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1422U -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1422U
CN213661422U CN202021783285.8U CN202021783285U CN213661422U CN 213661422 U CN213661422 U CN 213661422U CN 202021783285 U CN202021783285 U CN 202021783285U CN 213661422 U CN213661422 U CN 213661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ssembly
clamping pl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32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林鑫
周兵
张星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32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1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1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1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组件包括散热器及功率模块,散热器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功率模块的安装间隙;功率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面及第二散热面,第一散热面上设置有焊接区以与形成安装间隙的其中一个散热件焊接,第二散热面与形成安装间隙的另一个散热件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本申请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能够避免出现导热件和焊接结构局部厚度被改变的情况,不仅提升了功率模块的散热均衡性,还提高了功率模块组件的良品率,进而提高功率模组组件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的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包括功率模块和散热器,散热器用于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功率模块包括位于功率芯片两侧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且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均会涂覆有脂膏状的硅脂。散热器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导热件,功率模块夹固于相邻的两个导热件之间。
然而,由于硅脂具有易流动性和易粘结性,使得功率模块在安装时极易出现导热件对硅脂的剐蹭以及硅脂自身滑移等问题,导致功率模块在安装至散热器中时硅脂会出现局部厚度被改变的情况,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包括散热器及功率模块,散热器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功率模块的安装间隙;
功率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面及第二散热面,第一散热面上设置有焊接区以与形成安装间隙的其中一个散热件焊接,第二散热面与形成安装间隙的另一个散热件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
进一步地,焊接区设有钎焊层。
进一步地,功率模块包括功率芯片及基板,功率芯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散热面位于基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第二散热面位于功率芯片远离基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管,多个连接管分别设置于多个散热件,连接管的轴向与散热件的排列方向一致,散热件中形成有散热通道,连接管与对应的散热件的散热通道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之间连接以连通相邻的两个散热件的散热通道,连接管设有环状的溃缩槽,且溃缩槽与对应的连接管共轴设置。
进一步地,溃缩槽设置于连接管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段,连接段位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连接段包括管体,管体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凸伸的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第一凸环与第一管段连接,第二凸环与第二管段连接,管体的内腔与散热通道连通,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至少一个的直径沿远离管体方向逐渐缩小;
其中,溃缩槽设置于第一凸环,或者,溃缩槽设置于第二凸环,或者,溃缩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及所述第二管段中的其直径逐渐缩小的一个上。
进一步地,管体形成有缺口,缺口用于连通散热通道与管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和功率模块组件,功率模块组件设置于箱体中。
进一步地,箱体包括第一侧壁,功率模块组件与第一侧壁贴合,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箱体中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
夹紧板,夹紧板位于功率模块组件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
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夹紧板远离功率模块组件的一侧,连接板靠近夹紧板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顶推件,连接板沿靠近夹紧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夹紧板向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朝向第一侧壁的夹紧力。
进一步地,顶推件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悬臂段,悬臂段沿连接板朝向夹紧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悬臂段靠近夹紧板的一端弯折以形成弯折段,弯折段靠近夹紧板的侧面能够与夹紧板顶推配合。
本申请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通过功率模块的第一散热面与对应的散热件之间焊接,功率模块的第二散热面与对应的散热件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且功率模块两侧的导热件和焊接结构均不存在自身滑移和易粘接的情况,能够避免出现导热件和焊接结构局部厚度被改变的情况,不仅提升了功率模块的散热均衡性,还提高了功率模块组件的良品率,进而提高功率模组组件的装配效率。同时,功率模块的第一散热面通过焊接区与散热器焊接,能够提高第一散热面与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性能,进而提高了散热器对功率模块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安装于箱体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附图1-4,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包括散热器200 及功率模块100,散热器200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件210,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功率模块100的安装间隙 201;
功率模块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面及第二散热面,第一散热面上设置有焊接区以与形成安装间隙201的其中一个散热件210焊接,第二散热面与形成安装间隙201的另一个散热件210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120。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组件包括散热器200和功率模块100,散热器200包括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散热件210,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之间均形成有安装间隙201,功率模块100可安装于安装间隙201中。功率模块100包括相对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且功率模块100在运行时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可通过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传导至散热器200。功率模块100安装于安装间隙201时,功率模块100的第一散热面通过焊接区与形成安装间隙201的其中一个散热件210焊接,功率模块100的第二散热面与形成安装间隙201的另一个散热件210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120。焊接区与对应的散热件210在焊接后形成的焊接层以及导热件120均用作导热结构,具体地:第一散热面的热量通过焊接层传导至对应的散热件210,第二散热面的热量通过导热件120传导至对应的散热件210。
由于导热件120和焊接层均为固态,不存在自身滑移和易粘接的特性,所以导热件120和焊接层均不会因为自身滑移以及与散热件210 之间的剐蹭出现局部厚度被改变的情况,不仅能够提高导热件120以及焊接层的厚度均匀性,提升了功率模块100的散热均衡性,还提高了功率模块组件的良品率,进而提高功率模组组件的装配效率。同时,功率模块100的第一散热面通过焊接区与散热器200焊接,焊接处的焊接层的导热性能大于硅胶的导热性能,如此可提高第一散热面与散热器200之间的热传导性能,进而提高了散热器200对功率模块100 的散热效果。
其中,散热器200的至少部分安装间隙201安装有功率模块100。导热件120的材质可为高导热绝缘材质,不仅提高第二散热面与散热件210之间的导热性能,且还具有较好的绝缘性,以提高功率模块100 的电气安全性。导热件120包括但不限于固态的硅胶件。导热件120 可覆盖第二散热面或部分第二散热面。导热件120可与第二散热面或者散热件21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例如但不限于固定粘接等,不仅操作简单且连接牢固。
其中,功率模块组件的安装工艺例如但不限为:
将散热件210和功率模块100顺次层叠,然后将顺次层叠后散热件210和功率模块100进行焊接处理,其中焊接处理包括:将功率模块100的第一散热面通过焊接区与对应的散热件210进行焊接,将散热器200中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均进行焊接;
在沿散热件210和功率模块100的层叠方向上,依次对第N个散热件210和第N+1个散热件210所构成的整体进行挤压处理,以依次将第N个功率模块100中的导热件120与对应的散热件210贴合,其中挤压方向可为层叠方向或者层叠方向的反方向,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的安装工艺,能够避免出现焊接层和导热件120在安装至安装间隙201时与散热件210剐蹭的情况,保证焊接层和导热件120 的结构完整性,提高了功率模块100的散热均衡性,且简化安装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区设有钎焊层1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面的焊接区设有钎焊层110,钎焊层110 由钎焊材料制备形成。钎焊层110可覆盖第一散热面或部分第一散热面。焊接区通过钎焊层110与对应的散热件210钎焊时,液态钎料能够较好地填充焊接区域,进一步提高焊接层的厚度均匀性。
其中,当功率模块100的焊接区未设有钎焊层110时,则散热件 210设有钎焊层110;当功率模块100的焊接区设有钎焊层110时,则散热件210无需设置钎焊层110。
其中,钎焊层110可优选为低温钎焊层110,以降低钎焊期间钎焊温度对功率模块100中元器件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20为弹性结构。如此设置,功率模块 100在被安装于散热器200的安装间隙201时,不仅能够使得导热件 120与对应的散热件210之间的贴合度较好,提高了功率模块100的散热均衡性,还可使得第二散热面与对应的散热件210之间为弹性接触,实现对第二散热面进行弹性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120为片状结构。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二散热面与对应散热件210之间具有较好导热性能时,还可缩小第二散热面与对应散热件210之间的间距,实现功率模块组件的进一步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100包括功率芯片及基板,功率芯片设置在基板上,第一散热面位于基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第二散热面位于功率芯片远离基板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100中的功率芯片贴装于基板,功率芯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基板以及远离基板一侧,其中功率芯片传导至基板的热量大于功率芯片传导至远离基板一侧的热量。当在基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形成第一散热面(即第一散热面作为主散热面),功率芯片远离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散热面(第二散热面作为辅散热面),第一散热面通过焊接结构将热量传导至对应的散热件210,第二散热面通过导热件120将热量传导至对应的散热件210,如此设置能够实现不同散热面的散热要求与不同导热结构的导热性能之间的匹配,提高散热器200对功率模块100的整体散热性能。
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在功率模块100上的位置可进行互换,例如:第一散热面位于功率芯片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二散热面位于基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功率模块100包括功率芯片、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功率芯片贴装于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位于功率芯片远离第一散热板的一侧且与功率芯片导热连接。第一散热面位于第一散热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第二散热面位于第二散热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或者,第一散热面位于第二散热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第二散热面位于第一散热板远离功率芯片的一侧。此时,第一散热板为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200还包括多个连接管220,多个连接管220分别设置于多个散热件210,连接管220的轴向与散热件210 的排列方向一致,散热件210中形成有散热通道211,连接管220与对应的散热件210的散热通道211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20 之间连接以连通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的散热通道211,连接管220 设有环状的溃缩槽224,且溃缩槽224与对应的连接管220共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210中形成有散热通道211,散热通道211 可容置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例如但不限于为冷却液。每个散热件210 中均设有连接管220,且连接管220与散热件210中的散热通道211 连通设置。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20均连接,实现散热器200 中的所有散热件210的散热通道211均相互连通。如此,冷却介质可通过连接管220流动至每个散热件210的散热通道211。
连接管220的轴向与散热件210的排列方向一致设置,连接管220 设有环状的溃缩槽224,且溃缩槽224与对应的连接管220共轴设置。通过设置上述的溃缩槽224,一方面能够在功率模块组件进行上述挤压处理时通过溃缩槽224的溃缩变形来承担挤压应力变形,且使得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之间相对移动,实现导热件120与对应的散热件 210贴合,另一方面还可在功率模块组件进行上述挤压处理时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件210之间相对移动方向均为连接管220的轴向,确保每个导热件120与相对的散热件210之间的贴合度一致且较好,提高散热器200对功率模块100的散热均衡性。应当理解的是,在溃缩变形后,溃缩槽224的两侧壁间距缩小。
其中,溃缩槽224的截面形状例如但不限于矩形、圆弧形等,不仅具有较好的溃缩效果,且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溃缩槽224设置于连接管220的外侧面。如此设置,能够降低溃缩槽224在连接管220上加工难度,降低功率模块组件的制备成本。
当然,溃缩槽224也可设置于连接管220的内表面。
请参考附图5-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220包括第一管段221、第二管段223和连接段222,连接段222位于第一管段221和第二管段223之间,连接段222包括管体2221,管体2221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凸伸的第一凸环2222和第二凸环2223,第一凸环2222与第一管段221连接,第二凸环2223与第二管段223连接,管体2221 的内腔2224与散热通道211连通,第一管段221和第二管段223中至少一个的直径沿远离管体2221方向逐渐缩小;
其中,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凸环2222,或者,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二凸环2223,或者,溃缩槽224设置于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一管段 221或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二管段22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管段221、连接段222以及第二管段223,连接段222包括管体2221,管体2221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凸伸的第一凸环2222和第二凸环2223,第一管段221和第一凸环2222连接,第二管段223和第二凸环2223连接,且第一管段221和第二管段223中至少一个的直径沿远离管体 2221方向逐渐缩小。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20中,邻近的第一管段221和第二管段223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连接管220连通。邻近的第一管段221和第二管段22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但不限为焊接等。
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凸环2222或者第二凸环2223,或者,溃缩槽224设置于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一管段221或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二管段223。当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凸环2222或第二凸环2223时,散热器200在上述挤压过程中,溃缩槽224会在沿第一凸环2222或第二凸环2223的径向上受到挤压力以发生溃缩形变。当溃缩槽224设置于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一管段221或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二管段223时,散热器200在上述挤压过程中,溃缩槽224会在沿第一管段221或第二管段223的轴向上受到挤压力以发生溃缩形变。溃缩槽224在发生上述溃缩形变时,会导致相邻两个散热件210之间沿连接管220的轴向相对移动,以使导热件120远离第二散热面的一侧与对应的散热件 210贴合。
其中,当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凸环2222或者第二凸环2223,溃缩槽224位于第一管段221或第二管段223的外周或者内部。
其中,当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凸环2222或第一管段221且散热件210与第一散热面的焊接位置靠近第二管段223时,或者当溃缩槽 224设置于第二凸环2223或第二管段223且散热件210与第一散热面的焊接位置靠近第一管段221时,使得溃缩槽224远离散热件210与第一散热面之间的焊接结构,可降低溃缩槽224在进行溃缩变形时对焊接结构的影响。
其中,管体2221形成有缺口2225,缺口2225用于连通散热通道 211与管体2221的内腔22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一管段221与第一凸环2222 连接的连接端为向外延伸的第一圆弧连接端2211或者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二管段223与第二凸环2223连接的连接端为向外延伸的第二圆弧连接端2231,且溃缩槽224设置于第一圆弧连接端2211或者第二圆弧连接端2231时,能够降低溃缩槽224的溃缩变形难度且提高溃缩变形的速度,进而可降低挤压处理过程中所施加的挤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环2222与第一管段221之间一体成型,第二凸环2223与第二管段223之间一体成型,不仅提高散热器200 的装配效率,且还可降低散热器200出现泄露冷却介质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散热件210设有的连接管220的数量可在两个以上。以散热件210设有两个连接管220为例,两个连接管220 分别设置在散热件210相对的第一端212和第二端213。在位于第一端212的多个连接管22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20相连,以使位于第一端212的多个连接管220共同形成第一管路。在位于第二端 213的多个连接管22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20相连,以使位于第二端213的多个连接管220共同形成第二管路,且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散热器200在沿散热件210的排列方向上的一侧设有进水管230和出水管240。其中,进水管230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以使得第一管路和进水管230共同形成冷却介质输入管路,出水管240 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以使得第二管路和出水管240共同形成冷却介质输出管路,冷却介质输入管路用于将冷却介质输入各个散热通道211,冷却介质输出管路用于将吸收热量后冷却介质输出散热器200;或者,进水管230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以使得第二管路和进水管230共同形成冷却介质输入管路,出水管240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以使得第一管路和出水管240共同形成冷却介质输出管路。
请参考附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400和功率模块组件,功率模块组件设置于箱体40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400包括第一侧壁402,功率模块组件与第一侧壁402贴合,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箱体400中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
夹紧板310,夹紧板310位于功率模块组件远离第一侧壁402的一侧;
连接板320,连接板320位于夹紧板310远离功率模块组件的一侧,连接板320靠近夹紧板310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顶推件,连接板320沿靠近夹紧板310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夹紧板310向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朝向第一侧壁402的夹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组件通过夹紧组件夹固于夹紧组件和第一侧壁402之间。夹紧组件包括夹紧板310和连接板320,夹紧板310 位于功率模块组件远离第一侧壁402的一侧,连接板320位于夹紧板 310远离功率模块组件的一侧,连接板320靠近夹紧板310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顶推件。连接板320沿靠近夹紧板310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顶推件与连接板320靠近夹紧板310的一侧顶推配合,以使夹紧板310向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朝向第一侧壁402的夹紧力,实现功率模块组件夹固于夹紧组件和第一侧壁402之间。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功率模块组件比较稳固地固定于箱体400中。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挤压处理通过夹具进行实施,且在对散热器200的挤压处理完成后,功率模块组件以及夹具一起放置于箱体400 中。通过夹紧组件将功率模块组件夹固于夹紧组件和第一侧壁402之间,然后撤去夹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402上设有贯穿设置的进水管套404 和出水管套405,散热器200的进水管230穿设于进水管套404,散热器200的出水管240穿设于出水管套405。其中,进水管230的外周面与进水管套404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出水管240的外周面与出水管套40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400还包括第二侧壁403和底壁401,第一侧壁402与第二侧壁403分别位于箱体400的相邻侧,第一侧壁402 与第二侧壁403设置于底壁401上。功率模块组件靠近底壁401的一侧与底壁401贴合,功率模块组件靠近第二侧壁403的一侧与第二侧壁403贴合。通过底壁401、第一侧壁402和第二侧壁403与功率模块组件的不同侧贴合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功率模块组件在箱体400 中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推件包括弹性片330,弹性片330包括悬臂段331,悬臂段331沿连接板320朝向夹紧板310的方向倾斜设置,悬臂段331靠近夹紧板310的一端弯折以形成弯折段332,弯折段332 靠近夹紧板310的侧面能够与夹紧板310顶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片330包括悬臂段331,悬臂段331沿连接板320朝向夹紧板310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弹性片330在与夹紧板 310顶推配合时便于形变和复位,且能够向夹紧板310提供较好的顶推力。
悬臂段331靠近夹紧板310的一端弯折以形成弯折段332,且弯折段332靠近夹紧板310的侧面能够与夹紧板310顶推配合,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弹性片330与夹紧板310之间的顶推配合为面与面配合,不仅能够增加两者在顶推配合时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顶推配合的稳定性,且还可降低弹性片330对夹紧板310的磨损。
其中,夹紧板310具有面向连接板320的第一侧面,弯折段332 的弯折方向包括但不限为沿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弯折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片330成对设置,每对弹性片330间隔设置以形成有导向通道333,夹紧板310设有导向凸起311,导向凸起 311与导向通道333导向配合且导向方向为连接板320的移动方向。如此设置,能够对连接板320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顶推件对夹紧板310之间顶推配合的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中,连接板320的两端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多对弹性片 330。如此设置,能够在夹紧板310的两端均匀分布有多个顶推作用点,使得夹紧板310对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比较均匀的夹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紧组件还包括连接杆340,连接杆340的一端与夹紧板310连接且另一端穿出连接板320,连接杆340的穿出端设有止挡凸起341,止挡凸起341可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310的侧面止挡配合以限制连接板320脱离连接杆340,其中,在夹紧板310施加夹紧力时止挡凸起341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310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40的一端与夹紧板310连接且另一端穿出连接板320,连接杆340的穿出端设有止挡凸起341,止挡凸起341 可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310的侧面止挡配合以限制连接板320脱离连接杆340,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连接板320和夹紧板310之间通过连接杆340连接于一起,避免两者之间分散凌乱。
其中,在夹紧板310施加夹紧力时止挡凸起341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310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此时弹性片330处于顶推形变;在夹紧板310未施加夹紧力时止挡凸起341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 310的侧面之间也可存在间隙或不存在间隙,此时弹性片330可处于自然状态。
其中,连接杆340与夹紧板310的连接方式可以固定连接,例如螺接等。连接杆340可优选为螺杆等,止挡凸起341为螺杆的杆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340套设有弹性件350,且弹性件350 位于连接板320和夹紧板310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对夹紧板310 的顶推作用点。其中,弹性件350例如但不限于为弹簧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紧组件还包括支撑板360,支撑板360位于连接板320远离夹紧板310的一侧且固定连接于箱体400,支撑板360 螺接有驱动杆370,驱动杆370可与连接板320驱动配合以驱动连接板32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370的轴向与连接板320的移动方向平行,通过旋转驱动杆370以驱动连接板320沿靠近或远离夹紧板310方向移动,不仅易操作,且还可便于对连接板320的移动距离的控制,进而便于对施加于功率模块组件的夹紧力进行控制。驱动杆370例如但不限于为螺杆等。
其中,支撑板360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驱动杆370,且两个以上的驱动杆370均匀分布。如此设置,能够对连接板320施加比较均匀的驱动力,使得夹紧板310对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比较均匀的夹紧力。
此外,本文如有涉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及功率模块,所述散热器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功率模块的安装间隙;
所述功率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面及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上设置有焊接区以与形成所述安装间隙的其中一个所述散热件焊接,所述第二散热面与形成安装间隙的另一个所述散热件之间贴合设置有固态的导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设有钎焊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功率芯片及基板,所述功率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散热面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功率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面位于所述功率芯片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多个连接管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散热件,所述连接管的轴向与所述散热件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散热件中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连接管与对应的所述散热件的散热通道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管之间连接以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件的散热通道,所述连接管设有环状的溃缩槽,且所述溃缩槽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管共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槽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所述连接段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径向凸伸的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管体的内腔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中至少一个的直径沿远离所述管体方向逐渐缩小;
其中,所述溃缩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环,或者,所述溃缩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环,或者,所述溃缩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及所述第二管段中的其直径逐渐缩小的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连通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管体。
8.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所述功率模块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功率模块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中的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
夹紧板,所述夹紧板位于所述功率模块组件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夹紧板远离所述功率模块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夹紧板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顶推件,所述连接板沿靠近所述夹紧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夹紧板向所述功率模块组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夹紧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悬臂段,所述悬臂段沿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夹紧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悬臂段靠近所述夹紧板的一端弯折以形成弯折段,所述弯折段靠近所述夹紧板的侧面能够与所述夹紧板顶推配合。
CN202021783285.8U 2020-08-24 2020-08-24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Active CN213661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3285.8U CN213661422U (zh) 2020-08-24 2020-08-24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3285.8U CN213661422U (zh) 2020-08-24 2020-08-24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1422U true CN213661422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3285.8U Active CN213661422U (zh) 2020-08-24 2020-08-24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1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92686B2 (ja) 冷媒冷却型両面冷却半導体装置
CN100456461C (zh) 热管散热装置
JP2005012163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090314471A1 (en) Heat pipe type heat sin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0900122U (zh) 水冷散热器、双面水冷组件及功率装置
JP2011091088A (ja) 発熱体の放熱構造、および該放熱構造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US20190373768A1 (en) Electronics cold plate
JP2005175163A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の冷却構造
JPH10234194A (ja) 排熱発電装置
CN213661422U (zh) 功率模块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控制器
CN111835153A (zh) 一种具有pcb板定子的电机
CN107509365B (zh) 一种超薄微波组件及热管散热装置
WO2023179283A1 (zh) 控制器
CN110749123A (zh) 散热器和制冷设备
JP2011069552A (ja) 熱交換器
JP5212125B2 (ja) パワーデバイス用ヒートシンク
CN113316376B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177171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3067963B (zh) 一种摄像机及其制冷装置
CN112748631B (zh)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JP2018031549A (ja) 放熱装置
CN109373791B (zh) 稳定型管道散热模组
CN115702492A (zh) 顺应性热管理装置、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0848820A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JP2009124054A (ja) 発熱体と放熱体との接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