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2217U -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2217U
CN213622217U CN202022230932.9U CN202022230932U CN213622217U CN 213622217 U CN213622217 U CN 213622217U CN 202022230932 U CN202022230932 U CN 202022230932U CN 213622217 U CN213622217 U CN 213622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ylinder
feeding
blanking
un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309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支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an Tianf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an Tianf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an Tianf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an Tianf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309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2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2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2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可用于输送物料承盘,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界定一输送面,输送面具有上料区和下料区;上料机构,包括设于上料区上方的上料框、以及设于上料区下方的第一托举组件,上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第一托举组件用于将上料框中的物料承盘置于上料区;下料机构,包括设于下料区上方的下料框、以及设于下料区下方的第二托举组件,下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第二托举组件用于将输送至下料区的物料承盘置于下料框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通过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的设置,来实现物料承盘的自动上料和下料,不仅能够节约人工成本,而且能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

Description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应用在制造业中物料越来越多地是依靠输送装置进行输送,且自动化程度越高,依靠输送装置进行物流输送的场合越多。例如,在一些物料检测场景中,需要将待检测的物料置于输送装置上料区,由输送装置输送至预定的位置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再输送至下料区将物料卸下。然而现有的上料和下料工序通常是由人工完成的,这将会增加人工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可用于输送物料承盘,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界定一输送面,所述输送面具有上料区和下料区;
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料区上方的上料框、以及设于所述上料区下方的第一托举组件,所述上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用于将所述上料框中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上料区;
下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料区上方的下料框、以及设于所述下料区下方的第二托举组件,所述下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用于将输送至所述下料区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下料框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框包括架设于所述上料区上方的第一限位框体,所述第一限位框体界定一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框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穿过的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框体上还设有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第一支承组件,所述第一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支板;
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框体上,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板伸入或离开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当所述第一支板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伸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时,所述第一支板能够支承于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气缸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板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上料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并使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能沿上下方向伸缩活动;和/或
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并可沿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托板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方并与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板上设有若干吸嘴朝上设置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可吸附于位于所述第一托板上的物料承盘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框包括架设于所述下料区上方的第二限位框体,所述第二限位框体界定一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限位框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穿过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框体上还设有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二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第二支承组件,所述第二支承组件包括安装块和第二支板;
所述安装块固定于第二限位框体上,所述第二支板枢接于所述安装块上以使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块旋转;
所述第二支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支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突伸至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用以支承第二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当所述第二支板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离开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第二托板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托板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三气缸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托板上下移动,以将所述下料区中的物料承盘托举至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和/或
所述第一轨道上固定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下料区的尾端以将输送至所述下料区的物料承盘抵挡于所述下料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第三气缸连接并用于检测物料承盘是否抵靠于所述挡块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通过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的设置,来实现物料承盘的自动上料和下料,不仅能够节约人工成本,而且能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托举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托举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托举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输送机构;21-第一轨道;22-第二轨道;23-第一滑轮;24-第二滑轮;25-输送带;26-驱动电机;27-上料区;28-下料区;3-上料机构;31-上料框;32-第一托举组件;311-第一支架;312-第一限位框体;312a-底板;312b-限位板;312c-第一开口;313-第一收容空间;314-第一支承组件;314a-第一气缸;314b-第一支板;321-第一托板;322-第二气缸;323-安装架;323a-支撑板;323b-安装板;323c-通孔;324-滑杆;325-套管;326-吸盘;4-下料机构;41-下料框;42-第二托举组件;411-第二支架;412-第二限位框体;412a-第二开口;413-第二收容空间;414-第二支承组件;414a-安装块;414b-第二支板;421-第二托板;422-第三气缸;5-挡块;6-物料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方向表示即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是相对的,用于解释本申请中不同部件的结构和运动是相对的。当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恰当的。但是,如果元件位置的说明发生变化,那么认为这些表示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可用于输送物料承盘6。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上料机构3和下料机构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输送装置还包括一用于承载前述机构的基座。
请再参照图1~3所示(图1中前方向为输送方向,后方向为输送方向的反方向),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一滑轮23组、第二滑轮24组、输送带25和驱动电机26。其中,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架设于基座1上,并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滑轮23组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后端上的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24组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前端上的第二滑轮24;第一滑轮23和第二滑轮24的转轴平行于基座1且垂直于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设置。
输送带25设于第一轨道21和第二轨道22上,并且输送带25沿前后方向卷绕于第一滑轮23组和第二滑轮24组上,以界定一前后延伸的输送面,输送面具有位于输送面后端的上料区27和位于输送面前端的下料区28。驱动电机26与第一滑轮23组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滑轮23旋转,以驱使输送带25进行运动以对物料承盘6进行输送。
请再参照图1~3所示,上料机构3包括设于上料区27上方的上料框31、以及设于上料区27下方的第一托举组件32。其中,上料框31用于存放物料承盘6,第一托举组件32用于将上料框31中的物料承盘6托举移动至上料区27。
上料框31包括第一支架311和第一限位框体312。其中,第一支架311固定于基座上,第一限位框体312设于第一支架311上并由第一支架311架设于上料区27上方。第一限位框体312包括底板312a和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板312b,两限位板312b固定于该底板312a上,并且底板312a和两限位板312b共同界定一物料承盘6形状大小相配匹的用以存放物料承盘6的第一收容空间313。两限位板312b用于限定对物料承盘6进行限位,以使得物料承盘6在第一收容空间313中只可在上下方向上活动。第一限位框体312的底板312a上开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6穿过的第一开口312c,以使得第一托举组件32能够通过第一开口312c将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上料区27。优选地,第一开口312c与物料承盘6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具体地,第一限位框体312上还设有第一支承组件314,第一支承组件314可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第一支承组件314包括第一气缸314a和第一支板314b,第一气缸314a安装于第一限位框体312的底板312a上并位于第一开口312c的侧缘处。第一支板314b与第一气缸314a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314a用于驱动第一支板314b伸入或离开第一收容空间313。当第一支板314b在第一气缸314a的驱动下伸入到第一收容空间313中时,第一支板314b能够支承于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的底部,以对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起到托举支承作用。当第一支板314b在第一气缸314a的驱动下离开第一收容空间313中时,能够解除第一支板314b对物料承盘6的支承作用,以释放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优选地,为对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起到更好的支承效果,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支承组件314。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托举组件32设于上料区27的下方,其包括安装架323、第一托板321、第二气缸322和若干滑杆324。其中,安装架323包括两支撑板323a和架设于支撑板323a上的安装板323b,安装板323b上设有一供第二气缸322的活塞杆上下伸缩活动的通孔323c、以及若干供滑杆324上下滑动的若干套管325。
第二气缸322安装于安装板323b的底部,并且第二气缸322的活塞杆被设置成穿过安装板323b的通孔323c,以使得第二气缸322的活塞杆能够在通孔323c中沿上下方向伸缩活动。滑杆324可活动的穿插于套管325中,并被设置成可沿着套管325在上下方向滑动,套管325可对滑杆324起导向作用。第一托板321设于安装板323b的上方,并分别与第二气缸322的活塞杆及滑杆324的上端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气缸322能够驱动第一托板321上下移动,以将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上料区27。
具体地,第一托板321上设有若干吸嘴朝上设置的吸盘326,吸盘326被设置可吸附于位于第一托板321上的物料承盘6的底部,以防止物料承盘6晃动。
请参照图1~3所示,下料机构4包括设于下料区28上方的下料框41、以及设于下料区28下方的第二托举组件42,下料框41用于存放物料承盘6,第二托举组件42用于将输送至下料区28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下料框41中。
下料框41包括第二支架411和第二限位框体412。其中,第二支架411固定于基座上,第二限位框体412设于第二支架411上并由第二支架411架设于上料区27上方。第二限位框体412的机构与第一限位框体312类似,其界定一用于存放物料承盘6的第二收容空间413,并且第二限位框体412的底部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6穿过的第二开口412a,以使得第二托举组件42能够通过第二开口412a将输送至上料区27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第二收容空间413中。优选地,第二开口412a与物料承盘6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具体地,第二限位框体412上还设有第二支承组件414,第二支承组件414可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二收容空间413中的物料承盘6。第二支承组件414包括安装块414a和第二支板414b,安装块414a固定于第二限位框体412上并位于第一开口312c的侧缘处,第二支板414b枢接于安装块414a上以使第二支板414b能够相对于安装块414a旋转。其中,第二支板414b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支板414b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二支板414b能够突伸至第二收容空间413中并位于第二收容空间413中的物料承盘6的底部,用以支承第二收容空间413中的物料承盘6;当第二支板414b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支板414b能够离开第二收容空间413,以解除第二支板414b对物料承盘6的支承作用。优选地,为对第二收容空间413中的物料承盘6起到更好的支承效果,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二支承组件414。
具体地,安装块414a上还设有一朝向第二收容空间413凸伸的凸缘,该凸缘可在第二支板414b由第二位置朝下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抵接于第二支板414b的底部,以阻止第二支板414b继续朝下旋转。
第二托举组件42设于下料区28的下方,其具有与第一托举组件32类似的结构。请参照图6所示,第二托举组件42包括第二托板421和第三气缸422,第二托板421连接于第三气缸422的活塞杆上,第三气缸422可用于驱动第二托板421上下移动,以将下料区28中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第二收容空间413中。
第一位置为第二支承板的初始位置,在第二托板421的托举作用下,物料承盘6朝上移动并顶开第二支板414b,使第二支板414b旋转至第二位置;第二托板421继续朝上托举物料承盘6移动一定距离后,物料承盘6与第二支板414b分离,第二支板414b失去物料承盘6的抵持作用,在重力或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重新恢复至第一位置;随后第二托板421朝下移动将物料承盘6放置于第二支板414b上,第二托板421则继续朝下移动至下料区28的下方,至此,完成一次物料承盘6的下料。
具体的,第一轨道上固定设有一挡块5,该挡块5位于下料区28的尾端以将输送至下料区28的物料承盘6抵挡于下料区28内。挡块5上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与第三气缸422的电磁阀连接并用于检测物料承盘6是否抵靠于挡块5上。当传感器检测到物料承盘6抵靠于挡块5上时,能形成一感应信号并将该感应信号传输至第三气缸422,并使第三气缸422驱动第二托板421朝上移动,以将阻挡于下料区28内的物料承盘6托举至第二收容空间413中进行存放。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将多个层叠设置的物料承盘6置于第一收容空间313中,由第一支板314b进行支承;第一托板321向上移动抵持于第一层(最底层)物料承盘6的底部,随后第一支板314b离开第一收容空间313解除对物料承盘6的支承作用;接着第一托板321朝下移动预定距离(约一个物料承盘6的高度),然后第一支板314b伸入第一收容空间313中,并支承于第二层物料承盘6的底部,第一托板321继续朝下移动并将第一层物料承盘6放置于上料区27;第一层物料承盘6由输送带输送至下料区28后,再由第二托板421托举至第二收容空间413中进行存放;重复前述流程即可完成所有物料承盘6的上料和下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通过上料机构3和下料机构4的设置,来实现物料承盘6的自动上料和下料,不仅能够节约人工成本,而且能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可用于输送物料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界定一输送面,所述输送面具有上料区和下料区;
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料区上方的上料框、以及设于所述上料区下方的第一托举组件,所述上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用于将所述上料框中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上料区;
下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料区上方的下料框、以及设于所述下料区下方的第二托举组件,所述下料框用于存放物料承盘,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用于将输送至所述下料区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下料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框包括架设于所述上料区上方的第一限位框体,所述第一限位框体界定一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框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穿过的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框体上还设有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第一支承组件,所述第一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支板;
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框体上,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板伸入或离开所述第一收容空间;
当所述第一支板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伸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时,所述第一支板能够支承于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托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气缸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板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置于所述上料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并使得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能沿上下方向伸缩活动;和/或
所述第一托举组件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可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并可沿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托板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方并与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上设有若干吸嘴朝上设置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可吸附于位于所述第一托板上的物料承盘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框包括架设于所述下料区上方的第二限位框体,所述第二限位框体界定一用于存放物料承盘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限位框体的底部设有一可供物料承盘穿过的第二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框体上还设有用于支承存放于第二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的第二支承组件,所述第二支承组件包括安装块和第二支板;
所述安装块固定于第二限位框体上,所述第二支板枢接于所述安装块上以使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块旋转;
所述第二支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支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突伸至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用以支承第二收容空间中的物料承盘;当所述第二支板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板能够离开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第二托板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托板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三气缸可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托板上下移动,以将所述下料区中的物料承盘托举至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和/或
所述第一轨道上固定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下料区的尾端以将输送至所述下料区的物料承盘抵挡于所述下料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第三气缸连接并用于检测物料承盘是否抵靠于所述挡块上。
CN202022230932.9U 2020-10-09 2020-10-09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213622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0932.9U CN213622217U (zh) 2020-10-09 2020-10-09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0932.9U CN213622217U (zh) 2020-10-09 2020-10-09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2217U true CN213622217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0932.9U Active CN213622217U (zh) 2020-10-09 2020-10-09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2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51375B1 (ko) 물품이송적재장치
KR20130036307A (ko) 판형 부재 이재 설비
JP3832295B2 (ja) 荷取り扱い設備
JP4538729B2 (ja) 搬送車
CN113401548A (zh) 用于多深度存放架的自动化穿梭车系统
CN213622217U (zh) 可自动上下料的输送装置
CN210818263U (zh) 屏蔽盖壳体在线组装机
KR100912932B1 (ko) 계란 오토 로더 장치
CN110723538B (zh) 一种盘类件用输送装置
CN216511427U (zh) 玻璃下片系统、钢化玻璃生产线
CN213293664U (zh) 输送装置
CN114655614A (zh) 自动装卸料设备
CN213864243U (zh) 板状物件翻转机
CN111453417A (zh) 一种Tray盘供料装置
CN111940446B (zh) 自动上料组件与清洗机
CN211990130U (zh) 托盘清洗设备
KR20230002392A (ko) 컨테이너 이송 위치를 포함하는 컨테이너 핸들링 운반체, 연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19057840U (zh) 一种物料转运装置
CN220949972U (zh) 翻转变距装置
CN212580949U (zh) 一种Tray盘供料装置
JP3241135B2 (ja) ケース積下ろし装置
CN220375674U (zh) 一种防水卷材翻转堆垛装置
CN216612662U (zh) 用于载玻片的自动存储和传送的设备
CN113911699B (zh) 加工设备
CN217576772U (zh) 一种电镀线路板的自动上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