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35176U -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35176U
CN213735176U CN202022642170.3U CN202022642170U CN213735176U CN 213735176 U CN213735176 U CN 213735176U CN 202022642170 U CN202022642170 U CN 202022642170U CN 213735176 U CN213735176 U CN 21373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web
shaped
frame rail
shaped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421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初荣
冯炜
毛恒
王晨旭
朱玉敏
刘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26421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3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3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3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越野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该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第一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第一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对接,第一C型梁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C型梁的中部,形成一个盒形结构,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设置在盒形结构的外侧,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和盒形结构形成一个槽型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C型梁与第二C型梁拼焊的方式将纵梁上半部分设计成盒型结构,下半部分设计成开放式槽型结构,可以使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更大,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同时也能保证纵梁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越野车车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背景技术
越野车一般设有独立的车架总成,车架总成作为整车的安装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中纵梁结构设计与动力电池、悬架装置、转向机械系以及传动装置的安装要求关系密切,其结构需根据它们的安装要求进行设计,现有技术中车架纵梁一般采用传统的C型和 Z型纵梁结构。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车辆的动力电池安装在左右纵梁之间,而采用传统的C型和Z型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有限,并且不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如果电池位置布置不当,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有限,并且不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如果电池位置布置不当,还会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述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第一 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所述第一C型梁以及所述第二C型梁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C型梁的中部,形成一个盒形结构,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盒形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盒形结构形成一个槽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型梁包括:
第一腹板;
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为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C型梁包括:
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平行放置;
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为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对接,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腹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腹板上开设有第一桥孔,所述第二腹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桥孔,所述第一桥孔在所述第二腹板上的投影落设在所述第二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腹板上设置有两个悬架摆臂窗口,两个所述悬架摆臂窗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桥孔的两侧,两个所述悬架摆臂窗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腹板上还开设有转向拉杆窗口,所述转向拉杆窗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两个所述车架纵梁结构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车架纵梁结构的槽型结构均位于内侧。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越野车车架,所述越野车车架包括以上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越野车车架,该越野车车架包括动力电池安装结构,而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包括两个车架纵梁结构,由于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第一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第一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对接,第一C型梁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C型梁的中部,形成一个盒形结构,能保证纵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特别是纵向抗弯能力,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设置在盒形结构的外侧,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和盒形结构形成一个槽型结构,可以使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更大,提高装配工艺性,并便于后续更换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其中一种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1(b)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另一种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单桥纵梁腹板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单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a)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其中一种截面形状示意图,结合图1(a),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第一C型梁1以及第二C型梁2。
结合图1(a),本实施例中第一C型梁1以及第二C型梁2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C型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C型梁2的第一端对接,第一C型梁1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C 型梁2的中部,形成一个盒形结构,能保证纵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特别是纵向抗弯能力,第二C型梁2的第二端设置在盒形结构的外侧,第二C型梁2的第二端和盒形结构形成一个槽型结构,可以使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更大,提高装配工艺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C型梁1包括第一腹板101、第一侧板102以及第二侧板103,第一侧板102以及第二侧板103分别设置在第一腹板的两端,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分别为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C型梁包括第二腹板201、第二腹板201与第一腹板101平行放置;第三侧板202以及第四侧板203,第三侧板201以及第四侧板203分别设置在第二腹板201的两端,第三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3分别为第二C型梁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侧板102与第三侧板202对接,第二侧板103连接在第二腹板201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2与第三侧板202可以焊接的方式对接,图1(b)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纵梁的另一种截面形状示意图,结合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中焊接的方式有两种:如图1(a)所示,第一侧板102焊接连接在第三侧板202内侧;以及如图1 (b)所示,第一侧板102焊接连接在第三侧板202外侧。
结合图2及图3,第一腹板101上开设有第一桥孔301,第二腹板201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桥孔302,第一桥孔301在第二腹板201上的投影落设在第二桥孔302内,使桥孔3在第一腹板101和第二腹板201上前后贯通,轮边传动轴可穿过桥孔3为车辆输送动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03和第二腹板201的连接处为一条焊接线6,结合图2及图3,第二腹板201上设置有两个悬架摆臂窗口5,两个悬架摆臂窗口5设置在第二桥孔302的两侧,两个悬架摆臂窗口均设置在焊接线6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悬架装置的支座可安装在槽型结构内,悬架臂可通过悬架摆臂窗口5贯穿纵梁的内外侧,通过与悬架装置的协调设计,可减少悬架臂及其安装支座的空间尺寸,减轻车的重量,并且由于纵梁结构的上半部分为盒型结构,可以弥补悬架摆臂窗口5尺寸较大对纵梁的强度和刚度产生的削弱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板201上还开设有转向拉杆窗口4,转向拉杆窗口4设置在焊接线6的下方,为转向机械系中的转向横拉杆和转向摆臂横向运动的避让空间。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两个本实施例中的车架纵梁结构相对设置,两个车架纵梁结构的槽型结构均位于内侧,图中虚线框内为动力电池的布置位置,可根据动力电池的安装需求调整左右纵梁之间的间距。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架纵梁结构,采用第一C型梁与第二C型梁将纵梁上半部分设计成盒型结构,下半部分设计成开放式槽型结构,可以使动力电池安装的空间更大,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同时也能保证纵梁的强度和刚度。
以下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下的限制,任何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第一C型梁以及第二C型梁,所述第一C型梁以及所述第二C型梁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C型梁的中部,形成一个盒形结构,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盒形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盒形结构形成一个槽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梁包括:
第一腹板;
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为所述第一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型梁包括:
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一腹板平行放置;
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腹板的两端,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为所述第二C型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对接,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腹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外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上开设有第一桥孔,所述第二腹板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桥孔,所述第一桥孔在所述第二腹板上的投影落设在所述第二桥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上设置有两个悬架摆臂窗口,两个所述悬架摆臂窗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桥孔的两侧,两个所述悬架摆臂窗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上还开设有转向拉杆窗口,所述转向拉杆窗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连接处的下方。
9.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结构,两个所述车架纵梁结构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车架纵梁结构的槽型结构均位于内侧。
10.一种越野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越野车车架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202022642170.3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Active CN21373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2170.3U CN21373517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2170.3U CN21373517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35176U true CN213735176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24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42170.3U Active CN213735176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35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1348B (zh) 轨道车辆的牵引梁
CN213292296U (zh)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CN108657211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底架和轨道车辆
CN102530008B (zh) 轨道车辆牵引梁
CN201338655Y (zh) 一种低地板客车车架
CN110155176A (zh) 车架结构
CN213735176U (zh)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动力电池安装结构以及越野车车架
CN206125167U (zh) 一种纯电动两级踏步公交客车车架
CN109131406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09921321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CN209467143U (zh) 一种圈形枕梁及跨座式单轨车辆
CN215205067U (zh) 前车体传力构造
RU2388632C1 (ru) Надрессорная балка тележки вагона
CN212685749U (zh) 一种后纵梁和横梁连接组件
CN107554546B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
CN210101759U (zh) 一种汽车车身下车体
CN209274597U (zh) 车体侧墙窗口结构
CN214451327U (zh) 一种用于电机安装的车身结构
CN207225371U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
CN114148363B (zh) 轨道车辆及其端部底架
CN219406617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09870388U (zh) 有轨电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底架及端梁模块
CN220199295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构架、转向架横梁组成
CN218536873U (zh) 机舱边梁与纵梁连接总成及车辆
CN215553189U (zh) 一种底架边梁、车体底架及其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