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0042U - 一种两轮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0042U
CN213620042U CN202022891225.4U CN202022891225U CN213620042U CN 213620042 U CN213620042 U CN 213620042U CN 202022891225 U CN202022891225 U CN 202022891225U CN 213620042 U CN213620042 U CN 213620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pedal
front fork
bearing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12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12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0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0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0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主体、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车架主体包括踏脚主梁、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前端的前叉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后端的承重单元;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摩托车座垫分成了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两部分,并且驾驶员坐垫与副驾驶坐垫之间互不相连,不会产生共振的问题;其中,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在承重单元上,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后端悬空设置并通过一弹性单元活动连接在承重单元上,而副驾驶坐垫与承重单元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因而骑行者和乘客坐在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骑行并遇到道路颠簸时,利用弹性单元和弹簧缓冲座的伸缩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乘坐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指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车或三轮车。摩托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主要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上述现有技术中,骑行者在骑行摩托车时,骑行者的速度通常比较快,一般情况下,摩托车的时速在30公里/小时-80公里/小时之间。由于骑行的道路不平,摩托车的颠簸力就会比较大,为了提高骑行者的舒适度,摩托车的座垫就会设置的比较大,将摩托车的座垫下面直接固定在车架上,以增大骑行者和座垫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骑行者舒适的骑行。
但是,摩托车的座垫为长方体状,尺寸设置的大,面积大,与骑行者的接触面积大,通常不设置减振,骑行者骑行时,一旦遇到道路颠簸,臀部位置就会导致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座垫不设置减振,在遇到道路颠簸,臀部位置就会导致不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主体、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踏脚主梁、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前端的前叉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后端的承重单元;所述前叉单元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前轮,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后轮;所述驾驶员坐垫和所述副驾驶坐垫安装在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其中,所述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上,所述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后端悬空设置并通过一弹性单元活动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上;所述副驾驶坐垫与所述承重单元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
可选地,所述踏脚主梁包括踏脚板和分隔主梁;所述踏脚板和所述分隔主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叉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踏脚板和所述分隔主梁的后端与所述承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主梁凸起设置在所述踏脚板上,并且所述分隔主梁与所述踏脚板的长度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分隔主梁设置在所述踏脚板的正中央,以将该踏脚板分隔成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以所述分隔主梁为中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前叉单元包括前叉杆、支撑杆和车头;所述前叉杆的底部与所述行进前轮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踏脚主梁相连接,所述前叉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车头安装在所述前叉杆和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前叉单元还包括防护遮板,所述防护遮板夹设于所述前叉杆和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防护遮板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踏脚主梁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前叉单元还包括储物兜,所述储物兜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遮板上,所述储物兜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储物空腔。
可选地,所述行进前轮的上方设置有挡泥护罩,所述挡泥护罩焊接在所述前叉杆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承重单元包括承重架和包围护罩,所述承重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踏脚主梁的后端,两个所述包围护罩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架的两侧,所述包围护罩的侧下部至少凸出设置有两条散热槽。
可选地,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备胎安装座,所述备胎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单元的尾端,所述备胎安装座上设置有备用轮胎。
可选地,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车辆支脚,所述车辆支脚活动铰接在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轮摩托车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两轮摩托车中,将传统的摩托车座垫分成了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两部分,并且驾驶员坐垫与副驾驶坐垫之间互不相连,因而二者之间互不影响,不会产生共振的问题;其中,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在承重单元上,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后端悬空设置并通过一弹性单元活动连接在承重单元上,而副驾驶坐垫与承重单元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因而骑行者和乘客坐在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骑行并遇到道路颠簸时,利用弹性单元和弹簧缓冲座的伸缩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乘坐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轮摩托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轮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车架主体 110——车辆支脚 200—驾驶员坐垫
210—弹性单元 300—副驾驶坐垫 310—弹簧缓冲座
400—踏脚主梁 410—踏脚板 411—左踏板
412—右踏板 420—分隔主梁 500—前叉单元
510—前叉杆 520—支撑杆 530—车头
540—防护遮板 550—储物兜 551—储物空腔
560—挡泥护罩 600—承重单元 610—承重架
620—包围护罩 621—散热槽 700—行进前轮
800—行进后轮 900—备胎安装座 910—备用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主体100、驾驶员坐垫200和副驾驶坐垫300;所述车架主体100包括踏脚主梁400、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400前端的前叉单元500以及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400后端的承重单元600;所述前叉单元500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前轮700,所述承重单元600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后轮800;所述驾驶员坐垫200和所述副驾驶坐垫300安装在所述承重单元600的顶部。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轮摩托车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两轮摩托车中,将传统的摩托车座垫分成了所述驾驶员坐垫200和所述副驾驶坐垫300两部分,并且所述驾驶员坐垫200与所述副驾驶坐垫300之间互不相连,因而二者之间互不影响,不会产生共振的问题;其中,所述驾驶员坐垫200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600上,所述驾驶员坐垫200的底部后端悬空设置并通过一弹性单元210活动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600上;而所述副驾驶坐垫300与所述承重单元600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310。因而骑行者和乘客坐在所述驾驶员坐垫200和所述副驾驶坐垫300骑行并遇到道路颠簸时,利用所述弹性单元210和所述弹簧缓冲座310的伸缩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乘坐的舒适度大大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两轮摩托车中的所述踏脚主梁400包括踏脚板410和分隔主梁420;所述踏脚板410和所述分隔主梁420的前端与所述前叉单元500固定连接,所述踏脚板410和所述分隔主梁420的后端与所述承重单元600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主梁420凸起设置在所述踏脚板410上,并且所述分隔主梁420与所述踏脚板410的长度相适配。
其中,所述分隔主梁420设置在所述踏脚板410的正中央,以将该踏脚板410分隔成左踏板411和右踏板412,所述左踏板411和所述右踏板412以所述分隔主梁420为中轴线对称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中的所述左踏板411和所述右踏板412对骑行者和乘客的脚部提供支撑,使得骑行者和乘客在乘坐的过程中更加舒适,同时减轻了骑行者和乘客脚部的振动力,便于驾驶者保持平衡,更利于驾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两轮摩托车中的所述前叉单元500包括前叉杆510、支撑杆520和车头530;所述前叉杆510的底部与所述行进前轮700相连接,所述支撑杆520的底部与所述踏脚主梁400相连接,所述前叉杆510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520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车头530安装在所述前叉杆510和所述支撑杆520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单元500还包括防护遮板540,所述防护遮板540夹设于所述前叉杆510和所述支撑杆520之间,所述防护遮板540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踏脚主梁400的宽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单元500还包括储物兜550,所述储物兜55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遮板540上,所述储物兜550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储物空腔551。
较佳地,所述行进前轮700的上方设置有挡泥护罩560,所述挡泥护罩560焊接在所述前叉杆510的底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叉单元500的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所述挡泥护罩560能够在该两轮摩托车的行进过程中,将所述行进前轮700带上来的泥土和污水等所遮挡,避免泥土和污水等溅到司机及乘客。另一方面,所述防护遮板540能够在该两轮摩托车的行进过程中,对踩踏在所述踏脚主梁400上的脚部起到挡风、挡雨的作用,对骑行者和乘客的脚部起到防护作用,舒适度更高。与此同时,还通过增设所述储物兜550来方便骑行者和乘客放置手机、钱包等物品,大大提升了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两轮摩托车中的所述承重单元600包括承重架610和包围护罩620,所述承重架610固定连接在所述踏脚主梁400的后端,两个所述包围护罩620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架610的两侧,所述包围护罩620的侧下部至少凸出设置有两条散热槽6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包围护罩620至少设置有两条所述散热槽621,通过增加所述散热槽621的数量,进而加大散热面。此外,通过将所述散热槽621设置成百叶窗状的结构,该两轮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风易进入,形成空气流通,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与此同时,由于两个所述包围护罩620向外弯曲凸出,具有较大的弯曲弧度,增大了两个所述包围护罩620之间的空间,既有利于安装零配件,又使热量更容易散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两轮摩托车中的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备胎安装座900,所述备胎安装座900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单元600的尾端,所述备胎安装座900上设置有备用轮胎91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备胎安装座900实现所述备用轮胎910与所述承重单元600的固定安装,并且所述备胎安装座900固定可靠,无脱落隐患,且结构简单;与此同时,所述备用轮胎910装拆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该两轮摩托车中的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车辆支脚110,所述车辆支脚110活动铰接在所述承重单元600的底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车辆支脚110能够使得该两轮摩托车更好的适应路面情况,停放更为方便,并且支撑效果更稳固,使用方便,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轮摩托车,包括车架主体、驾驶员坐垫和副驾驶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踏脚主梁、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前端的前叉单元以及固定设置在该踏脚主梁后端的承重单元;所述前叉单元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前轮,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可旋转地设置有行进后轮;所述驾驶员坐垫和所述副驾驶坐垫安装在所述承重单元的顶部;其中,所述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上,所述驾驶员坐垫的底部后端悬空设置并通过一弹性单元活动连接在所述承重单元上;所述副驾驶坐垫与所述承重单元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脚主梁包括踏脚板和分隔主梁;所述踏脚板和所述分隔主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叉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踏脚板和所述分隔主梁的后端与所述承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主梁凸起设置在所述踏脚板上,并且所述分隔主梁与所述踏脚板的长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主梁设置在所述踏脚板的正中央,以将该踏脚板分隔成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以所述分隔主梁为中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单元包括前叉杆、支撑杆和车头;所述前叉杆的底部与所述行进前轮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踏脚主梁相连接,所述前叉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车头安装在所述前叉杆和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单元还包括防护遮板,所述防护遮板夹设于所述前叉杆和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防护遮板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踏脚主梁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单元还包括储物兜,所述储物兜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遮板上,所述储物兜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储物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前轮的上方设置有挡泥护罩,所述挡泥护罩焊接在所述前叉杆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单元包括承重架和包围护罩,所述承重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踏脚主梁的后端,两个所述包围护罩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架的两侧,所述包围护罩的侧下部至少凸出设置有两条散热槽。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备胎安装座,所述备胎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单元的尾端,所述备胎安装座上设置有备用轮胎。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摩托车还包括车辆支脚,所述车辆支脚活动铰接在所述承重单元的底部。
CN202022891225.4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两轮摩托车 Active CN213620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225.4U CN21362004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两轮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225.4U CN21362004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两轮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0042U true CN213620042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3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1225.4U Active CN21362004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两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0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2370B2 (en) Frame for an electric cargo bicycle
US8042636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 vehicle
CN213620042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
CN103481967B (zh) 三轮车
CN213470087U (zh) 一种摩托车轮毂加工锻造设备
CN212500816U (zh) 一种折叠和调节方向杆倾斜度功能一体式童车
US5577790A (en) Shock absorbing seat mount
CN210149469U (zh) 一种摩托车踏板
CN211032836U (zh) 一种自行车后货架
CN212401432U (zh) 摩托车真空连皮发泡鞍座
CN218112875U (zh) 一种具有防侧歪结构的摩托车
CN215097973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坐垫底板
CN217554105U (zh) 防撞摩托车车架
CN218431577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JP2862564B2 (ja) 軽車両
CN214648748U (zh) 一种摩托车高强度脚踏板
CN216185730U (zh)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16580868U (zh) 一种边三轮摩托车
CN215245296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5034244U (zh) 一种自平衡独轮摩托
CN220682132U (zh) 全地形车
CN117246435A (zh) 一种摩托车用旅行货架
CN211809199U (zh) 全地形车新型后排座组件
CN215971858U (zh) 一种轻量化助力车
CN218141926U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