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1321U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51321U
CN213551321U CN202021848755.4U CN202021848755U CN213551321U CN 213551321 U CN213551321 U CN 213551321U CN 202021848755 U CN202021848755 U CN 202021848755U CN 213551321 U CN213551321 U CN 213551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ir
air outlet
section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87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懿豪
曾俊兵
瞿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87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51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51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51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其中,盖体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结构,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管,导风管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装置,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加热装置设置于出风口的下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盖体的体积过大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一般采用热风给食物加热。相关技术中,设计了一种盖体,盖体包括加热装置以及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产生气流,加热装置将气流加热,形成热风给烹饪腔内的食物加热。
这种方式将加热装置和出风装置都设置在盖体上,导致盖体的体积大而且重量沉,不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盖体的体积过大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结构,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管,导风管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装置,设置于盖体本体上,加热装置设置于出风口的下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气流能够从盖体本体上的进风口内进入,导风结构将气流从进风口导送到出风口内,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流向加热装置,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热风,对食物进行烘烤烹饪。上述结构在盖体本体上设置导风结构,能够直接将气流导向加热装置,避免了在盖体本体上设置出风装置,从而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风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导风段和扩张段,扩张段的过流截面的大小大于导风段的过流截面的大小,导风段的远离扩张段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扩张段的远离导风段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上述结构中,扩张段能够起到扩散气流的作用,从而增大了进入到烹饪腔内的热风的扫吹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烘烤烹饪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扩张段的过流截面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中,扩张段为“V”形结构,气流在进入扩张段后能够逐渐扩散,从而提升了气流的扩散效果。
进一步地,扩张段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底壁以及设置于顶壁与底壁之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背离。上述结构中,顶壁和底壁为相对设置的水平板,依靠逐渐背离的侧壁来使扩张段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扩张段的高度,从而能够降低盖体的高度,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出风罩,出风罩罩设于出风口的上方,出风罩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口,扩张段的远离导风段的一端通过过流口以及出风罩内的空腔与出风口连通。上述结构中,出风罩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从导风管内吹出的气流能够流向加热装置,从而能够提升加热装置对气流的加热效果,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另外,出风口的过流截面积大于扩张段的过流截面积,使得进入到出风罩内的气流能够进一步被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加进入到烹饪腔内的热风的扫吹面积。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面盖、衬盖以及内盖,内盖位于面盖内侧,衬盖设置于面盖与内盖之间并位于面盖与内盖的底部,进风口开设在衬盖的底壁上,出风口开设在内盖的顶壁上,导风结构位于面盖与内盖之间,加热装置为设置于内盖下方的加热管。上述结构中,衬盖为环形结构,衬盖的内环与内盖连接,衬盖的外环与面盖连接。当盖体本体盖在器具本体上时,进风口能够与器具本体上的排气口相对,从而能够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量损失,进一步提升了烘烤烹饪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衬盖的底壁包括底壁本体以及向下凸出的凸台,进风口设置在凸台的底壁上。上述结构中,将进风口设置在凸台上,再通过将凸台抵接在器具本体上的预定位置来定位进风口的放置位置,从而使得气流能够顺利进入到盖体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盖体为上述的盖体,器具本体具有排气口,盖体的盖体本体的进风口与排气口连通;出风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上,出风装置产生的风由排气口排出。上述结构将出风装置设置在器具本体上,避免了在盖体上设置过多的装置,从而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设计。由于盖体具有体积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的顶壁上,排气口设置于器具本体的顶壁上,排气口与进风口相对。上述结构中,由于衬盖位于盖体的底部,进风口设置在衬盖的底壁上,因此当盖体盖在器具本体上时,盖体进风口能够与器具本体的排气口相对,使得出风装置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进入到盖体内,从而降低了气体的损耗量。且上述结构不必在排气口与进风口之间设置连接管,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盖体为上述的盖体,器具本体的顶壁包括顶壁本体以及向下凹入的凹槽,排气口设置在凹槽的底壁上,盖体本体的衬盖的凸台伸入凹槽内。上述结构中,放置盖体时,只需将盖体上的凸台伸入器具本体凹槽内,盖体上的进风口与器具本体的排气口即可对准。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量损失,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也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器具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以及内锅,出风装置设置于外壳的侧壁与保温罩的侧壁之间。上述结构中,外壳的侧壁与保温罩之间具有安装空间,将出风装置设置在安装空间内能够有效地利用器具本体内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器具本体的体积,使烹饪器具整体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能够示出烹饪器具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进风口;2、出风口;3、过流口;4、排气口;10、盖体本体;11、面盖;12、衬盖;121、底壁本体;122、凸台;13、内盖;20、导风结构;30、导风管;31、导风段;32、扩张段;321、顶壁;322、底壁;323、侧壁;40、加热装置;50、出风罩;60、器具本体;61、外壳;611、顶壁本体;612、凹槽;62、保温罩;63、内锅;70、盖体;80、出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0、导风结构20以及加热装置40。其中,盖体本体10具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2;导风结构2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导风结构20包括导风管30,导风管30连通进风口1和出风口2;加热装置40设置于盖体本体10上,加热装置40设置于出风口2的下方。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气流能够从盖体本体10上的进风口1内进入,导风结构20将气流从进风口1导送到出风口2内,从出风口2吹出的气流流向加热装置40,经过加热装置40加热后形成热风,对食物进行烘烤烹饪。上述结构在盖体本体10上设置导风结构20,能够直接将气流导向加热装置40,避免了在盖体本体10上设置出风装置,从而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设计。
由于导风段31的过流截面较小,气流从导风段31直接进入出风口2会导致气流的落点过于集中,进而导致进入烹饪腔内的热风只能对局部的食物进行加热,使得烹饪腔内的食物受热不均匀。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管3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风段31和扩张段32,扩张段32的过流截面的大小大于导风段31的过流截面的大小,导风段31的远离扩张段32的一端与进风口1连通,扩张段32的远离导风段31的一端与出风口2连通。上述结构中,扩张段32能够起到扩散气流的作用,从而增大了进入到烹饪腔内的热风的扫吹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烘烤烹饪的烹饪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扩张段32的过流截面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中,扩张段32为“V”形结构,气流在进入扩张段32后能够逐渐扩散,从而提升了气流的扩散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扩张段32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321、底壁322以及设置于顶壁与底壁之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323,两个侧壁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背离。上述结构中,顶壁321和底壁322为相对设置的水平板,依靠逐渐背离的侧壁323来使扩张段32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扩张段32的高度,从而能够降低盖体的高度,有利于盖体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20还包括出风罩50,出风罩50罩设于出风口2的上方,出风罩50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口3,扩张段32的远离导风段31的一端通过过流口3以及出风罩50内的空腔与出风口2连通。上述结构中,出风罩50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向,使得从导风管30内吹出的气流能够流向加热装置40,从而能够提升加热装置40对气流的加热效果,提升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另外,出风口2的过流截面积大于扩张段32的过流截面积,使得进入到出风罩50内的气流能够进一步被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加进入到烹饪腔内的热风的扫吹面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11、衬盖12以及内盖13,内盖13位于面盖11内侧,衬盖12设置于面盖11与内盖13之间并位于面盖11与内盖13的底部,进风口1开设在衬盖12的底壁上,出风口2开设在内盖13的顶壁上,导风结构20位于面盖11与内盖13之间,加热装置40为设置于内盖13下方的加热管。上述结构中,衬盖12为环形结构,衬盖12的内环与内盖13连接,衬盖12的外环与面盖11连接。当盖体本体10盖在器具本体上时,进风口1能够与器具本体上的排气口相对,从而能够降低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量损失,进一步提升了烘烤烹饪的烹饪效果。
由于进风口1的面积较小,当盖体盖在器具本体上时,进风口1与器具本体上的排气口不容易对准,使得气流不能进入盖体内,从而影响烘烤烹饪的烹饪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衬盖12的底壁包括底壁本体121以及向下凸出的凸台122,进风口1设置在凸台122的底壁上。上述结构中,将进风口1设置在凸台122上,再通过将凸台122抵接在器具本体上的预定位置来定位进风口1的放置位置,从而使得气流能够顺利进入到盖体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60、盖体70以及出风装置80。其中,盖体70盖设于器具本体60上,盖体70为上述的盖体,器具本体60具有排气口4,盖体70的盖体本体10的进风口1与排气口4连通;出风装置80设置于器具本体60上,出风装置80产生的风由排气口4排出。上述结构中,器具本体60内具有烹饪腔,盖体70的出风口2与烹饪腔相对。出风装置80设置在器具本体60上,出风装置80包括风扇和风机,风机能够驱动风扇转动,产生气流。产生的气流经过器具本体60上的排气口4进入到盖体70的进风口1内,再通导风结构20从出风口2处吹出,加热装置40能够对从出风口2处吹出的气流加热,形成的热风吹向器具本体60的烹饪腔内,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烹饪。上述结构将出风装置80设置在器具本体60上,避免了在盖体70上设置过多的装置,从而有利于盖体70的小型化设计。由于盖体70具有体积小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70盖设于器具本体60的顶壁上,排气口4设置于器具本体60的顶壁上,排气口4与进风口1相对。上述结构中,由于衬盖12位于盖体70的底部,进风口1设置在衬盖12的底壁上,因此当盖体70盖在器具本体60上时,盖体70进风口1能够与器具本体60的排气口4相对,使得出风装置80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进入到盖体70内,从而降低了气体的损耗量。且上述结构不必在排气口4与进风口1之间设置连接管,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60的顶壁包括顶壁本体611以及向下凹入的凹槽612,排气口4设置在凹槽612的底壁上,盖体本体10的衬盖12的凸台122伸入凹槽612内。上述结构中,放置盖体70时,只需将盖体70上的凸台122伸入器具本体凹槽612内,盖体70上的进风口1与器具本体60的排气口4即可对准。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量损失,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也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6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61、保温罩62以及内锅63,出风装置80设置于外壳61的侧壁与保温罩62的侧壁之间。上述结构中,外壳61的侧壁与保温罩62之间具有安装空间,将出风装置80设置在安装空间内能够有效地利用器具本体60内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器具本体60的体积,使烹饪器具整体更加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本体(10),具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2);
导风结构(2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导风结构(20)包括导风管(30),所述导风管(30)连通所述进风口(1)和所述出风口(2);
加热装置(40),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0)上,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3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风段(31)和扩张段(32),所述扩张段(32)的过流截面的大小大于所述导风段(31)的过流截面的大小,所述导风段(31)的远离所述扩张段(32)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连通,所述扩张段(32)的远离所述导风段(31)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32)的过流截面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段(32)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321)、底壁(322)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323),两个所述侧壁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逐渐背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20)还包括出风罩(50),所述出风罩(50)罩设于所述出风口(2)的上方,所述出风罩(50)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口(3),所述扩张段(32)的远离所述导风段(31)的一端通过所述过流口(3)以及所述出风罩(50)内的空腔与所述出风口(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10)包括面盖(11)、衬盖(12)以及内盖(13),所述内盖(13)位于所述面盖(11)内侧,所述衬盖(12)设置于所述面盖(11)与所述内盖(13)之间并位于所述面盖(11)与所述内盖(13)的底部,所述进风口(1)开设在所述衬盖(12)的底壁上,所述出风口(2)开设在所述内盖(13)的顶壁上,所述导风结构(20)位于所述面盖(11)与所述内盖(13)之间,所述加热装置(40)为设置于所述内盖(13)下方的加热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盖(12)的底壁包括底壁本体(121)以及向下凸出的凸台(122),所述进风口(1)设置在所述凸台(122)的底壁上。
8.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60);
盖体(7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6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70)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盖体,所述器具本体(60)具有排气口(4),所述盖体(70)的盖体本体(10)的进风口(1)与所述排气口(4)连通;
出风装置(80),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60)上,所述出风装置(80)产生的风由所述排气口(4)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7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60)的顶壁上,所述排气口(4)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60)的顶壁上,所述排气口(4)与所述进风口(1)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70)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70),所述器具本体(60)的顶壁包括顶壁本体(611)以及向下凹入的凹槽(612),所述排气口(4)设置在所述凹槽(612)的底壁上,所述盖体本体(10)的衬盖(12)的凸台(122)伸入所述凹槽(61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本体(6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壳(61)、保温罩(62)以及内锅(63),所述出风装置(80)设置于所述外壳(61)的侧壁与所述保温罩(62)的侧壁之间。
CN202021848755.4U 2020-08-28 2020-08-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551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55.4U CN213551321U (zh) 2020-08-28 2020-08-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55.4U CN213551321U (zh) 2020-08-28 2020-08-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51321U true CN213551321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8755.4U Active CN213551321U (zh) 2020-08-28 2020-08-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51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6484B (zh) 烹饪器具
CN208755752U (zh) 一种带有透明视窗的空气炸锅
CN210169714U (zh) 防溢电饭煲
CN114190784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228845U (zh) 蒸汽阀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55132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43701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箱
CN21404852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489612U (zh) 一种具有热风辅助加热功能的烤箱
CN209789628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炸锅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92U (zh) 烹饪器具
CN213909742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38328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用发热盘及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480419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365355U (zh) 一种易清洗饭煲
CN215686992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90986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01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978929U (zh) 一种电陶炉
CN217161823U (zh) 电烤箱
CN217013555U (zh) 一种蒸烤箱及设有该蒸烤箱的集成灶
CN21324836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909851U (zh) 加热组件、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0107489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