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9995U -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9995U
CN213849995U CN202021787366.5U CN202021787366U CN213849995U CN 213849995 U CN213849995 U CN 213849995U CN 202021787366 U CN202021787366 U CN 202021787366U CN 213849995 U CN213849995 U CN 213849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ttom wall
tray
liquid level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73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田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73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9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9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9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属于火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料盘必须和特定汤锅匹配使用,无法适用其他尺寸汤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将所述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所述料盘上设有料盘把手和下端敞开的呼吸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配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至少部分所述呼吸腔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以容纳部分汤汁,所述料盘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设有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所述下部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即以热水或热汤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火锅通常包括汤锅,对汤锅内的汤汁进行加热,然后放入食材煮熟即可食用。人们放入火锅的食材包含多种多样,在进行火锅烹饪时,食客一边吃一边加入食材,因此汤锅内经常会存在剩余食物,这些食物残留在汤锅内导致火锅汤汁混杂且损失原有的鲜味,不方便食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将火锅设计成由汤锅和料盘组成,其解决原理分两种:一、升降料盘将汤汁与食材分离;二、升降汤汁液位使其与食材分离。升降料盘涉及结构和电控复杂成本高。升降汤汁液位方法简单,即料盘将汤锅内部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料盘具有连通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虹吸通道,汤锅的周边沿与料盘的周边沿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圈,汤锅被加热时,下部空间内的汤汁或水通过虹吸通道进入上部空间以浸没食材,停止加热后移动料盘可使料盘内的汤汁经虹吸通道回流入下部空间内,以使煮熟的食材裸露在外供食客食用。由于料盘周边需要和汤锅密封,因此料盘必须和汤锅相互匹配使用,即汤锅和料盘须专用,且有安装要求,否则不能实现液面升降效果;另外,要实现密封,料盘尺寸和锅具尺寸直径要求精度较高,导致模具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不仅有效提升料盘的通用性,还降低了料盘和汤锅的尺寸精度要求,以此降低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将所述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所述料盘上设有料盘把手和下端敞开的呼吸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配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至少部分所述呼吸腔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以容纳部分汤汁,所述料盘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设有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所述下部空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汤锅包括锅体和设于锅体上的汤锅把手,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把手通过旋扣结构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扣结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和限位槽其中一个设于所述料盘把手上,另一个设于所述汤锅把手上,旋转所述料盘把手以使所述限位板旋入所述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汤锅把手上设有所述限位槽,所述料盘把手为开口朝向所述汤锅内侧设置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板形成所述限位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料盘包括底壁,所述料盘把手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竖向段和由所述竖向段顶部向外折弯形成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U型板的顶板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板冲裁折弯形成,所述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mm~2mm;或者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丝折弯形成,所述不锈钢丝的直径为2mm~1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料盘包括底壁和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以及侧壁设有所述通液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扣结构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于所述限位槽或者限位板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腔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有3mm~10mm的流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料盘包括底壁和上下两端敞开的呼吸筒,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底壁和围绕所述第一底壁设置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所述呼吸腔,所述第二底壁上设有所述通液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火锅使用时,下部空间内的汤汁部分进入呼吸腔内,在加热汤锅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而由于下部空间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通过通液孔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外侧的压力,呼吸腔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内被压出,实现“呼”的功能,此时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上升,以浸没并烹煮食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内,实现“吸”的功能,此时汤汁与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通过调节火力大小,可实现“呼”和“吸”的循环进行,以此控制液面的升降,实现对食材的涮煮。由于下部空间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边缘与汤锅之间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放入汤锅,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适用于不同的汤锅,提升了料盘的通用性,另外这样设计还降低了料盘和汤锅的尺寸精度要求,以此降低制造成本;最后,料盘把手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而通过料盘把手与汤锅配合可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因此既可以保证液面升降效果,又避免产生碰撞噪音;同时与通过设置配重块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的方案相比,这样设计,也能有效减轻料盘的重量,以使用户拿取更加省力。
汤锅包括锅体和设于锅体上的汤锅把手,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通过旋扣结构连接固定。如此设计,可实现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的可拆连接,方便后期取下料盘。
旋扣结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槽,限位板和限位槽其中一个设于料盘把手上,另一个设于汤锅把手上,旋转料盘把手以使限位板旋入限位槽内。如此设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料盘包括底壁,料盘把手通过连接件与底壁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与底壁连接的竖向段和由竖向段顶部向外折弯形成的横向段,横向段与U型板的顶板固定连接。如此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用料成本。
呼吸腔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有3mm~10mm的流通间隙。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呼吸腔与下部空间的连通,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又能保证呼吸腔初始状态下容纳较多的汤汁,以此保证液面上升高度。
料盘包括底壁和上下两端敞开的呼吸筒,底壁包括第一底壁和围绕第一底壁设置的第二底壁,第一底壁与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呼吸腔,第二底壁上设有通液孔。如此设计,模具简单,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火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把手与连接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放入汤锅中后呼吸腔内外液面的初始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汤汁液面上升后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汤汁液面下降后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料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料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料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上部空间;02、下部空间;04、流通间隙;100、汤锅;110、第二支撑台阶;120、锅体、130、汤锅把手;200、料盘;201、呼吸腔;202、解冻腔;210、底壁;211、通液孔;212、穿孔;213、第一底壁;214、第二底壁;220、呼吸筒;221、第一支撑台阶;222、通孔;240、分隔套筒;250、料盘把手;260、连接件;261、竖向段;262、横向段;300、限位板;310、第一端;320、第二端;400、限位槽;500、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将所述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所述料盘上设有料盘把手和下端敞开的呼吸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配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至少部分所述呼吸腔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以容纳部分汤汁,所述料盘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设有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所述下部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火锅使用时,下部空间内的汤汁部分进入呼吸腔内,在加热汤锅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而由于下部空间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通过通液孔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外侧的压力,呼吸腔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内被压出,实现“呼”的功能,此时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上升,以浸没并烹煮食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内,实现“吸”的功能,此时汤汁与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通过调节火力大小,可实现“呼”和“吸”的循环进行,以此控制液面的升降,实现对食材的涮煮。由于下部空间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边缘与汤锅之间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放入汤锅,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适用于不同的汤锅,提升了料盘的通用性,另外这样设计还降低了料盘和汤锅的尺寸精度要求,以此降低制造成本;最后,料盘把手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而通过料盘把手与汤锅配合可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因此既可以保证液面升降效果,又避免产生碰撞噪音;同时与通过设置配重块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的方案相比,这样设计,也能有效减轻料盘的重量,以使用户拿取更加省力。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火锅包括汤锅100和置于汤锅100内的料盘200,料盘200将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01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02,料盘200上设有料盘把手250和下端敞开的呼吸腔201,料盘把手250与汤锅100配合以防止料盘200上下窜动,至少部分呼吸腔201位于下部空间02内以容纳部分汤汁,呼吸腔201与下部空间02连通,料盘200围绕在呼吸腔201外围的部分设有多个通液孔21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料盘200包括底壁210和与底壁210连接的呼吸筒220,底壁210将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01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02,呼吸筒220的上下两端敞开,呼吸筒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底壁210包括第一底壁213和围绕第一底壁213设置的第二底壁214,通液孔211设于第二底壁214上,第一底壁213与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上述呼吸腔201,即第一底壁213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或者第一底壁213与呼吸筒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第一底壁213与呼吸筒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或者第一底壁213与呼吸筒220一体加工成型。为了降低底壁210的加工难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底壁213和第二底壁214均为平板状。
料盘200通过料盘把手250与汤锅100配合后,呼吸筒220悬置在汤锅底壁上方,以使呼吸腔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间隙04,流通间隙04连通呼吸腔201和下部空间02,这样一来,可避免在呼吸筒的底部设置缺口或者做成非平面结构来连通呼吸腔201和下部空间02,由此降低了呼吸筒的加工难度。
优选的,流通间隙04的高度为3mm~10mm,当流通间隙04的高度小于3mm时,不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当流通间隙04的高度大于10mm时,呼吸腔内容纳的汤汁较少,导致后期液面上升高度较低;为此,本实施例中的流动间隙优选6mm,如此设计,既能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又能保证呼吸腔内初始状态下容纳较多的汤汁,以此保证液面上升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呼吸筒的底部与汤锅的底壁接触,此时呼吸筒的底面为波浪面,波浪面的波峰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供汤汁流通的通道;或者,呼吸筒的底部还可设有供汤汁流通的缺口。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汤锅100包括锅体120和设于锅体120上的汤锅把手130,料盘把手250与汤锅把手130通过旋扣结构连接固定。如此一来,可实现料盘把手250与汤锅把手130的可拆连接,方便后期取下料盘200。
旋扣结构包括限位板300和限位槽400,汤锅把手130上设有上述限位槽400,限位槽的两侧和远离锅体的一侧敞开设置,料盘把手250为开口朝向汤锅内侧设置的U型板,U型板的底板形成限位板300,旋转料盘把手250以使限位板300旋入限位槽400内,通过限位槽400的上下两个槽壁可以实现对限位板300的上下限位,进而防止料盘200上下窜动。为了防止料盘把手250与汤锅把手130旋接过度而脱离,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00具有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第一端310先于第二端320旋入限位槽400内,第二端320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挡块500,限位挡块500挡在限位槽的上槽壁上以防止料盘把手250与汤锅把手130旋接过度而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端还可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块,限位挡块挡在限位槽的下槽壁上以防止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或者,第二端同时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块,限位挡块挡在限位槽的下槽壁上和上槽壁上以防止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槽具有旋入端和旋出端,限位板从旋入端旋入限位槽内,限位挡块设于旋出端以防止限位板旋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汤锅把手形成限位板,料盘把手为开口朝向汤锅内侧设置的U型板,U型板内部形成限位槽,旋转料盘把手以使限位板旋入限位槽内。为了防止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在料盘把手旋入方向上,限位板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挡在U型板上以防止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或者,在料盘把手旋入方向上,限位槽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设有所述限位挡块。
本实施例中的料盘把手250通过连接件260与底壁210固定连接,连接件260包括与底壁210连接的竖向段261和由竖向段261顶部向外折弯形成的横向段262,横向段262与U型板的顶板固定连接。为了节省材料,其中连接件260包括两个折弯形成的不锈钢丝,不锈钢丝呈L型,不锈钢丝的直径为2mm~10mm,如此既能保证不锈钢丝的强度,避免其发生变形,导致限位板300无法顺畅旋入限位槽400内,又能降低用料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还可由不锈钢板冲裁折弯形成,为了保证不锈钢板的强度以及降低用料成本,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mm~2mm。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料盘把手与锅体旋接固定,即料盘把手为开口朝向汤锅内侧设置的U型板,U型板内部形成卡槽,锅体的口部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上设有避让料盘把手的缺口,U型板的底板穿过缺口置于翻边下方,旋转料盘把手,可使U型板的底板转动至翻边的下方,即翻边卡装在卡槽内,由此防止料盘的上下窜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料盘把手上还可固定有铰轴,铰臂的一端与铰轴铰接,另一端卡紧在锅口的翻边底面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或者锅体上固定有铰轴,铰臂的一端与铰轴铰接,另一端压装在料盘把手上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如此设计,也在料盘把手与汤锅配合下防止料盘上下窜动。
本实施例中的火锅使用时,先将料盘200放置在汤锅内,部分汤汁经呼吸筒的下端进入呼吸腔201内,由于在放置过程中,一部分空气无法排出而存在于呼吸腔内,因此料盘200放置完成后,呼吸腔201内的液面高度低于呼吸腔外侧的液面高度(如图4所示),旋转料盘使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固定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在加热汤锅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而由于下部空间02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通过通液孔210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外侧的压力,呼吸腔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内被压出,实现“呼”的功能,此时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上升,以浸没并烹煮食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内,实现“吸”的功能,此时汤汁与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通过调节火力大小,可实现“呼”和“吸”的循环进行,以此控制液面的升降,实现对食材的涮煮;此外,由于下部空间02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通过通液孔211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边缘与汤锅之间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200放入汤锅100内,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200适用于不同的汤锅100,提升了料盘200的通用性,另外这样设计还降低了料盘200和汤锅100的尺寸精度要求,以此降低制造成本;其次,现有技术中的虹吸通道在汤汁回流时,碎菜叶和食物残渣容易堵住虹吸通道的过滤孔,限制汤汁回流,进而导致无法使煮熟的食材显露,影响用户食用体验,而本实施例中通液孔211设有多个,且料盘与汤锅侧壁之间可设置较大的间隙,因此即使个别通液孔211被碎菜叶和食物残渣堵住,也不会影响汤汁的回流;最后,料盘把手250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200,而通过料盘把手250与汤锅把手130配合可以防止料盘200上下窜动,因此既可以保证液面升降效果,又避免产生碰撞噪音;同时与通过设置配重块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的方案相比,这样设计,也能有效减轻料盘200的重量,以使用户拿取更加省力。
为了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本实施例中汤锅的底壁具有加热区,呼吸腔在汤锅底壁上的投影面积覆盖加热区,如此一来,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呼吸腔内的汤汁沸腾,以使汤汁呼出浸没烹煮料盘上的食材,由此缩短了用户等待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液面上升高度,本实施例中呼吸筒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22,如此一来,在将料盘200放入汤锅100内的过程中,通过通孔222可排出一部分呼吸腔201内的空气,以此增加初始进入呼吸腔内的汤汁量,进而在后续呼出的过程中,使汤汁更多的排出以提高液面上升的高度;另外,通孔222还可起到连通呼吸腔内外的效果,以在呼吸腔201进行“呼”或“吸”时,加快汤汁呼出和吸入速度。
最后,汤锅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二支撑台阶110,料盘的边缘架设在第二支撑台阶110上。如此设计,第二支撑台阶110能够辅助支撑料盘200,以避免底壁210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呼吸筒220的下端敞开,呼吸筒220的上端封闭,呼吸筒内部形成呼吸腔201,呼吸筒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呼吸筒220贯穿底壁210设置,呼吸筒220可居中设置或偏心设置,优选居中设置,此时第一底壁213的中心部位设有供呼吸筒220贯穿的穿孔212,呼吸筒的顶部高出底壁210,以使部分呼吸腔位于下部空间02内,剩余部分呼吸腔位于上部空间01内,由此能使呼吸筒220占据一部分上部空间01,这样从呼吸腔201内排除同样汤汁体积后,由于上部空间01横截面积减小,因此可以产生更大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上升后液面高度-初始液面高度),由此提升了液面上升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呼吸腔201内的容积,以吸纳更多汤汁;最后,呼吸筒上端封闭的设计,能够保证呼吸腔内部的密封性能,以此降低组装时的密封要求,同时也能简化料盘200的结构,以降低料盘200的加工难度。
为了便于呼吸筒220与底壁210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呼吸筒的外周侧设有呈环形的第一支撑台阶221,底壁210支撑于第一支撑台阶221上,并与第一支撑台阶221采用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台阶221的设计不仅便于呼吸筒220与底壁210的固定连接,以此降低两者的组装难度,还能起到辅助支撑底壁210的作用,以有效避免底壁210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部空间容纳更多的食材,可使呼吸腔全部位于下部空间内,此时呼吸筒的顶部直接焊接于与底壁的底面,这样一来,还可以避免对料盘进行穿孔加工。
实施例三、
参照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底壁213向上拱起形成倒扣的罩体,罩体与第二底壁214一体加工成型,罩体与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呼吸腔,罩体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或者罩体与呼吸筒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件,罩体与呼吸筒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由此能使部分呼吸腔201占据一部分上部空间01,这样从呼吸腔201内排除同样汤汁体积后,由于上部空间01横截面积减小,因此可以产生更大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上升后液面高度-初始液面高度),由此提升了液面上升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呼吸腔内的容积,以吸纳更多汤汁。
实施例四、
参照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料盘还包括上下两端敞开的分隔套筒240,第一底壁213和分隔套筒240底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解冻腔202,解冻腔202的底壁和侧壁均封闭,第一底壁213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分隔套筒的底部密封配合,或者第一底壁213与分隔套筒的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一底壁213与分隔套筒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或者第一底壁213与分隔套筒一体加工成型。解冻腔202可预先对刚拿出来的冷冻食材进行解冻,避免冷冻食材直接放在底壁210上时接触汤汁后降低汤汁温度,从而延迟沸腾效果以及延迟液面上升烹煮食材,进而影响用餐体验;另外,解冻腔202利用余热对冷冻食材加热,在提高美食体验基础上更加节能。
本实施例中的解冻腔向上凸出于底壁的高度H1为30mm~50mm,当高度H1小于30mm时,液面上升后,汤汁易进入解冻腔202内,导致下部空间02内的汤汁减少而致使液面上升高度降低;当高度H1大于50mm时,用料成本增加。为此,本实施例中的高度H1优选为40mm,如此设计,既能进一步避免汤汁进入解冻腔202内,又能降低用料成本。当然,可选的,高度H1还可为但不限于30mm、32mm、35mm、38mm、42mm、45mm、48mm或者50mm。另外,这样设计,也能使解冻腔202占据一部分上部空间01,这样从呼吸腔内排除同样汤汁体积后,由于上部空间位于解冻腔外侧的横截面积减小,因此可以产生更大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上升后液面高度-初始液面高度),由此提升了液面上升效果。
解冻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或者椭圆形,为了便于加工,解冻腔的横截面优选为圆形,此时解冻腔的内径D为50mm~150mm。当高度内径D小于50mm时,无法容纳大块的冷冻食材;当内径D大于150mm时,底壁210围绕在解冻腔外侧的面积较小,导致无法容纳较多的食材,需要用户多次添加烹煮,降低了用户的用餐体验。为此,本实施例中的内径D优选为120mm,如此设计,既能使解冻腔202容纳大块的冷冻食材,又能平衡解冻腔内外两侧的容量,以保证上部空间位于解冻腔外侧的容量容纳较多的食材。当然,可选的,内径D还可为但不限于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30mm、140mm或者150mm。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至四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料盘还包括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侧壁上设有通液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的方案中,料盘把手可直接与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将所述汤锅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上设有料盘把手和下端敞开的呼吸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配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至少部分所述呼吸腔位于所述下部空间内以容纳部分汤汁,所述料盘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设有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所述下部空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汤锅包括锅体和设于锅体上的汤锅把手,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汤锅把手通过旋扣结构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结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和限位槽其中一个设于所述料盘把手上,另一个设于所述汤锅把手上,旋转所述料盘把手以使所述限位板旋入所述限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汤锅把手上设有所述限位槽,所述料盘把手为开口朝向所述汤锅内侧设置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板形成所述限位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包括底壁,所述料盘把手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竖向段和由所述竖向段顶部向外折弯形成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U型板的顶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板冲裁折弯形成,所述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5mm~2mm;或者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丝折弯形成,所述不锈钢丝的直径为2mm~1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包括底壁和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底壁围绕在所述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以及侧壁设有所述通液孔,所述料盘把手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结构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于所述限位槽或者限位板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料盘把手与汤锅把手旋接过度而脱离。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腔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有3mm~10mm的流通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包括底壁和上下两端敞开的呼吸筒,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底壁和围绕所述第一底壁设置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呼吸筒的顶部密封配合以限定形成所述呼吸腔,所述第二底壁上设有所述通液孔。
CN202021787366.5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Active CN213849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7366.5U CN21384999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7366.5U CN21384999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9995U true CN213849995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7366.5U Active CN213849995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9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08984U (zh) 一种真空低糖饭烹饪器具
CN213849995U (zh)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CN213640514U (zh) 一种液面升降效果好的火锅
CN114081328A (zh)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CN213371333U (zh)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CN213605790U (zh) 油汤分离器具及炖盅
CN219147330U (zh) 一种具有生熟分离和滤汤功能的火锅
CN212912731U (zh) 一种电饭煲用蒸笼及电饭煲
CN211270136U (zh) 一种米汤容器及电饭煲
CN214964433U (zh) 一种火锅
CN217429802U (zh) 蒸笼以及采用该蒸笼的降糖电饭煲
CN210114337U (zh) 一种新型中空锅
CN212912730U (zh) 一种电饭煲
CN210354309U (zh) 一种晾置食材的涮烤火锅
CN212382469U (zh) 一种用于蒸饭煲的排米汤结构
CN212489392U (zh) 一种隔油碗
CN210643772U (zh) 一种油炸锅及与之配合的蒸盘
CN212912772U (zh) 蒸汽饭煲
CN215016116U (zh) 一种炖盅
CN108670014A (zh) 一种新型汤米分离电锅
CN214964661U (zh) 一种健康汤锅
CN215304958U (zh) 一种低糖饭煲
CN220735162U (zh) 一种电饭煲内盖密封结构
CN215383173U (zh)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CN219353590U (zh) 一种防冷凝水电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2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UYA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