部6,车架脚踏部5与车架后座部6的交接处设置有联接架铰接板7,联接架铰接板7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后联接架3前端上设置有铰接轴头8,铰接轴头8与联接架铰接板7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车架主体与后联接架3之间的铰接。
所述后叉架1包括主联接部9、以及对称设置在主联接部9两侧的侧支撑联接部10,后叉架1为一体结构制成,所述后叉架1的主联接部9处设置有铰接栓孔11,所述后联接架3后端设置有后叉架铰接板12,后叉架1通过铰接栓孔11用螺栓19铰接在后联接架3的后叉架铰接板12处,从而使后叉架1与后联接架3形成铰接;所述后叉架1的侧支撑联接部10与车架后座部6分别设置有减震器2、从而形成支撑连接,其中所述后叉架铰接板12上连接有主支架脚撑13、用于停放时支撑时电动车使用。
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限制后联接架3只可相对其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为设置在联接架铰接板7上的定位固定板14、并形成支板定位孔15;所述后联接架3前端一侧的铰接轴头8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支板16,定位支板16的一端部处于支板定位孔15中形成定位卡接;从而使后联接架3与车架主体的铰接转动通过铰接轴头上的定位支板与限位结构的配合进行限位。
在电动车遇到颠簸路面行驶时、会随着颠簸车辆整体有起落的一个过程,在车辆受颠簸升起时,后叉架1与后联接架3、后联接架3与车架主体之间都会通过铰接处发生转动,总体是后叉架1、后联接架3两者相对于车架主体发生下落转动,从而在车辆受颠簸升起时、其后叉架连接的轮子不会颠离路面,进而使颠簸的幅度减小;在车辆受颠簸下落、轮子抵压路面时,会通过后叉架1对减震器2进行压缩缓冲,而压缩减震器2的过程中后叉架1与后联接架3、后联接架3与车架主体三者间发生的相互转动又对颠簸进行滤震的作用效果;从而采用本结构车架的电动车在面对颠簸路况时、可以对颠簸进行更好的减缓滤震,进而电动车驾乘的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后叉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上铰接有后联接架,所述后叉架包括主联接部、以及对称设置在主联接部两侧的侧支撑联接部,后叉架通过其主联接部与后联接架铰接;所述后叉架的侧支撑联接部与车架主体后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器、从而形成支撑连接,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限制后联接架只可相对其顺时针转动的限位结构、从而使后联接架与车架主体形成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前梁部、车架脚踏部、车架后座部,车架脚踏部与车架后座部的交接处设置有联接架铰接板,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与联接架铰接板进行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上设置有铰接轴头,铰接轴头与联接架铰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接架后端设置有后叉架铰接板,所述后叉架的主联接部处设置有铰接栓孔,后叉架通过铰接栓孔用螺栓铰接在后联接架的后叉架铰接板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接架前端一侧的铰接轴头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支板,后联接架通过铰接轴头上的定位支板与限位结构形成定位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联接架铰接板上的定位固定板、并形成支板定位孔,所述定位支板的一端部处于支板定位孔中形成定位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架铰接板上连接有主支架脚撑。
CN202023262011.7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Active CN213921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2011.7U CN21392135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2011.7U CN21392135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1353U true CN213921353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5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62011.7U Active CN21392135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1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761A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213921353U (zh) 一种驾乘舒适性更好的电动车架
CN212447004U (zh) 一种独轮独立悬挂系统及拖车
CN210681021U (zh) 一种具备缓冲能力的电动车车架
CN201300677Y (zh) 摩托三轮车分体式连接装置
CN203806065U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自行车
CN2564440Y (zh) 整体摆杆前桥齿轮齿条转向总成
CN202429281U (zh) 电动车、摩托车用省力支撑结构
CN203094181U (zh) 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
CN201357729Y (zh) 太阳能车弓形悬架车架
CN205990208U (zh) 一种带有千斤顶方便电瓶车、摩托车各个方向移动的辅助装置
CN212738401U (zh) 四轮卡丁车升降式车架底盘
CN213921341U (zh) 三轮车的后轮支撑结构
CN109130752B (zh) 一种便于操控的越野四轮车结构
CN100361832C (zh) 汽车双臂式悬架
CN201329779Y (zh) 后平衡悬架总成
CN217623036U (zh) 一种汽车新型转向装置
CN216833882U (zh) 一种轮式转向装置
CN219565372U (zh) 一种可升降的童车悬挂装置
CN212373485U (zh) 一种可自由转向的汽车底盘结构
CN214083859U (zh) 一种经过加固的轮距可调节式汽车底盘
CN213167616U (zh) 一种前悬架骨架
CN210211943U (zh) 新能源车的可调节扭杆弹簧安装结构
CN214728017U (zh) 一种双后桥越野车辆的螺旋弹簧平衡悬架
CN212447936U (zh) 悬挂机构及电动四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8000 1-1, No. 899, Juying Road, East New Area, Taizhou bay new area,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building 6-1, 99 haixiu Road,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rank morini new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