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2931U -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2931U
CN213802931U CN202021354874.4U CN202021354874U CN213802931U CN 213802931 U CN213802931 U CN 213802931U CN 202021354874 U CN202021354874 U CN 202021354874U CN 213802931 U CN213802931 U CN 213802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screw rod
furnace
motor
active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48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家兴
林剑
罗慧
官杏
卢贵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e County Xingsheng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e County Xingsheng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e County Xingsheng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e County Xingsheng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48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2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2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2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电机、烘干炉、过渡仓、再生炉、导热油加热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表面装有螺旋片,所述烘干炉的右端活动连接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分别连接烘干炉壳和螺旋杆内部,所述进料口连接过渡仓,所述过渡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分别与再生炉活动连接,所述再生炉的右端连接蒸汽锅炉,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杆旋转式连接;通过烘干炉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过渡仓直接将活性炭转移到再生炉中,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造成污染,也减少了活性炭接触空气,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早期由木材、硬果壳或兽骨等经炭化、活化制得,后改用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在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利用剩余污泥和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成为其资源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由于现有的活性炭生产设备污染大,粉尘多,耗能大,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烘干炉内的搅拌杆,进行高温旋转烘干,使活性炭一直处于干燥状态,然后通过过渡仓直接将活性炭转入再生炉中,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也避免造成污染,减少了与空气接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粉尘的产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电机、烘干炉、过渡仓、再生炉、导热油加热装置,所述烘干炉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表面装有螺旋片,所述烘干炉的右端活动连接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分别连接烘干炉壳和螺旋杆内部,所述进料口连接过渡仓,所述过渡仓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再生炉的右端连接蒸汽锅炉,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杆旋转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过渡仓底部两端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连接再生炉。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内部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通过油管将导热油注入到螺旋杆内部。
优选的,所述再生炉的底部设有出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烘干炉进行干燥,然后通过过渡仓直接将活性炭转移到再生炉中,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造成污染,也减少了活性炭接触空气,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粉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烘干炉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炉;2、过渡仓;3、再生炉;4、蒸汽锅炉;5、导热油加热装置;6、烘干炉壳;7、螺旋杆;8、电机;9、电机固定座;10、出料口; 11、进料口;12、螺旋片;13、输出轴;14、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活性炭用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电机8、烘干炉1、过渡仓2、再生炉3、导热油加热装置5,烘干炉1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7,螺旋杆7 的表面装有螺旋片12,螺旋杆7上的螺旋片12,会使在旋转时能均匀搅拌;
烘干炉1的右端活动连接出料口10和进料口11,导热油加热装置5分别连接烘干炉壳6和螺旋杆7内部螺旋杆7内部为中空结构;导热油加热装置5 通过油管将导热油注入到螺旋杆7内部,当导热油注入到螺旋杆7中,会使螺旋杆7在运转时,一直进行高温烘干,使活性炭一直处于高温干燥状态;
电机8的输出轴13与螺旋杆7旋转式连接;过渡仓2底部两端的出料口 10连接出料管,出料管的另一端连接再生炉3;当电机8运转时,它的输出轴13带动螺旋杆7进行旋转运动,方便省时省力;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9;使电机8在运转时不宜晃动,安全系数高。
进料口11连接过渡仓2,过渡仓2的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10,当出料口 10有多个时,会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再生炉3的右端连接蒸汽锅炉4;当蒸汽锅4通过管道对活性炭进行蒸汽,蒸汽完成时,再生炉3的底部设有出料管14,干燥完成的活性炭,自动从出料管14离开;
工作原理:使用时,电机8启动时,通过电机8的输出轴13旋转带动螺旋杆7旋转运动进行烘干,然后流进过渡仓2内,从过渡仓2底部的出料口 10流入多个再生炉3中,蒸汽锅炉4与再生炉3通过蒸汽管道连接,然后进行蒸汽,最后通过再生炉的底部出料管14进行出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电机(8)、烘干炉(1)、过渡仓(2)、再生炉(3)、导热油加热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炉(1)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杆(7),所述螺旋杆(7)的表面装有螺旋片(12),所述烘干炉(1)的右端活动连接出料口(10)和进料口(11),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5)分别连接烘干炉壳(6)和螺旋杆(7)内部,所述进料口(11)连接过渡仓(2),所述过渡仓(2)的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10),所述再生炉(3)的右端连接蒸汽锅炉(4);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13)与螺旋杆(7)旋转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座(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仓(2)底部两端的出料口(10)连接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连接再生炉(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7)内部为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加热装置(5)通过油管将导热油注入到螺旋杆(7)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炉(3)的底部设有出料管(14)。
CN202021354874.4U 2020-07-11 2020-07-11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Active CN213802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4874.4U CN213802931U (zh) 2020-07-11 2020-07-11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4874.4U CN213802931U (zh) 2020-07-11 2020-07-11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2931U true CN21380293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1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4874.4U Active CN213802931U (zh) 2020-07-11 2020-07-11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2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45102A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环保型物料搅拌装置
CN109468139A (zh) 一种生物质分级热解燃烧器
CN213802931U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干燥装置
CN207793262U (zh) 一种高效固态发酵微生物装置
CN216115203U (zh) 一种制锌用电炉尾气干燥装置
CN212006658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石墨烘干装置
CN210512435U (zh) 一种催化剂干燥机
CN208218414U (zh) 一种腐蚀性颗粒状废炭无害化再生设备
CN209061297U (zh) 一种用于芦丁提纯的烘干破碎装置
CN209065834U (zh) 一种立式生物质连续炭化炉
CN209116668U (zh) 一种有机肥高效热风炉
CN211871897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脱水炭化处理装置
CN202131095U (zh) 一种气流法可控微波制备膨胀石墨的装置
CN214537110U (zh) 一种橡胶加工用脱水装置
CN210261644U (zh)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CN212870651U (zh) 一种用于石膏干燥的桨叶干燥机
CN210740701U (zh) 一种节电的热风炉
CN209226589U (zh) 一种具有循环快速冷却能力的活性炭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20472186U (zh) 一种环保型石墨生产炉
CN220670162U (zh) 一种回转窑的余热利用结构
CN219913125U (zh) 热水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1399845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锅炉
CN212403918U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燥装置
CN211926432U (zh) 盘式干燥机
CN110655078B (zh) 一种干法连续制备活性炭的一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