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2169U -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2169U
CN213502169U CN202021060016.9U CN202021060016U CN213502169U CN 213502169 U CN213502169 U CN 213502169U CN 202021060016 U CN202021060016 U CN 202021060016U CN 213502169 U CN213502169 U CN 213502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tructure
anticollision
rear bumper
impact
impac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00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子庆
谢静毅
刘烨
郭幼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00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2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2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2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撞梁结构和汽车,所述防撞梁结构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板和后保险杠之间,所述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包括防撞本体和形成于所述防撞本体两端的安装部,所述防撞本体为弧形结构,所述防撞本体的弧形开口背离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后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结构所含的零件少,装配简单。

Description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防撞梁结构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之一,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时,因其在抵挡外界冲击力时,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效应,能有效减轻汽车和人员损伤,起到防护车身的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防撞梁结构一般为防撞梁与吸能盒的组合,或者为防撞梁与后端碰撞保护支架的组合,使得防撞梁结构零件多,装配复杂。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梁结构和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防撞梁结构的零件多而导致装配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撞梁结构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板和后保险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包括防撞本体和形成于所述防撞本体两端的安装部,所述防撞本体为弧形结构,所述防撞本体的弧形开口背离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后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撞本体的中部到所述后保险杠的间隙距离为10~15mm。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贯穿设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防撞本体。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自所述安装部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段自所述防撞本体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段上设有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台。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防撞梁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拧入所述后端板,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后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撞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低频天线的天线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防撞本体上开设有冲压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防撞本体中部连接的后保险杠支架,所述后保险杠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
优选地,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撞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汽车的后端板和后保险杠之间设置防撞梁结构,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而防撞梁通过设置弧形结构的防撞本体和形成于防撞本体两端的安装部,使得防撞梁为一体式结构,并且防撞梁通过防撞本体两端的安装部直接安装在汽车的后端板上,由于防撞本体的弧形开口背离后保险杠设置,碰撞能量通过后保险杠传递到防撞本体的弧形中部上,从而使得防撞梁结构在保证防撞性能的同时所含的零件少,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与汽车的后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撞梁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33193220000021
Figure BDA000253319322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防撞梁结构和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防撞梁结构的零件多而导致装配复杂的问题。
请参照图1,防撞梁结构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板10和后保险杠(未图示)之间,其特征在于,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1,防撞梁1包括防撞本体11和形成于防撞本体11两端的安装部12,防撞本体11为弧形结构,防撞本体11的弧形开口背离后保险杠设置,安装部12用于与后端板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梁结构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板10和后保险杠之间,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1,而防撞梁1通过设置弧形结构的防撞本体11和形成于防撞本体11两端的安装部12,使得防撞梁1为一体式结构,并且防撞梁1通过防撞本体11两端的安装部12直接安装在汽车的后端板10上,由于防撞本体11的弧形开口背离后保险杠设置,碰撞能量通过后保险杠传递到防撞本体11的弧形中部上,从而使得防撞梁结构在保证防撞性能的同时所含的零件少,装配简单,并且可以降低整车重量。在一实施例中,防撞梁结构中的防撞梁1为一体式结构,可以采用冲压拉延工艺,从而减少了焊接数量,避免防撞梁结构因焊接而产生变形,有利于防撞梁结构的质量控制,同时保证了工装一致性。另外,将防撞本体11设计为弧形结构,有利于防撞梁1在碰撞时吸收能量,同时替代传统性能盒结构和后端碰撞支架结构,减少零件,减少焊接工序,减少整车重量,提高生产节拍,并且,使得防撞梁1的结构简单,有利于提升零件合格率。
其中,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防撞本体11的中部到后保险杠的间隙距离为10~15mm。将防撞本体11的中部到后保险杠的间隙距离设为10~15mm,当后保险杠发生形变,当形变超过10mm~15mm时,后保险杠与防撞本体11的中部接触,后保险杠将碰撞能量转移到防撞本体11上,由于防撞本体11为弧形结构,从而可以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使得后保险杠不容易被破坏,可以保护后保险杠上的牌照灯,从而能够提高整车的碰撞性能。
进一步地,防撞梁1包括加强筋13,加强筋13贯穿设于安装部12和防撞本体11。在本实施例中,防撞梁1的纵向中间设置有一根加强筋13,该加强筋13贯穿安装部12和防撞本体11,保证了整个防撞梁1的刚性。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加强筋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段131和第二加强段132,第一加强段131自安装部12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第二加强段132自防撞本体11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加强筋13的第一加强段131自安装部12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使得安装部12的刚性提高,加强筋13的第二加强段132自防撞本体11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使得防撞本体11的刚性提高,而且,第一加强段131和第二加强段132互相连接,从而使得整个防撞梁1的刚性提高。
其中,第二加强段132上设有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台1321。由于防撞本体11的跨度较大,在一根加强筋13的贯穿设置下,再在第二加强段132上设置向靠近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的加强凸台1321,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撞本体11的刚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安装部12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21,防撞梁结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用于穿过安装孔121拧入后端板10,以使安装部12与后端板10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防撞本体11两端的安装部12各设置三个安装孔121,相对现有的一边设置四个安装孔121,本实施例安装部12上的三个安装孔121在满足防撞梁1安装要求前提下,减少了防撞梁1安装紧固件数量,减少了零件装配时间,提高了零件装配效率。而且,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上的三个安装孔121呈三角形阵列结构,安装部12的上面设置二个安装孔121,安装部12的位于该二个安装孔121之间的下方设置一个安装孔121,将安装部12搭接在后端板10上,有利于受力均匀分布,并且避免了传统吸能盒的悬臂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防撞本体1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低频天线的天线固定孔111。在防撞本体11的中部开设有天线固定孔111,将低频天线固定于天线固定孔111内,从而可以使得低频天线的安装集成到防撞梁结构上。
而在一种实施例中,防撞本体11上开设有冲压定位孔112。在防撞本体11上开设有冲压定位孔112,在防撞本体11进行冲压成型时,通过冲压定位孔112对防撞本体11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保证防撞本体11的冲压更为精确。进一步地,防撞梁结构还包括与防撞本体11中部连接的后保险杠支架2,后保险杠支架2用于安装后保险杠。在防撞梁结构的防撞本体11中部焊接上后保险杠支架2,并将后保险杠安装在后保险杠上,使得防撞梁结构不但具有防止后保险杠变形的作用,而且具有安装固定后保险杠的作用,可以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后保险杠晃动而产生异响问题。
另外,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如上描述的防撞梁结构。汽车包括上述防撞梁结构所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对应的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结构,所述防撞梁结构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后端板和后保险杠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包括防撞本体和形成于所述防撞本体两端的安装部,所述防撞本体为弧形结构,所述防撞本体的弧形开口背离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后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本体的中部到所述后保险杠的间隙距离为10~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贯穿设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防撞本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自所述安装部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段自所述防撞本体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段上设有向靠近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加强凸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防撞梁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拧入所述后端板,以使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后端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固定低频天线的天线固定孔。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本体上开设有冲压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防撞本体中部连接的后保险杠支架,所述后保险杠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结构。
CN202021060016.9U 2020-06-10 2020-06-10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Active CN213502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0016.9U CN21350216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0016.9U CN21350216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2169U true CN213502169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0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0016.9U Active CN213502169U (zh) 2020-06-10 2020-06-10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2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55161U (zh) 设有口字形封闭加强结构的铝合金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13502169U (zh) 防撞梁结构和汽车
CN110843936A (zh) 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
CN211335872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871798A (zh) 汽车前端框架和汽车
CN215552988U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支架及汽车
CN216545709U (zh)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CN211364469U (zh) 一种后保险杠中支架
CN220884287U (zh) 一种控制器支架及车辆
CN210653311U (zh) 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CN220904899U (zh)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20281317U (zh) 连接杆组件及发动机舱
CN221023595U (zh) 气帘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616554U (zh) 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107490B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00800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8400717U (zh) 一种汽车的支撑防护梁
CN220924034U (zh) 固定支架和车辆
CN115042567B (zh) 一种汽车牵引装置安装结构及车身结构
CN215553011U (zh) 一种保险杠与车架连接机构及汽车
CN219584137U (zh) 后牵引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9295359U (zh) 保护板和车辆
CN110126770A (zh) 一种前下防护结构及装置
CN218703461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带防尘罩组件
CN218489758U (zh) 前端横梁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