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4334U -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4334U
CN213834334U CN202022848370.4U CN202022848370U CN213834334U CN 213834334 U CN213834334 U CN 213834334U CN 202022848370 U CN202022848370 U CN 202022848370U CN 213834334 U CN213834334 U CN 213834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oil pipe
oil
lorry
turn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83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晓洋
刘旭光
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483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4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4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4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具体涉及随车起重机技术领域。所述回转底座,用于随车起重机,包括:转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台相对所述随车起重机的基座转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台连接;以及油管,其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台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而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台处,从而实现了在需要对驱动装置内添加润滑油时候,只需要从油管的另一端输送润滑油到其一端的驱动装置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随车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车起重机通常是安装在货车的车厢与车头之间,由于随车起重机是安装在货车上的,可以在货车需要进行起吊时使用该随车起重机,因此随车起重机为货车的使用带来很多方便。然而,随车起重机因为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也产生了相应的不便。
目前,无法直接向随车起重机,尤其是直臂式随车起重机的驱动装置内部加注润滑油,需要在维护保养时拆卸驱动装置的部件或者从起重机的吊机底部采用涂抹的方式,操作过程繁琐。这样,给随车起重机的日常保养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向随车起重机的驱动装置内部加注润滑油,造成随车起重机保养维护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底座,用于随车起重机,包括:
转台;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台相对所述随车起重机的基座转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台连接;以及
油管,其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而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台处,从而实现了在需要对驱动装置内添加润滑油时候,只需要从油管的另一端输送润滑油到其一端的驱动装置即可,从而实现对驱动装置内的润滑油加注。因此起到了便于驱动装置维护保养的作用,而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台处,从而实现了方便润滑油从所述油管另一端加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随车起重机无法直接向驱动装置内部加注润滑油,造成随车起重机保养维护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还包括轮盘,所述轮盘适于固定于所述基座处,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轮盘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头机构,所述油管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转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可以实现所述油管端部的快速密封连接,由于所述油管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必须达到相应的密封效果,以防止所述油管的端部出现漏油的情况发生,因此所述油管的端部密封连接要求较为苛刻,因此所述油管的端部连接耗费大量时间,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将所述油管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或所述转台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油管的端部的快速安全的密封连接。
而且,所述接头机构通常属于标准件,因此方便采购、维护和更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台和/或所述驱动装置处,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连接于所述转台和/或所述驱动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定位机构,实现了对所述油管端部的定位和固定。另外,通过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油管端部的固定,实现了在通过所述油管端部对所述驱动装置内添加润滑油的过程中,方便相应的润滑油油枪与所述油管的端部对接,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快速、方便加注。
进一步地,所述转台包括转台背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减速机罩板,所述油管的两端适于分别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和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
由于所述驱动装置的罩板通常裸露在所述驱动装置外,因此将所述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罩板连接,可以使所述油管与所述驱动装置快速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油机构,所述注油机构与所述油管的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的一端连接。
通过所述注油机构的设置,实现对所述油管的另一端开启或关闭的控制,从而在不需要加注润滑油的时候通过所述注油机构使所述油管的另一端关闭,而在需要加注润滑油的时候,通过所述注油机构使所述油管的另一端开启,并将相应的油枪与所述油管的另一端对接,从而确保所述油管另一端开闭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机构包括:
油杯,其一端与所述油管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的一端连接;以及
油帽,用于密封所述油杯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油杯和所述油帽配合的方式简单的特点,从而降低所述注油机构的成本,这样也便于所述注油机构的维护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多个,各所述驱动装置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油管。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油管一一对应设置,可以针对每个所述驱动装置进行独立的润滑油加注,从而确保每个所述驱动装置得到充足的润滑保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回转减速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包括所述的回转底座。
所述随车起重机安装有所述的回转底座。所述随车起重机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与所述的回转底座的技术效果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解释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随车起重机为单减速机起重机或双减速机起重机。
进一步地,所述随车起重机为直臂式随车起重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随车起重机,和/或,所述的随车起重机。
所述车辆安装有所述的随车起重机。所述车辆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与所述的随车起重机的技术效果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回转底座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示意性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回转底座的所述转台立板与所述油管连接的示意性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的示意性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油帽的示意性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油杯的示意性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台,110-转台本体,120-转台背板,121-第一通孔,200-驱动装置,210-回转减速机罩板,300-油管,310-外环,400-注油机构,410-油杯,411-第四柱体,412-第五柱体,413-轴肩,414-第四通孔,420-油帽,421-盖子,422-连接链,423-套环,500-定位机构,510-第二通孔,610-第一端直通接头,620-第二端直通接头,621-第一柱体,622-第二柱体,623-第三柱体,624-第三通孔,700-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回转底座,用于随车起重机,包括:转台100;
驱动装置200,用于驱动所述转台100相对所述随车起重机的基座转动,所述驱动装置200与所述转台100连接;以及
油管300,其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0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台10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油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0连接,而油管30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台100处,从而实现了在需要对驱动装置200内添加润滑油时候,只需要从油管300的另一端输送润滑油到其一端的驱动装置200即可,从而实现对驱动装置200内的润滑油加注。因此起到了便于驱动装置200维护保养的作用,而油管30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台100处,从而实现了方便润滑油从所述油管300另一端加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随车起重机无法直接向驱动装置200内部加注润滑油,造成随车起重机保养维护不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装置200可以是驱动电机,另外,所述驱动装置还可以是液压驱动马达,另外,所述驱动装置200还可以是回转减速机。
参见图1和图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回转底座还可以包括轮盘700,所述驱动装置200可以与所述轮盘700驱动连接。
另外,所述轮盘700还可以固定在相应的车辆的车架上,所述轮盘700与所述转台100转动连接,例如,所述轮盘700可以是环装结构,其内环面设置有第一齿轮,也就是齿条沿着内环面的弧线设置一周。而所述驱动装置200的动力输出端可以安装有相应的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然后在所述驱动装置200的驱动下使所述轮盘700与所述转动,而所述轮盘700是与车辆固定的,因此在驱动装置200的驱动下使得所述转台100带动相应的随车起重机进行相应的转动。
这样,通过驱动装置200驱动所述转台100可以相对所述轮盘700转动,而所述随车起重机的本体或者起重臂可以安装在所述转台100上,从而在所述驱动装置200旋转过程中,使所述随车起重机的本体或者所述起重臂可以相应地进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连接”包括可拆卸连接与不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连接,这里的不可拆卸连接也可以称为固定连接;而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明确指出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不可拆卸连接,则认为可拆卸连接与不可拆卸连接均适用,具体使用可拆卸连接还是不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过程的具体实施条件而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后文中将不再对“连接”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设置”包括安装、固定、连接的情况,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设置”可以是安装、固定、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后文中将不再对“设置”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及的所述随车起重机,也称为随车吊(cranetruck),通常是通过液压举升及伸缩系统来实现货物的升降、回转、吊运的设备,通常装配于载货汽车上。一般由载货汽车底盘、货厢、取力器、吊机组成。载货汽车底盘可以使用多种不同吨位。所述随车起重机也称为吊机,按所述吊机类型分为直臂式和折臂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随车起重机可以是直臂式,也可以是折臂式。一般来说,所述折臂吊比同吨位所述直臂吊的使用性能更强,相应的价格更昂贵。所述随车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可以集吊装与运输功能于一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售价也比汽车吊便宜很多。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也不适合在较大坡度、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因此在吊装性能方面比不上汽车吊。另外,所述随车起重机可装载各类抓辅具,如夹木抓斗、吊篮、夹砖夹具、钻具等,以满足并实现多种不同的场景作业。所述随车起重机因其灵活多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使用,因此所述随车起重机的潜力巨大。
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所述的回转底座还包括接头机构,所述油管300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200和所述转台100连接。所述油管300的端部通过接头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200以及所述转台100连接。
本实施方中,所述接头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端直通接头610和第二端直通接头620,所述第一端直通接头610和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620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油管300的相通的两端处。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可以实现所述油管300端部的快速密封连接,由于所述油管300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200连接必须达到相应的密封效果,以防止所述油管300的端部出现漏油的情况发生,因此所述油管300的端部密封连接要求较为苛刻,因此所述油管300的端部连接耗费大量时间,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将所述油管300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200以及所述转台100连接,从而实现了所述油管300的端部的快速安全的密封连接。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一端直通接头610提高所述油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0内连通的密封性,并提高连通效率。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620,保证所述第二通孔510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连通的密封性,并提高该处的连通效率。
而且,所述接头机构,也称为端直通接头,通常属于标准件,因此方便采购、维护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的所述油管300的端部包括所述油管300的至少一端。
参见图3,优选地,所述回转底座还包括定位机构500,所述定位机构500设置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处,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
这里的“所述定位机构500设置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处”可以理解为,所述定位机构500至少设置在所述转台100和所述驱动装置200这两个机构中的至少一处,也就是说,所述定位机构500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台100和所述驱动装置200处。另外,所述定位机构500还可以仅仅设置在所述转台100或所述驱动装置200处。
同样的道理,“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可以理解为,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和所述驱动装置200这两个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和所述驱动装置200,另外,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或所述驱动装置20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机构500可以是块状结构,还可以是管状结构,只要所述定位机构500可以实现将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台100连接即可。
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定位机构500,实现了对所述油管300另一端的定位和固定,从而避免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脱落之后,使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油管300一端的高度,从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所述回转机构内的润滑油从所述油管300的一端反向流到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造成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润滑油流失。
另外,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对所述油管300另一端的固定,实现了在通过所述油管300另一端对所述驱动装置200内添加润滑油的过程中,方便相应的润滑油油枪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对接,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快速、方便加注。
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所述回转底座还包括:转台本体110和转台背板120,所述转台背板120设置在所述转台本体110上,所述转台背板120开设有第一通孔121;
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通过定位机构500与所述转台100连接;
所述定位机构500开设有第二通孔510,所述第二通孔510为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0一端处的所述定位机构500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21中;
所述油杯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510一端螺纹连通,所述第二通孔510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将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台背板120上,从而实现进一步方便对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的润滑油加注,从而提高对所述驱动装置200的维护保养效率。
另外,安装过程可以是,先将所述定位机构500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21中,并且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定位机构500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121处的所述转台背板120处,接着,利用所述定位机构500开设的所述第二通孔510为螺纹孔的特点,将所述油杯410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一侧安装到所述定位机构500的所述第二通孔510中,然后再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另一侧将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机构500的第二通孔510对接安装。然后再将所述油帽420扣在所述油杯410上,从而完成所述油管300另一端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对接安装。
参见图3,优选地,所述的回转底座还包括注油机构400,注油机构400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注油机构400用于使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开启或关闭。
也就是说,所述注油机构400与所述油管300的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一端连接。
通过所述注油机构400的设置,实现对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开启或关闭的控制,从而在不需要加注润滑油的时候通过所述注油机构400使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关闭,而在需要加注润滑油的时候,通过所述注油机构400使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开启,并将相应的油枪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对接,从而确保所述油管300另一端开闭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注油机构400可以是阀门,或者油杯410与油帽420的组合体,当然所述注油机构400还可以是其他机构装置,只要可以实现对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即可。
参见图3、图5和图6,优选地,所述注油机构400包括:
油杯410,其一端与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油帽420,用于密封所述油杯410的另一端,所述油帽420与所述油杯410的另一端可分离连接;
其中,所述油杯410的一端与其另一端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油杯410和所述油帽420配合的方式简单的特点,从而降低所述注油机构400的成本,这样也便于所述注油机构400的维护和更换。
本实施方式未显示,优选地,所述油管300为钢管。
所述钢管具有耐腐蚀、硬度适中、任性强、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而且采购、制造方便。
需要说明是,所述油管300可以是硬质管道,还可以是软质管道,例如防爆管,这样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而选择相应合适的管道类型,从而避免出现管道破裂。
参见图3和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中的所述第一端直通接头610可以与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620结构相同,而第二端直通接头620的结构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体621、第二柱体622和第三柱体623,第一柱体621、第三柱体623和第二柱体622的外径依次增大,第三通孔624将所述第一柱体621、所述第二柱体622和所述第三柱体623穿射过,并且第一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柱体622的横截面为六面体,这里的第一柱体可以与第二通孔510螺纹连接,而第二柱体622的横截面为六面体可以实现方便对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620的旋拧,而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可以套在所述第三柱体623外,或者所述油管300的另一端外套设有外环310,所述外环310与所述油管300另一端的端部呈间隙设置,这样将所述第三通孔624的侧壁插入所述间隙中,从而实现所述油管30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直通接头620的密封连接。
参见图3和图5,另外,所述油帽420包括盖子421、连接链422和套环423,所述连接链422将所述盖子421与所述套环423连接。
参见图3和图6,另外,所述油杯410可以是包括第四柱411和第五柱体412,所述第四柱411与所述第五轴体之间设置有轴肩413,第四通孔414穿射过所述第四柱411和所述第五柱体412。
所述第五柱体412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五柱体412与所述第二通孔510螺纹连接,所述套环423套在所述第五柱体412外,并且所述套环423置于所述轴肩413与所述定位机构500之间,从而实现对所述套环423活动范围的限制。
然后将所述盖子421盖在所述第四柱411上,从而实现对第四通孔414的封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杯410可以是常规的直通式压注油杯410(JB/T7940.1),而所述定位机构500可以是定位块,具体地,可以是圆柱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未通过附图显示,优选地,所述油管300的一端朝向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齿轮设置。
参见图2,所述油管300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连接。
参见图2,所述转台100包括转台本体110和转台背板120,所述驱动装置200可以是回转减速机,而所述驱动装置200可以包括回转减速机本体和回转减速机罩板210,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可以设置在所述回转减速机本体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200的动力输出轴可以设置在所述回转减速机本体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200的动力与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齿轮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齿轮设置在回转减速机本体的底部,相应的,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将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齿轮包裹,因此,为了提高对所述驱动装置200的润滑效果,可以将所述油管300的一端适于分别穿设于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
通过所述油管300的一端朝向所述驱动装置200内的齿轮设置,可以使所述油管300流出的润滑油直接流向需要润滑保养的齿轮处,从而提高对驱动装置200的润滑效率,另外,由于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通常裸露在所述驱动装置200外,因此将所述油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0的罩板连接可以使所述油管300与所述驱动装置200快速连接。
所述油管300的两端适于分别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120和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
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200为多个,所述油管300为多个,所述驱动装置200与所述油管300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200与所述油管30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针对每个所述驱动装置200进行独立的润滑油加注,从而确保每个所述驱动装置200得到充足的润滑保养。
本实施方式未通过附图显示,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200为回转减速机。
这里的所述回转减速机也称为回转式减速器,集成了驱动动力源的全周回转减速传动机构,通常以回转支承作为传动从动件和机构附着件,通过在回转支承内外圈中的一个圈上附着主动件、驱动源和罩壳,而把另一个圈既当作传动从动件,又作为被驱动工作部件的连接轮盘700,这样利用回转支承本身就是全周回转连接件的特点,高效配置驱动动力源和主传动零件,使之成为一种集回转、减速和驱动功能于一体而同时又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的通用型减速传动机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随车起重机,包括上文所述的回转底座。
由于所述随车起重机在本实施方式中起的作用与所述回转底座的作用和取得的效果相同,因此不再多所述随车起重机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优选地,所述随车起重机为单减速机起重机或双减速机起重机。
需要说明的是,单减速机起重机是指作为驱动装置200的回转减速机为一个,故称为单减速机起重机。
相应的,双减速机起重机是指作为驱动装置200的回转减速机为两个,故称为双减速机起重机。
优选地,所述随车起重机为直臂式随车起重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随车起重机,和/或,所述的回转底座。
由于所述车辆在本实施方式中起的作用与所述随车起重机,和/或,所述的回转底座作用和取得的效果相同,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辆进行解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可以是载货车辆。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转底座,用于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台(100);
驱动装置(200),用于驱动所述转台(100)相对所述随车起重机的基座转动,所述驱动装置(200)与所述转台(100)连接;以及
油管(300),其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0)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台(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盘(700),所述轮盘(700)适于固定于所述基座处,所述驱动装置(200)与所述轮盘(700)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机构,所述油管(300)通过所述接头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200)和所述转台(1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500),所述定位机构(500)设置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处,所述接头机构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机构(500)连接于所述转台(100)和/或所述驱动装置(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100)包括转台背板(120),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回转减速机罩板(210),所述油管(300)的两端适于分别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120)和所述回转减速机罩板(2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机构(400),所述注油机构(400)与所述油管(300)的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机构(400)包括:
油杯(410),其一端与所述油管(300)穿设于所述转台背板(120)的一端连接;以及
油帽(420),用于密封所述油杯(410)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00)为多个,各所述驱动装置(200)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油管(300)。
9.一种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底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底座,和/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车起重机。
CN202022848370.4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Active CN213834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8370.4U CN213834334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8370.4U CN213834334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4334U true CN21383433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8370.4U Active CN213834334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4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189B2 (en) Top drive assembly
CN213834334U (zh) 一种回转底座、随车起重机及车辆
CN2918146Y (zh) 煤矿用防爆式支架搬运车
CN106402352A (zh) 一种旋挖钻机上车回转装置的密封结构
CN212609536U (zh) 装卸鹤管
CN214990257U (zh) 一种机油更换装置
CN204018711U (zh) 新型钢包翻包机
CN109175950B (zh) 一种立柱油缸自动装配机
CN111250688A (zh) 一种出铝车
CN210163033U (zh) 一种塔器设备加工起重装置
CN2702984Y (zh) 随车起重机
CN203439973U (zh) 吊臂液压驱动回转机构
CN104354162A (zh) 夹锚链、钢索用快换式多功能头
US4711614A (en) Lift mast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moval
JP2021070938A (ja) 建設機械用吊ブラケット
CN216426097U (zh) 一种挂式旋转升降装车机
EP0257033B1 (en) Lift mast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moval
CN218201733U (zh) 一种可拆卸安装的吊具
CN215854771U (zh) 起重机用旋转限位装置和起重机
CN215905755U (zh) 一种具有吊装功能的履带式支架搬运车
CN214092489U (zh) 一种具有快拆式出油口结构的铝制液压油箱
CN220149176U (zh) 一种大型构件翻转作业装置
CN210357843U (zh) 便于涂胶枪安装维修的旋转机构
CN212334376U (zh) 一种防脱落起重机吊钩
CN220098555U (zh) 一种防滴油的鹤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