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0343U - 一种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0343U
CN213790343U CN202021893167.2U CN202021893167U CN213790343U CN 213790343 U CN213790343 U CN 213790343U CN 202021893167 U CN202021893167 U CN 202021893167U CN 213790343 U CN213790343 U CN 213790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dapter
annular projection
water pipe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31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杨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31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0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0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0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分别在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体包括筒体、滤芯和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和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转接头具有环形侧壁和底壁,所述底璧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底璧的上表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底璧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第一水管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二水管环绕所述第二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二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滤芯的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组合的一种过滤器。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过滤器作为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滤芯是过滤行业的专用设备,是为了净化原生态的资源和资源的再利用应运而生的净化设备,现在滤芯主要应用在水、油等液体过滤、空气过滤以及相关行业上。
在公开号为JP2002336848A的专利文本中公开了一种下沉式净水器,如图 13一种下沉式净水器示意图所示,该净水器包括滤芯11和外壳1,外壳1的底部具有供水管21和排水管,滤芯11的接口处设有球阀4,当滤芯11安装在外壳1内部时,球阀4被棒状体113向上推开,此时排水管与滤芯11内部的通道打开。而在供水管21处设有弹性体31和盖板312,弹性体31将盖板312压靠在供水管21的端口,流体可以通过水压将盖板312向上推开,从而进入外壳1 内部。这种结构的进水器可以将供水管和排水管的通路瞬间关闭,防止剩余的水溢出。
但现有技术中,这种结构的过滤器无法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而且滤芯更换起来也会比较麻烦,特别是外壳的清洗,都造成极大的人工浪费。通常,这种结构的过滤器都是整体更换的,即浪费物料,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组合的一种过滤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分别在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体包括筒体、滤芯和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和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转接头具有环形侧壁和封闭所述环形侧壁下端部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底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第一水管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二水管环绕所述第二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二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滤芯的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
过滤器具有下壳体和过滤单体,过滤单体包括有与下壳体相适配的转接头,而滤芯通过转接头实现与下壳体的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转接头实现了滤芯与下壳体的连通,实现过滤功能。同时,只需要更改转接头的型号,就可以将不同的滤芯与下壳体进行适配,满足客户的不同过滤需求。改方案既节约了过滤器的制造成本,又方便过滤器的安装及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头之间具有不同的高度。
如此设计,可以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而且,转接头之间具有不同高度可以避免转接头的结构之间发生相互影响,使得每个过滤单体都能稳固的与下壳体相连。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的过滤单体高度相同。
多个过滤单体的高度相同,这就使得每个滤芯与过滤单体的内壁都具有相同尺寸的空隙,保证每个过滤单体过滤液体时具有相同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盘,所述压盘上开设有供所述过滤单体穿过的通孔,所述转接头具有受压部,所述压盘压持在所述受压部上,所述压盘与所述下壳体紧固连接;或者,所述转接头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下壳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压盘上具有过滤单体可穿过的通孔,当有多个过滤单体时,一个压盘可同时与多个转接头的受压部压合在一起,将多个转接头与下壳体固定连接;当只有一个过滤单体时,也可以通过压盘将过滤单体与下壳体紧固连接。如此设计,简化了过滤单体与下壳体的连接方式,使得过滤器的安装更加方便简单且牢固;或者,转接头上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环形凸起,而下壳体上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通过第一紧固件将转接头与下壳体连接,该种连接方式既适用单个过滤单体,也适用多个过滤单体的情况。这两种连接方式都保证了过滤单体与下壳体连接的牢固度,避免过滤器出现泄漏。需要注意的是,当转接头与过滤单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时,每个过滤单体都对应有一个第一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受压部为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三环形凸起,所述下壳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压盘和第四环形凸起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第三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压盘通孔的内径,因此通孔的下表面与第三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压合在一起,并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压盘与下壳体上的第四环形凸起连接在一起。如此设计,可以将压盘与过滤单体牢固的卡和在一起,保证过滤单体与下壳体连接的牢固性,防止过滤器在工作时发生泄漏等不良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上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五环形凸起,所述筒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六环形凸起,所述第五环形凸起和第六环形凸起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转接头上的第五环形凸起与筒体上的第六环形凸起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形成过滤单体。如此设计,保证过滤单体各个部件的配合牢固性,避免出现各个部件发生相互脱离。而且,筒体与转接头的可拆卸结构能够及时清洗其内部空间,以及更换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装配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筒体的下端压持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形成密封。
转接头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筒体的下端压持在第一密封圈上,形成密封。该种端部密封的结构,使得筒体仅通过自身的重力便可以与转接头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保证了过滤器整体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下表面成阶梯状,以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上表面为起始端,以朝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为正方向轴,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下表面从起始端沿着所述正方向轴依次为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阶梯面压持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第一环形凸起和/或第三环形凸起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而第二阶梯面与下壳体的第二凹槽压持在一起。如此设计,第二阶梯面与第二凹槽的连接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方便转接头与下壳体之间的配合,简化过滤器的安装操作,而且也能增加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装配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水管插入所述第一流体口内,形成密封,所述第二水管的侧壁具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装配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二水管插入所述第二流体口内,形成密封。
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侧壁均设有密封圈,以达到分别与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形成密封。如此设计,下壳体上的水路与过滤单体连通,实现过滤功能的同时,又保证该水路的密封性,防止发生液体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体口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滤芯的接头内设有弹性阀,当第一水管与第一流体口密封相连时,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弹性阀相抵靠,将所述第一流体口与所述滤芯的内部相连通。
支撑构件穿过第一流体口与滤芯的弹性阀相接触,将第一流体口与滤芯连通。如此设计,当过滤单体与下壳体密封连接时,下壳体上的水路便自然直接的与过滤单体连通,而当过滤单体与下壳体相互脱离后,下壳体上的水路与滤芯内部的通道被切断。该种结构可以防止滤芯内部的液体溢出,使得过滤器的过滤功能更加智能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三芯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三芯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过滤单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转接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滤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压盘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筒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单芯过滤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单芯过滤器的下壳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密封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下沉式净水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一种三芯过滤器示意图和图2该三芯过滤器的俯视图所示,过滤器1 包括下壳体2和过滤单体3,第一流体通道43在下壳体2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流体口30,第二流体通道5在下壳体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流体口121。其中下壳体2上具有支架6和万向轮7,方便过滤器1的使用。而为了检测过滤前后滤液的压力,以了解其过滤状况,在第一流体通道43和第二流体通道5上分别安装有压力表9,进一步的,第一流体通道43和第二流体通道5上分别设有阀组件 8,可随时调整过滤的状态。如图3过滤单体示意图所示,过滤单体3包括筒体 10、滤芯115和转接头12。如图4转接头示意图所示,其中转接头12具有环形侧壁122和底部123,底部123上具有第一进出口116和第二进出口117,而底部123上表面的安装部118和底部下表面的第一水管16均环绕第一进出口116 而成,底部123下表面的第二水管17环绕第二进出口117而成。如图5滤芯示意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滤芯115的接头侧壁具有两个密封圈40,两级密封结构保证滤芯能够密封安装在安装部118内,防止液体的泄漏,保证过滤器1的密封性。为了保证下壳体2与过滤单体3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液体的从两者的连接处泄漏,第一水管16和第二水管17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三凹槽18和第四凹槽20,而第三凹槽18内配设有第三密封圈19,第四凹槽20内配设有第四密封圈120。当下壳体2与转接头12连接在一起时,第一水管16插入第一流体口 30,第二水管17插入第二流体口121,第三密封圈19保证了第一水管16与第一流体口30的密封性连接,而第四密封圈120保证了第二水管17与第二流体口121的密封性连接。该种过滤结构,可以将滤芯115通过转接头12与下壳体 2的水路连通,实现过滤作用。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转接头12的存在可以节约物料,减少成本,也方便清洗及滤芯115的更换。而且,只需改变转接头12上的安装部118的型号就可以将不同型号的滤芯115与下壳体2适配,满足不同的过滤需求。需要注意,过滤器1的第一流体通道43和第二流体通道5上可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是否安装阀组件8和压力表9,而且支架6的安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安装。
为了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过滤器1具有三个过滤单体3,而为了避免三个过滤单体3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过滤单体3与下壳体2能够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三个转接头12之间具有高度差。如此,三个转接头12之间可以形成错落的结构形式,保证了三个转接头12之间独立性。为了保证每个过滤单体3的过滤效果一致,防止因过滤单体3的结构差异而造成过滤差别,影响滤液的质量,三个过滤单体3的高度相同。而由于三个转接头12之间具有高度差异,这就需要调整筒体10高度来保证过滤单体3的高度一致。
为了保证三个过滤单体3能够与下壳体2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简化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6一种压盘示意图所示,过滤器1还包括有压盘37。压盘 37上具有过滤单体3可穿过的通孔38,而在转接头12上具有可供压盘37压持的受压部,当压盘37通过通孔38与转接头12上的受压部牢固卡和后,压盘37 又与下壳体2上的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四环形凸起28通过第二紧固件39紧固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过滤单体3与下壳体2连接在一起,形成过滤器1。在本实用新型中,受压部是转接头12上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三环形凸起22,压盘37上通孔38的内径小于第三环形凸起22的外径,但是大于第五环形凸起24的外径,如此穿过过滤单体3的压盘37便落在第三环形凸起22上,通孔38的下表面与第三环形凸起22的上表面接触,将压盘37与过滤单体3卡和在一起。为了方便更换过滤单体3内的滤芯115,筒体10与转接头12也是可拆卸的。如图7一种筒体示意图所示,而为了方便筒体10与转接头12安装,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转接头12上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五环形凸起24,而筒体10上也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六环形凸起25,第五环形凸起24和第六环形凸起25通过第三紧固件26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压盘37与第四环形凸起28的连接,以及第五环形凸起24和第六环形凸起25的连接,并不仅是上述所述的形式,机械领域中的其他卡合固定方式均适用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道,本实施例只是列出了一种过滤器的情况,过滤单体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过滤需求而改变,当然,此时下壳体的结构和压盘上的通孔也会随着过滤单体的个数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如图8一种单芯过滤器示意图所示,该过滤器121只有一个过滤单体3,图9为该单芯过滤器的下壳体示意图。需要注意,过滤单体的个数对下壳体的影响主要是下壳体上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流体口的个数,多芯过滤器的下壳体是以单芯过滤器的下壳体的结构为重复单位的,既多芯过滤器的每个过滤单体与下壳体的安装方式与单芯过滤器的安装方式相同,因此下文便用图9的单芯过滤器的下壳体的结构来进行解释。而且,上文所说,各转接头12之间具有高度差,以防止转接头12的结构相互影响,主要是指避免第五环形凸起24之间相互影响。当第五环形凸起24与第六环形凸起25通过第三紧固件26连接时,不同高度的转接头12可以将这种连接结构错落分开,避免第三紧固件26在拆装过程中互相干涉,保证各过滤单体 3独立且牢固的固定在下壳体2上,而且这种错落的连接结构也节约了下壳体的空间和物料,将下壳体高效的利用起来。
当过滤器1处于工作状态时,液体充斥在过滤单体3与滤芯115内部,为了防止液体泄漏,保证过滤器1的密封性,如图10转接头的剖视图和图11第一密封圈示意图所示,在转接头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34,而第一凹槽34 内配设有第一密封圈35。当筒体10的下端压持在转接头12的上表面上时,第一密封圈35便可以将两者密封的连接在一起,保证两者的密封性。而且,这种端部密封的方式,仅需要筒体10的自身重力便可以实现。同时,筒体10与转接头12之间的固定连接也进一步保证了两者的密封性。
第三环形凸起22的下表面成阶梯状,其中第二阶梯面23压持在下壳体2 上表面的第二凹槽29内。如此,当转接头12与下壳体2连接时,第二阶梯面 23与第二凹槽29的配合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方便安装。
滤芯115接头内设有弹性阀119,弹性阀119包括有弹簧36和堵头33,当滤芯115的接头安装在安装部118内时,堵头33与第一进出口116密封的卡和在一起。其中,堵头33的侧壁设置有密封圈45,保证堵头33与第一进出口116 卡和的密封性。当下壳体2与过滤单体3密封连接后,第一流体口30内的支撑件27与堵头33接触,并推动着弹簧36向上运动,使得堵头33与第一进出口 116分离,从而将第一流体口30与滤芯115内部连通。而当过滤单体3与下壳体2分离后,支撑件27与堵头33分开,弹簧36迫使堵头33向下并与第一进出口116密封卡和。这种结构能够根据过滤器1的连接状态实现水路的连通情况,防止液体溅洒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口30作为出液口,第二流体口121作为进液口,即该过滤器1的过滤方式是外进内出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内进外出型的过滤方式也适用本实用新型,即第一流体口30作为进液口,第二流体口 121作为出液口。
实施例二:
如图12一种过滤器示意图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三个转接头上122都具有第一环形凸起222,而下壳体2的上表面上相应的具有相应个数的第二环形凸起228,第一环形凸起222与第二环形凸起228分别通过三个第一紧固件239将三个转接头122分别与下壳体2连接在一起。该种连接方式,可以保证转接头122之间的独立性,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分别在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体包括筒体、滤芯和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和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转接头具有环形侧壁和封闭所述环形侧壁下端部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底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第一水管环绕所述第一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二水管环绕所述第二进出口而成,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二流体口密封相连,所述滤芯的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头之间具有不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过滤单体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盘,所述压盘上开设有供所述过滤单体穿过的通孔,所述转接头具有受压部,所述压盘压持在所述受压部上,所述压盘与所述下壳体紧固连接;或者,所述转接头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下壳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部为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三环形凸起,所述下壳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压盘和第四环形凸起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上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五环形凸起,所述筒体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第六环形凸起,所述第五环形凸起和第六环形凸起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装配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筒体的下端压持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形成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下表面成阶梯状,以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上表面为起始端,以朝向所述下壳体的方向为正方向轴,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或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的下表面从起始端沿着所述正方向轴依次为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阶梯面压持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装配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水管插入所述第一流体口内,形成密封,所述第二水管的侧壁具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装配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二水管插入所述第二流体口内,形成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口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滤芯的接头内设有弹性阀,当第一水管与第一流体口密封相连时,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弹性阀相抵靠,将所述第一流体口与所述滤芯的内部相连通。
CN202021893167.2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过滤器 Active CN213790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167.2U CN213790343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167.2U CN213790343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0343U true CN21379034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2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3167.2U Active CN213790343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0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42709A1 (en) Key system for ecological filter cartridge and element
CN210631791U (zh) 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3790343U (zh) 一种过滤器
CN214303996U (zh) 一种带有旁通阀的滤芯及机油过滤器组
CN103657234A (zh) 具有单圈螺纹端口的过滤器外壳
CN210021316U (zh) 防漏滤芯
CN111167202A (zh) 一种油过滤器
CN216855912U (zh) 一种加油机用水探测型一体式滤芯结构
CN218901096U (zh) 一种过滤器的密封结构
CN216878224U (zh) 用于滤清器的端盖及滤清器
CN216604255U (zh) 一种一体式拆装的压滤器以及具有该压滤器的压滤模块
CN211635529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CN213610062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液压管路过滤器
CN220742711U (zh) 一种汽车加油管过滤式通气管
CN220815852U (zh) 缩短空滤长度的密封结构及空气滤清器
CN219220611U (zh) 一种新型燃油滤清器
CN216714568U (zh) 一种新型便捷安装的空气过滤器
CN214714749U (zh) 一种大流量过滤器
CN220257313U (zh) 一种大流量滤芯
CN217265108U (zh) 复合滤芯结构
CN220646087U (zh) 一种环保型旋装式滤清器结构
CN210264990U (zh) 一种全焊接式燃油过滤器
CN214019611U (zh) 一种滤芯支座
CN218761630U (zh) 一种带过滤的自动补水阀
CN210964294U (zh) 分离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