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7072U -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7072U
CN211257072U CN201921912254.5U CN201921912254U CN211257072U CN 211257072 U CN211257072 U CN 211257072U CN 201921912254 U CN201921912254 U CN 201921912254U CN 211257072 U CN211257072 U CN 211257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cabin
air inlet
utility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22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122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7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70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所述通风装置设于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的通风口、与通风口连通的通风机房;所述通风口为管廊室外进风口或管廊室外排风口,在通风口处设有百叶窗;所述通风机房顶部与外界大气连通,顶部设有格栅,在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台,在侧壁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综合管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入口高于第一倾斜台的最高点;所述通风机房高于地面,并与地面间设有第二倾斜台。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管廊通风装置采用下陷设计,相比直接凸出来更美观,同时考虑积水排出的问题,在侧面的积水通风机房设有排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供气、供水、市政预设管道及供电与通信线缆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一种先进的布局模式,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预计将带来上千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给管网材料、安全监测和综合管廊工程等行业带来快速扩容机遇,将对改善城市面貌、保障城市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合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对综合管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管廊铺设设备、维护检修越来越频繁,在进入综合管廊中时对内部的空气质量具有要求,否则无法保证进入人员的安全,同时综合管廊还需要具备事故和灾后的应急处理能力。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公开综合管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的综合管廊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有效改善通风亭地面过高不美观且影响路面通过性的问题,同时提供了一种采用通风装置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还具有通风置换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于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的通风口、与通风口连通的通风机房;所述通风口为管廊室外进风口或管廊室外排风口,在通风口处设有百叶窗;所述通风机房顶部与外界大气连通,顶部设有格栅,在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台,在侧壁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综合管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入口高于第一倾斜台的最高点;所述通风机房高于地面,并与地面间设有第二倾斜台。
一种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具有位于地面以下的管廊舱室,所述管廊舱室包括多个管廊通风单元,任一所述管廊通风单元连通有进风室和排风室,所述进风室和排风室分别通过综合管廊通风装置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进风室和排风室所处区域分别为进风区间和排风区间;所述管廊舱室内设有导流设施,使气流从进风区间向排风区间流动。
其中,管廊通风单元之间串联组成一个综合管廊。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室和/或排风室内设有第一风机。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设施为设于管廊舱室内的第二风机,使气流在管廊舱室内流动。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设施为设于管廊舱室内的接风管,所述接风管设有多个接风管风口,沿管廊舱室内气流流动方向分布,所述排风室的第一风机与一接风管一端连通;
和/或所述进风室的第一风机与另一接风管一端连通;
任一所述接风管靠近接风管风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室或排风室与管廊舱室连通处分别设有舱顶进风口和舱顶出风口,所述舱顶进风口或舱顶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舱顶进风口或舱顶出风口设于巡视走道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管廊通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管廊通风单元内设有隔墙。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相通时,交叉处为一个管廊通风单元;
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不相通时,交叉处分属不同的管廊通风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系统,包括本申请任一所述的综合管廊,以及其他附件,如管廊舱室内电缆、管廊舱室上的覆土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管廊通风装置采用下陷设计,相比直接凸出来更美观,同时考虑积水排出的问题,在侧面的积水通风机房设有排水管,相比在底部设计地漏等排水,侧面设计也防止了或减少了从上方顶部格栅进入的小颗粒物质进入排水管中造成堵塞。第一倾斜台也有利于小颗粒物质集中在一起,待量大后直接在地面上通过一些工具即可舀出。通风机房高于地表,即形成一个高点,有利于避免地面积水进入到通风机房内,造成通风机房储水增多而造成积水进入百叶窗中,同时设计第二倾斜台,有利于行人和周围过往的交通工具的通过。
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综合管廊可以是单舱室也可以是多舱室的,根据实际环境考虑选择,通过在管廊舱室内设有导流设施,可以加速管廊舱室内的气流流动,特别是管廊通风单元过长时,可以有效的增强管廊舱室内的空气与舱室外自然环境中新鲜空气之间的质交换。
三、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设施可以直接采用风机,即第二风机,具有导流作用,通过风机的作用带动空气向排风室流动,这样可以带动空气整体沿管廊舱室内流动;也可以采用接风管的方式,可以分别在进风室和排风室连通一个接风管,相应的需要配套一个动力装置,即配设第一风机,小范围的内空气直接被抽到外界,或者外界的新鲜空气直接输送到指定区域内,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在整个通道内流通,有可能会使末端的通道粉尘越积越多。
四、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的方式,或者是他们的结合,根据实际环境情况进行考虑,特别的,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相对也更节约成本,而加设机械通风机构,可以在火灾等应急情况进行强制排风。
五、本实用新型采用串联的方式将若干个管廊通风单元连接在一起,每个通风单元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通风单元,可以增强舱室内空气与外界新鲜空气的置换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导流设施采用风机进行诱导排风的结构示意图,通风方式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结合,管廊通风单元之间无隔挡;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无导流设施的结构示意图,通风方式采用机械进风、排风,管廊通风单元之间无隔挡;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无导流设施的结构示意图,通风方式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结合,管廊通风单元之间有隔挡;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廊舱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廊舱室内气流组织形式另一示意图,管廊通风单元具有隔挡;
图7为本实用新型舱顶进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管廊舱室俯视图,及横向和纵向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以单舱室采用机械进(排)风口为例示意综合管廊通风口的组成结构,管廊舱室上层与进风室或排风室连通的结构图。
图标:管廊舱室1、舱顶进风口11、舱顶出风口12、进风室2、管廊室外进风口21、百叶窗211、通风机房22、格栅221、第一倾斜台222、第二倾斜台23、排水管24、排风室3、管廊室外排风口31、第二阀门32、导流设施4、第二风机41、接风管42、接风管风口421、第一阀门422、第三阀门423、第一风机5、防火隔离层6、隔墙7、风机管线8。
本实用新型仅列举了部分附图,附图中各附件的的图形符号都相同,在部分附图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编号,但在其它附图中有相应的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全文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组件在满足不相互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于进风室2和排风室3顶部,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室2和排风室3顶部的通风口、与通风口连通的通风机房22;所述通风口为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在通风口处设有百叶窗211;所述通风机房22顶部与外界大气连通,顶部设有格栅221,在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台222,在侧壁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综合管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入口高于第一倾斜台222的最高点;所述通风机房22高于地面,并与地面间设有第二倾斜台23。
空气流动方向为外界新鲜空气从格栅221进入到通风机房22中,然后再通过百叶窗211进入到进风室2中,然后再进入到综合管廊的管廊舱室1内;相应反向过程即为排出管廊内空气通过排风室3的格栅221孔排到大气中,从而实现空气的置换。
实施例2
一种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具有位于地面以下的管廊舱室1,所述管廊舱室1包括多个管廊通风单元,任一所述管廊通风单元连通有进风室2和排风室3,所述进风室2和排风室3分别通过实施例1所述综合管廊通风装置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进风室2和排风室3所处区域分别为进风区间和排风区间;所述管廊舱室1内设有导流设施4,使气流从外界进入到进风区间,然后向排风区间流动,最终又排出到大气中,实现空气的置换。导流设施4具有强制排气的功能。
设置导流设施4有利于长距离的管廊通风单元的空气置换,如200m、400m、500m、600m、800m等,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确定,但是整个管廊通风单元不宜过长。
其中,管廊通风单元之间串联组成一个综合管廊,可以是单舱室也可以多舱室。
进风室2和排风室3与外界分别通过设有的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连通,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内设有通风百叶窗211或金属格栅221。若通风百叶窗211叶片净距大于10mm时,宜在百叶窗211朝内一侧设置10*10mm金属防护网。
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统称为管廊室外通风口(又称通风亭)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时需要核对通风面积,保证气流畅通,还要防止雨水、地面积水侵入,并结合城市防洪要求,地势低洼地段应防止地面水倒灌,必要时设置挡水坎或排水设施,如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可以采用向外伸出设计,高于地面避免积水进入其中;或者采用内凹设计,整体低于地面,管廊室外进风口21或管廊室外排风口31向上延伸,雨水进入凹陷处,在凹陷处设计地漏,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系统中。
兼顾事故排风功能的管廊室外通风口的位置应设置在安全地带,通风窗的朝向、窗口下沿高度等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引起次生事故。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相关要求,燃气舱室内选用的设备应为防爆型设备。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室2和/或排风室3内设有第一风机5。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一风机5,进而设计成自然通风还是机械强制通风,第一风机5可选用混流风机等。
本申请所述风机根据设计工况采用双速风机,当双速风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同型号风机并联使用。所选用的各类型风机宜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如GLF系列双速风机,主要用于城市综合管廊通风换气,排风、送风及火灾后排烟、补风专用。
进风室2和排风室3布置在管廊顶,廊顶覆土深度宜大于2.5m;设置有第一风机5时,进风室2和排风室3净高大于等于2.2m,便于检修安装等。若第一风机5重量过大,可在顶部预留吊钩;进风室2和排风室3最好还设置地漏,地漏可通过DN50管道接至允许接入的管廊排水沟,地漏连接管注意避开管廊舱室1的腋角。进风室2和排风室3与服务的管廊舱室1之间应预留动力电缆套管与控制电缆套管,套管靠墙布置,应避开管廊内电缆的敷设位置,并注意避开管廊的腋角。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设施4为设于管廊舱室1内的第二风机41,使气流在管廊舱室1内流动,第二风机41作用为导流作用,即诱导风机,可以选用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设施4为设于管廊舱室1内的接风管42,所述接风管42设有多个接风管风口421,沿管廊舱室1内气流流动方向分布,所述排风室3的第一风机5与一接风管42一端连通;
和/或所述进风室2的第一风机5与另一接风管42一端连通;
任一所述接风管42靠近接风管风口421处设有第一阀门422。
通过与进风室2和/或排风室3内设有第一风机5连通,通过接风管风口421进行供风和抽风,这样可以区域性的进行置换,这样有利于长距离的管廊通风单元的置换,相比直接采用诱导风机进行置换效果更好,相当于是并联式的供新风和抽舱室内的空气。
相应的如果进风室2和/或排风室3内设有第一风机5,在进风室2和/或排风室3内设有风管,第一风机5设于风管上。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室2和排风室3与管廊舱室1连通处分别设有舱顶进风口11和舱顶出风口12,所述舱顶进风口11或舱顶出风口12处设有第二阀门32。在使用第二阀门32的基础上,相应的应在进风室2和排风室3内设置管线通风,第二阀门32设置于该管线上,管线一端连通管廊舱室1或接风管42,另一端伸至舱室外风口处。
在土建结构中,预留一个通孔,舱顶进风口11和舱顶出风口12分别安装在相应的通孔中,外壁分别与相应通孔密封,舱顶进风口11或舱顶出风口12一端直接与管廊舱室1连通,或者与接风管42连接,如采用焊接等方式;另一端设置一个防护网,或者与第一风机5连接时,通过一个过渡风管分别第一风机5出风口连接和接风管42入口连接。假装第一阀门422时,在过渡风管与第一风机5之间加装。
采用窒息性灭火的管廊舱室1应设置电动风阀,电动风阀宜采用耐高温、可电动手动开启、手动电动复位、动作行程短、可自动关闭、密闭性良好的常开阀门。综合管廊已经在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选择阀门的时候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即可,也可以选用现有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的阀门品牌。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舱顶进风口11或舱顶出风口12设于巡视走道的上方,不宜布置在管廊内管线敷设侧,避免气流不畅通。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管廊通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隔离层6。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管廊通风单元内设有隔墙7。采用接风管42方式的时候,当接风管42闯过管廊舱室1内的隔墙7时应设置一第三阀门423,即防火阀,防火阀设置于靠近隔墙7处,供风的接风管42的防火阀设于图中隔墙7左侧,抽风的接风管42的防火阀设于图中隔墙7右侧。
隔墙7可以是隔离门等,隔离门保持常开状态。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相通时,交叉处为一个管廊通风单元;
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不相通时,交叉处分属不同的管廊通风单元。
实施例6
一种综合管廊系统,包括本申请任一所述的综合管廊,以及其他附件,如管廊舱室1内电缆、管廊舱室1上的覆土等。
还需要设置检修人孔,人孔的设置参考现有的综合管廊人孔设计,在检修人孔处设置钢梯,且不应影响管廊内管道或线缆敷设及巡视走道。
管廊舱室1上方的覆土深度宜2.5m以上。
本申请所述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宜按照管廊通风单元分区设置;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处应设置入侵警报探测和声光报警器;综合管廊的通风设备、电动风阀等阀门应进行设备状态检测和控制,通风设备宜采用就地手动、就地自动和远程控制启停;应根据综合管廊容纳管线类别对管廊舱室内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硫化氢气体、甲烷气体等环境参数进行检测,超过检测参数设定值时通风系统应能自动启动。
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工况控制:
巡检工况:巡检人员进入管廊前,开启巡检区所有通风单元的通风系统,待环境达标后,巡检人员方可入内。巡检工况宜采用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
事故工况:当某一区段需要事故排风时,启动该通风设备排风。事故工况宜采用自动控制、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
火灾工况:针对采取窒息灭火的管廊舱室,若还有其他灭火措施单独进行考虑。当管廊舱室内发生火灾,关闭发生火灾区段内的通风单元与相邻管廊通风单元的通风设备及电动风阀。火灾工况宜采用自动控制、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
事故后机械排烟:确认火灾熄灭,管廊内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开启曾经发生火灾区段内的所有通风单元与相邻通风单元的通风系统。火灾后宜采用现场手动控制及远程手动控制。
本申请所述附图中还记载了部分结构如连接附件等,在图中有一定的标注。
本申请各种设备的连接方式按照本领域或者相应的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未限制各组件的材质,对本领域人员来说,可选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材质,各种连接关系可参考本领域或结构类似或目的相同的技术方案,再或者是本申请中提及的各现有文献所公开的方案。如通风设备、材料应采用耐腐蚀、不燃或难燃材料。金属型材、金属紧固件、金属垫圈应采用热镀锌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设于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进风室和排风室顶部的通风口、与通风口连通的通风机房;所述通风口为管廊室外进风口或管廊室外排风口,在通风口处设有百叶窗;所述通风机房顶部与外界大气连通,顶部设有格栅,在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台,在侧壁上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综合管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的入口高于第一倾斜台的最高点;所述通风机房高于地面,并与地面间设有第二倾斜台。
2.一种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具有位于地面以下的管廊舱室,所述管廊舱室包括多个管廊通风单元,任一所述管廊通风单元连通有进风室和排风室,所述进风室和排风室分别通过综合管廊通风装置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进风室和排风室所处区域分别为进风区间和排风区间;所述管廊舱室内设有导流设施,使气流从进风区间向排风区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室和/或排风室内设有第一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设施为设于管廊舱室内的第二风机,使气流在管廊舱室内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设施为设于管廊舱室内的接风管,所述接风管设有多个接风管风口,沿管廊舱室内气流流动方向分布,所述排风室的第一风机与一接风管一端连通;
和/或所述进风室的第一风机与另一接风管一端连通;
任一所述接风管靠近接风管风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室或排风室与管廊舱室连通处分别设有舱顶进风口和舱顶出风口,所述舱顶进风口或舱顶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顶进风口或舱顶出风口设于巡视走道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相邻管廊通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隔离层;和/或所述管廊通风单元内设有隔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相通时,交叉处为一个管廊通风单元;相邻综合管廊交叉管廊空间不相通时,交叉处分属不同的管廊通风单元。
10.一种综合管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综合管廊。
CN201921912254.5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5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2254.5U CN21125707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2254.5U CN21125707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7072U true CN211257072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22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5707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7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3796A (zh) * 2021-05-26 2021-08-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3796A (zh) * 2021-05-26 2021-08-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919B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CN101566067B (zh) 一种全地下式电缆隧道安全人孔兼通风井
CN103775099B (zh) 3+x城市主干管网系统
CN107158600B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循环水幕防烟系统
CN207685859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
CN211257072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装置、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系统
CN208996086U (zh) 一种三舱综合管廊系统
CN207130778U (zh) 一种整合人孔的综合管廊自然通风亭
CN212336096U (zh) 综合管廊
CN214089978U (zh) 一种综合管廊多功能附属构筑结构
CN217325482U (zh) 敞开式市政综合管廊结构
CN111720151B (zh) 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
CN214695537U (zh) 一种综合管廊天然气舱室通风逃生节点结构
CN217400906U (zh) 一种多功能平导
CN107142958B (zh) 双盾构型综合管廊节点井
CN210459291U (zh) 一种双层综合管廊逃生与集水系统
CN215977368U (zh) 一种用于盾构形式综合管廊工艺节点井
CN114109496B (zh) 一种用于单拱结构车站的站厅层设备区管线布置形式
CN213204207U (zh) 一种含电力四通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
CN217813568U (zh) 一种减小隧道断面尺寸受限的通风、排烟风道
CN203769799U (zh) 3+x城市主干管网系统
CN219158303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CN216615966U (zh) 一种兼具管线引出的一体化综合管廊节点
CN207646758U (zh) 一种梁板结构地下车库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结构
CN214402998U (zh) 一种低层高阳光节能环保地下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