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8645U -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8645U
CN213638645U CN201990000531.7U CN201990000531U CN213638645U CN 213638645 U CN213638645 U CN 213638645U CN 201990000531 U CN201990000531 U CN 201990000531U CN 213638645 U CN213638645 U CN 213638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ushioning member
battery
conductive sheet
cush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05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田纯一
古屋利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8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8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6Selection of materials, or shaping, to facilitate cooling or heating, e.g. heatsinks
    • H01L23/373Cooling facilitated by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 device or materials for thermal expansion adaptation, e.g.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轻量且能抑制配置于周边的部件的损伤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结构体(1)及具备其的蓄电池,散热结构体(1)配置于蓄电池(20)与冷却构件(26)之间,能使热量从蓄电池(20)传导至冷却构件(26)来对蓄电池(20)进行散热,具备:热传导片(2),包含金属、碳和陶瓷当中的至少一种,且能配置于蓄电池(20)与冷却构件(26)之间;以及缓冲构件(3),配置于蓄电池(20)与热传导片(2)之间,且比热传导片(2)更容易配合蓄电池(20)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缓冲构件(3)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热传导性比橡胶状弹性体高的填料。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29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8-102088主张优先权,该申请中记载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另外,本申请中引用的专利、专利申请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结构体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汽车、飞机、船舶或者家庭用或业务用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更高精度且复杂化,伴随于此,电路基板上的小型电子部件的集成密度不断增加。其结果是,强烈期望解决因电路基板周边的发热导致的电子部件的故障、短寿命化。
为了实现从电路基板迅速散热,以往,将使电路基板本身由散热性优异的材料构成、且安装散热器或者驱动冷却风扇这样的方法单个或组合多个地进行。其中,将电路基板本身由散热性优异的材料、例如金刚石、氮化铝(AlN)、cBN等构成的方法使电路基板的成本极高。另外,冷却风扇的配置会产生如下问题:风扇这种旋转设备会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护以防止故障、以及难以确保设置空间。与之相对,散热鳍是通过形成大量的采用热传导性高的金属(例如,铝)的柱状或平板状的突出部位来增大表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的简易的构件,因此被普遍地用作散热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3999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那样的散热鳍由金属形成,因此有重量易大的趋势。另外,金属制的突出部位有可能对配置于热源、冷却构件等周边的部件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且能抑制配置于周边的部件的损伤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配置于热源与冷却构件之间,能使热量从热源传导至冷却构件来对热源进行散热,散热结构体具备:热传导片,其能配置于热源与冷却构件之间;以及缓冲构件,其配置于热源与热传导片之间,且比热传导片更容易配合热源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缓冲构件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填料。
(2)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优选地,缓冲构件是具有朝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棒状缓冲构件。
(3)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优选地,凹部是将缓冲构件在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缓冲构件是具有贯通通道的筒状缓冲构件。
(4)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优选地,缓冲构件具备第一缓冲构件以及对第一缓冲构件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第二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高。
(5)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优选地,第一缓冲构件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第二缓冲构件由含有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6)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优选地,缓冲构件在热传导片上设置有多个。
(7)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在使冷却构件接触的框体内具备1 个或2个以上的作为热源的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具备散热结构体,散热结构体配置于热源与冷却构件之间,能使热量从热源传导至冷却构件来对热源进行散热,散热结构体具备:热传导片,其能配置于热源与冷却构件之间;以及缓冲构件,其配置于热源与热传导片之间,且比热传导片更容易配合热源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缓冲构件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填料。
(8)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优选地,缓冲构件是具有朝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棒状缓冲构件。
(9)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优选地,凹部是将缓冲构件在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缓冲构件是具有贯通通道的筒状缓冲构件。
(10)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优选地,缓冲构件具备第一缓冲构件以及对第一缓冲构件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第二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高。
(11)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优选地,第一缓冲构件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第二缓冲构件由含有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12)关于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池,优选地,缓冲构件在热传导片上设置有多个,来对框体内的1个或2个以上的蓄电池单元进行载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轻量且能抑制配置于周边的部件的损伤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的纵截面图。
图1B示出在通过蓄电池单元压缩了散热结构体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的纵截面图。
图2A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B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的缓冲构件的纵截面图。
图3示出在蓄电池单元的正下方配置散热结构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体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散热结构体、2热传导片、3缓冲构件、10蓄电池单元(热源的一例)、20蓄电池、21框体、26冷却构件、31贯通通道(凹部的一例)、32第一缓冲构件、33第二缓冲构件、40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不对实用新型的范围造成限定,另外,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未必全部都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必须的。
图1A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的纵截面图。图1B示出在通过蓄电池单元压缩了散热结构体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以及具备该散热结构体的蓄电池的纵截面图。图2A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B 示出该散热结构体的缓冲构件的纵截面图。
蓄电池20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具有在使冷却构件26接触的框体21内具备多个蓄电池单元10的结构。散热结构体1配置于作为热源的一例的蓄电池单元10的靠近冷却构件(例如,冷却水)26一侧的端部(下端部)与靠近冷却构件26一侧的框体21的一部分(底部22)之间。
散热结构体1是能使热量从蓄电池单元10传导至冷却构件26来对蓄电池单元10进行散热的结构体。散热结构体1具备:热传导片2,其包含金属、碳和陶瓷当中的至少一种,且能配置于蓄电池单元10与冷却构件 26之间;以及缓冲构件3,其配置于蓄电池单元10与热传导片2之间,且比热传导片2更容易配合热源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缓冲构件3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热传导性比橡胶状弹性体的热传导性高的填料。另外,缓冲构件3优选是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31的筒状缓冲构件。缓冲构件3优选具备第一缓冲构件32和对第一缓冲构件32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33。第二缓冲构件33的热传导性高于第一缓冲构件 32的热传导性。
热传导片2具有使来自蓄电池单元10的热量向冷却构件26传导的功能。图1A以及图1B的蓄电池20在使冷却构件26接触的框体21内具备作为热源的多个蓄电池单元10。缓冲构件3在热传导片2上设置有多个,来对多个蓄电池单元10进行载置。此外,在本申请中,“截面”或者“纵截面”是指从蓄电池20的框体21的内部24的上方开口面向底部22垂直切断的方向上的截面。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蓄电池20的概略构成以及散热结构体1的组成构件。
(1)蓄电池的构成的概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20例如是电动汽车用的蓄电池,具备多个蓄电池单元10。蓄电池20具备一方开口的有底型的框体21。框体21优选由铝或者铝基合金构成。蓄电池单元10配置于框体21的内部24。在蓄电池单元10的上方,突出设置有电极11、12(参照图3)。多个蓄电池单元10优选在框体21内从其两侧利用螺钉等朝压缩的方向施力,从而彼此紧贴(未图示)。在框体21的底部22,为了使作为冷却构件26的一例的冷却水流动,具备1个或者多个水冷管道25。蓄电池单元10以与底部 22之间夹设散热结构体1的方式配置于框体21内。在这样的结构的蓄电池20中,蓄电池单元10经由散热结构体1而向框体21传热,基于水冷而被高效地除热。此外,冷却构件26不限于冷却水,而解释为还包括液氮、乙醇等有机溶剂。冷却构件26在用于冷却的状况下,不限于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或者固体。
(2)热传导片
热传导片2优选是含碳的片材,进而优选是包含碳填料和树脂的片材。本申请中所谓的“碳”被广义解释为包括石墨、结晶性比石墨低的碳黑、膨胀石墨、金刚石、具有与金刚石相近的结构的类金刚石碳等基于碳(元素记号:C)而构成的任意结构。热传导片2在本实施方式中能设为使在树脂中配合分散有石墨纤维、碳颗粒而成的材料固化后的薄片材。也可以取代石墨纤维、碳颗粒,而使用膨胀石墨性的填料。膨胀石墨是指成为如下状态的石墨:利用化学反应来使在鳞片状的石墨中插入有物质的石墨层间化合物急剧发热,从而层间的物质气化,基于此时生成的气体的释放,石墨的层间变宽,成为在层的层叠方向上膨胀的状态。另外,热传导片2 可以是编织为网格状的碳纤维,进而既可以混纺也可以混编。此外,石墨纤维、碳颗粒、碳纤维或者膨胀石墨制的填料全部均包含在碳填料的概念中。
在热传导片2中包含树脂的情况下,该树脂相对于热传导片2的整体质量可以超过50质量%,或者也可以为50质量%以下。即,热传导片2 只要不对热传导造成大的妨碍,就不管是否以树脂为主材。作为树脂,例如优先能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优选具有在传导来自作为热源的一例的蓄电池单元10的热量时不熔融的程度的高熔点的树脂,例如优选能列举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酰亚胺(PAI) 等。树脂在热传导片2的成形前的状态下例如以颗粒状分散于碳填料的间隙。热传导片2除了碳填料、树脂以外,还可以分散有AlN或者金刚石来作为用于进一步提高热传导的填料。另外,还可以取代树脂而使用比树脂更柔软的弹性体。
热传导片2还能设为取代上述那样的碳或者在包含碳的基础上还包含金属和/或陶瓷的片材。作为金属,能选择铝、铜、包含它们当中的至少1 个的合金等热传导性较高的金属。另外,作为陶瓷,能选择AlN、cBN、hBN等热传导性较高的陶瓷。
热传导片2不管导电性是否优异。热传导片2的热传导率优选为10W /mK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片2是铝、铝合金、铜或者不锈钢的带状的板,由热传导性和导电性优异的材料构成。热传导片2优选是弯曲性(或者屈曲性)优异的片材,其厚度没有限制,但优选为0.05~5mm,进一步优选为0.065~0.5mm。其中,热传导片2的热传导率随其厚度增加而下降,因此优选综合考虑片材的强度、挠性以及热传导性来决定其厚度。
(3)缓冲构件
缓冲构件3的重要的功能是变形容易度和恢复力。变形容易度是为了追随蓄电池单元10的形状所需的特性,尤其是将锂离子蓄电池等的半固形物、还具有液体的性状的内容物等收纳于易变形的包装体那样的蓄电池单元10的情况下,设计尺寸上也不定形或者尺寸精度无法提高的情况较多。故而,缓冲构件3的变形容易度、用于保持追随力的恢复力的保持重要。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构件3如图2B所示,是具备贯通通道31的筒状缓冲构件。缓冲构件3即使在多个蓄电池单元10的下端部不平坦的情况下,也使得热传导片2与该下端部的接触良好。进而,贯通通道31有助于使缓冲构件3的变形容易,具有提高热传导片2与蓄电池单元10的下端部的接触的功能。缓冲构件3除了配置于蓄电池单元10与底部22之间来发挥缓冲性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使热传导片2不会因施加至热传导片2的载荷而破损等的保护构件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构件3 是热传导性比热传导片2的热传导性低的构件。
缓冲构件3是从贯通通道31朝向径方向外侧由第一缓冲构件32、第二缓冲构件33按此顺序构成的二重结构的筒状构件。第一缓冲构件32优选构成为包含硅橡胶、聚氨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乙丙橡胶、天然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丁腈橡胶(NBR)或者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热固性弹性体、以聚氨酯系、酯系、苯乙烯系、烯烃系、丁二烯系、氟系等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复合物等。第一缓冲构件32优选由不会因在热传导片2中传递的热量熔融或者分解等而能维持其形态的程度的耐热性高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构件32更优选是在聚氨酯系弹性体中含浸硅而成,或者由硅橡胶构成。第二缓冲构件33由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32的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构成。具体而言,第二缓冲构件33 为了提高其热传导性,在上述那样的橡胶中分散以AlN、cBN、hBN、金刚石的颗粒等为代表的填料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缓冲构件33 需要将来自蓄电池单元10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热传导片2,因此更优选在热传导性优异的硅橡胶中分散该填料而构成。第二缓冲构件33在厚度上没有限制,但优选为0.3~5mm,更优选为0.3~1mm。其中,第二缓冲构件33的热传导率随其厚度增加而下降。另外,含有填料的第二缓冲构件 33与不含有填料的第一缓冲构件32相比,橡胶的柔软性下降。故而,优选综合考虑蓄电池单元10表面的凹凸或者橡胶硬度以及热传导性来决定其厚度。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3构成为仅在第二缓冲构件33中分散有填料,因此与在第一缓冲构件32以及第二缓冲构件33中均分散有填料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而且还能够抑制橡胶的柔软性的下降。缓冲构件3在其内部可以包含气泡,此外也可以不包含气泡。另外,“缓冲构件”是指富于柔软性且能紧贴热源的表面进行变形的构件,在此含义下还能另称为“橡胶状弹性体”。
图3示出在蓄电池单元的正下方配置散热结构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蓄电池单元10在与散热结构体1相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在图1A、1B、3中为上方)具备电极11、12。散热结构体1在热传导片2上与蓄电池单元 10的长边方向(图3的进深方向)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缓冲构件3。此外,在此,虽然在热传导片2上配置有10个缓冲构件3,但配置于热传导片2 的缓冲构件3的个数不限于10个。另外,关于配置于散热结构体1的蓄电池单元10的个数,也不作特别限定。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框体21内的散热结构体1与蓄电池单元10 的位于电极11、12的相反侧的下端部接触,成为在该下端部与框体21的底部22之间沿上下方向而被压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B所示,缓冲构件3变形,因此蓄电池单元10的下端部与热传导片2的接触变得良好。蓄电池20的充电或者放电时发出的热量将从蓄电池单元10的下端部向缓冲构件3、热传导片2、框体21的底部22、冷却构件26传递。如此,蓄电池单元10的高效的除热得以实现。此外,散热结构体1可以使缓冲构件3朝向蓄电池单元10侧、且使热传导片2朝向冷却构件26侧(也可以称为底部22侧)地配置于框体21内。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以上说明,散热结构体1配置于蓄电池20与冷却构件26之间,能使热量从蓄电池20传导至冷却构件26来对蓄电池20进行散热,具备:热传导片2,其包含金属、碳和陶瓷当中的至少一种,且能配置于蓄电池 20与冷却构件26之间;以及缓冲构件3,其配置于蓄电池20与热传导片 2之间,且比热传导片2更容易配合蓄电池20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另外,缓冲构件3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热传导性比橡胶状弹性体的热传导性高的填料。
故而,与现有的金属性的散热鳍等相比更轻量,且能够抑制配置于散热结构体1的周边的部件的损伤。另外,基于缓冲构件3,能适应蓄电池单元20的各种形态。
另外,缓冲构件3是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31的筒状缓冲构件。故而,缓冲构件3的变形容易度得以提高,即使在多个蓄电池单元10的下端部不平坦的情况下,也能使热传导片2与该下端部的接触良好。另外,散热结构体1因贯通通道31而更轻量。
另外,缓冲构件3具备第一缓冲构件32和对第一缓冲构件32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33,第二缓冲构件33的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31的热传导性高。具体而言,第一缓冲构件32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第二缓冲构件由含有热传导性比橡胶状弹性体的热传导性高的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故而,能进一步提高蓄电池20的充电或者放电时发出的热量从蓄电池单元10向热传导片2传导的热传导性。另外,通过将不含有填料的第一缓冲构件32设置于第二缓冲构件33的内侧,能够抑制缓冲构件的变形容易度的下降。
另外,缓冲构件3在热传导片2上设置有多个,因此热传导片2上的缓冲构件的表面积变大,蓄电池单元10的高效的除热得以实现。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例如,热源不仅包括蓄电池单元10,还包括电路基板、电子设备主体等发热的全部对象物。例如,热源可以是电容器以及IC芯片等电子部件。同样,冷却构件26不仅可以是冷却用的水,还可以是有机溶剂、液氮、冷却用的气体。另外,散热结构体1等还可以配置于蓄电池20等以外的结构物,例如电子设备、家电、发电装置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体1不仅能针对蓄电池单元10进行采用,还能针对多种多样的形状的热源进行采用。图4示出在圆柱形状的热源中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体的情况下的纵截面图。如图4所示,在圆柱形状的热源40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体1的情况下,通过将热传导片2当中与配置有缓冲构件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卷绕于热源40,并将配置有缓冲构件3的面压接至冷却构件,从而能实现热源40的高效的除热。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热传导片2上配置有多个缓冲构件3,但配置于热传导片2上的缓冲构件3也可以是1个。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缓冲构件3彼此平行地配置于热传导片2上,但也可以非平行地配置于热传导片2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缓冲构件3是具有贯通通道31的筒状的缓冲构件,但也可以不具有贯通通道31。另外,缓冲构件3的纵截面形状不限于圆,例如也可以是多边形。
另外,缓冲构件3可以替换贯通通道31而设为具有朝其长度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棒状缓冲构件。缓冲构件3朝其长度方向的凹陷越大,缓冲构件3的变形容易度越高。故而,缓冲构件3更优选具有将贯通通道31的一方的开口部分封闭而成的凹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缓冲构件3是由第一缓冲构件32和第二缓冲构件33构成的双重结构,但也可以仅由第二缓冲构件33形成。另外,缓冲构件3也可以是三重结构以上的多重结构。在此情况下,缓冲构件3 优选采用越往径向外侧而热传导性越高的构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缓冲构件32是不含硅橡胶等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但也可以与第二缓冲构件33同样,构成为将以AlN、cBN、hBN、金刚石的颗粒等为代表的填料分散在橡胶中。在此情况下,优选构成为:第一缓冲构件32中含有的填料的量少于第二缓冲构件33中含有的填料的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构件32与第二缓冲构件33因填料的含量而产生了热传导性的差异,但也可以根据含有的填料的种类或者缓冲构件3的材质来产生热传导性的差异。例如,第二缓冲构件33中含有的填料可以是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32中含有的填料的热传导性高的填料。另外,可以将缓冲构件3形成为:第二缓冲构件33由热传导性比第一缓冲构件32的热传导性高的材质构成。另外,可以使柔软性高的橡胶片夹设于缓冲构件3的表面和/或热传导片2的表面亦即与热源或者冷却构件26接触的面侧。而在此情况下,使该橡胶片的厚度较小更能将散热结构体1的热传导性维持得较高,因此优选。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散热结构体例如除了汽车用蓄电池之外,还能够用于汽车、工业用机器人、发电装置、PC、家庭用电器产品等各种电子设备。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蓄电池除了汽车用的蓄电池以外,还能用于家庭用的能充放电的电池、PC等电子设备用的蓄电池。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结构体,配置于热源与冷却构件之间,能使热量从所述热源传导至所述冷却构件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热传导片,其能配置于所述热源与所述冷却构件之间;以及
缓冲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热源与所述热传导片之间,且比所述热传导片更容易配合所述热源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
所述缓冲构件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是具有朝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棒状缓冲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将所述缓冲构件在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
所述缓冲构件是具有所述贯通通道的筒状缓冲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具备第一缓冲构件以及对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
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比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由所述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由含有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在所述热传导片上设置有多个。
7.一种蓄电池,在使冷却构件接触的框体内具备1个或2个以上的作为热源的蓄电池单元,
所述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散热结构体,
所述散热结构体配置于所述热源与所述冷却构件之间,能使热量从所述热源传导至所述冷却构件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结构体具备:
热传导片,其能配置于所述热源与所述冷却构件之间;以及
缓冲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热源与所述热传导片之间,且比所述热传导片更容易配合所述热源的表面形状进行变形,
所述缓冲构件在橡胶状弹性体中含有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是具有朝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凹陷的凹部的棒状缓冲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将所述缓冲构件在该缓冲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通道,
所述缓冲构件是具有所述贯通通道的筒状缓冲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具备第一缓冲构件以及对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外侧面进行覆盖的第二缓冲构件,
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比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热传导性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由所述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由含有填料的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构件在所述热传导片上设置有多个,来对所述框体内的1个或2个以上的所述蓄电池单元进行载置。
CN201990000531.7U 2018-05-29 2019-03-08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Active CN2136386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2088 2018-05-29
JP2018-102088 2018-05-29
PCT/JP2019/009258 WO2019230107A1 (ja) 2018-05-29 2019-03-08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8645U true CN213638645U (zh) 2021-07-06

Family

ID=6869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0531.7U Active CN213638645U (zh) 2018-05-29 2019-03-08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230107A1 (zh)
CN (1) CN213638645U (zh)
WO (1) WO20192301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0302A (ja) * 2018-10-15 2020-05-28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体、バッテリーセル集合体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7402717B2 (ja) * 2020-03-09 2023-12-21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6050A (ja) * 1999-02-12 2000-08-29 Sony Corp 放熱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放熱装置用スペーサ
JP5096010B2 (ja) * 2007-02-01 2012-12-12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熱拡散シート及び熱拡散シートの位置決め方法
JP2017195018A (ja) * 2016-04-18 2017-10-2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0107A1 (ja) 2019-12-05
JPWO2019230107A1 (ja) 2021-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1183B2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EP2509403B1 (e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11495842B2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EP3512033B1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2040469B2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13638645U (zh) 散热结构体及蓄电池
JP7190311B2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2020113387A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TW202030906A (zh) 散熱結構體以及具備該散熱結構體的電池
JP2020080302A (ja) 放熱構造体、バッテリーセル集合体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2020187885A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7376568B2 (ja) 放熱構造体シートおよび放熱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75357A (ja) 熱伝導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7550092B2 (ja) 熱伝導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7503432B2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7534878B2 (ja) デバイス
WO2023157236A1 (ja) 熱伝導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ッテリー
JP7174674B2 (ja) 放熱構造体、放熱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放熱ユニット、放熱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7478578B2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7254661B2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NL2020306B1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battery provoded with the same
WO2022201769A1 (ja) 熱伝導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JP2022187504A (ja) 放熱構造体、バッテリ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9220261A (ja)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JP2021197295A (ja) 放熱構造体、バッテリ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