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4564U -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4564U
CN213384564U CN202022264664.2U CN202022264664U CN213384564U CN 213384564 U CN213384564 U CN 213384564U CN 202022264664 U CN202022264664 U CN 202022264664U CN 213384564 U CN213384564 U CN 213384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fixedly connected
alloy bracket
colum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46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马光
张如意
王培培
陈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p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646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4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4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4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包括铝合金支架本体,铝合金支架本体包括铝合金支架、支撑柱、固定柱和限位柱;铝合金支架,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构成件的安装支撑;支撑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侧上,用于固定柱的安装支撑;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支撑柱前表面上,用于铝合金支架和车厢总成之间的连接;限位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上,用于车厢总成的限位固定。通过固定柱和内六角螺栓的配合就能实现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稳固连接,更是避免了焊接问题的出现,同时该铝合金支架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牢靠以及美观实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车架是电动三轮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支架、后桥座、脚蹬传动支撑架等组装而成的整体结构,其中,支架是用于电动三轮车车厢的安装支撑。
通常电动三轮车车厢和支架之间普遍采用固定片焊接的方式,将车厢和支架进行固定。虽然焊接能使车厢和支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但是采用焊接势必会出现车厢或支架焊穿、漏焊、焊后飞溅等问题,严重影响车厢和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固。尤其是车厢在载重运输时,车厢和支架之间焊接的固定片会出现断裂的风险,造成车厢承载作用失灵、电动三轮车行驶时车厢和支架脱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通过固定柱和内六角螺栓的配合就能实现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稳固连接,更是避免了焊接问题的出现,同时该铝合金支架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牢靠以及美观实用的特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包括铝合金支架本体、车厢总成、折叠座椅、内六角螺栓、六角锁紧螺母和减震器,
铝合金支架本体,用于车厢总成和折叠座椅的安装支撑;
其中,铝合金支架本体包括铝合金支架、支撑柱、固定柱和限位柱;
铝合金支架,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构成件的安装支撑,以及铝合金支架本体的定位基础;
支撑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侧上,并且与铝合金支架一体铸造成型,用于固定柱的安装支撑;
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支撑柱前表面上,用于铝合金支架和车厢总成之间的连接;
限位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上,并且位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的上部,用于车厢总成的限位固定;
内六角螺栓,转动连接于固定柱内,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和车厢总成之间的紧固连接;
六角锁紧螺母,固定连接于内六角螺栓上;
折叠座椅,铰接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且位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侧的支撑柱之间;
减震器,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且位于折叠座椅底端,用于降低电动三轮车行驶时,座椅的上下晃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内开设台阶状的固定孔,该台阶状固定孔穿过固定柱以及支撑柱,呈通孔展现,将内六角螺栓穿过固定柱以及支撑柱并穿到车厢总成内,然后通过六角锁紧螺母将内六角螺栓固。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上的限位柱之间的距离要率大于车厢总成的宽度,以至于车厢总成能够安装在铝合金支架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包括基座、下底板、液压杆、弹簧、上底板、伸缩杆和连接座;
基座,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用于减震器其他构成件的安装支撑;
下底板,固定连接于基座上端;
液压杆,固定连接于下底板上端;
弹簧,固定连接于下底板上端,且弹簧位于液压杆右侧,用于实现上底板的小幅度移动;
上底板,固定连接于弹簧上端,用于减震器与折叠座椅后侧底端面的接触;
伸缩杆,固定连接于基座左右两侧上端,并且位于下底板左右两端;
连接座,固定连接于安装杆上端,并且位于上底板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底端面粘接有橡胶垫,用于加强基座和铝合金支架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相对于下底板固定连接于液压杆左侧,避免因为折叠座椅自身的重量加上驾驶者的重量造成弹簧严重变形,使减震器失去减震效果,所以所述弹簧应选用硬度略大的钢性弹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车厢总成放到限位柱之间限位固定,然后内六角螺栓穿过固定柱以及支撑柱并穿到车厢总成内,通过六角锁紧螺母将其固定,从而将车厢总成固定连接在铝合金支架本体上;该铝合金支架和电动三轮车车厢之间不需要焊接固定片进行连接,通过固定柱和内六角螺栓的配合就能实现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稳固连接,加强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连接稳固,更是避免了焊接问题的出现,同时该铝合金支架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牢靠以及美观实用的特点。
2、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上下晃动,连接座和上底板同时受力,使伸缩杆、液压杆和弹簧同时收缩,连接座和上底板实现小幅度的上下移动,从而降低折叠座椅上下的晃动力;该减震器降低了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的晃动力,提高了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中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铝合金支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本申请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1本申请结构右视图;
图5为图1中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铝合金支架本体、100铝合金支架、110支撑柱、120固定柱、130限位柱;
20车厢总成;
30折叠座椅;
40内六角螺栓;
50六角锁紧螺母;
60减震器、610基座、620下底板、630液压杆、640弹簧、650上底板、660伸缩杆、670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包括铝合金支架本体10、车厢总成20、折叠座椅30、内六角螺栓40、六角锁紧螺母50和减震器60;
所述铝合金支架本体10用于车厢总成20和折叠座椅30的安装支撑;
其中,所述铝合金支架本体10包括铝合金支架100、支撑柱110、固定柱120以及限位柱130;
所述铝合金支架100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10构成件的安装支撑,以及铝合金支架本体10的定位基础;
所述支撑柱110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100左右两侧上,且支撑柱110与铝合金支架100一体铸造成型,用于固定柱120的安装支撑;
所述固定柱120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10前表面上,用于实现铝合金支架100和车厢总成20之间的连接;
所述限位柱130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100左右两端外壁上,其限位柱130位于铝合金支架100左右两端外壁的上部,用于车厢总成20的限位固定;
所述内六角螺栓40转动连接于固定柱120内,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10和车厢总成20之间的紧固连接;
所述六角锁紧螺母50固定连接于内六角螺栓40上,用于固定内六角螺栓40,避免内六角螺栓40从固定柱120内脱落,影响铝合金支架本体10和车厢总成20的连接稳固;
所述折叠座椅30铰接连接于铝合金支架100上端,且位于铝合金支架100左右两侧的支撑柱110之间,用于提供驾驶者坐着操作电动三轮车的位置空间;
所述减震器60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100上端,且位于折叠座椅30底端,用于降低电动三轮车行驶时,座椅的上下晃动力。
所述固定柱120内开设台阶状的固定孔,该台阶状固定孔穿过固定柱120以及支撑柱110,呈通孔展现,将内六角螺栓40穿过固定柱120以及支撑柱110并穿到车厢总成20内,然后通过六角锁紧螺母50将内六角螺栓40固定即可,从而将车厢总成20固定连接在铝合金支架本体10上。
所述铝合金支架100左右两端外壁上的限位柱130之间的距离要率大于车厢总成20的宽度,以至于车厢总成20能够安装在铝合金支架本体10上。
本申请实施例实际运行时,先将车厢总成20放到限位柱130之间,然后内六角螺栓40穿过固定柱120以及支撑柱110并穿到车厢总成20内,紧接着通过六角锁紧螺母50将内六角螺栓40固定,从而将车厢总成20固定连接在铝合金支架本体10上。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铝合金支架和电动三轮车车厢之间不需要焊接固定片进行连接,通过固定柱和内六角螺栓的配合就能实现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稳固连接,加强铝合金支架和车厢之间的连接稳固,更是避免了焊接问题的出现,同时该铝合金支架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牢靠以及美观实用的特点。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为了降低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30的晃动了,设计减震器60,便于降低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30的晃动力,提高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30的舒适性。
所述减震器60包括基座610、下底板620、液压杆630、弹簧640、上底板650、伸缩杆660、连接座670;
所述基座610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100上端,用于减震器60其他构成件的安装支撑;
所述下底板620固定连接于基座610上端;
所述液压杆630固定连接于下底板620上端,用于实现上底板650的小幅度移动;
所述弹簧640固定连接于下底板620上端,且弹簧640位于液压杆630右侧,同时弹簧640相对于下底板620固定连接于液压杆630左侧,用于实现上底板650的小幅度移动;
所述上底板650固定连接于弹簧640上端,用于减震器60与折叠座椅30后侧底端面的接触;
所述伸缩杆660固定连接于基座610左右两侧上端,且伸缩杆660位于下底板620左右两端,用于连接座670的安装支撑;
所述连接座670固定连接于伸缩杆660上端,且连接座670位于上底板650左右两端,用于上底板650的安装支撑。
所述基座610底端面粘接有橡胶垫,用于加强基座610和铝合金支架100的摩擦力,提高减震器60和铝合金支架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由于该减震器60在电动三轮车上使用,所述弹簧640应选用硬度略大的钢性弹簧,避免因为折叠座椅30自身的重量加上驾驶者的重量造成弹簧640严重变形,减震器60失去减震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实际运行时,该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30由于铰接上下晃动时,连接座670和上底板650同时受力,使伸缩杆660、液压杆630和弹簧640同时收缩,受到弹簧640硬度影响,连接座670和上底板650实现小幅度的上下移动,从而降低折叠座椅30上下的晃动力。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该减震器降低了电动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的晃动力,提高了三轮车行驶时,折叠座椅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包括铝合金支架本体、车厢总成、折叠座椅、内六角螺栓、六角锁紧螺母和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铝合金支架本体,用于车厢总成和折叠座椅的安装支撑;
其中,铝合金支架本体包括铝合金支架、支撑柱、固定柱和限位柱;
铝合金支架,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构成件的安装支撑,以及铝合金支架本体的定位基础;
支撑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侧上,并且与铝合金支架一体铸造成型,用于固定柱的安装支撑;
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支撑柱前表面上,用于铝合金支架和车厢总成之间的连接;
限位柱,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上,并且位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的上部,用于车厢总成的限位固定;
内六角螺栓,转动连接于固定柱内,用于铝合金支架本体和车厢总成之间的紧固连接;
六角锁紧螺母,固定连接于内六角螺栓上;
折叠座椅,铰接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且位于铝合金支架左右两侧的支撑柱之间;
减震器,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且位于折叠座椅底端,用于降低电动三轮车行驶时,座椅的上下晃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内开设台阶状的固定孔,该台阶状固定孔穿过固定柱以及支撑柱,呈通孔展现,将内六角螺栓穿过固定柱以及支撑柱并穿到车厢总成内,然后通过六角锁紧螺母将内六角螺栓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支架左右两端外壁上的限位柱之间的距离要率大于车厢总成的宽度,以至于车厢总成能够安装在铝合金支架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基座、下底板、液压杆、弹簧、上底板、伸缩杆和连接座;
基座,固定连接于铝合金支架上端,用于减震器其他构成件的安装支撑;
下底板,固定连接于基座上端;
液压杆,固定连接于下底板上端;
弹簧,固定连接于下底板上端,且弹簧位于液压杆右侧,用于实现上底板的小幅度移动;
上底板,固定连接于弹簧上端,用于减震器与折叠座椅后侧底端面的接触;
伸缩杆,固定连接于基座左右两侧上端,并且位于下底板左右两端;
连接座,固定连接于安装杆上端,并且位于上底板左右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端面粘接有橡胶垫,用于加强基座和铝合金支架的摩擦力。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相对于下底板固定连接于液压杆左侧,避免因为折叠座椅自身的重量加上驾驶者的重量造成弹簧严重变形,使减震器失去减震效果,所以所述弹簧应选用硬度略大的钢性弹簧。
CN202022264664.2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Active CN213384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4664.2U CN213384564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4664.2U CN213384564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4564U true CN213384564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4664.2U Active CN213384564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4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5113C (zh) 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
CN213384564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支架
JP3649461B2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用サブ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CN211196357U (zh) 一种用于越野房车的新型副梁连接装置
CN210478324U (zh) 汽车悬架的h臂总成结构
US4765431A (en) Swing 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CN107235079B (zh) 一种副车架的减震结构
CN110217091B (zh) 一种连接动力总成和前副车架的后悬置拉杆结构
CN2136765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内的设备架翻转结构
CN210027777U (zh) 平叉式前悬挂总成及摩托车
CN215553866U (zh) 一种电动车后减震曲阜安装结构
CN215622470U (zh) 一种结构强度更好的摩托车架
CN111497542A (zh) 一种越野汽车后减振器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越野汽车
JPH0623864U (ja) 鉄道車両用軸箱支持装置
CN216102616U (zh) 一种后减震器连接结构及电动车
CN110712705B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9277166U (zh) 一种电动车悬架结构
CN215663691U (zh) 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10283872U (zh) 一种后悬置拉杆结构
CN218892607U (zh) 一种工程卡车用管梁装置
CN214930162U (zh) 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
CN216131303U (zh) 一种整体结构减振器下支架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JP3865168B2 (ja) ストラット取付構造
CN220905257U (zh) 一种中置减震的幼童拖车
CN220242916U (zh) 三轮车后桥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