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4952U -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4952U
CN213534952U CN202022734100.0U CN202022734100U CN213534952U CN 213534952 U CN213534952 U CN 213534952U CN 202022734100 U CN202022734100 U CN 202022734100U CN 213534952 U CN213534952 U CN 213534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tricycle
horizontal
spr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41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刚
冯超
徐家亮
倪忠军
罗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27341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4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车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包括车体,车体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第一摇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水平臂,第二摇臂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水平臂,第一连接臂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臂连接,第二摇臂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水平臂连接,第一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器,第二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有与第一减震器相同的第二减震器。通过竖直设置的减震器和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弹簧、第二横向弹簧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横向减震能力和纵向减震能力,能够减少车厢内物品的晃动,避免物品受到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三轮车常用于物流系统。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两个后轮发生跳动时,车厢或车斗会左右歪斜,车厢内的货物容易发生倾斜,导致车厢内的货物损坏,导致商家、客户的损失,因此三轮车上常会设置减震装置。
公开号为CN2040779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轮车的摇摆减震结构,包括横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第一摇臂由第一摇臂连接部件和第一摇臂水平部件组成,第二摇臂由第二摇臂连接部件和第二摇臂水平部件组成,在横梁的一侧和第一摇臂水平部件之间固定设置第一弹簧,在横梁的另一侧和第二摇臂水平部件之间固定设置第二弹簧。在进行使用时,将摇摆减震结构置于三轮车后驱动轴上,后驱轴通过横梁连接左右两只摇臂,两只后轮分别固定在两端摇臂上,静态时两后轮平行且与地面垂直,负载一定的重量后,弹簧压缩两后轮自然成八字型;左转弯时右弹簧压缩左弹簧撑起,右转弯时左弹簧压缩右弹簧撑起;凹凸路面弹簧起到减震作用,转向时弹簧起平稳防摔车作用。
上述专利所公开的三轮车减震结构使三轮车面对纵向的震动时具有良好的减震能力,但面对横向的震动时减震能力不足,车厢中的货物容易发生晃动而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对于纵向和横向震动均具有良好减振能力的三轮车减震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于纵向和横向震动均具有良好减振能力的三轮车减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包括车体,车体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第一摇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水平臂,第二摇臂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水平臂,第一连接臂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臂连接,第二摇臂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水平臂连接,第一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器,第二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有与第一减震器相同的第二减震器,第一连接臂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连接臂上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连接有车轮固定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横向弹簧,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设有第二横向弹簧。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倾斜设置且方向相反,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使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构成菱形结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通过第二横向弹簧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横向弹簧连接。第一水平臂与第一连接臂连接,第二水平臂与第二连接臂连接,第一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第二水平臂与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当车辆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第一减震器与第二减震器受到挤压下降,同时也使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向外侧转动,带动第一水平臂和第二水平臂的移动,使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构成一个“八”字型,能够有效减缓纵向的震动,提高车辆对于纵向震动的减震能力。同时由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向外侧转动,使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也向外侧移动,使菱形压缩,第一横向弹簧与第二横向弹簧拉伸,吸收横向的震动,提高车辆对于横向震动的减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均包括主体,主体内底部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套杆,套杆上套设有减震弹簧,套杆的顶端设有套筒,套杆的顶端套设入所述套筒内,减震弹簧一端连接主体底部,另一端连接套筒开口的端面。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主体为筒状结构,主体内部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套杆,套杆上套设减震弹簧,套筒通过主体的开口伸入主体内部并使套杆的上端套设在其内部,使套杆能够在套筒内伸缩,同时减震弹簧一端连接主体内部的底部,另一端与套筒开口的端面连接。主体的下端与第一水平臂或第二水平臂连接,套筒的上端与车体连接,受到震动挤压时套筒进一步伸入主体内,同时套杆也进一步伸入套筒内从而压缩减震弹簧,从而使车辆具备良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主体内部侧壁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块,套筒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块连接的连接件。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套筒通过连接件连接限位块,限位块能够在主体内部的侧壁上滑动。当受到震动而压缩使套筒进一步伸入主体内部时,限位块能够保证套筒沿主体竖直方向伸入,避免减震器出现倾斜晃动,而导致轮胎不稳,加强减震效果,使得车体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车体对称设有两块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设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与两块挡板之间均设有第三横向弹簧。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第三横向弹簧能够有效减缓载物台横向的震动,提高对于横向震动的减震能力,减少车厢内物品的晃动,避免物品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连接所述车轮固定座。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板能够减缓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车轮固定座之间的震动,进一步加强车辆整体的减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竖直设置的减震器和横向设置的第一横向弹簧、第二横向弹簧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横向减震能力和纵向减震能力,能够减少车厢内物品的晃动,避免物品受到损坏。
2.减震器结构稳定,且设置位块和限位槽,可以对套筒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套筒笔直地沿着套杆进行运动,避免减震器出现倾斜晃动,而导致轮胎不稳,使得车体更加稳定。
3.通过第三横向弹簧能够加强载物台对于横向震动的减震能力,进一步减少车厢内物品的晃动,避免物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减震器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车体;11、挡板;12、载物台;2、第一摇臂;21、第一连接臂;22、第一水平臂;3、第二摇臂;31、第二连接臂;32、第二水平臂;4、第一减震器;41、主体;42、安装座;43、套杆;44、连接件;45、减震弹簧;46、套筒;47、限位块;48、限位槽;5、第二减震器;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横向弹簧;81、第二横向弹簧;82、第三横向弹簧;9、减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包括车体1,车体1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摇臂2和第二摇臂3,第一摇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1和第一水平臂22,第二摇臂3包括第二连接臂31和第二水平臂32,第一连接臂21一端与车体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臂22连接,第二摇臂3一端与车体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水平臂32连接,第一水平臂22与车体1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器4,第二水平臂32与车体1之间设有与第一减震器4相同的第二减震器5,第一连接臂2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6,第二连接臂31上设有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共同连接有车轮固定座,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之间设有第一横向弹簧8,第一连接臂21与第二连接臂31之间设有第二横向弹簧81。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31倾斜设置且方向相反,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31上,使第一连接臂21、第二连接臂31、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构成菱形结构,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31之间通过第二横向弹簧81连接,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之间通过第一横向弹簧8连接。第一水平臂22与第一连接臂21连接,第二水平臂32与第二连接臂31连接,第一水平臂22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4,第二水平臂32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器5。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5倾斜设置。当车辆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第一减震器4与第二减震器5受到挤压下降,同时也使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31向外侧转动,带动第一水平臂22和第二水平臂32的移动,使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5构成一个“八”字型,能够有效减缓纵向的震动,提高车辆对于纵向震动的减震能力。同时由于第一连接臂21和第二连接臂31向外侧转动,使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也向外侧移动,使菱形压缩,第一横向弹簧8与第二横向弹簧81拉伸,吸收横向的震动,提高车辆对于横向震动的减震能力。
如图2所示,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5均包括主体41,主体41内底部设有安装座42,安装座42上安装有套杆43,套杆43上套设有减震弹簧45,套杆43的顶端设有套筒46,套杆43的顶端套设入所述套筒46内,减震弹簧45一端连接主体41底部,另一端连接套筒46开口的端面。主体41为筒状结构,主体41内部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座42,安装座42上安装套杆43,套杆43上套设减震弹簧45,套筒46通过主体41的开口伸入主体41内部并使套杆43的上端套设在其内部,使套杆43能够在套筒46内伸缩,同时减震弹簧45一端连接主体41内部的底部,另一端与套筒46开口的端面连接。主体41的下端与第一水平臂22或第二水平臂32连接,套筒46的上端与车体1连接,受到震动挤压时套筒46进一步伸入主体41内,同时套杆43也进一步伸入套筒46内从而压缩减震弹簧45,从而使车辆具备良好的减震效果。
如图3所示,主体41内部侧壁上设有限位槽48,限位槽48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块47,套筒46外壁上设有与限位块47连接的连接件44。套筒46通过连接件44连接限位块47,限位块47能够在主体41内部的侧壁上滑动。当受到震动而压缩使套筒46进一步伸入主体41内部时,限位块47能够保证套筒46沿主体41竖直方向伸入,避免减震器出现倾斜晃动,而导致轮胎不稳,加强减震效果,使得车体1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车体1对称设有两块挡板11,两块挡板11之间设有载物台12,所述载物台12与两块挡板11之间均设有第三横向弹簧82。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过第三横向弹簧82能够有效减缓载物台12横向的震动,提高对于横向震动的减震能力,减少车厢内物品的晃动,避免物品损坏。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共同连接有减震板9,所述减震板9连接所述车轮固定座。减震板9能够减缓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与车轮固定座之间的震动,进一步加强车辆整体的减震能力。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下方对称设有第一摇臂(2)和第二摇臂(3),所述第一摇臂(2)包括第一连接臂(21)和第一水平臂(22),所述第二摇臂(3)包括第二连接臂(31)和第二水平臂(32),所述第一连接臂(21)一端与车体(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水平臂(22)连接,所述第二摇臂(3)一端与车体(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水平臂(32)连接,第一水平臂(22)与车体(1)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器(4),第二水平臂(32)与车体(1)之间设有与第一减震器(4)相同的第二减震器(5),所述第一连接臂(21)上铰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二连接臂(31)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共同连接有车轮固定座,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之间设有第一横向弹簧(8),第一连接臂(21)与第二连接臂(31)之间设有第二横向弹簧(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4)和第二减震器(5)均包括主体(41),所述主体(41)内底部设有安装座(42),所述安装座(42)上安装有套杆(43),所述套杆(43)上套设有减震弹簧(45),所述套杆(43)的顶端设有套筒(46),套杆(43)的顶端套设入所述套筒(46)内,所述减震弹簧(45)一端连接主体(41)底部,另一端连接套筒(46)开口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1)内部侧壁上设有限位槽(48),所述限位槽(48)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块(47),所述套筒(46)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47)连接的连接件(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对称设有两块挡板(11),两块挡板(11)之间设有载物台(12),所述载物台(12)与两块挡板(11)之间均设有第三横向弹簧(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支撑杆(7)共同连接有减震板(9),所述减震板(9)连接所述车轮固定座。
CN202022734100.0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Active CN213534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4100.0U CN213534952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4100.0U CN213534952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4952U true CN213534952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4100.0U Active CN213534952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4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17B (zh)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6766087U (zh) 一种减震式大块玻璃运输车
US6676160B2 (en) Rear frame rail that incorporates leaf spring clearance zone
CN111422016A (zh) 一种汽车用防侧倾稳定装置
CN107848356B (zh) 用于车辆的后车桥的气动式车桥悬架
CN213534952U (zh) 一种物流三轮车的减震系统
CN207842868U (zh)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控制系统
CN206953921U (zh) 一种机动车的组合式悬挂装置
CN210284404U (zh) 一种轻卡自卸车驾驶室后悬置机构
CN108583192A (zh) 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8855345U (zh) 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
CN209813656U (zh) 一种移动承载平台
CN213138971U (zh) 一种跨运车六轮行走系统
CN208915288U (zh) 一种六轮驱动的旅游冲浪观光车辆
CN215398063U (zh) 一种半挂车用减震装置
CN2463013Y (zh) 遥控越野玩具车承载结构的改进
CN114104173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用前置减震装置
CN110254156A (zh) 五轮车的减震装置
RU2030302C1 (ru)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5826583U (zh) 一种可以对材料限位和固定的物流车
CN211764784U (zh) 悬挂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764783U (zh) 一种气囊悬挂系统
CN212950023U (zh) 一种具有防脱功能的悬挂
KR102382844B1 (ko) 차량용 휠 베이스 조절장치
CN204340592U (zh)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