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9941U -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99941U CN213799941U CN202022193789.0U CN202022193789U CN213799941U CN 213799941 U CN213799941 U CN 213799941U CN 202022193789 U CN202022193789 U CN 202022193789U CN 213799941 U CN213799941 U CN 213799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earing
- vehicle
- weight
-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其包括承重立柱板、底部承重板以及一个或多个砝码板。其中,承重立柱板竖直设置,且其上部与汽车底盘的前端固定;底部承重板水平固定在承重立柱板的下部;砝码板安装在底部承重板上。针对那些车辆后部需要承载重物,车辆中部没有位置安装配重的车辆,通过将汽车的前杠拆除,在汽车底盘的前端安装刚性连接的承重立柱板和底部承重板,并在底部承重板上安装一块或多块砝码板,提升车辆的平衡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汽车前杠的空间,且配重结构更加牢固,安全性能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短轴距工程车辆及后部需要承载重物的车辆通常需要对车辆进行配重以提升车辆的平衡性及安全性能。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配重的翻斗车(CN203032474U),该带配重的翻斗车底盘前端下方和/或底盘中部两侧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配重的折叠配重框,折叠配重框包括四根与底盘铰接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有承载配重的至少三级承载平台,各承载平台与四个连接杆铰接。该翻斗车在进行倾倒作业时,只需在重心欲偏离的方向的反方向,打开折叠配种框,放入配重即可保证平衡,使用完成后,闭合折叠配重框,折叠配重框贴合在底盘底部,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但是上述带配重的翻斗车,其折叠配重框与底盘铰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折叠配重框与底盘铰接处易发生变形,导致折叠配重框无法贴合在底盘底部,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特别地,在配重载荷较大时,与底盘铰接的折叠配重框甚至无法满足强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车辆的平衡性及安全性能的车辆前配重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包括:
承重立柱板,所述承重立柱板竖直设置,且其上部与汽车底盘的前端固定;
底部承重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承重立柱板的下部;
一个或多个砝码板,安装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立柱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底盘大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立柱板与所述底部承重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砝码板对所述汽车底盘施加的载荷在车宽方向对称分布在车体两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砝码板堆叠安装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砝码板均卡接在所述承重立柱板上,并被所述承重立柱板在车宽方向上限位。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砝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立柱板的数量为一块或多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针对那些车辆后部需要承载重物,车辆中部没有位置安装配重的车辆,通过将汽车的前杠拆除,在汽车底盘的前端安装刚性连接的承重立柱板和底部承重板,并在底部承重板上安装一块或多块砝码板,提升车辆的平衡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汽车前杠的空间,且配重结构更加牢固,安全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前配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前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部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砝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承重立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辆前配重装置;11、底部承重板;12、砝码板;13、承重立柱板;
2、汽车底盘;21、底盘大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1,包括承重立柱板 13、底部承重板11以及一个或多个砝码板12。其中,承重立柱板13竖直设置,且其上部与汽车底盘2的前端固定;底部承重板11水平固定在承重立柱板 13的下部;砝码板12安装在底部承重板11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那些车辆后部需要承载重物,车辆中部没有位置安装配重的车辆,通过将汽车的前杠拆除,在汽车底盘2的前端安装刚性连接的承重立柱板13和底部承重板11,并在底部承重板11上安装一块或多块砝码板12,提升车辆的平衡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汽车前杠的空间,且配重结构更加牢固,安全性能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辆前配重装置1设置在汽车底盘2前端。具体地,将汽车原有的前杠拆除,拆除前杠空出来的位置用来安装车辆前配重装置1,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汽车自身的空间,使车身结构更加紧凑,且使上述对汽车改装容易实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车身的稳定性,让承重立柱板13以及底部承重板11对汽车底盘2施加的载荷在车宽方向对称分布。采用两个相同的承重立柱板13分别对称分布在车辆的两侧,底部承重板11安装在两个承重立柱板13之间,且如图3所示,底部承重板11的几何形状关于汽车中轴对称。具体地,如图5所示,承重立柱板13的上端设置多个螺栓孔,两个承重立柱板 13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汽车底盘2两侧的底盘大梁21上。本实例例中,为了保证底部承重板11与承重立柱板13的结构强度,底部承重板11上设有与承重立柱板13对应的开口,底部承重板11通过该开口卡接在两个承重立柱板 13的底部,并在与承重立柱板13搭接处采用焊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让承重立柱板13和底部承重板11对汽车底盘2施加的载荷在车宽方向对称分布的原则,承重立柱板13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底部承重板11也可以水平间隔设置成多块,多块底部承重板11分别焊接在多个承重立柱板13的底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砝码板12的形状与底部承重板11的外形类似,砝码板12上两侧设有与承重立柱板13对应的开口,开口方向朝向车头或车尾。如图2所示,通过该开口,能够将砝码板12卡接在承重立柱板13上,且砝码板12能够在车宽方向上被承重立柱板13限位,避免汽车运行时砝码板12 在车宽方向上发生位移而影响汽车的稳定性。特别地,为了使砝码板12对汽车底盘2的载荷在车体两侧对称分布,砝码板12的几何形状也关于汽车中轴对称。这样,在调整配重的重量时,只需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板12堆叠的数量,一个或多个砝码板12对汽车底盘2施加的载荷在车宽方向总是对称分布在车体两侧。
如图3和图4所示,砝码板12和底部承重板11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贯穿孔,紧固螺栓通过该贯穿孔将砝码板12固定在底部承重板11上,防止在汽车运行时砝码板12在高度方向上跳动而影响汽车的NHV性能。
综上所述,针对那些车辆后部需要承载重物,车辆中部没有位置安装配重的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1能够在提升车辆的平衡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汽车前杠的空间,增加配重结构的强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立柱板,所述承重立柱板竖直设置,且其上部与汽车底盘的前端固定;
底部承重板,水平固定在所述承重立柱板的下部;
一个或多个砝码板,安装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立柱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底盘大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立柱板与所述底部承重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所述砝码板对所述汽车底盘施加的载荷在车宽方向对称分布在车体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砝码板堆叠安装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砝码板均卡接在所述承重立柱板上,并被所述承重立柱板在车宽方向上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砝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底部承重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立柱板的数量为一块或多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93789.0U CN21379994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93789.0U CN21379994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99941U true CN213799941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56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93789.0U Active CN21379994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99941U (zh) |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22193789.0U patent/CN2137999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68295U (zh) | 后平衡悬架系统和矿用自卸汽车 | |
CN204323486U (zh) |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 |
CN105946977B (zh) | 汽车车身骨架 | |
WO2020047924A1 (zh) | 一种碰撞吸能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
CN212674453U (zh) | 一种半挂车用试验载荷工装及试验用半挂车 | |
CN211223010U (zh) | 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包支架框架 | |
CN113879065B (zh) | 一种稳定杆吊臂及车辆 | |
CN110406596B (zh) | 一种客车用后桥段车架 | |
CN213799941U (zh) | 一种车辆前配重装置 | |
CN206886543U (zh) | 一种悬挂吊车梁轨道的安装结构 | |
CN203064035U (zh) | 一种应用于叉装车或轮式装载机的副车架机构 | |
CN204605950U (zh) | 自卸车货箱防摆装置 | |
CN202608883U (zh) | 工程车车架和工程车 | |
CN208842364U (zh) | 一种可调式后防护装置 | |
CN210802936U (zh) | 一种4轴弹簧连接固定砝码碰撞试验车 | |
CN101190456B (zh) | 液态金属包运输车 | |
JP2004322719A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0337479U (zh) | 一种客车悬架的独立安装模块 | |
CN210083144U (zh) | 一种车辆后部防护装置 | |
CN216002771U (zh) | 一种汽车横梁加强装置 | |
CN211364713U (zh) | 矿用汽车底架安装结构 | |
CN217211433U (zh) | 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 | |
CN215436610U (zh) | 一种全承载客车中段车架系统 | |
CN216184298U (zh) | 一种重卡板簧支架的安装结构 | |
CN210363250U (zh) | 一种前减震器安装座用横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