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8558U -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8558U
CN213448558U CN202021848750.1U CN202021848750U CN213448558U CN 213448558 U CN213448558 U CN 213448558U CN 202021848750 U CN202021848750 U CN 202021848750U CN 213448558 U CN213448558 U CN 213448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ayer
cabin
pipeline
connect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87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增
魏华杰
张莹
张大为
张旭滨
林涛
杨坤
王跃磊
靳鑫
成丹
李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8487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8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8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8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两条综合管廊分为南北向布置的第一综合管廊和东西向布置的第二综合管廊,互通式交叉节点包括位于第一综合管廊与第二综合管廊交叉位置处的交叉口结构本体,交叉口结构本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隔板将其分成上层管廊和下层管廊,上层管廊与第一综合管廊相连通,下层管廊与第二综合管廊相连通;上层管廊和下层管廊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水平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上下层电力管线的电力管线连接口、用于连接上下层通信管线的通信管线连接口、用于连接上下层压力管道的压力管道连接口、以及人员逃生口。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体积小经济效益高,入廊管线改扩容能力强,检修及参观人员通行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各地大力推进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综合管廊技术,可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管线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综合管廊一般沿道路成网状建设,两条综合管廊之间的交叉节点需要同时满足入廊管线连通,检修人员通行等各种需求。
目前,综合管廊交叉口存在着较多问题:交叉口体积大、造价高;随着城市发展管线需求更改后,交叉口改扩能力受限;管线平面空间交叉凌乱且阻碍人员通行;防火分隔不满足;洞口过多存在漏水及安全隐患等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用于综合管廊之间交叉,造价低、入廊管线改扩容能力强,能满足人员和管线的各类需求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人员和管线各类需求的综合管廊互通式交叉节点,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体积小经济效益高,入廊管线改扩容能力强,检修及参观人员通行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所述两条综合管廊分为南北向布置的第一综合管廊和东西向布置的第二综合管廊,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交叉位置处的交叉口结构本体,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隔板将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分成上层管廊和下层管廊,所述上层管廊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相连通,所述下层管廊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相连通;所述上层管廊和所述下层管廊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所述水平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上层电力管线和下层电力管线的电力管线连接口、用于连接上层通信管线和下层通信管线的通信管线连接口、用于连接上层压力管道和下层压力管道的压力管道连接口、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人员逃生口。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管廊壁在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处和所述连通楼梯处加宽。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管廊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之间的顺接地面设置有防滑坡道,所述防滑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相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斜向上与所述上层管廊的地面相连接;所述防滑坡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管廊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西向东依次排布的上层第一电力舱、上层第二电力舱和上层综合舱,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内均布设所述上层电力管线,所述上层综合舱内布设所述上层通信管线和所述上层压力管道;所述下层管廊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北向南依次排布的下层电力舱、下层综合舱和下层热力舱,所述下层电力舱内布设所述下层电力管线,所述下层综合舱内布设所述下层通信管线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其中,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上层通信管线和所述上层压力管道均布置在所述上层综合舱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综合舱的中间留有上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电力管线布置在所述下层电力舱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电力舱的中间留有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通信管线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均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综合舱的中间留有下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的重合区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的重合区;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为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的宽度,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为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的两侧,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与所述下层电力舱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的宽度,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面积使得上下两层三个电力舱室的电力管线之间均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增强了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的改扩适应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通信管线与所述下层通信管线重合区。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压力管道和与该上层压力管道同类的所述下层压力管道的重合区;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采用大于压力管线管径两级的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和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在管线穿过后采用防火材料封堵连接口与管线之间的空隙;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的边缘均设置有挡水台沿;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的边缘还设置有安全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均设置有所述人员逃生口,两个所述人员逃生口均位于所述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上方;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的下方均设置有钢梯,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上安装有自动液压井盖。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楼梯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内;所述连通楼梯采用占用空间少的双跑型楼梯或多跑型楼梯;所述水平隔板上位于所述连通楼梯处开设有楼梯口,所述连通楼梯的两侧和所述楼梯口的边缘设置有安全护栏;所述楼梯口的边缘还设置有挡水台沿,所述楼梯口的挡水台沿的顶面与所述上层管廊的地面之间通过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大幅加大了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面积与数量,使得上下两层三个电力舱室的缆线之间均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增强了城市发展管线需求调整时的交叉口改扩适应能力。
2.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与标准段管廊连接处采用反坡防滑坡道设计,同时各类口部边沿均设置挡水,避免废水沿交叉口内各洞口渗漏;连接口部用盖板、防火材料封堵,解决管线入廊前后防火分隔问题。
3.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管线直接通过管线连接口相连,人员通过人员逃生口、楼梯两种通行方式,同时管廊适当加宽,避免管线、人员通行互相影响,且占用空间少。
4.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内设有楼梯,便于学习、参观人员使用,楼梯采用双跑型或多跑型设置,贴合整体交叉口构造,占用空间少。
5.本实用新型的人员逃生口上设自动液压井盖,提高了管廊自动化水平及紧急逃生状态下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的俯视图;
图2: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图1中的C-C剖视图。
附图标注:
1——水平隔板; 2——上层管廊;
3——下层管廊; 4——连通楼梯;
5——上层电力管线; 6——下层电力管线;
7——电力管线连接口; 8——上层通信管线;
9——下层通信管线; 10——通信管线连接口;
11——上层压力管道; 12——下层压力管道;
13——压力管道连接口; 14——人员逃生口;
15——防滑坡道; 16——上层第一电力舱;
17——上层第二电力舱; 18——上层综合舱;
19——下层电力舱; 20——下层综合舱;
21——下层热力舱; 22——挡水台沿;
23——安全护栏; 24——钢梯;
25——自动液压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附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所述两条综合管廊分为南北向布置的第一综合管廊和东西向布置的第二综合管廊,所述第一综合管廊和所述第二综合管廊均为标准段管廊。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包括交叉口结构本体、管线连接口(包括电力管线连接口7、通信管线连接口10和压力管道连接口13)、人员逃生口14和连通楼梯4。
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位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交叉位置处,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隔板1将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分成上层管廊2和下层管廊3,即,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采用管廊上下层跨越式,管廊布置为上下两层共板。所述上层管廊2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相连通,所述下层管廊3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相连通,其中,所述上层管廊2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之间的顺接地面设置有小段坡向标准段的防滑坡道15(这里的标准段是指所述防滑坡道15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宽度相同),所述防滑坡道 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相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斜向上与所述上层管廊2的地面相连接,从而避免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内部积水流向交叉节点。此外,为满足人员通行及管线敷设要求,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管廊壁在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处和所述连通楼梯4处做加宽处理。
所述上层管廊2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西向东依次排布的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上层第二电力舱17和上层综合舱18,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内均布设上层电力管线5,所述上层综合舱18内布置上层通信管线8和上层压力管道11。所述下层管廊3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北向南依次排布的下层电力舱19、下层综合舱20和下层热力舱21,所述下层电力舱19 内布设下层电力管线6,所述下层综合舱20内布置下层通信管线9和下层压力管道12。其中,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 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和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均布置在所述上层综合舱18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综合舱18的中间留有上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电力管线6布置在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中间留有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均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的中间留有下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
所述管线连接口设于所述上层管廊2和所述下层管廊3的共板上,即,设于所述水平隔板1上,用于连接上下层管线,分为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 和所述下层电力管线6的电力管线连接口7、用于连接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和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的通信管线连接口10、用于连接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的压力管道连接口13。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 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具体的,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分别为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 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宽度,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分别为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两侧,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宽度,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采用这种大面积方形孔的设计,使得上下两层三个电力舱室的电力管线之间均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增强了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的改扩适应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的尺寸为长6400mm×宽1500mm。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与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重合区,共设有两个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两个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采用小面积方形孔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的尺寸为长1000mm×宽500mm。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和与该上层压力管道11同类的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的重合区,共设有两个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两个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均采用大于压力管线管径两级的圆形孔设计。此外,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 10和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在管线穿过前上铺热浸锌钢盖板,在管线穿过后采用柔性有机防火材料封堵剩余缝隙;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和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的边缘均设置有宽100mm×高100mm的素砼挡水台沿22(其中,由于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的孔径仅略大于压力管道的管径,使得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在穿过压力管道后仅采用防火材料即可完全封堵连接口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因此,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的边缘不再设置挡水台沿22);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的边缘还设置有不锈钢防跌落安全护栏23。
所述人员逃生口1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两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均位于所述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上方。所述人员逃生口14的内径尺寸为长1000mm ×宽1000mm。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的下方均设置有钢梯24,制成所述钢梯 24的钢材表面采用St2级除锈,刷铁红醇酸底漆2道,醇酸腻子刮平,醇酸磁漆 2道。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上安装有自动液压井盖25,所述自动液压井盖25 可远程自动控制,也可在紧急断电情况下手动开启。
所述连通楼梯4设置在所述上层管廊2和所述下层管廊3之间,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内。为节省占地面积,所述连通楼梯4采用双跑型楼梯或多跑型楼梯,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楼梯4共设22级踏步,每级踏步高度180mm、宽度250mm,中间设置一处转角休息平台处,平台旁设一处混凝土结构柱支撑。所述水平隔板1上位于所述连通楼梯4处开设有楼梯口,所述连通楼梯4的两侧和所述楼梯口的边缘均设置有安全护栏23;所述楼梯口的边缘还设置有宽100mm×高100mm的素砼挡水台沿22,所述挡水台沿22的顶面与所述上层管廊2的地面之间通过坡道连接,避免人员绊倒。
本实用新型交叉节点改进了传统管廊交叉口,利用大尺寸管线连接口等设计,优化了交叉口内管线及人员的布局,经济性、美观性好;利用反向防滑坡道 15、洞口边的挡水台沿22等设施,改进了管廊运行的安全性、整洁性;利用连通楼梯4、人员逃生口14等设计,方便了管廊运维及参观人员。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所述两条综合管廊分为南北向布置的第一综合管廊和东西向布置的第二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交叉位置处的交叉口结构本体,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隔板(1)将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分成上层管廊(2)和下层管廊(3),所述上层管廊(2)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相连通,所述下层管廊(3)与所述第二综合管廊相连通;所述上层管廊(2)和所述下层管廊(3)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4);
所述水平隔板(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上层电力管线(5)和下层电力管线(6)的电力管线连接口(7)、用于连接上层通信管线(8)和下层通信管线(9)的通信管线连接口(10)、用于连接上层压力管道(11)和下层压力管道(12)的压力管道连接口(13)、以及用于人员逃生的人员逃生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口结构本体的管廊壁在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处和所述连通楼梯(4)处加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管廊(2)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之间的顺接地面设置有防滑坡道(15),所述防滑坡道(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相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地面斜向上与所述上层管廊(2)的地面相连接;所述防滑坡道(15)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综合管廊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管廊(2)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西向东依次排布的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上层第二电力舱(17)和上层综合舱(18),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内均布设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所述上层综合舱(18)内布设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和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
所述下层管廊(3)内通过竖向隔板分割为由北向南依次排布的下层电力舱(19)、下层综合舱(20)和下层热力舱(21),所述下层电力舱(19)内布设所述下层电力管线(6),所述下层综合舱(20)内布设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
其中,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布置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内的所述上层电力管线(5)布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中间留有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和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均布置在所述上层综合舱(18)的两侧,在所述上层综合舱(18)的中间留有上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电力管线(6)布置在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中间留有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和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均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的两侧,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的中间留有下层综合舱人行检修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
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分别为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宽度,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16)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
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重合区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分别为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两侧,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长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与所述下层电力舱(19)重合区处所述下层电力舱(19)的宽度,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共同宽度等于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17)的宽度减去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的宽度;
所述第一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二电力管线连接口、所述第三电力管线连接口和所述第四电力管线连接口的面积使得上下两层三个电力舱室的电力管线之间均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增强了所述互通式交叉节点的改扩适应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通信管线(8)与所述下层通信管线(9)重合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的布置区域为所述上层压力管道(11)和与该上层压力管道(11)同类的所述下层压力管道(12)的重合区;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采用大于压力管线管径两级的圆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和所述压力管道连接口(13)在管线穿过后采用防火材料封堵连接口与管线之间的空隙;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和所述通信管线连接口(10)的边缘均设置有挡水台沿(22);所述电力管线连接口(7)的边缘还设置有安全护栏(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第一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和所述上层第二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内均设置有所述人员逃生口(14),两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均位于所述下层电力舱人行检修通道上方;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的下方均设置有钢梯(24),每个所述人员逃生口(14)上安装有自动液压井盖(2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楼梯(4)布置在所述下层综合舱(20)内;所述连通楼梯(4)采用占用空间少的双跑型楼梯或多跑型楼梯;所述水平隔板(1)上位于所述连通楼梯(4)处开设有楼梯口,所述连通楼梯(4)的两侧和所述楼梯口的边缘设置有安全护栏(23);所述楼梯口的边缘还设置有挡水台沿(22),所述楼梯口的挡水台沿(22)的顶面与所述上层管廊(2)的地面之间通过坡道连接。
CN202021848750.1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Active CN213448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50.1U CN21344855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50.1U CN21344855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8558U true CN213448558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8750.1U Active CN21344855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8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47652A2 (ru) Станция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возведения
CN106013225B (zh) 六层圆形交通、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体
Shaw The Early Helladic II Corridor House: Development and Form
CN109057817B (zh) 适用于上下叠落地铁区间的c型联络通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944273A (zh) 一种城市隧道、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及综合管廊合建结构
CN214273648U (zh)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结构
CN112031022A (zh) 下沉式综合管廊
CN213448558U (zh) 一种两条综合管廊的互通式交叉节点
CN110863513A (zh) 地下综合管廊交叉口、吊装口及通风口的多功能集成节点
CN108374432A (zh) 综合管廊一体化开发与地铁共构的明挖车站
CN215906846U (zh) 一种地下管廊
CN214402945U (zh) 一种带设备管廊的地下停车系统
RU126037U1 (ru) Станция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устройство юркевича п.б.)
CN210766871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基本型综合管廊
CN213331101U (zh)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CN211257072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CN107059918A (zh) 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
CN218623576U (zh) 一种设有合用管廊的车库
CN206110181U (zh) 圆管式城市地下通道
CN211714013U (zh) 地下综合管廊交叉口、吊装口及通风口的多功能集成节点
CN216515731U (zh) 综合管廊
CN215977368U (zh) 一种用于盾构形式综合管廊工艺节点井
CN213204207U (zh) 一种含电力四通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CN215562792U (zh) 一种倒置站厅层的地下车站
CN210459291U (zh) 一种双层综合管廊逃生与集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00051 No. 239, Yingkou Road,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051 No. 239, Yingkou Road,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