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6173U -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6173U
CN213816173U CN202023271041.4U CN202023271041U CN213816173U CN 213816173 U CN213816173 U CN 213816173U CN 202023271041 U CN202023271041 U CN 202023271041U CN 213816173 U CN213816173 U CN 213816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substrate
metal strip
fixing
solar cel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10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奕峰
陈达明
刘宗涛
项建军
刘成法
邹扬
王尧
沈辉
冯志强
高纪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10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6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6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6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属于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硅基体、细栅、金属条和固定层,多个所述细栅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固定于所述硅基体上;多个所述金属条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硅基体。在生产时,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形成固定层,固定层使得金属条与硅基体之间固定。细栅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提高了连接稳固性,便于后续进行焊接。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应用普遍,在电池片上设置有细栅,细栅收集电流后传导到主栅上,主栅上有连接点,电池片制作成组件时,将焊带与主栅焊接,对应每根主栅设置一根焊带。焊接时,焊带整个压在主栅上,因为焊带较细,比较容易偏移,连接点能够保证在焊接时焊带稳固。连接点为银浆,为了保证焊接稳固,连接点的面积较大,银浆用量较高,使得太阳电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电池银浆耗量较高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
硅基体;
细栅,多个所述细栅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固定于所述硅基体上;
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
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硅基体。
其中,所述固定层位于所述金属条的上层且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的交接处。
其中,所述固定层呈条状分布,每个所述金属条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层设置于所述金属条的下层且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细栅之间。
其中,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垂直设置。
其中,还包括主栅,所述主栅位于所述金属条的下侧,所述主栅与所述金属条平行,所述主栅与所述硅基体之间通过所述固定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硅基体、细栅、金属条和固定层,多个细栅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细栅固定于硅基体上;多个金属条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与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硅基体上,用于固定金属条与硅基体。固定层对金属条进行固定,使得金属条与细栅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细栅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提高了连接稳固性,便于后续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硅基体;
2、细栅;
3、金属条;
41、固定块;42、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硅基体1、细栅2和金属条3,多个细栅2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细栅2固定于硅基体1上,多个金属条3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
太阳电池互联结构还包括固定层,用于固定金属条3与硅基体1。固定层对金属条3进行固定,使得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细栅2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3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设置于金属条3的上层且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再将金属条3排布于细栅2上,之后再向金属条3喷涂液体固定剂,在喷涂时,固定剂也会与硅基体1接触,待固定剂固化后,固定剂将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固定块41的两侧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由于是喷涂液体固定剂,固定层的厚度较薄,在喷涂时固定剂会延展至硅基体1上,多个固定块41的设置,既能够保证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稳固,也能够减少固定剂的用量。
固定块41设置于金属条3与细栅2的交接处,使得固定块41同时连接金属条3、细栅2和硅基体1,增大接触面积,使得细栅2与金属条3形成良好接触。
固定块41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可选地,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垂直设置。沿金属条3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距离为3-100mm。沿细栅2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距离为0-300mm。固定块41沿平行于细栅2的方向的长度为0.1-300mm。固定块41沿平行于金属条3的方向的长度为0.1-300mm。
当多个太阳电池互联结构连接时,金属条3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正极和负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在制备时,包括:
在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使得多个细栅2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
在细栅2上排布金属条3,使得多个金属条3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
向金属条3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形成固定层,固定层使得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先将金属条3排布好,再喷涂液体固定剂,使得固定层形成于金属条3的上层。
为了加速固定剂固化,在喷涂液体固定剂之后通过红外灯管对固定剂加热,加热温度可以为200度,时间为3s,使得固定剂迅速固化,细栅2和互联金属形成良好接触。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实施例二,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固定层设置于金属条3的下层且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再向硅基体1上喷涂液体固定剂,之后将金属条3排布于细栅2上,最后固定剂固化形成固定层,固定剂将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固定块41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个细栅2之间。多个固定块41的设置,既能够保证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稳固,也能够减少固定剂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在制备时,包括:
在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使得多个细栅2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
向硅基体1上喷涂液体固定剂,使得液体固定剂呈块状分布于相邻细栅2之间;
在细栅2上排布金属条3,使得多个金属条3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待固定剂固化后形成固定层,固定层使得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先喷涂液体固定剂,再排布金属条3,使得固定层形成于金属条3的下层。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三,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固定层呈条状分布,每个金属条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条42,固定条42的两侧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增大固定层与金属条3、硅基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位于金属条3的上层且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再将金属条3排布于细栅2上,之后再向金属条3喷涂液体固定剂,在喷涂时,固定剂也会与硅基体1接触,待固定剂固化后,固定剂将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可选地,沿细栅2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条42,固定条42位于相邻两个细栅2之间。
实施例四
其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主栅,主栅位于金属条3的下侧,主栅与金属条3平行,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通过固定层连接。细栅2收集到的电流通过主栅传导,金属条3用于相邻太阳电池互联结构之间连接,虽然设置了主栅,但是有固定层,省略了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以及金属条3与主栅之间均通过固定层连接,分别为第一固定层和第二固定层。主栅位于细栅2上层,第一固定层可以位于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也可以位于主栅上层。金属条3位于主栅上层,第二固定层可以位于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也可以位于主栅上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当在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之后,在固定主栅时,可以先在细栅2上排布主栅,然后向主栅上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使得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也可以先在硅基体1上喷涂液体固定剂,然后在细栅2排布主栅,待固定剂固化后使得主栅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当固定主栅之后,在固定金属条3时,可以先在主栅上排布金属条3,然后向金属条3上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使得主栅与金属条3之间固定;也可以先在硅基体1上喷涂液体固定剂,然后在主栅排布金属条3,待固定剂固化后使得主栅与金属条3之间固定。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基体(1);
细栅(2),多个所述细栅(2)于所述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2)固定于所述硅基体(1)上;
金属条(3),多个所述金属条(3)于所述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
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1)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硅基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位于所述金属条(3)的上层且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1)设置于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细栅(2)的交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呈条状分布,每个所述金属条(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条(42),所述固定条(42)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设置于所述金属条(3)的下层且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细栅(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细栅(2)之间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栅,所述主栅位于所述金属条(3)的下侧,所述主栅与所述金属条(3)平行,所述主栅与所述硅基体(1)之间通过所述固定层连接。
CN202023271041.4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Active CN213816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1041.4U CN21381617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1041.4U CN21381617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6173U true CN21381617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1041.4U Active CN213816173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6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14443A1 (en) Densely-arranged solar cell str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ssembly and system thereof
US20160027947A1 (en) Free-standing metallic article for semiconductors
CN210040210U (zh) 一种无主栅双面发电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JP2005302902A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4361114U (zh) 一种能提高电池片输出功率的热镀焊带
CN213459749U (zh) 一种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CN21867716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2134597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栅线结构、光伏组件
CN112447874A (zh) 一种光伏焊带及其无主栅太阳能模组
CN211455701U (zh) 一种光伏焊带及其无主栅太阳能模组
CN115579407A (zh) 电极结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3816173U (zh)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CN21412389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2848425U (zh) 太阳能电池与电池片
WO2024012108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
CN112670364A (zh)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及制备方法
CN21833381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
KR20240001688A (ko) 태양광 모듈 구조
CN209119121U (zh) 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4672643U (zh) 一种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
CN217468447U (zh) 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1828797U (zh) 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高效太阳电池的电极结构
CN220914245U (zh)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841459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以及印刷装置
CN21608490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结构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