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3005U - 挡皮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挡皮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3005U
CN213473005U CN202022783099.0U CN202022783099U CN213473005U CN 213473005 U CN213473005 U CN 213473005U CN 202022783099 U CN202022783099 U CN 202022783099U CN 213473005 U CN213473005 U CN 213473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teering column
pressing strip
bead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30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30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3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3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3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挡皮组件及车辆,该挡皮组件用于连接在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之间,包括挡皮本体、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分别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压条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不平行,以能够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卡接,所述第二压条的一侧与所述挡皮本体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用于卡接所述仪表板。在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之间为卡接关系,则安装和拆卸均比较简单,降低了生产装配和后期的维修拆装难度。此外,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不平行,以限制挡皮本体多个方位的位移,提高卡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挡皮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间隙遮挡组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挡皮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满足转向管柱的移动,其与仪表板和转向管柱护罩间留有较大的缝隙,因此需要设置挡皮组件来遮挡该缝隙,以美化车内零部件的配合外观。现有的挡皮结构与转向管柱上护罩焊接,安装工艺复杂;且当该区域无下骨架且需要拆卸仪表板维修转向管柱时,拆卸难度大,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皮组件及车辆,该挡皮组件拆卸方便、连接稳定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挡皮组件,用于连接在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之间,包括挡皮本体、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分别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压条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不平行,以能够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卡接,所述第二压条的一侧与所述挡皮本体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用于卡接所述仪表板。
可选地,所述挡皮本体构造成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的C型结构,所述第一压条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的内侧且形成为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的C型结构,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条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压条具有主体段和从所述主体段的两侧延伸的弯折段,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主体段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弯折段上。
可选地,所述挡皮本体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压条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上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压条的避让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伸出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并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卡接。
可选地,所述挡皮本体构造成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的C型结构,第二压条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外侧且形成为适配所述挡皮本体的C型结构,所述第二压条形成有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内缘与所述挡皮本体连接,所述第三卡扣设置在所述弧形板朝向所述仪表板的板面上。
可选地,所述板状本体的内缘还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三卡扣设置在所述板状本体的同侧,所述挡皮本体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凸起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均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支臂,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条或所述第二压条卡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形成为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具有止挡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在卡接时引导所述支臂穿过所述转向管柱护罩或所述仪表板上对应的卡接孔,所述止挡面用于在卡接后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或所述仪表板限位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条和/或所述第二压条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具有非圆截面,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条和/或所述第二压条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导向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条上还设置有圆柱销,所述圆柱销的外表面用于涂覆粘接剂,以能够通过所述粘接剂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条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为块状,且具有彼此背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压条卡接,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二侧面上形成有多条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平行布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护罩、仪表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挡皮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挡皮本体和转向管柱护罩之间通过第一压条卡接的方式相连,挡皮本体和仪表板之间通过第二压条卡接的方式相连,也就是说,在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之间为卡接关系,则安装和拆卸均比较简单,降低了生产装配和后期的维修拆装难度,十分方便。此外,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转向管柱护罩和挡皮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常将挡皮本体直接焊接在转向管柱护罩上,但工艺过于复杂,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条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接方向不平行,这样,能够将挡皮本体从不同方位卡接到转向管柱护罩上,以限制挡皮本体多个方位的位移,保持挡皮本体与转向管柱护罩之间的稳定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通过挡皮组件连接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护罩、仪表板和挡皮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护罩和仪表板通过挡皮组件连接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的挡皮组件装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管柱护罩;2、仪表板;3、挡皮本体;31、第一限位槽;311、避让口;32、第二限位槽;4、第一压条;41、第一卡扣;42、第二卡扣;43、主体段;44、弯折段;45、定位柱;451、导向端;46、圆柱销;5、第二压条;51、第三卡扣;52、板状本体;53、凸起;54、限位结构;541、第一侧面;542、第二侧面;543、限位筋;6、支臂;61、卡接端;611、止挡面;612、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挡皮组件,用于连接在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之间,以遮挡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之间的间隙,保持车内美观。如图1至图6所示,该挡皮组件包括挡皮本体3、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分别设置在挡皮本体3的两侧边,第一压条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第一卡扣41的卡接方向与第二卡扣42的卡接方向不平行,以能够从不同方位与转向管柱护罩1卡接,第二压条5的一侧与挡皮本体3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扣51,第三卡扣51用于卡接仪表板2。其中,挡皮本体3通常情况下为片状结构,其边缘形成为侧边,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分别设置在该挡皮本体3的两条不同的侧边上,例如可以是彼此相邻的侧边,或是彼此间隔的侧边,具体根据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的安装方位来灵活设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挡皮本体3和转向管柱护罩1之间通过第一压条4卡接的方式相连,挡皮本体3和仪表板2之间通过第二压条5卡接的方式相连,也就是说,在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之间为卡接关系,则安装和拆卸均比较简单,降低了生产装配和后期的维修拆装难度,十分方便。此外,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转向管柱护罩1和挡皮本体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常将挡皮本体3直接焊接在转向管柱护罩1上,但工艺过于复杂,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条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的卡接方向不平行,这样,能够将挡皮本体3从不同方位卡接到转向管柱护罩1上,以限制挡皮本体3多个方位的位移,保持挡皮本体3与转向管柱护罩1之间的稳定性。
应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挡皮本体3可以是碳纤维材料、真皮、PU皮、塑料等,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可以是橡胶、硅胶、塑料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挡皮本体3、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可以形成为适配转向管柱护罩1的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挡皮本体3构造成适配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第一压条4设置在挡皮本体3的内侧且形成为适配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均设置在第一压条4的内侧面,第一压条4具有主体段43和从主体段43的两侧延伸的弯折段44,第一卡扣41设置在主体段43上,第二卡扣42设置在弯折段44上。其中,挡皮本体3的内侧是指C型结构的挡皮本体3朝向其重心的一侧,同样的,第一压条4的内侧是指C型结构的第一压条4朝向其重心的一侧。这样,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的卡接方向不平行,当第一压条4和转向管柱护罩1卡接之后,第一卡扣41能够限制挡皮本体3于主体段43方向的位移,第二卡扣42能够限制挡皮本体3于弯折段44的位移,以使得第一压条4稳定地卡接在转向管柱护罩1上。
其中,应理解的是,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可以为多个,分别间隔排列在第一压条4上,一方面增加第一压条4与转向管柱护罩1的卡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每个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所承受的装配力。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挡皮本体3具有第一限位槽31,第一压条4嵌设在第一限位槽31中,第一限位槽31上形成有避让第一压条4的避让口311,以使得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伸出于第一限位槽31并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卡接。也就是说,第一压条4嵌设在第一限位槽31中与挡皮本体3相连,这种连接方式方便快捷。可选地,当第一压条4放入第一限位槽31中后,可以再通过涂胶粘贴、焊接或紧固件固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保证第一压条4在第一限位槽31中的稳定性。
挡皮本体3上的第一限位槽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挡皮本体3的一侧边可以回卷以形成容纳第一压条4的第一限位槽31。这样,无需增加挡皮本体3的厚度或其他结构,节约材料和加工成本。
下面将详细介绍第二压条5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挡皮本体3构造成适配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第二压条5设置在挡皮本体3外侧且形成为适配挡皮本体3的C型结构,第二压条5形成有板状本体52,其中,挡皮本体3的内侧是指C形的挡皮本体3背离其重心的一侧。板状本体522的内缘与挡皮本体3连接,第三卡扣51设置在朝向仪表板2的板面上。这里应理解的是,由于板状本体52的内缘与挡皮本体3连接,这样,第三卡扣5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这与第一压条4是有区别的,第一压条4的主体段43和弯折段44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如图1所示,由于转向管柱护罩1的安装面和仪表板2的安装面彼此成角度,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的这种构型更便于适应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之间的角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三卡扣51为多个,分别间隔排列在第二压条5上,一方面增加第二压条5与仪表板2的卡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每个第三卡扣51所承受的装配力。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板状本体52的内缘还形成有凸起53,凸起53与第三卡扣51设置在板状本体52的同侧,挡皮本体3具有第二限位槽32,该凸起53嵌设在第二限位槽32中。这样,通过第二限位槽32和凸起53的配合以使得板状本体52和挡皮本体3连接,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公开可选地示例中,当第二压条5放入第二限位槽32中后,可以再通过涂胶粘贴、焊接或紧固件固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保证第二压条5在第二限位槽32中的稳定性。
与第一限位槽31类似,挡皮本体3上的第二限位槽3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挡皮本体3的另一侧边可以回卷以形成容纳第二压条5的第二限位槽32。这样,无需增加挡皮本体3的厚度或其他结构,节约材料和加工成本。
同时,如图6所示,将第二压条5上的凸起53和卡扣设置在板状本体52的同侧,当卡扣与仪表板2卡接后,挡皮本体3的第二限位槽32可以与仪表板2的开口边缘抵接,此时第二压条5上的凸起53被完全包覆在第二限位槽32中,以防止露出第二压条5影响美观性。
上述第一卡扣41、第二卡扣42和第三卡扣51可以为任何合适类型的卡扣,例如可以形成为直臂卡扣、L形卡扣、U形卡扣和圆周卡扣,但不仅限于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扣41、第二卡扣42和第三卡扣51均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支臂6,支臂6的一端与第一压条4或第二压条5卡接,支臂6的另一端形成为卡接端61,卡接端61具有止挡面611和导向斜面612,导向斜面612用于在卡接时引导支臂6穿过转向管柱护罩1或仪表板2上对应的卡接孔,止挡面611用于在卡接后与转向管柱护罩1或仪表板2限位卡接。
根据上述结构特点,当第一卡扣41、第二卡扣42和第三卡扣51与转向管柱护罩1或仪表板2上的卡接孔卡接的过程大致为:导向斜面612首先与卡接孔的内缘接触,在卡扣继续前进时,导向斜面612相对于卡接孔滑动,卡接孔会逐渐压缩两条支臂6发生弯曲弹性变形,以使得卡接端61相互靠近至能够完全通过该卡接孔为止。当导向斜面612完全通过卡接孔之后,两条支臂6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以使得卡接端61的止挡面611与卡接孔限位卡接。从而将第一压条4卡接固定到转向管柱护罩1上,以及将第二压条5固定到仪表板2上。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卡接的便捷性和准确性,第一压条4和/或第二压条5上设置有定位柱45,定位柱45具有非圆截面,定位柱45的一端与第一压条4和/或第二压条5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导向端451。这样,在卡接过程中,可以根据定位柱45的位置将其定位在转向管柱护罩1的对应定位孔中,为了便于与定位孔对接,该定位柱45的端部形成为较尖的导向端451。初步定位后,按压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提高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和对应的卡接孔的对接准确性。并且,该定位柱45形成为非圆截面,当第一压条4卡接在转向管柱护罩1上之后,非圆截面能够为第一压条4提供限位作用,防止其受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晃动的影响。
上述定位柱45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棱柱状、十字型、L型、n型等多种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继续如图3所示,第一压条4上还设置有圆柱销46,圆柱销46的外表面用于涂覆粘接剂,以能够通过粘接剂与转向管柱护罩1连接。通过涂覆粘接剂能够增强第一压条4和转向管柱护罩1之间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第二压条5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54,限位结构54形成为块状,且具有彼此背对的第一侧面541和第二侧面542,第一侧面541与第二压条5卡接,限位结构54的第二侧面542上形成有多条限位筋543,限位筋543平行布置。当第二压条5卡接到仪表板2上之后,该限位结构54抵接在仪表板2上,能够增强卡接处的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护罩1、仪表板2以及如上所述的挡皮组件。
转向管柱护罩1上形成有卡接孔、定位孔和销孔,分别与第一压条4上的第一卡扣41、第二卡扣42、定位柱45、圆柱销46等结构适配。仪表板2上形成有卡接孔、定位孔等结构,以分别与第二压条5上的第三卡扣51、定位柱45等适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挡皮组件,用于连接在转向管柱护罩(1)和仪表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挡皮本体(3)、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所述第一压条(4)和第二压条(5)分别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3)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压条(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所述第一卡扣(41)的卡接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扣(42)的卡接方向不平行,以能够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卡接,所述第二压条(5)的一侧与所述挡皮本体(3)相连,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扣(51),所述第三卡扣(51)用于卡接所述仪表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皮本体(3)构造成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所述第一压条(4)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3)的内侧且形成为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所述第一卡扣(41)和所述第二卡扣(4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条(4)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压条(4)具有主体段(43)和从所述主体段(43)的两侧延伸的弯折段(44),所述第一卡扣(41)设置在所述主体段(43)上,所述第二卡扣(42)设置在所述弯折段(4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皮本体(3)具有第一限位槽(31),所述第一压条(4)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31)中,所述第一限位槽(31)上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压条(4)的避让口(311),以使得所述第一卡扣(41)和所述第二卡扣(42)伸出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并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皮本体(3)构造成适配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的C型结构,第二压条(5)设置在所述挡皮本体(3)外侧且形成为适配所述挡皮本体(3)的C型结构,所述第二压条(5)形成有板状本体(52),所述板状本体(52)的内缘与所述挡皮本体(3)连接,所述第三卡扣(51)设置在所述板状本体(52)朝向所述仪表板(2)的板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52)的内缘还形成有凸起(53),所述凸起(53)与所述第三卡扣(51)设置在所述板状本体(52)的同侧,所述挡皮本体(3)具有第二限位槽(32),所述凸起(53)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41)、第二卡扣(42)和第三卡扣(51)均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支臂(6),所述支臂(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条(4)或所述第二压条(5)卡接,所述支臂(6)的另一端形成为卡接端(61),所述卡接端(61)具有止挡面(611)和导向斜面(612),所述导向斜面(612)用于在卡接时引导所述支臂(6)穿过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或所述仪表板(2)上对应的卡接孔,所述止挡面(611)用于在卡接后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或所述仪表板(2)限位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4)和/或所述第二压条(5)上设置有定位柱(45),所述定位柱(45)具有非圆截面,所述定位柱(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条(4)和/或所述第二压条(5)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导向端(4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4)上还设置有圆柱销(46),所述圆柱销(46)的外表面用于涂覆粘接剂,以能够通过所述粘接剂与所述转向管柱护罩(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条(5)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54),所述限位结构(54)形成为块状,且具有彼此背对的第一侧面(541)和第二侧面(542),所述第一侧面(541)与所述第二压条(5)卡接,所述限位结构(54)的所述第二侧面(542)上形成有多条限位筋(543),所述限位筋(543)平行布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护罩(1)、仪表板(2)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挡皮组件。
CN202022783099.0U 2020-11-26 2020-11-26 挡皮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3473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099.0U CN213473005U (zh) 2020-11-26 2020-11-26 挡皮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3099.0U CN213473005U (zh) 2020-11-26 2020-11-26 挡皮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3005U true CN213473005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3099.0U Active CN213473005U (zh) 2020-11-26 2020-11-26 挡皮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3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1166B2 (en) Sensor bracket
JP4009153B2 (ja) フロントエンドパネル
US20180170161A1 (en) Vehicle molding
CN213473005U (zh) 挡皮组件及车辆
JP2020524777A (ja) センサ、特に、レーダセンサを、車両に固定するためのホルダ、並びに、該ホルダとセンサからなるシステム
CN107539284B (zh) 组装机动车辆驱动臂至风挡擦拭器的连接器和擦拭器装置
CN213167707U (zh) 安装支架、水泵和车辆
CN221188456U (zh) 连接组件、安全带机构及车辆
CN210283852U (zh) 车门三角护板与汽车
CN114940063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10166588B (zh) 壳体组件、玻璃盖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070163089A1 (en) Vehicle molding clip mounting structure
CN107575917B (zh) 卡扣组件、用于吸油烟机的玻璃面板固定结构及吸油烟机
JP2011132968A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装飾モール・シール部材組立体
CN216300745U (zh) 车门及车辆
CN216733864U (zh) 一种车门和车辆
JP2010163057A (ja)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JP5134919B2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CN213735193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876844U (zh) 一种汽车电动遮阳帘的软管固定装置
US6070930A (en)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window shield panel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window shield panel
CN219487346U (zh) 外饰板组件、车门总成及车辆
CN210852012U (zh) 用于车辆角窗的内水切及车辆
CN214688970U (zh) 一种汽车前门
JP4497071B2 (ja) 車両の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