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9666U -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19666U
CN213619666U CN202022440146.1U CN202022440146U CN213619666U CN 213619666 U CN213619666 U CN 213619666U CN 202022440146 U CN202022440146 U CN 202022440146U CN 213619666 U CN213619666 U CN 213619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bar
frame
bumper
connecting pip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01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林
张应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c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01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19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19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19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保护杠总成包括保护杠上连接管、保护杠下连接管组以及至少两个纵向连接管,纵向连接管将保护杠上连接管、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连接形成架体结构,保护杠上连接管设有用于连接前载物架的第一安装部,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二安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杠总成通过保护杠上连接管、保护杠下连接管和纵向连接管连接以形成作为保险杠的架体,代替车架上的保险杠部分的作用,并具有安装前载物架的第一安装部,且通过第二安装部连接车架,从而在连接到车架时起到保护杠的作用,充当车架的副车架功能,以便减短车架的需求长度,降低车架自身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套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保护杠总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保护杠总成的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
现有部分全地形车通常为整体车架设计,导致车架整体较长且较为笨重,若发生碰撞,则直接会造成车架本体发生变形,而若因损坏等原因需要更换,则需要将车架上的附件全部拆除,进行整体更换,因此上述整体结构的车架不利于维修,同时使用成本较大。现有一部分全地形车设有保护杠总成,但是其结构较为简单,作用较为单一。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车架的不利于更换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杠总成,该保护杠总成能够连接车架并用于安装车身前侧的前载物架,能够方便实现更换,不需要更换整个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保护杠总成的全地形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杠上连接管、保护杠下连接管组以及至少两个纵向连接管,所述纵向连接管将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连接形成架体结构,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设有用于连接前载物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二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包括保护杠下主管和保护杠下支撑管,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用于连接所述车架;
所述保护杠下主管的上部与所述纵向连接管连接,所述保护杠下主管的下部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管具有折弯部,以使所述保护杠下主管偏离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的车架连接端的连线。
优选地,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连接绞盘安装盘,所述绞盘安装盘安装有绞盘和绞盘导向架,所述绞盘安装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车架的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绞盘安装盘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保护杠下主管设有连接外观保护杠和车身覆盖件的衬套。
优选地,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设有用于安装外观覆盖件的覆盖件安装支耳。
优选地,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设有电气件支撑支耳,所述电气件支撑支耳用于可活动的安装车辆喇叭。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分别设于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的两侧,所述前载物架连接于所述螺纹套,所述前载物架还连接于所述车架。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主体和保护杠总成,所述保护杠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杠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杠总成通过保护杠上连接管、保护杠下连接管和纵向连接管连接,以形成作为保险杠的架体,代替车架上的保险杠部分的作用,并具有能够安装前载物架的第一安装部,且能够通过第二安装部连接车架,从而在连接到车架时起到保护杠的作用,充当车架的副车架功能,以便减短车架的需求长度,降低车架自身的重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保护杠总成的全地形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护杠总成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护杠总成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连接车架、前载物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安装绞盘的侧视图。
图1-4中:
1为保护杠下支撑管、2为保护杠下主管、3为保护杠右主管、4为保护杠上连接管;
5为电气件支撑支耳、6为绞盘安装盘、7为衬套、8为覆盖件安装支耳、9为螺纹套;
11为前载物架、12为缓冲工字胶、13为车架、14为安装点、15为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保护杠总成,该保护杠总成独立于车架,能够连接车架并用于安装车身前侧的前载物架,能够方便实现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保护杠总成的全地形车。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护杠总成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护杠总成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连接车架、前载物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安装绞盘的侧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护杠总成,应用于全地形车,保护杠总成可以直接连接车架,保护杠总成包括保护杠上连接管4、保护杠下连接管组以及至少两个纵向连接管。
纵向连接管将保护杠上连接管4、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连接形成架体结构,保护杠上连接管4设有用于连接前载物架11的第一安装部,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设有用于连接车架13的第二安装部。
保护杠上连接管4和保护杠下连接管组分别位于上部和下部,二者通过纵向连接管连接。请参考图1,纵向连接管具体为图1中的保护杠右主管3,个数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纵向连接管将二者连接后形成类矩形的架体,架体结构的形状和类型可以根据全地形车的需要进行调整。可选的,当采用不同个数的纵向连接管或不同结构的保护杠上连接管4和保护杠下连接管组时,组成的架体形状有所差异。
保护杠上连接管4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可以用于对前载物架11的安装,或者前载物架11可以为保护杠总成的已有结构。
保护杠下连接管组具有连接车架13的第二安装部,从而实现保护杠总成连接于车架13。
本申请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通过保护杠上连接管4、保护杠下连接管组和纵向连接管连接,以形成作为保险杠的架体,代替车架13上的保险杠部分的作用,并具有安装前载物架11的第一安装部,且通过第二安装部连接车架13,从而在连接到车架13时起到保护杠的作用,充当车架13的副车架功能,以便减短车架13的需求长度,降低车架13自身的重量。
具体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为组合件,包括保护杠下主管2和保护杠下支撑管1,保护杠下支撑管1用于连接车架13;保护杠下主管2的上部与纵向连接管连接,保护杠下主管2的下部与保护杠下支撑管1连接。
保护杠下支撑管1垂直于保护杠下主管2设置,以便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两个保护杠下支撑管1平行设置于保护杠下主管2的下部,并关于保护杠下主管2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从而提升稳定性。
可选的,保护杠下主管2上部的两个纵向连接管也关于保护杠下主管2的中垂线对称设置。
保护杠下支撑管1与车架13连接的位置为安装点14,请参考图3,在此安装点14处,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实现稳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安装部、纵向连接管和保护杠下支撑管1不共线,避免形成应力集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纵向连接管具有折弯部,以使保护杠下主管2偏离保护杠上连接管4与保护杠下支撑管1的车架连接端的连线。
请参考图2,其中,纵向连接管即保护杠右主管3,具有一定角度的折弯或具有弧度,保护杠右主管3一端连接保护杠上连接管4,另一端连接保护杠下主管2,保护杠下支撑管1朝另一侧延伸,保护杠下支撑管1用于连接车架13的一端与保护杠上连接管4所在位置的连线位于纵向连接管的一侧,即纵向连接管与保护杠下支撑管1、保护杠下主管2形成的结构远离车架13设置,形成凸出于车架13所在位置的保护杠结构。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保护杠下支撑管1连接绞盘安装盘6,绞盘安装盘6安装有绞盘15和绞盘导向架,绞盘安装盘6设有用于连接车架13的连接端。
具体地,在保护杠下支撑管1与保护杠下主管2连接的位置设置绞盘安装盘6,绞盘安装盘6为盘体,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以便支撑绞盘15。绞盘安装盘6上用于连接车架13的连接端具有安装点14,安装点1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绞盘安装盘6与车架13的连接。
可选的,绞盘15安装于靠近或接触保护杠右主管3的一侧,即远离车架13的位置,从而能够提升绞盘15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降低保护杠总成的总体重量,可选的,在绞盘安装盘6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具体地,绞盘安装盘6具有竖直设置的立板结构,立板结构具有一定的重量,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在立板结构的合理位置设置减重孔,通常情况下,因为绞盘15安装于靠近或接触保护杠右主管3的一侧,因此减重孔也位于靠近保护杠右主管3的位置,避免该位置总重过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保护杠下主管2设有连接外观保护杠和车身覆盖件的衬套7。
请参考图1,其中在保护杠下主管2上设置有衬套7,衬套7设置于保护杠下主管2的端部,用于连接外观保护杠以及车身覆盖件。
可选的,除了上述衬套7,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连接结构实现安装。此处可以根据外观保护杠以及车身覆盖件等结构特征选择安装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覆盖件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与衬套7,本申请中还可以通过覆盖件安装支耳8实现安装。
具体地,保护杠下支撑管1设有覆盖件安装支耳8,覆盖件安装支耳8用于安装外观覆盖件。两个覆盖件安装支耳8关于保护杠下主管2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优选地,分别设于两个保护杠下支撑管1相对的外侧。
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护杠下主管2上安装衬套7、在保护杠下支撑管1安装覆盖件安装支耳8,实现在保护杠总成上集成外观保护杠和车身覆盖件等,能够丰富保护杠总成的功能。
可选的,保护杠上连接管4设有电气件支撑支耳5,电气件支撑支耳5用于可活动的安装车辆喇叭。
具体请参考图1,电气件支撑支耳5设置在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下部,可以直接安装车辆喇叭,或者安装放置有车辆喇叭的集成装置,电气件支撑支耳5具有一定的转动或移动的作用,能够在安装车辆喇叭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转动或移动。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螺纹套9,螺纹套9分别设于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两侧,前载物架11连接于螺纹套9,前载物架11还连接于车架13。
请参考图1,螺纹套9设置在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上侧面,并且为保证稳定性,两个螺纹套9设置在保护杠上连接管4左右两侧相对较远的对称位置。优选地,两个螺纹套9关于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中垂线对称设置。
前载物架11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图3,前载物架11除与保护杠上连接管4连接外,其还具有与车架13的连接,从而提升稳定性。在图3中,前载物架11的下方具有安装点14,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车架13。
在螺纹套9处设置有缓冲胶,起到缓冲作用。具体他,上述缓冲胶可以为缓冲工字胶12。
螺纹套9的作用是安装车身覆盖件,具体车身覆盖件的类型和结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由上至下,车架13至少具有三处与保护杠总成连接的安装点14,分别是与前载物架11、绞盘安装盘6和保护杠下支撑管1的连接安装。当然,考虑到稳定性和对称性,还需要关于保护杠上连接管4中垂线对称的设置至少两组上述安装点14。
本申请以上提供的保护杠总成结构,优选为关于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中垂线对称的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保护杠总成使用时需要连接于车体前部的车架13位置,由于采用了若干个管材连接而成的架体,能够保证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为车辆提供了较强的防撞性能。
该结构集成了用于绞盘安装盘6、车辆喇叭的安装部,或者直接集成绞盘15和车辆喇叭,从而丰富了车架13和保护杠总成的功能,且结构简单可靠,同时由于采用各个不同的安装位置,因此拆换、维修较为方便。
通过设置连接前载物架11的第一安装部,能够降低对车架13的长度要求和重量限制等级。由于采用集成方式以及对称结构,能够降低对车架和保护杠总成的加工精度的要求。以上保护杠总成的设计成本、制作成本较低,且维修过程较为简便,维修成本能够保持稳定,能够提升全地形车的成本和耐用性。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的具体结构和各部分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保护杠总成的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保护杠总成和车辆的主体。该全地形车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杠总成和全地形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杠上连接管(4)、保护杠下连接管组以及至少两个纵向连接管,所述纵向连接管将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4)、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连接形成架体结构,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4)设有用于连接前载物架(11)的第一安装部,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设有用于连接车架(13)的第二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杠下连接管组包括保护杠下主管(2)和保护杠下支撑管(1),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1)用于连接所述车架(13);
所述保护杠下主管(2)的上部与所述纵向连接管连接,所述保护杠下主管(2)的下部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具有折弯部,以使所述保护杠下主管(2)偏离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4)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1)的车架连接端的连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1)连接绞盘安装盘(6),所述绞盘安装盘(6)安装有绞盘(15)和绞盘导向架,所述绞盘安装盘(6)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车架(13)的连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安装盘(6)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杠下主管(2)设有连接外观保护杠和车身覆盖件的衬套(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杠下支撑管(1)设有用于安装外观覆盖件的覆盖件安装支耳(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4)设有电气件支撑支耳(5),所述电气件支撑支耳(5)用于可活动的安装车辆喇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螺纹套(9),所述螺纹套(9)分别设于所述保护杠上连接管(4)的两侧,所述前载物架(11)连接于所述螺纹套(9),所述前载物架(11)还连接于所述车架(13)。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保护杠总成,所述保护杠总成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杠总成。
CN202022440146.1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Active CN213619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0146.1U CN21361966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0146.1U CN21361966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19666U true CN21361966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0146.1U Active CN213619666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19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11845A (ko)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의 스핀들 브라켓
CN110539601B (zh) 一种不匹配推力杆的复合式空气悬架系统
CN213619666U (zh) 一种保护杠总成及全地形车
KR20100045789A (ko) 현가장치용 트레일링 암 어셈블리
CN210454955U (zh) 组合支座横梁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109383624B (zh) 一种客车用前悬段车架
CN211308728U (zh) 一种车用后悬挂横梁总成
CN111038588B (zh) 后副车架总成
CN2936890Y (zh) 摩托车导流罩支架
CN203211385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六点连接装置
CN103043101B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双横旋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CN212529808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前横梁结构
CN206106850U (zh) 载货车车桥推力杆装置
CN216033573U (zh) 一种客车悬架的推力杆安装结构及车架
CN10980877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副车架及前悬架装置
CN216424001U (zh) 一种新能源车型减震器座加强结构
CN219524014U (zh) 车用转向节
CN219821144U (zh) 一种减震叉
CN204641882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CN214057700U (zh) 通用型副车架构造
CN111361375B (zh) 扭力梁后桥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513119U (zh) 一种加固型的前大梁螺母板
CN211567577U (zh) 一种控制臂的安装支架
CN102717857A (zh) 全地形四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