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8138U -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8138U
CN213768138U CN202022906259.6U CN202022906259U CN213768138U CN 213768138 U CN213768138 U CN 213768138U CN 202022906259 U CN202022906259 U CN 202022906259U CN 213768138 U CN213768138 U CN 213768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wheel hub
hub
energy automobil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62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新鹏
徐旭
彭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ujiu Wh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ujiu Wh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ujiu Wh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ujiu Wh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62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68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8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8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包括轮毂外圈和辐条盘,轮毂外圈的内侧设有轮毂内圈,辐条盘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辐条远离辐条盘的一端与轮毂内圈的内壁固定连接,辐条的内部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辐条盘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辐条盘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辐条盘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支撑架远离辐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杆,使得该轮毂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避免轮毂产生裂纹,提高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又叫轮圈、钢圈、轱辘、台铃,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筒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较多,轮毂的类型多分为钢制轮圈和铝合金轮圈,由于钢制轮圈阻力大,散热性较差,多用于汽车低配成型上,目前市面上的汽车轮毂多为铝合金轮圈;
汽车的轮毂已经成为当代汽车必不可少的一个配件,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多轮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一些轮毂厂家,大多以形美、个性化的设计为主,因而导致镂空不稳较大,辐条宽度较窄,结构不紧密等,在轮毂承受压力的同时,长期的行驶下轮毂很容易产生裂纹,影响安全性,因此,发明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包括轮毂外圈和辐条盘,所述轮毂外圈的内侧设有轮毂内圈,所述辐条盘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所述辐条远离辐条盘的一端与轮毂内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条的内部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辐条盘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辐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轮毂内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辐条为纵向任意截面均由三角形和梯形构成的结构,所述辐条的厚度为辐条盘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与轮毂内圈构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支撑架和支撑杆的厚度均为辐条盘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辐条和支撑架的数量均为六个。
优选的,所述轮毂外圈、辐条、支撑架和支撑杆均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辐条盘的正面中部开设有车标槽,所述车标槽的槽口外圈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螺孔,所述轮毂外圈通过螺栓贯穿螺孔安装于轮轴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辐条盘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辐条盘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支撑架远离辐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杆,使得该轮毂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避免轮毂产生裂纹,提高其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辐条为纵向任意截面均由三角形和梯形构成的结构,辐条的厚度为辐条盘厚度的二分之一,辐条靠近辐条盘的一端为宽度较大的梯形,辐条远离辐条盘的一端为结构相对稳定的三角形,使得该轮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不影响其支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外圈;11、轮毂内圈;2、辐条盘;21、辐条;211、条形通槽;22、支撑架;221、支撑杆;23、车标槽;24、圆形凹槽;241、螺孔;24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包括轮毂外圈1和辐条盘2,轮毂外圈1的内侧设有轮毂内圈11,辐条盘2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21,辐条21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与轮毂内圈11的内壁固定连接,辐条21的内部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11,辐条盘2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22,支撑架22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21,支撑杆221远离支撑架22的一端与轮毂内圈1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在辐条21的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11,条形通槽211起到降低空气阻力和加速散热的效果,使得该轮毂具有阻力小、散热快的优点,通过在辐条盘2外侧的背面边缘处设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通过支撑杆221对轮毂外圈1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221与轮毂内圈11构成结构较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支撑架22、支撑杆221和辐条21配合,对轮毂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该轮毂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避免轮毂产生裂纹,提高其安全性。
辐条21为纵向任意截面均由三角形和梯形构成的结构,辐条21的厚度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辐条21靠近辐条盘2的一端为宽度较大的梯形,辐条21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为结构相对稳定的三角形,使得该轮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不影响其支撑性能。
两个支撑杆221与轮毂内圈11构成三角形结构,且支撑架22和支撑杆221的厚度均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三角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得两个支撑杆221能够对轮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辐条21和支撑架22的数量均为六个,可根据需求更改辐条21和支撑架22的数量,辐条21和支撑架22的数量可为3-8个。
轮毂外圈1、辐条21、支撑架22和支撑杆221均为铝合金材质,使得能够有效增强了轮毂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延长轮毂的使用寿命,且较钢制轮毂具有更加良好的散热效果。
辐条盘2的正面中部开设有车标槽23,车标槽23的槽口外圈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形凹槽24,圆形凹槽24的槽底开设有螺孔241,轮毂外圈1通过螺栓2411贯穿螺孔241安装于轮轴两端,进一步对该轮毂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在辐条21的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11,条形通槽211起到降低空气阻力和加速散热的效果,使得该轮毂具有阻力小、散热快的优点,通过在辐条盘2外侧的背面边缘处设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通过支撑杆221对轮毂外圈1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221与轮毂内圈11构成结构较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支撑架22、支撑杆221和辐条21配合,对轮毂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该轮毂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避免轮毂产生裂纹,提高其安全性;
辐条21为纵向任意截面均由三角形和梯形构成的结构,辐条21的厚度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辐条21靠近辐条盘2的一端为宽度较大的梯形,辐条21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为结构相对稳定的三角形,使得该轮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不影响其支撑性能;
两个支撑杆221与轮毂内圈11构成三角形结构,且支撑架22和支撑杆221的厚度均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三角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得两个支撑杆221能够对轮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包括轮毂外圈(1)和辐条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外圈(1)的内侧设有轮毂内圈(11),所述辐条盘(2)的外侧靠近正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辐条(21),所述辐条(21)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与轮毂内圈(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辐条(21)的内部正面开设有条形通槽(211),所述辐条盘(2)的外侧靠近背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远离辐条盘(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对称的支撑杆(221),所述支撑杆(221)远离支撑架(22)的一端与轮毂内圈(11)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21)为纵向任意截面均由三角形和梯形构成的结构,所述辐条(21)的厚度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21)与轮毂内圈(11)构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支撑架(22)和支撑杆(221)的厚度均为辐条盘(2)厚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21)和支撑架(22)的数量均为六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外圈(1)、辐条(21)、支撑架(22)和支撑杆(221)均为铝合金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盘(2)的正面中部开设有车标槽(23),所述车标槽(23)的槽口外圈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圆形凹槽(24),所述圆形凹槽(24)的槽底开设有螺孔(241),所述轮毂外圈(1)通过螺栓(2411)贯穿螺孔(241)安装于轮轴两端。
CN202022906259.6U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Active CN213768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6259.6U CN213768138U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6259.6U CN213768138U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8138U true CN213768138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9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6259.6U Active CN213768138U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68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918A (zh) 一种五辐高通风量大通风孔钢制车轮轮辐
CN102343765A (zh) 货车后轮铝合金旋压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CN213768138U (zh) 一种内撑型新能源汽车轮毂
CN208962770U (zh) 一种具有防变形能力的汽车轮毂
CN205292115U (zh) 一种组合式轮毂
CN204037225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车轮
CN201342908Y (zh) 一种拼接式汽车轮毂
CN210652508U (zh) 一种耐磨损的汽车轮毂
CN215435846U (zh) 一种能降低油耗的卡车轮毂
CN211222874U (zh) 一种轮毂
CN216231456U (zh) 一种新型一体式轻量化轮毂
CN202923297U (zh) 新型汽车轮毂
CN209851960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轮毂
CN111591083A (zh) 中空一体轮
CN205890393U (zh) 带正面保护结构的汽车轮毂
CN215321762U (zh) 一种轻量化商用车轮
CN216507712U (zh) 一种嵌入式钢制组合车轮
CN219903910U (zh) 一种质轻的高性能摩托车轮毂
CN21983838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轮毂
CN213799083U (zh) 一种摩托车用轮毂
CN219523563U (zh)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空心汽车铝合金轮毂
CN218536201U (zh) 一种可拆卸式后轮毂
CN214822320U (zh) 一种双轮辐加固型轮毂
CN217804145U (zh) 一种轻量化一体式轮毂
CN210257823U (zh) 一种通风散热的轮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