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3394U -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3394U
CN213473394U CN202022069337.1U CN202022069337U CN213473394U CN 213473394 U CN213473394 U CN 213473394U CN 202022069337 U CN202022069337 U CN 202022069337U CN 213473394 U CN213473394 U CN 213473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ttery
connecting portion
front frame
stan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69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徐畅
史修宇
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693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3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3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3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该前车架包括本体、脚踏板放置槽和电池放置槽,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脚踏板放置槽和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本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车架,前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和脚踏板放置槽,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中安装脚踏板,在电池放置槽中装入电池,减少了前车架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

Description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背景技术
本结构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代步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代步工具,其适用范围涉及到老人群体、病人群体、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以及其他有需要的群体。对于这些群体来说,代步车需要足够的安全性能,例如足够的抗冲击、抗震和稳定性,代步车也需要足够的便携性,方便进行搬运、收纳和运输。
传统的老年代步车为了轻便性,一般会采用管件作为主支撑结构,越障能力、承重性能和防翻能力都不佳,只能适用于平缓路段,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管件作为主支撑结构,越障能力、承重性能和防翻能力都不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前车架,包括:
本体;
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
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车架,前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和脚踏板放置槽,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中安装脚踏板,在电池放置槽中装入电池,减少了前车架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第一接线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底部,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安装托架内,且所述安装托架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安装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架,包括:
前车架,所述前车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前车架;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座椅连接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座椅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与上述前车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座椅连接件,三者分别进行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且三者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当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对应更换出现损坏的即可,降低了更换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车架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位配合;
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限位配合,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为管状零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为弧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
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
座椅,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车架,所述车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架,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内;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与上述车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架拆卸掉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座椅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前车架;11、本体;12、安装托架;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第一导向面;121、第一接线口;111、脚踏板放置槽;112、电池放置槽;
2、控制器;
3、电池;31、第二接线口;
4、后车架;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
5、座椅连接件;51、第三连接部;52、第四连接部;53、第二导向面;
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结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结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结构件、区域、层和/或结构段,但是,这些元件、结构件、区域、层和/或结构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与另一区域、层或结构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结构”、“外结构”、“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车架1,包括:
本体11;
脚踏板放置槽111,脚踏板放置槽111用于放置脚踏板;
电池放置槽112,电池放置槽112用于放置电池,脚踏板放置槽111和电池放置槽112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本体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车架1,前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112和脚踏板放置槽111,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111中安装脚踏板,在电池放置槽112中装入电池,减少了前车架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车架整体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可以是浇铸,也可以是压铸。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车架为压铸一体成型,左右呈对称结构,前车架一端设置有脚踏板放置槽111,位于中心区域靠前侧;脚踏板安装槽左右两侧可以配合其他零件安装圆轴,圆轴用于安装前车轮,圆轴和脚踏板安装槽111之间可安装避震弹簧,用于车轮行驶减震,提升用户体验;前车架中间区域为电池放置槽112,位于脚踏板放置槽111后侧,脚踏板放置槽、电池放置槽112和前车架三者的对称轴线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和图9所示,电池放置槽112内与电池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接线口121,第一接线口121用于与控制器2连接,电池3上与本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接线口31,电池3通过第二接线口31和第一接线口121实现与控制器2的电连接。当电池3安装到车体上时,第一接线口121和第二接线口31实现电连接,无需用户再手动进行电池3和控制器2之间的连接,避免因手动连接电池3和控制器2导致的连接不牢靠甚至失效的问题。通过第一接线口121和第二接线口31实现电池3和控制器2之间的连接,无需再额外设置电线,也不需要考虑电线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本体11上设置有安装托架12,第一接线口121设置在安装托架12内,电池3连接在安装托架12内。为了进一步减小前车架1的体积,本体11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安装托架12设置在该容纳腔内,降低了前车架1的重心,增加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安装托架12位于本体11的中间区域,使前车架1的重心更加靠近前车架1的中心,增加代步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接线口121设置在安装托架12的底部,将电池3装入安装托架12后,依靠电池3自身的重力使第一接线口121与第二接线口31自动电连接。
其中,第一接线口121设置在安装托架12的底部,第一接线口121与电池3的底面插接,利用电池3的自重能够保持第一接线口121与电池3的第二接线口31的可靠连接。还可在电池3与安装托架12之间设置其他锁定结构,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架,包括:
前车架1,前车架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前车架1;
后车架4,后车架4与前车架1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座椅连接件5,前车架1和后车架4均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座椅连接件5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与上述前车架1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车架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三者分别进行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且三者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当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对应更换出现损坏的即可,降低了更换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下面具体说明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后车架4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如图5至图7所示,前车架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限位配合,第二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件42限位配合,如图5和图8所示,座椅连接件5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件41限位配合,第四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件43限位配合,且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部13通过紧固件6连接,最终形成了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彼此连接,最终的固定是第三连接部51和第一连接部13通过紧固件6实现的,也就是说,解除了紧固件6就能够将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拆卸开。紧固件6可以是螺钉、螺栓、销轴或销钉。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51和第一连接部13上设置有螺纹孔,紧固件6为螺钉,紧固件6依次穿过第三连接部51和第一连接部13并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之间、第二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件42之间、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件41之间、第四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件43之间的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插接或卡接。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之间、第二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件42之间、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件41之间、第四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件43之间的连接为卡接。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均为管状零件,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均为弧形槽,通过弧形槽的弧面与管状零件的表面配合实现车架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4的朝向之间形成非0度夹角,如图8所示,第三连接部51与第四连接部52的朝向之间形成非0度夹角,通过不同朝向的连接部配合实现对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的固定,也可以认为是从不同方向上对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进行固定。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的可靠性,第二连接部14的圆心角等于平角,增大第二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件42限位配合时的接触面积,第四连接部52的圆心角等于平角,增大第四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件43配合时的接触面积。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51的圆心角等于直角,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51均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51从不同的方向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提高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在进行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之间的装配时,以后车架4为基础,将前车架1和座椅连接件5装配到后车架4上,具体的,先使前车架1的第二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件42配合,用户操作前车架1以第二连接件42为圆心转动以使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再使座椅连接件5的第四连接部52与第三连接件43配合,用户操作座椅连接件5以第三连接件43为圆心转动以使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最后使用紧固将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51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装配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之间的配合是通过转动逐渐实现的,为了便于用户进行安装,如图6至图7所示,前车架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3连接的第一导向面15,第一导向面15先与第一连接件41接触,再逐渐过渡至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第一导向面15为第一连接部13的弧形面的切向面,除了具有引导装配的作用,第一导向面15也能起到对第一连接件41的限位作用。同理,如图8所示,座椅连接件5上还设置有与第三连接部51连接的第二导向面53,第二导向面53先与第一连接件41接触,再逐渐过渡至第三连接部51与第一连接件41配合,第二导向面53为第三连接部51的弧形面的切向面,除了具有引导装配的作用,第二导向面53也能起到对第一连接件41的限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根据前文所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为管状零件,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的长度大于直径,因此,在进行前车架1、后车架4和座椅连接件5的装配时,三者之间的装配点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相关,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连接部51和第四连接部52均设置有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
座椅,座椅连接在前车架1上;
车架,车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架,座椅连接在车架上;
电池,电池设置在电池放置槽内;
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在前车架上;
脚踏板,脚踏板设置在脚踏板放置槽内;
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连接在车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与上述车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
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第一接线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底部,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安装托架内,且所述安装托架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安装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5.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所述前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座椅连接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座椅连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位配合;
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限位配合,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为管状零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为弧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
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
10.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车架,所述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内;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CN202022069337.1U 2020-09-18 2020-09-18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Active CN213473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9337.1U CN2134733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9337.1U CN2134733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3394U true CN213473394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69337.1U Active CN213473394U (zh) 2020-09-18 2020-09-18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3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73394U (zh)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CN113276994A (zh) 一种三段式通轴平衡车
CN210822592U (zh) 自行车及其车架结构
JP200307262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バイザ取付け構造
CN213473395U (zh) 代步车底盘
CN214565930U (zh) 一种可调松紧折叠机构及电动滑板车
CN11194218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架
CN209492382U (zh) 悬置装置及汽车
JP3154421U (ja) 車両用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216374854U (zh) 一种滑板车前轮转向结构
CN218085855U (zh) 摩托车
CN215399098U (zh) 摆动调节装置
CN216887027U (zh) 一种前照灯安装结构及电动车
CN205707088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5662755U (zh) 一种花毂结构及一体式封闭轮
WO2004078574A1 (ja) 鞍乗型車両の後輪駆動装置の懸架方法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CN210258722U (zh) 一种电动骑行车的前轮固定机构
CN21110263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结构装配校准支架
CN213354685U (zh) 电动车转向灯安装结构及电动车
CN215794181U (zh) 一种自行车座管的安装结构
CN113879442B (zh) 连接器及串联式自行车装置
CN212373585U (zh) 一种减震独轮平衡车
CN211107843U (zh) 一种带横向减震作用的减震器稳定装配组件
CN213473357U (zh) 连接支架及具有连接支架的代步车
CN220032121U (zh) 一种新型滑板车前轮转向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uj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LTA-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239400 No. 116, qicang Road, Mingguang Industrial Park,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ujia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