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3845U - 一种燃兰炭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兰炭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3845U
CN213513845U CN202022516571.4U CN202022516571U CN213513845U CN 213513845 U CN213513845 U CN 213513845U CN 202022516571 U CN202022516571 U CN 202022516571U CN 213513845 U CN213513845 U CN 21351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semi
collection case
main bod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65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旭刚
王力
刘婷
叶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Industrial Bo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Industrial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Industrial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Industrial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65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燃兰炭锅炉,包括支架和空气预热器,支架上连接有锅炉燃烧机构,锅炉燃烧机构包括锅炉主体,锅炉主体上连接有锅筒,锅筒上分别连接有顶集箱、上集箱和多个下降管,顶集箱与上集箱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锅炉主体内设有炉膛,锅炉主体靠近上集箱的一侧设有折焰角机构,折焰角机构包括凝渣管,凝渣管上连接有多个肋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型锅炉的设置,使得锅炉更适合于兰炭的燃烧使用,使得兰炭在新型锅炉内更易燃烧,燃烧效果更加充分,污染排放少,提高兰炭的燃烬率和锅炉的效率,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炉排不易发生变形,提高炉排结构的使用寿命,便于使用者长时间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燃兰炭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兰炭锅炉。
背景技术
兰炭利用神府煤田盛产的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以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炭素材料。兰炭可代替焦炭(冶金焦)而广泛用于化工、冶炼、造气等行业。
在兰炭进行使用时,需要用到锅炉进行燃烧,现有的锅炉燃烧兰炭时,易存在兰炭不易燃烧的情况,需要进行引火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兰炭在常规锅炉中不易充分燃烧,易造成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排放超标的问题;常规燃兰炭锅炉燃料燃烬率低,锅炉效率低,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炉排结构不适用兰炭燃烧特点,造成运行过程中炉排变形问题;设备连续运行时间短,设备可利用效果差。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燃兰炭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兰炭锅炉,以解决上述的常规锅炉不适用于兰炭燃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兰炭锅炉,包括支架和空气预热器,所述支架上连接有锅炉燃烧机构,所述锅炉燃烧机构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上连接有锅筒,所述锅筒上分别连接有顶集箱、上集箱和多个下降管,所述顶集箱与上集箱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锅炉主体内设有炉膛,所述锅炉主体靠近上集箱的一侧设有折焰角机构,所述折焰角机构包括凝渣管,所述凝渣管上连接有多个肋片,所述锅炉主体内设有炉排机构和对流管束,所述锅炉主体上连接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连接有残渣收集装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炉主体采用全膜式壁结构,使得锅炉主体所有的受热面靠自身支撑,受热面能够自由膨胀,简化了锅炉主体的结构,节省了钢材,锅炉主体采用全膜式壁轻型炉墙,其蓄热少,当意外停电时锅炉主体能够快速冷却、不易汽化,使锅炉主体更加安全。
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炉主体上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燃烧器燃烧时可进行独立控制,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炉主体内设有二次风口,可以有效降低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减少了排烟损失,同时使得燃料燃烧充分,气体不完全燃烧少,飞灰少,煤种适应性强,更有利于兰炭燃料的充分燃烧。
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渣管的下侧连接有收集箱,用于收集残渣,所述排渣管的侧壁上连接有集热片,用于收集排出残渣的热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残渣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用于存储水,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有水泵,用于抽取储水箱内的水,所述水泵上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包裹于排渣管上,便于吸收从排渣管排出残渣的热量,从而可以进行余热利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用于存储加热的水,提高余热利用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型锅炉的设置,使得锅炉更适合于兰炭的燃烧使用,使得兰炭在新型锅炉内更易燃烧,燃烧效果更加充分,污染排放少,提高兰炭的燃烬率和锅炉的效率,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炉排不易发生变形,提高炉排结构的使用寿命,便于使用者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燃兰炭锅炉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锅炉燃烧机构、201.锅炉主体、202.锅筒、203.顶集箱、204.上集箱、205.连接管、206.下降管、207.燃烧器、208.炉膛、209.折焰角机构、210.凝渣管、211.肋片、212.二次风口、213.炉排机构、214.排渣管、215.收集箱、216.集热片、217.对流管束、3.残渣收集装置、301.储水箱、302.水泵、303.输水管、304.集水箱、4.空气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兰炭锅炉,参图1~图3所示,包括支架1、用于兰炭燃烧的锅炉燃烧机构2、用于收集残渣的残渣收集装置3和用于预热空气的空气预热器4。
参图1~图2所示,支架1上连接有锅炉燃烧机构2,锅炉燃烧机构2用于兰炭的燃烧,锅炉燃烧机构2包括锅炉主体201,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锅筒202,锅筒202上分别连接有顶集箱203、上集箱204和多个下降管206,下降管206的数量为四个,顶集箱203、上集箱204、连接管205、多个下降管206和锅炉主体201的全膜式壁结构构成封闭的水循环系统,汽水混合物从全膜式壁结构的受热面上升进入到上集箱204,在上集箱204里进行汽水功能的预分离,分离出来的蒸汽从连接管205进入到顶集箱203内,再进入锅筒202的上部空间,上集箱204里汽水预分离后的水从下降管206流入到下集箱,再进入到全膜式壁结构内,从而形成水循环。
参图1~图2所示,顶集箱203与上集箱204之间连接有连接管205,用于上集箱204内的汽水预分离,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燃烧器207,燃烧器2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燃烧器207燃烧时可进行独立控制,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锅炉主体201内设有炉膛208,炉膛208采用前拱高而长、后拱低而平,前后拱的覆盖率大于100%,而炉膛208燃烧区域的前后、两侧水壁砌筑耐火混凝土,使炉膛208成为一个相对密闭的燃烧室,高温烟气由后拱引导冲刷前拱,加强前拱的蓄热,加速入炉兰炭的着火和快速稳定燃烧,锅炉主体201靠近上集箱204的一侧设有折焰角机构209,能够使飞灰实现高温分离以及内循环流化再燃过程,减少飞灰含炭量,保证低挥发分兰炭燃料的燃烬率,折焰角机构209包括凝渣管210,凝渣管210采用高温飞灰分离技术,可以使50%~60%的飞灰产生高温分离,凝渣管210上连接有多个肋片211,高温分离的飞灰撞击肋片211或斜向布置的凝渣管210产生分离,沿凝渣管210和肋片211垂直流动下降并积聚成飞灰颗粒团,受重力作用重新沿后墙水冷附近的空间回流下行,下行的飞灰颗粒团在下行过程中受气流作用而散开,散开的飞灰颗粒受到气流的夹带再此上升,循环往复,分离的飞灰不断实现炉膛208内循环流化再燃,充分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
其中,锅炉主体201采用全膜式壁结构,使得锅炉主体201所有的受热面靠自身支撑,受热面能够自由膨胀,简化了锅炉主体201的结构,节省了钢材,锅炉主体201采用全膜式壁轻型炉墙,其蓄热少,当意外停电时锅炉主体201能够快速冷却、不易汽化,使锅炉主体201更加安全。
参图1~图2所示,锅炉主体201内设有二次风口212,可以有效降低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减少了排烟损失,同时使得燃料燃烧充分,气体不完全燃烧少,飞灰少,煤种适应性强,更有利于兰炭燃料的充分燃烧,效率≥87%,锅炉主体201内设有炉排机构213和对流管束217,炉排机构213采用耐热铸钢结构,有效的保证了炉排机构213主动轴在各种负荷下不会发生局部移位,炉排机构213中的炉排片采用耐热铸钢材料,确保炉排安全可靠的运行,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排渣管214,用于排出残渣,排渣管214的下侧连接有收集箱215,用于收集残渣,排渣管214的侧壁上连接有集热片216,用于收集排出残渣的热量。
参图1~图3所示,排渣管214上连接有残渣收集装置3,用于锅炉燃烧机构2的余热利用,残渣收集装置3包括储水箱301,用于存储水,储水箱301的一侧设有水泵302,用于抽取储水箱301内的水,水泵302上连接有输水管303,输水管303包裹于排渣管214上,便于吸收从排渣管214排出残渣的热量,从而可以进行余热利用,输水管303远离水泵302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304,用于存储加热的水,提高余热利用的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型锅炉的设置,使得锅炉更适合于兰炭的燃烧使用,使得兰炭在新型锅炉内更易燃烧,燃烧效果更加充分,污染排放少,提高兰炭的燃烬率和锅炉的效率,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炉排不易发生变形,提高炉排结构的使用寿命,便于使用者长时间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燃兰炭锅炉,包括支架(1)和空气预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锅炉燃烧机构(2),所述锅炉燃烧机构(2)包括锅炉主体(201),所述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锅筒(202),所述锅筒(202)上分别连接有顶集箱(203)、上集箱(204)和多个下降管(206),所述顶集箱(203)与上集箱(204)之间连接有连接管(205),所述锅炉主体(201)内设有炉膛(208),所述锅炉主体(201)靠近上集箱(204)的一侧设有折焰角机构(209),所述折焰角机构(209)包括凝渣管(210),所述凝渣管(210)上连接有多个肋片(211),所述锅炉主体(201)内设有炉排机构(213)和对流管束(217),所述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排渣管(214),所述排渣管(214)上连接有残渣收集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201)采用全膜式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201)上连接有燃烧器(207),所述燃烧器(207)的数量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主体(201)内设有二次风口(2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214)的下侧连接有收集箱(215),所述排渣管(214)的侧壁上连接有集热片(2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渣收集装置(3)包括储水箱(301),所述储水箱(301)的一侧设有水泵(302),所述水泵(302)上连接有输水管(303),所述输水管(303)包裹于排渣管(2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兰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303)远离水泵(302)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箱(304)。
CN202022516571.4U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燃兰炭锅炉 Active CN21351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571.4U CN213513845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燃兰炭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571.4U CN213513845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燃兰炭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3845U true CN21351384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6571.4U Active CN213513845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燃兰炭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3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8552U (zh) 一种燃生物质组装水管锅炉
CN202598491U (zh) 水煤浆低氮旋流燃烧锅炉
CN207880848U (zh) 一种两级气固分离装置先后布置的垃圾焚烧cfb锅炉
CN218936328U (zh) 一种燃煤链条锅炉改造的生物质锅炉
CN213513845U (zh) 一种燃兰炭锅炉
CN204648206U (zh) 卧式双层水管炉排多回程水浴除尘逆燃燃煤锅炉
CN203517770U (zh) 水冷炉排生物质锅炉
CN216131907U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的角管式蒸汽锅炉
CN200986211Y (zh) 采用交叉水冷壁保护锅壳的锅炉
CN101571317B (zh) 燃煤自控锅炉
CN203336814U (zh) 卧式热水锅炉
CN2816613Y (zh) 从燃煤锅炉的底面向上加煤的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锅炉
CN202382251U (zh) 新型垃圾焚烧锅炉
CN106287680A (zh) 小型生物质成型燃料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
CN207880844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与膜式分离装置串联的垃圾焚烧cfb锅炉
CN201407639Y (zh) 燃烧煤粉的相变炉
CN104359100A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锅炉
CN205279031U (zh) 可用于发电的危险废弃物焚烧用余热锅炉
CN200986213Y (zh) 炉膛内横s型烟气流向的后拱结构
CN2441079Y (zh) 燃煤热管锅炉
CN203147723U (zh) 一种高效煤粉气化与煤粉复合燃烧蒸汽锅炉
CN219656035U (zh) 一种燃生物质水管蒸汽锅炉
CN2475929Y (zh) 一种固定炉排气化燃烧锅炉
CN211694853U (zh) 一种工业煤粉角管锅炉
CN2257895Y (zh) 正反双向燃烧立式常压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