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6586U -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6586U
CN213446586U CN202022196895.4U CN202022196895U CN213446586U CN 213446586 U CN213446586 U CN 213446586U CN 202022196895 U CN202022196895 U CN 202022196895U CN 213446586 U CN213446586 U CN 213446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water inlet
ozon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68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生炯
许晟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21968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6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6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6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混凝絮凝池、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调节池、投药系统和滤液回收池,混凝絮凝池设有进水管,混凝絮凝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调节池与进水管连接,调节池至进水管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提升泵和投药系统;沉淀池的排泥管连接有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滤液回收池连接,滤液回收池连接有增效泵,增效泵的出水口与调节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少,土建施工量少,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能够实现对荧光探伤废水的多级处理,保证了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荧光探伤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荧光渗透检测在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于精密零件的无损探伤检测。而荧光渗透检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荧光探伤废水,其中含有煤油、荧光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多种成分,其COD值大,含油量大,有机质浓度高,对环境危害极大。对于高浓度荧光探伤废水,不少处理工艺仅能做到国家二、三级排放标准,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以对荧光探伤废水进行更有效的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以实现对荧光探伤废水的更有效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混凝絮凝池、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调节池、投药系统和滤液回收池,混凝絮凝池设有进水管,混凝絮凝池的出水端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调节池与进水管连接,调节池至进水管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提升泵和投药系统;沉淀池的排泥管连接有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滤液回收池连接,滤液回收池连接有增效泵,增效泵的出水口与调节池连接。
优选的,混凝絮凝池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有导流槽,进水管与进水端的导流槽连接,出水端的导流槽与沉淀池的进水端连通,混凝絮凝池还设有搅拌器。
优选的,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中上清液所在的澄清区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的进水端连接。
优选的,斜板沉淀池的斜板倾角为60°,斜板间距为mm,斜板沉淀池的泥斗的倾角为45°。
优选的,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中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间隔设有若干隔水板,若干所述隔水板将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中的流水路径分隔为上下的流动的蛇形路径;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中,在相邻的隔水板之间的区域以及隔水板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池壁之间的区域均设有紫外催化设备;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的底部均布有多个曝气装置。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连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曝气装置连接。
优选的,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的上部设有用于捕捉臭氧的捕集系统,捕集系统连接于臭氧催化塔,臭氧催化塔连接于排风系统,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与臭氧催化塔底部通过输送管路连接,臭氧催化塔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少,土建施工量少,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通过混凝絮凝池、沉淀池和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能够实现对荧光探伤废水的多级处理,保证了处理效果。通过设置调节池、提升泵、投药系统、滤液回收池、增效泵能够实现向混凝絮凝池顺利加药、控制加药量、以及袋式过滤器滤液的进一步处理,防止处理过程中未处理完全的中间废水直排,提高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混凝絮凝池设有搅拌器,并利用搅拌器能够使得混凝絮凝池中废水与药剂混合更加均匀,强化处理效果,同时利用搅拌器能够控制拌强度和沉淀时间,操作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B-B处剖面图。
图5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处理荧光探伤废水时的工艺流程框图。
图中,1-沉淀池,1-1-澄清区,1-2-斜板,1-3-泥斗,1-4-排泥管,2-混凝絮凝池,2-1-搅拌器,2-2-导流槽,3-进水管,4-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1-紫外催化设备,4-2-曝气装置,4-3- 集水槽,4-4-隔水板,5-出水管,6-调节池,7-投药系统,8-袋式过滤器,9-滤液回收池,10- 增效泵,11-臭氧发生器,12-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1、混凝絮凝池2、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调节池6、投药系统7和滤液回收池9,混凝絮凝池2 设有进水管3,混凝絮凝池2的出水端与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沉淀池1的出水端与氧化池4的进水端连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5;调节池6与进水管3连接,调节池6至进水管3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提升泵12和投药系统7;沉淀池1的排泥管1-4 连接有袋式过滤器8,袋式过滤器8的滤液出口与滤液回收池9连接,滤液回收池9连接有增效泵10,增效泵10的出水口与调节池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3,混凝絮凝池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有导流槽2-2,进水管3与进水端的导流槽连接,出水端的导流槽与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混凝絮凝池2还设有搅拌器2-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1和图3,沉淀池1采用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中上清液所在的澄清区1-1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进水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1和图2,斜板沉淀池的斜板倾角为60°,斜板间距为50mm,斜板沉淀池的泥斗1-3的倾角为4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4,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间隔设有若干隔水板4-4,若干所述隔水板4-4将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的流水路径分隔为上下的流动的蛇形路径;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在相邻的隔水板4-4之间的区域以及隔水板4-4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池壁之间的区域均设有紫外催化设备4-1;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均布有多个曝气装置4-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连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曝气装置4-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是方案,参照图5,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上部设有用于捕捉臭氧的捕集系统,捕集系统连接于臭氧催化塔,臭氧催化塔连接于排风系统,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与臭氧催化塔底部通过输送管路连接,臭氧催化塔设有出水口。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由废水管道连接的调节池 6、混凝絮凝池2、斜板沉淀池1、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以及袋式过滤器8和臭氧催化塔。
调节池6与混凝絮凝池2的连接管路中设有投药系统7。混凝絮凝池2中设有电动的搅拌器2-1,斜板沉淀池1的排泥管1-4连接袋式过滤器8,袋式过滤器8的滤液通过增效泵10返回调节池6;袋式过滤器8中的污泥随着滤袋更换排出,外运处置。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上的捕集系统连接臭氧催化塔,臭氧催化塔将废气中的臭氧催化降解后,进入排风系统,实现低浓度废气排放。臭氧催化塔同时可以在进水水质浓度严重偏高时启保安处理的作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风机进入湿式臭氧催化氧化池4底部的曝气装置4-2。在出水处设置COD 在线监测设备。连接调节池6与混凝絮凝池2的提升泵12、连接袋式过滤器8和调节池6的增效泵10、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上部的捕集系统的增压泵以及各管路中的水泵均为电动泵,排泥阀、清水阀、气门阀均为电磁阀。调节池6、混凝絮凝池2、斜板沉淀池1、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内均设有液位在线监测设备。投药系统7通过增设连接调节池6与混凝絮凝池2 管路上的管道加药器,将废水与药液均匀混合。袋式过滤器8为侧入式(多)袋式过滤器。废水管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满足长期耐用性及维修简便等需求。
本实施例中,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如图1和图4所示,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间隔设有三个隔水板4-4,依次记为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和第三隔水板,这三个隔水板4-4将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的流水路径分隔为上下的流动的蛇形路径,具体的,以图1和图4所示的方位为例,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和第三隔水板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第一隔水板的下端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水通道,斜板沉淀池的出水端的污水进入第一隔水板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左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内;第二隔水板下端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封死,第二隔水板的上端低于第一隔水板的上端,第三隔水板的下端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水通道,第三隔水板的上端高于第二隔水板的上端,在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右侧壁的上部设置有集水槽4-3,出水管5与集水槽4-3连通;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在第一隔水板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左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二隔水板与第三隔水板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三隔水板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右侧壁之间的区域均设有紫外催化设备;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均布有多个曝气装置4-2。
如图5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荧光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荧光废水时,工艺过程如下:
一级处理:
采用混凝/絮凝沉淀法,调节池6内设潜泵一台,设备运行后,污水由潜泵提升至混凝絮凝池2,同时投药系统7启动,通过管道加药器进行投药,混凝絮凝池池中同时设置机械搅拌器2-1一台,用于均匀水质。而后废水通过重力作用流入后续的斜板沉淀池,在斜板沉淀池1 中进行泥水分离。斜板沉淀池1中的上清液通过重力流经斜板沉淀池1的出水堰流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进行处理。一级处理结束。一级处理停留时间约30-45分钟。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采用湿式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一级出水进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第一隔水板与左侧壁之间的区域内后,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中氧气为原料制备高浓度臭氧,高浓度臭氧经过风机及微孔曝气设备(即曝气装置4-2)分散接触池内废水,在催化设备作用下产生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矿化及氧化。而后废水通过重力流入出水池进行出水。
二级保安处理(深度处理):
在进水波动较大情况下,若二级处理出水轻度超标,则二级处理出水通过管路设定进入臭氧催化塔进行保安处理。二级保安处理臭氧来源为二级处理未反应臭氧,通过风机捕集未吸收臭氧并打入臭氧催化塔底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则出水达标,出水水质可满足一级排放标准。
二级保安处理臭氧催化塔内填料为活性炭及催化剂混合物,通过活性炭吸附作用进行污染物截留,通过催化剂催化臭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及超氧自由基对截留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直接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实验确定,该方式运行的催化塔,可大幅度提升出水水质并显著的降低活性炭更换周期,通过测算(按12吨水/月进行计算),催化塔内填料使用时间可超过3 年。此外,设置有自动化气水反冲洗系统,系统维护简便。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如下:
(1)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少,土建施工量少,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
(2)系统工艺流程短,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可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且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参与程度低;并能根据进水的污染物浓度调节加药量、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操作方便灵活;
(3)对于进水污染物浓度严重偏高,或经二级处理的出水轻度超标时,二级处理出水通过管路设定进入臭氧催化塔进行保安处理,保证出水效果。

Claims (7)

1.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混凝絮凝池(2)、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调节池(6)、投药系统(7)和滤液回收池(9),混凝絮凝池(2)设有进水管(3),混凝絮凝池(2)的出水端与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沉淀池(1)的出水端与氧化池(4)的进水端连接,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5);调节池(6)与进水管(3)连接,调节池(6)至进水管(3)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提升泵(12)和投药系统(7);沉淀池(1)的排泥管(1-4)连接有袋式过滤器(8),袋式过滤器(8)的滤液出口与滤液回收池(9)连接,滤液回收池(9)连接有增效泵(10),增效泵(10)的出水口与调节池(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絮凝池(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有导流槽(2-2),进水管(3)与进水端的导流槽连接,出水端的导流槽与沉淀池(1)的进水端连通,混凝絮凝池(2)还设有搅拌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1)采用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中上清液所在的澄清区(1-1)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进水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斜板沉淀池的斜板倾角为60°,斜板间距为50mm,斜板沉淀池的泥斗(1-3)的倾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从进水端至出水端间隔设有若干隔水板(4-4),若干所述隔水板(4-4)将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的流水路径分隔为上下的流动的蛇形路径;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中,在相邻的隔水板(4-4)之间的区域以及隔水板(4-4)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池壁之间的区域均设有紫外催化设备(4-1);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底部均布有多个曝气装置(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和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连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曝气装置(4-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的上部设有用于捕捉臭氧的捕集系统,捕集系统连接于臭氧催化塔,臭氧催化塔连接于排风系统,湿式催化臭氧氧化池(4)与臭氧催化塔底部通过输送管路连接,臭氧催化塔设有出水口。
CN202022196895.4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446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6895.4U CN21344658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6895.4U CN21344658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6586U true CN213446586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6895.4U Active CN213446586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6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238A (zh) * 2021-11-26 2022-01-14 江苏省迅达探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探伤废液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238A (zh) * 2021-11-26 2022-01-14 江苏省迅达探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探伤废液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2327A (zh) 电絮凝‑沉淀‑高级氧化一体化造纸废水处理装置
CN208995266U (zh) 一种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装置
CN218454092U (zh) 一种发动机厂难降解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CN213446586U (zh) 一种荧光探伤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CN108623102A (zh) 一种组合式SBR-MBR-Fenton养猪废水处理方法
CN110316881A (zh) 一种污水气提联合处理工艺
CN213141524U (zh) 一种增效混合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8394961U (zh) 一种制药废水处理设备
CN211999315U (zh) 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
CN212610122U (zh) 活性污泥一体式处理装置
CN209835851U (zh) 废切削液净化装置
CN110204119B (zh) 羟基自由基-气浮-脱气自动化水处理设备
CN105347580B (zh) 一种适合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达标外排的方法
CN208218511U (zh)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
CN212954720U (zh) 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微电解膜法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9081653U (zh) 一种新型石化废水处理设备
CN111661989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3735367A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及工艺
CN111747559A (zh) 一种水体内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CN220597258U (zh) 一种顺酐生产废水的两级预氧化处理装置
CN218454135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CN218969035U (zh) 一种新型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CN213803381U (zh) 一种综合废水处理过程中挥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CN217809111U (zh) 一种医疗及生活污水纳米催化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5440018U (zh) 一种工业废水用高效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