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6372U -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36372U
CN213436372U CN202021978702.4U CN202021978702U CN213436372U CN 213436372 U CN213436372 U CN 213436372U CN 202021978702 U CN202021978702 U CN 202021978702U CN 213436372 U CN213436372 U CN 213436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low dividing
hole
thin
divi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87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林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erco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erc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erco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erc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87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36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36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36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连接件,上模与下模能够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模具有进料端面,下模具有出料端面,进料端面开设有若干分流孔,挤压用的铝棒从上模的进料端面进入并穿过下模,从下模的出料端面成型出料。在生产薄壳铝型材时采用分流模,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上模的分流孔,再进入下模的塑型腔内,由于薄壳铝型材的横截面面积较小且通常呈细长的形状,直接采用平模将铝材挤入的生产方式非常困难,采用分流模后,铝棒经过分流孔后的铝材的硬度也有所提升,间接提高了生产薄壳铝型材的铝材的质量;分流孔同时还具有导流和过渡的作用,通过分流孔的过渡作用铝棒挤入难度降低,有利于企业的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材料以其优异的特性,如强度好、耐气候性好、轻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装饰、包装容器、机械电器、电子通讯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
挤压是生产铝及铝合金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挤压模具对铝型材进行塑型。在生产较特殊的铝材时,例如薄壳铝型材,挤压模具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导致铝型材的强度不够、易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该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采用分流模的模具形式,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上模的分流孔,再进入下模的塑型腔内,经过分流孔后的铝材的硬度也有所提升,间接提高了生产薄壳铝型材的铝材的质量;分流孔同时还具有导流和过渡的作用,通过分流孔的过渡作用,铝棒的挤入难度降低,有利于企业的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连接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有进料端面,所述下模具有出料端面,所述进料端面开设有若干分流孔,挤压用的铝棒从所述上模的所述进料端面进入并穿过所述下模,从所述下模的所述出料端面成型出料。在生产薄壳铝型材时,采用分流模的模具形式,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上模的分流孔,再进入下模的塑型腔内,由于薄壳铝型材的横截面面积较小且通常呈细长的形状,直接采用平模将铝材挤入的生产方式非常困难,且成型的薄壳铝型材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分流模后,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分流孔,经过分流孔后的铝材的硬度也有所提升,间接提高了生产薄壳铝型材的铝材的质量;分流孔同时还具有导流和过渡的作用,通过分流孔的过渡作用,铝棒的挤入难度降低,成型铝型材的质量更好,有利于企业的生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模还设有模芯;所述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以及第四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环绕所述模芯设置。通过环绕模芯设置的四个分流孔可以使铝棒均匀地进入分流孔,保证送料的均匀性,从而保证薄壳铝型材的质量。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分流孔还包括第五分流孔,所述第五分流孔设置有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相平行的第二孔壁。相互平行的第一孔壁与第二孔壁可以适应薄壳铝型材的横截面的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均具有扩大端和收紧端,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的所述收紧端均朝内并环绕所述模芯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其中之一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其中之另一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卡入所述定位槽内。环形的定位槽与定位凸起主要是在径向上对上模与下模的连接进行定位。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定位销孔,其中之另一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销孔定位。在需要将上模与下模固定在一起时可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的方式首先对上模与下模进行定位。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均为圆柱体结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仅仅用来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说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的上模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1;上模10、进料端面11、模芯12、第一分流孔13、第二分流孔14、第三分流孔15、第四分流孔16、第五分流孔17、第一孔壁171、第二孔壁172、扩大端18、收紧端19;下模20;定位槽30、定位凸起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1,包括上模10、下模20以及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上模10与下模20能够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上模10具有进料端面11,下模20具有出料端面,进料端面11开设有若干分流孔,挤压用的铝棒从上模10的进料端面11进入并穿过下模20,从下模20的出料端面成型出料。在生产薄壳铝型材时,采用分流模的模具形式,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上模10的分流孔,再进入下模20的塑型腔内,由于薄壳铝型材的横截面面积较小且通常呈细长的形状,直接采用平模将铝材挤入的生产方式非常困难,且成型的薄壳铝型材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分流模后,铝棒经过挤压首先进入分流孔,经过分流孔后的铝材的硬度也有所提升,间接提高了生产薄壳铝型材的铝材的质量;分流孔同时还具有导流和过渡的作用,通过分流孔的过渡作用,铝棒的挤入难度降低,成型铝型材的质量更好,有利于企业的生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上模10还设有模芯12;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13、第二分流孔14、第三分流孔15以及第四分流孔16,第一分流孔13、第二分流孔14、第三分流孔15以及第四分流孔16环绕模芯12设置。通过环绕模芯12设置的四个分流孔可以使铝棒均匀地进入分流孔,保证送料的均匀性,从而保证薄壳铝型材的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分流孔还包括第五分流孔17,第五分流孔17设置有第一孔壁171及与第一孔壁171相平行的第二孔壁172。相互平行的第一孔壁171与第二孔壁172可以适应薄壳铝型材的横截面的形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分流孔13、第二分流孔14、第三分流孔15以及第四分流孔16均具有扩大端18和收紧端19,第一分流孔13、第二分流孔14、第三分流孔15以及第四分流孔16的收紧端19均朝内并环绕模芯12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模10与下模20的其中之一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30,其中之另一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凸起31,定位凸起31能够卡入定位槽30内。环形的定位槽30与定位凸起31主要是在径向上对上模10与下模20的连接进行定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模10与下模20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定位销孔,其中之另一设置有定位销,上模10与下模20通过定位销与定位销孔定位。在需要将上模10与下模20固定在一起时可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的方式首先对上模10与下模20进行定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上模10与下模20均为圆柱体结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连接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有进料端面,所述下模具有出料端面,所述进料端面开设有若干分流孔,挤压用的铝棒从所述上模的所述进料端面进入并穿过所述下模,从所述下模的所述出料端面成型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设有模芯;所述分流孔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以及第四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环绕所述模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还包括第五分流孔,所述第五分流孔设置有第一孔壁及与所述第一孔壁相平行的第二孔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均具有扩大端和收紧端,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的所述收紧端均朝内并环绕所述模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其中之一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其中之另一设置有环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定位销孔,其中之另一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销孔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均为圆柱体结构。
CN202021978702.4U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Active CN213436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702.4U CN2134363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702.4U CN2134363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36372U true CN21343637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23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8702.4U Active CN213436372U (zh) 2020-09-10 2020-09-10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36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36372U (zh) 一种薄壳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CN103706660B (zh)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套
CN112958646A (zh) 特种超宽铝型材挤压机
CN203635656U (zh) 一种t型铜材挤压模
CN216420676U (zh) 一种提高空芯工业型材焊合质量的热挤压模具
CN103025447A (zh) 中空型材成形用挤压模
CN201220247Y (zh) 铝合金型材热挤压模具
CN112246906A (zh) 一种超薄带材挤压模具
CN211105825U (zh) 一种新型挤压整体型嘴
CN204074771U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轮毂的冷挤压凸模
CN110449476A (zh) 一种中空自冷却大载荷输电铜排加工工艺
CN217476558U (zh) 一种可拆卸的口模结构
CN219112538U (zh) 轻量化新能源汽车横梁用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0586450U (zh) 一种方形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5143469U (zh) 一种镁合金棒挤压变径模具
CN217492263U (zh) 一种汽车金属管挤压弯曲成型装置
CN215094977U (zh) 一种连接件的可调节的专用模具
CN219484144U (zh) 一种用于上引连铸机结晶器的铜型材石墨模具
CN2359022Y (zh) 铝型材成型用扁挤压筒
CN216095633U (zh) 一种一模四出方管铝型材热挤压模具
CN218785717U (zh) 一种热缩管制作模具
CN216993003U (zh) 一种新型挤压出料套管
CN217047419U (zh) 一种内外管共挤模具
CN210940178U (zh) 蝶形光缆并排空心模具
CN219169245U (zh) 一种挤压模具及挤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