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9880U -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9880U
CN213459880U CN202022797578.8U CN202022797578U CN213459880U CN 213459880 U CN213459880 U CN 213459880U CN 202022797578 U CN202022797578 U CN 202022797578U CN 213459880 U CN213459880 U CN 213459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utomobile
self
power battery
batter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75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同强
王明
唐晓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s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75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9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9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9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隔板的一侧等距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和制冷箱的设置,电池本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此时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水泵和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将制冷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后的冷却液在水泵的带动下通过排水管和进水管进入散热板的内腔,吸收电池本体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对电池本体进行降温的目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下水管和回水管再次回到制冷箱的内腔进行制冷,从而形成循环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众所周知,内燃机汽车废气中的CO、HC及NOX、微粒、臭气等污染物形成酸雨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电动汽车无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也较内燃机小。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也是有危害的,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电动汽车核心部件是电池。
现有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发热的状况,现有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没有相应的散热结构,靠着风扇散热远远不能够达到电池散热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具备可对电池进行散热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隔板的一侧等距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散热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池本体,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隔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制冷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制冷箱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制冷箱的背面连通,所述水泵的排水端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与散热板的底部连通,所述散热板的底部且位于进水管的正面连通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底部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连通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与制冷箱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等距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凹槽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凹槽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远离弹簧的一侧与电池本体的表面贴合,所述夹紧板的顶部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底部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依次贯穿制冷箱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底部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盖板的外部与卡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极柱,所述盖板的底部且位于电极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绝缘盖。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管卡,所述排水管和回水管的表面均与管卡的内壁卡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挡网。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盖。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夹紧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与夹紧板的表面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和制冷箱的设置,电池本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此时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水泵和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将制冷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后的冷却液在水泵的带动下通过排水管和进水管进入散热板的内腔,吸收电池本体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对电池本体进行降温的目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下水管和回水管再次回到制冷箱的内腔进行制冷,从而形成循环散热;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和安装杆的设置,可以将本装置与汽车车身固定安装在一起,通过凹槽、弹簧和夹紧板的配合使用,使用者将电池本体放置于壳体的内腔时,可以对电池本体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夹紧板顶部的倾斜设置可以方便将电池本体置入壳体的内腔,滑轨的设置可以对夹紧板进行限位,防止夹紧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倾斜,通过管卡的设置,可以对排水管和回水管进行固定,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排水管和回水管产生移动,通过注水管的设置可以方便向制冷箱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管盖的设置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注水管进入制冷箱的内腔,通过卡槽的设置,可以将盖板与壳体连接在一起,通过锁紧杆的设置,可以将盖板与壳体之间进行锁紧固定,通过绝缘盖的设置,可以防止电池本体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电极柱向外部漏电,通过散热孔的设置,可加速壳体内部的通风,从而加速散热,挡网的设置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的内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制冷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板;3、隔板;4、散热板;5、电池本体;6、制冷箱;7、水泵;8、排水管;9、进水管;10、下水管;11、回水管;12、凹槽;13、弹簧;14、夹紧板;15、安装板;16、安装杆;17、半导体制冷片;18、卡槽;19、盖板;20、锁紧杆;21、电极柱;22、绝缘盖;23、管卡;24、挡网;25、注水管;26、管盖;27、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前后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顶部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杆16,安装杆16的底部贯穿安装板15并延伸至安装板15的外部,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3,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隔板3的一侧等距固定安装有散热板4,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散热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池本体5,散热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腔等距固定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凹槽12的一端贯穿凹槽12并延伸至凹槽1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夹紧板14,夹紧板14远离弹簧13的一侧与电池本体5的表面贴合,夹紧板14的顶部呈倾斜设置,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夹紧板1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轨27,滑轨27的内壁与夹紧板14的表面滑动连接;
通过安装板15和安装杆16的设置,可以将本装置与汽车车身固定安装在一起,通过凹槽12、弹簧13和夹紧板14的配合使用,使用者将电池本体5放置于壳体1的内腔时,可以对电池本体5起到夹紧固定的作用,夹紧板14顶部的倾斜设置可以方便将电池本体5置入壳体1的内腔,滑轨27的设置可以对夹紧板14进行限位,防止夹紧板14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倾斜;
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隔板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制冷箱6,制冷箱6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7,半导体制冷片17的散热端依次贯穿制冷箱6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制冷箱6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25,注水管2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盖26,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制冷箱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水泵7,水泵7的进水端与制冷箱6的背面连通,水泵7的排水端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下方连通有排水管8,排水管8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顶部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与散热板4的底部连通,散热板4的底部且位于进水管9的正面连通有下水管10,下水管10的底部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下方连通有回水管11,回水管11的一端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与制冷箱6的底部连通,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管卡23,排水管8和回水管11的表面均与管卡23的内壁卡接;
通过制冷箱6的设置,半导体制冷片17的工作将制冷箱6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后的冷却液在水泵7的带动下通过排水管8和进水管9进入散热板4的内腔,吸收电池本体5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对电池本体5进行降温的目的,通过下水管10和回水管11的设置,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再次回到制冷箱6的内腔进行制冷,通过管卡23的设置,可以对排水管8和回水管11进行固定,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排水管8和回水管11产生移动,通过注水管25的设置可以方便向制冷箱6的内部注入冷却液,管盖26的设置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注水管25进入制冷箱6的内腔;
其中,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8,卡槽18的内腔设置有盖板19,盖板19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20,锁紧杆20的底部贯穿盖板19并延伸至盖板19的外部与卡槽18的内壁螺纹连接,电池本体5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极柱21,盖板19的底部且位于电极柱2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绝缘盖22,壳体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挡网24;
通过卡槽18的设置,可以将盖板19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通过锁紧杆20的设置,可以将盖板19与壳体1之间进行锁紧固定,通过绝缘盖22的设置,可以防止电池本体5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电极柱21向外部漏电,通过散热孔的设置,可加速壳体1内部的通风,从而加速散热,挡网24的设置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1的内腔。
工作原理:使用者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安装板15和安装杆16将本装置与车身进行固定,然后将电池本体5放置在壳体1的内腔,使用者将电池本体5放置于壳体1的内腔时,电池本体5会向两侧推动夹紧板14,夹紧板14的移动带动弹簧13收缩,弹簧13收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将推动夹紧板14反向移动,从而对电池本体5进行夹紧固定,电池本体5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此时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水泵7和半导体制冷片17,半导体制冷片17的工作将制冷箱6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后的冷却液在水泵7的带动下通过排水管8和进水管9进入散热板4的内腔,吸收电池本体5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了对电池本体5进行降温的目的,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下水管10和回水管11再次回到制冷箱6的内腔进行制冷,从而形成循环散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板(3),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隔板(3)的一侧等距固定安装有散热板(4),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散热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池本体(5),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隔板(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制冷箱(6),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制冷箱(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水泵(7),所述水泵(7)的进水端与制冷箱(6)的背面连通,所述水泵(7)的排水端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下方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的顶部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与散热板(4)的底部连通,所述散热板(4)的底部且位于进水管(9)的正面连通有下水管(10),所述下水管(10)的底部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下方连通有回水管(11),所述回水管(11)的一端贯穿支撑板(2)并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与制冷箱(6)的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腔等距固定安装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凹槽(12)的一端贯穿凹槽(12)并延伸至凹槽(12)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夹紧板(14),所述夹紧板(14)远离弹簧(13)的一侧与电池本体(5)的表面贴合,所述夹紧板(14)的顶部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顶部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安装杆(16),所述安装杆(16)的底部贯穿安装板(15)并延伸至安装板(15)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6)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7)的散热端依次贯穿制冷箱(6)和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的内腔设置有盖板(19),所述盖板(19)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20),所述锁紧杆(20)的底部贯穿盖板(19)并延伸至盖板(19)的外部与卡槽(18)的内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5)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极柱(21),所述盖板(19)的底部且位于电极柱(2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绝缘盖(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管卡(23),所述排水管(8)和回水管(11)的表面均与管卡(23)的内壁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挡网(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6)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25),所述注水管(2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盖(2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夹紧板(1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轨(27),所述滑轨(27)的内壁与夹紧板(14)的表面滑动连接。
CN202022797578.8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Active CN213459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7578.8U CN21345988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7578.8U CN21345988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9880U true CN213459880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7578.8U Active CN21345988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98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1954A (zh) * 2021-10-09 2022-01-11 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碳酸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1954A (zh) * 2021-10-09 2022-01-11 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碳酸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9226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散热装置
CN213459880U (zh) 一种电动汽车自调控动态均衡动力电池
CN111129655A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2716891U (zh) 一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用散热消音装置
CN210053082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箱式变电站
CN218449074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
CN2098600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
CN217214792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散热装置
CN211350720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散热电池结构
CN212277300U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1973649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的供水装置
CN212304382U (zh) 一种静音式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CN213212885U (zh) 一种紧凑型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并网柜
CN213088112U (zh) 蜗轮增压柴油发电机组
CN108539317A (zh) 一种循环式液冷汽车电池
CN211106935U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
CN2110171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3464786U (zh) 复合式闭式冷却塔
CN111271170A (zh) 一种汽柴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
CN218769735U (zh) 一种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12151714A (zh) 一种高安全性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组件及安装方法
CN11307840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便于散热的电池箱
CN209892327U (zh) 柴油发电机组结构
CN212259576U (zh) 一种电力通信散热防尘装置
CN214172676U (zh) 一种润滑油生产加工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