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5314U -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5314U
CN213355314U CN202021812148.2U CN202021812148U CN213355314U CN 213355314 U CN213355314 U CN 213355314U CN 202021812148 U CN202021812148 U CN 202021812148U CN 213355314 U CN213355314 U CN 213355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unting
supporting seat
plates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21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s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a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as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a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21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5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5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5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连接板和侧板,所述安装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上端面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垂直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通过顶板、延伸板、固定板和螺栓连接,所述顶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顶板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延伸板一端活动插在顶板上,所述顶板远离延伸板一端的下端面垂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该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FRPE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是在普通中空壁缠绕管设备改进增加一台挤塑机、挤塑包履层模头、附属缠绕附件等装置。挤塑包履层模头:a.采用高强度模具钢,保证模头表面的光洁度和耐磨性;b.模具可径向、纵向调节;c.模口设计采用数学模型优化设计,保证因挤出塑料厚度均匀,包履层交接处光滑平整,保证产品外观光滑平整,不影响产品外形尺寸。FRPE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满足了客户的市场需求,达到了节能增效的双赢目的。
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转运装置,但是现有的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不能有效的对管体的位置进行限定,管体在转运装置上容易滚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连接板和侧板,所述安装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上端面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垂直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通过顶板、延伸板、固定板和螺栓连接,所述顶板相对平行设有两组;
其中一组所述顶板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延伸板一端活动插在顶板上,所述顶板远离延伸板一端的下端面垂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固定板与侧板螺纹连接;
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第二安装座,另一组所述安装板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座,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杆相对平行设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纹杆与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螺纹杆位于两组连接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内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螺纹杆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座与电机一端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座内,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与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侧活动插在另一组所述安装板内,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第一收纳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一支撑座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活动插在第二支撑座内,所述第二支撑座内开设有第二收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通过连接板、连接杆的设计,从而便于对两组安装板的之间距离的进行调整,进而扩大该装置的运载量,通过侧板、顶板、延伸板、固定板和螺栓的设计,从而能够将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固定在两组侧板之间,避免管体在转运装置上滚落,该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座、2安装板、3侧板、4连接杆、5连接板、6顶板、7第一安装座、8固定板、9螺栓、10延伸板、11第二支撑座、12第一收纳槽、13第二收纳槽、14电机、15螺纹杆、16螺纹槽、17第二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安装板2、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11、第一安装座7、第二安装座17、连接板5和侧板3,所述安装板2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2通过连接板5连接,所述安装板2上端面远离连接板5的一侧垂直焊接有侧板3,所述侧板3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3通过顶板6、延伸板10、固定板8和螺栓9连接,所述顶板6相对平行设有两组;
其中一组所述顶板6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延伸板10一端活动插在顶板6上,所述顶板6远离延伸板10一端的下端面垂直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螺纹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穿过固定板8与侧板3螺纹连接,从而便于对固定板8的位置进行限定;
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2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1、第二安装座17,另一组所述安装板2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11、第一安装座7,所述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11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1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座17,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11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座7。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座1通过连接杆4与第二支撑座11连接,所述连接杆4相对平行设有两组,连接杆4便于将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11进行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座17通过螺纹杆15与第一安装座7连接,所述螺纹杆15位于两组连接杆4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座17内固定安装有电机14,所述螺纹杆15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座17与电机14一端连接,所述螺纹杆15远离电机14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座7内,所述第一安装座7内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15相适配的螺纹槽16,螺纹杆15与第一安装座7螺纹配合。
具体的,所述连接板5一侧与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另一侧活动插在另一组所述安装板2内,所述安装板2内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2,从而便于对连接板5进行收纳。
具体的,所述连接杆4一端与第一支撑座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另一端活动插在第二支撑座11内,所述第二支撑座11内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3,从而便于对连接杆4进行收纳。
工作原理:该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在使用时,根据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的数量对两组侧板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首先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螺纹杆15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15与第一安装座7的螺纹配合,从而使螺纹杆15能够推着第一安装座7朝着远离第二安装座17的方向运动,这时连接板5、连接杆4分别从安装板2、第二支撑座11内抽出,然后将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放置在两组侧板3之间即可,当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放置好以后,将顶板6通过固定板8卡在两组侧板3上,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最后通过叉车将该装置叉走即可,该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安装板(2)、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11)、第一安装座(7)、第二安装座(17)、连接板(5)和侧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安装板(2)通过连接板(5)连接,所述安装板(2)上端面远离连接板(5)的一侧垂直焊接有侧板(3),所述侧板(3)相对平行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3)通过顶板(6)、延伸板(10)、固定板(8)和螺栓(9)连接,所述顶板(6)相对平行设有两组;
其中一组所述顶板(6)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延伸板(10)一端活动插在顶板(6)上,所述顶板(6)远离延伸板(10)一端的下端面垂直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螺纹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穿过固定板(8)与侧板(3)螺纹连接;
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2)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1)、第二安装座(17),另一组所述安装板(2)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11)、第一安装座(7),所述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11)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1)之间设有第二安装座(17),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11)之间设有第一安装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通过连接杆(4)与第二支撑座(11)连接,所述连接杆(4)相对平行设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7)通过螺纹杆(15)与第一安装座(7)连接,所述螺纹杆(15)位于两组连接杆(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7)内固定安装有电机(14),所述螺纹杆(15)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座(17)与电机(14)一端连接,所述螺纹杆(15) 远离电机(14)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座(7)内,所述第一安装座(7)内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15)相适配的螺纹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一侧与其中一组所述安装板(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另一侧活动插在另一组所述安装板(2)内,所述安装板(2)内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一端与第一支撑座(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另一端活动插在第二支撑座(11)内,所述第二支撑座(11)内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3)。
CN202021812148.2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3355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2148.2U CN21335531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2148.2U CN21335531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5314U true CN213355314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2148.2U Active CN21335531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5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5791U (zh) 通用模具安装压板
CN213355314U (zh) 一种双塑中空壁复合缠绕管生产加工用转运装置
CN102610833B (zh) 一种锌溴液流电池极板的表面撒碳工艺及所用设备
CN211762212U (zh) 一种能够调节压制力度的木质家具用压胶装置
CN2130014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生产用零部件清洗装置
CN216329491U (zh) 中埋式自粘钢边止水带挤出硫化生产线
CN113182354B (zh) 一种减薄双面光电池极耳用铝箔的冷轧设备
CN21192301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底座
CN203325570U (zh) 一种截面导线的加工设备
CN113478857B (zh) 扁孔缠绕结构壁管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10390041U (zh) 一种包塑机组更换螺杆装置
CN218695468U (zh) 金属制品用加工定位机构
CN219505016U (zh) 木门包边覆胶装置
CN214211766U (zh) 一种冷拉钢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9768865U (zh) 一种hdpe管成型用模具
CN215202375U (zh) 一种片材冲切模具
CN219357429U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铝型材牵引装置
CN216566545U (zh) 一种纸塑淋膜包装材料生产用卷收装置
CN213270699U (zh) 一种新型模具连接板
CN219236440U (zh) 一种兼容无沥青环保型pe胶结地毯的生产线
CN215054345U (zh) 一种环保隔热型节能幕墙铝单板
CN211388266U (zh) 一种塑料管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17704243U (zh) 一种方便出模的3d纳米微纹模具
CN219387735U (zh) 一种具有新型缓冲结构的pe门底挡风条
CN220072036U (zh) 一种用于冷轧钢板加工的喷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ransfer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double plastic hollow wall composite winding pip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Pledgee: Sichuan Pingwu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SICHUAN YASU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39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