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09536U - 装卸鹤管 - Google Patents
装卸鹤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09536U CN212609536U CN202021093524.7U CN202021093524U CN212609536U CN 212609536 U CN212609536 U CN 212609536U CN 202021093524 U CN202021093524 U CN 202021093524U CN 212609536 U CN212609536 U CN 212609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arm
- arm
- loading
- drive
- unlo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638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513 Elbo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28 plumb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9 chemical indus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0 petroleum indus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卸鹤管,涉及液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鹤管包括:立柱、进料管、内臂、内臂旋转接头和旋转驱动机构,进料管的上端与内臂的下端通过内臂旋转接头转动连接,进料管的上端、内臂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均位于立柱的内部;旋转驱动机构与内臂传动连接,以驱动内臂绕内臂旋转接头的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鹤管缓解了相关技术中装卸鹤管转动角度受立柱限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卸鹤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行业中装卸液体介质设备中广泛采用装卸鹤管,又称液体装卸臂,主要用于汽车槽车、火车槽车或槽船装卸液体介质的装卸设备。装卸鹤管目前是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流体装卸专用设备。
现有技术中装卸鹤管由以下结构组成:立柱、油气回收管旋转接头、内臂旋转驱动装置、内臂、油气回收管道旋转接头、外臂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弯头、垂管提升驱动装置、外臂、密封橡胶头、垂管、内臂旋转接头和进料管道。目前的装卸鹤管中,内臂旋转驱动装置、内臂、外臂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弯头、垂管提升驱动装置、外臂、密封橡胶头和垂管等所有重量均由油气回收管道旋转接头和内臂旋转接头支撑。内臂旋转接头是集承重以及密封作用的动密封点,在装卸鹤管的日常使用中,此处是最容易损坏处。同时因为此处的拆装不便,每次的检修难度大;此外,因受到立柱限制,装卸鹤管的最大转动角度小于25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卸鹤管,以缓解相关技术中装卸鹤管转动角度受立柱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鹤管包括:立柱、进料管、内臂、内臂旋转接头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进料管的上端与所述内臂的下端通过所述内臂旋转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的上端、所述内臂的下端和所述内臂旋转接头均位于所述立柱的内部;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内臂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内臂绕所述内臂旋转接头的轴线转动。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呈方形。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驱动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回转驱动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内臂穿过所述回转驱动的内圈,并与所述回转驱动的外圈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回转驱动传动连接。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臂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回转驱动的外圈连接。
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法兰设有加强板。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防爆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回转驱动传动连接。
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防爆电机包括防爆伺服电机,所述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所述防爆伺服电机与所述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与所述回转驱动传动连接。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回转驱动与所述立柱之间,以及所述回转驱动与所述内臂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装卸鹤管还包括油气回收管道、外臂、连接弯头、垂管和密封头,所述油气回收管道和所述垂管均安装于所述密封头,所述外臂一端与所述内臂的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垂管连接。
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装卸鹤管还包括外臂旋转驱动机构和垂管提升驱动机构,所述外臂旋转驱动机构和所述垂管提升驱动机构均与外臂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卸鹤管包括:立柱、进料管、内臂、内臂旋转接头和旋转驱动机构,进料管的上端与内臂的下端通过内臂旋转接头转动连接,进料管的上端、内臂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均位于立柱的内部;旋转驱动机构与内臂传动连接,以驱动内臂绕内臂旋转接头的轴线转动。需要内臂相对于进料管转动时,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内臂绕内臂旋转接头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内臂相对于进料管的转动;进料管的上端、内臂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均位于立柱的内部,从而使内臂的转动轴线位于立柱的内部,避免立柱对内臂的转动产生限制,增加内臂可相对于进料管转动的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卸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卸鹤管中局部的剖视图。
图标:100-立柱;200-进料管;300-内臂;310-连接法兰;311-加强板;400-内臂旋转接头;510-回转驱动;521-防爆伺服电机;522-行星减速器;600-油气回收管道;700-外臂;800-连接弯头;900-垂管;110-密封头;120-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30-垂管提升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卸鹤管包括:立柱100、进料管200、内臂3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旋转驱动机构,进料管200的上端与内臂300的下端通过内臂旋转接头400转动连接,进料管200的上端、内臂300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400均位于立柱100的内部;旋转驱动机构与内臂300传动连接,以驱动内臂300绕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转动。
具体的,立柱100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料管200位于立柱100内,且进料管200的上端低于立柱100的上端。内臂旋转接头400位于立柱100内,并与进料管200的上端连接。内臂300的下端从立柱100的上端伸入立柱100内,并通过内臂旋转接头400与进料管200转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可安装于立柱100上并与内臂300传动连接,以驱动内臂300绕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相对于进料管200转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100的横截面呈方形。具体的,立柱100为采用方管焊接的箱式结构,进料管2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内臂300的下端部均位于其内部,立柱100对进料管2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内臂300的下端部起到保护作用。立柱100采用箱式结构,保证其刚度,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100由桁架制成。具体的,桁架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料管2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内臂300的下端部均位于其内部,桁架对立柱100对进料管2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内臂300的下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驱动510和旋转驱动组件,回转驱动510固定安装于立柱100的上端,内臂300穿过回转驱动510的内圈,并与回转驱动510的外圈固定连接;旋转驱动组件与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回转驱动510包括蜗杆、回转支承和壳体等部件,回转支承位于壳体内,且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蜗杆与外圈传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与蜗杆传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通过蜗杆驱动外圈相对于内圈转动。
回转驱动510的壳体通过螺栓安装于立柱100的上端面,内臂300的下端穿过内圈通过内臂旋转接头400与进料管200连接,内臂300与内圈之间留有间隙。内臂300的外周面与回转驱动510中的外圈的上端面连接。
使用装卸鹤管的过程中,可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蜗杆转动,蜗杆驱动外圈带动内臂300绕外圈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内臂300通过内臂旋转接头400相对于进料管200转动。回转驱动510采用回转支承和环面包络蜗杆相结合,实现多齿接触,具有传动扭矩大,运行平稳等特点。同时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轴向载荷以及较强的倾覆力矩,装卸鹤管的重量由回转驱动510承受,内臂旋转接头400不受轴向力以及倾覆力,提高了内臂旋转接头400的使用寿命,并使内臂旋转接头400处的密封圈的磨损降低,进而出现渗漏的概率大为降低,延长检修周期。此外,由于回转驱动510支撑内臂300,在对内臂旋转接头400进行维修时,无需吊装装卸鹤管,降低检修难度。
进一步的,内臂300通过连接法兰310与回转驱动510的外圈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法兰310固定套设于内臂300的外部,连接法兰310通过多个螺栓与回转驱动510的外圈连接,具体的,多个螺栓沿连接法兰310的周向间隔分布,螺栓穿过连接法兰310与外圈上的螺纹孔配合,将连接法兰310连接于外圈上,从而实现内臂300与外圈的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法兰310设有加强板311。
具体的,连接法兰310设有多个加强板311,多个加强板311沿连接法兰310的周向均匀分布,加强板311的设置使连接法兰310形成呈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从而使内臂300具有更高的强度。
进一步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防爆电机和减速器,防爆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减速器与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防爆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回转驱动510中的蜗杆连接,减速器将防爆电机的输出转速进行调整后传递至蜗杆,蜗杆驱动外圈带动内臂300转动。
进一步的,防爆电机包括防爆伺服电机521,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522,防爆伺服电机521与行星减速器522传动连接,行星减速器522与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防爆伺服电机521的输出轴与行星减速器522的输入轴连接,行星减速器522的输出轴与蜗杆连接,通过使用防爆型伺服电机的精准驱动,可以实现回转动作的精准控制。
进一步的,装卸鹤管还包括油气回收管道600、外臂700、连接弯头800、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和密封头110,油气回收管道600和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均安装于密封头110,外臂700一端与内臂300的远离立柱100的一端转动连接,外臂700的另一端与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连接。
具体的,外臂700通过连接弯头800与内臂300的远离立柱100的一端连接,外臂700相对于内臂300转动的轴线与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平行。外臂700远离内臂300的一端与垂管900连接,垂管900穿过密封头110。油气回收管道600贯穿密封头110,用于对油罐内的油气进行回收。通过转动内臂300和外臂700可调节垂管900的位置,从而将垂管900的下端放入油罐或从油罐中取出。
进一步的,装卸鹤管还包括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和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提升驱动机构,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和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提升驱动机构均与外臂700传动连接。
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包括电机,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包括气缸或液压缸。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用于驱动外臂700相对于内臂300转动,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提升驱动机构通过外臂700提升或放下垂管9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卸鹤管包括:立柱100、进料管200、内臂3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旋转驱动机构,进料管200的上端与内臂300的下端通过内臂旋转接头400转动连接,进料管200的上端、内臂300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400均位于立柱100的内部;旋转驱动机构与内臂300传动连接,以驱动内臂300绕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转动。需要内臂300相对于进料管200转动时,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内臂300绕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内臂300相对于进料管200转动;进料管200的上端、内臂300的下端和内臂旋转接头400均位于立柱100的内部,从而使内臂300的转动轴线位于立柱100的内部,避免立柱100对内臂300的转动产生限制,增加内臂300可相对于进料管200转动的角度;此外,装卸鹤管的重量通过内臂300施加于立柱100上,因内臂300的转动轴线位于立柱100的内部,鹤管的重量作用点处于桁架中心处均匀分布,立柱100的受力悬臂较短,提高立柱100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00)、进料管(200)、内臂(300)、内臂旋转接头(400)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进料管(200)的上端与所述内臂(300)的下端通过所述内臂旋转接头(400)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200)的上端、所述内臂(300)的下端和所述内臂旋转接头(400)均位于所述立柱(100)的内部;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内臂(300)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内臂(300)绕所述内臂旋转接头(400)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0)的横截面呈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驱动(510)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回转驱动(510)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100)的上端,所述内臂(300)穿过所述回转驱动(510)的内圈,并与所述回转驱动(510)的外圈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300)通过连接法兰(310)与所述回转驱动(510)的外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310)设有加强板(3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防爆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防爆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与所述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电机包括防爆伺服电机(521),所述减速器包括行星减速器(522),所述防爆伺服电机(521)与所述行星减速器(522)传动连接,所述行星减速器(522)与所述回转驱动(510)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510)与所述立柱(100)之间,以及所述回转驱动(510)与所述内臂(300)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鹤管还包括油气回收管道(600)、外臂(700)、连接弯头(800)、垂管(900)和密封头(110),所述油气回收管道(600)和所述垂管(900)均安装于所述密封头(110),所述外臂(700)一端与所述内臂(300)的远离所述立柱(10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臂(700)的另一端与所述垂管(9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卸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鹤管还包括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和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所述外臂旋转驱动机构(120)和所述垂管提升驱动机构(130)均与外臂(700)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93524.7U CN21260953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装卸鹤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93524.7U CN21260953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装卸鹤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09536U true CN212609536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1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93524.7U Active CN212609536U (zh) | 2020-06-12 | 2020-06-12 | 装卸鹤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09536U (zh) |
-
2020
- 2020-06-12 CN CN202021093524.7U patent/CN212609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54136Y (zh) | 多功能起重机 | |
CN206798967U (zh) | 吊具总成及起重设备 | |
CN201626780U (zh) | 定柱式悬臂起吊装置 | |
CN111498786A (zh) | 装卸鹤管 | |
WO2012062177A1 (zh) | 一种空心传动轴 | |
CN212609536U (zh) | 装卸鹤管 | |
CN104276519A (zh) | 起重机底座 | |
CN203474327U (zh) | 起重机底座 | |
CN201882648U (zh) | 斗轮堆取料机转柱式回转支承装置 | |
US3961713A (en) | Single line davit | |
CN203568723U (zh) | 桅杆式起重机 | |
CN201406012Y (zh) | 双管同心旋转接头型船用输油臂软管起重机 | |
CN109455642A (zh) | 大型球罐检测检修智能作业平台 | |
CN203229338U (zh) | 简易的辅助起吊装置 | |
CN113649884B (zh) | 大型储罐内壁焊缝打磨方法 | |
CN205312925U (zh) | 一种液压变幅式动臂塔机 | |
CN210424088U (zh) | 一种压力流体驱动的回转器及自动鹤管 | |
CN105502176A (zh) | 一种液压变幅式动臂塔机 | |
CN101750223A (zh) | 塔式起重机试验台 | |
CN201358137Y (zh) | 吊机 | |
CN108644610B (zh) | 一种球罐内部液压型检测装置 | |
CN111232855A (zh) | 可旋转的液压式悬臂提升装置 | |
CN202391134U (zh) | 混凝土布料机 | |
CN105252255A (zh) | 一种用顶升装置更换浮式起重机回转轴承的方法 | |
CN215711140U (zh) | 分片式塔架通用翻身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