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1149U -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1149U
CN213351149U CN202022193042.5U CN202022193042U CN213351149U CN 213351149 U CN213351149 U CN 213351149U CN 202022193042 U CN202022193042 U CN 202022193042U CN 213351149 U CN213351149 U CN 21335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piece
fixing
turbine shel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30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Machine 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Machine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Machine 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Machine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30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1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1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包括轴顶紧机构、阀片顶紧机构、固定机构及定位机构。轴顶紧机构包括第一顶紧组件、第二顶紧组件:第一顶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弹簧销及第一顶压件,第一顶压件用于抵压摇臂以限制司太立轴沿其轴向移动;第二顶紧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弹簧销及第二顶压件,第二顶压件用于抵压挡圈以限制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阀片顶紧机构包括第三弹簧销、第三顶压件及手柄组件,手柄组件用于压缩第三弹簧,使得第三顶压件抵压阀片以限制阀片相对司太立轴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可实现司太立轴与阀片、司太立轴与挡圈的两处焊接,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提升焊接效率;装夹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壳焊接领域,尤其涉及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应用在重型卡车的发动机中,它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考验是高温及疲劳。涡轮增压器工作温度一般在600-650°,而使用 AVG技术的涡轮会产生1000℃的高温。发动机每个冲程排出的高温废气被引入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带动内部的叶轮工作后,经涡轮壳的废气阀门及出气端再排出。因车辆在加速、刹车、减速等过程会造成发动机的温度变化,涡轮排废阀门的主要失效形式就是高温变形、交变温度引起的塑性变形,阀门高速开启、闭合的热机械疲劳。
现有涡轮增压器排废阀组件,包括司太立轴和阀片,需要将司太立轴和阀片焊接在一起,司太立轴(12)的材料为具有超高温强度的合金材料司太立6 号(stellite alloyN0.6材质),阀片的材料是ST STEEL AISI 321不锈钢。针对stellite alloy N0.6材质(轴)与ST STEEL AISI 321材质(阀片)异种钢材焊接,现有焊接工艺是:手工TIG焊+手动工装,手工TIG焊接过程因焊接速度、送丝量、送丝速度,焊接轨迹不稳定,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异种钢材的自熔焊接,熔池内部易出现碳化物析出引起的焊接裂纹,严重影响焊接质量;手动工装装夹复杂,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现有涡轮增压器排废阀组装件采用手工焊接后,在试验中出现废气阀片焊接处脱落、破裂(大约1900-2300小时的发动机测试),经检测分析,焊缝表面出现裂纹,熔池内部有贯穿裂纹,合格率低。
针对特有的司太立轴与阀片的焊接,现有手动工装具有以下缺点:无法锁紧涡轮壳及焊接小零件;焊接间隙不稳定;一次装夹焊接两处,手动工装结构复杂、效率低;固定涡轮壳只有定位无锁紧,对司太立轴只有定位无锁紧,司太立轴和阀片上焊接部位尺寸小,焊接部分机构紧凑,导致焊接间隙、焊接角度尺寸不稳定,且焊接操作不方便,装夹效率低,无法保证定位重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涡轮壳包括涡轮壳本体、法兰、设置在涡轮壳本体上的司太立轴与阀片,阀片套设在司太立轴上,所述司太立轴的第一端部设置有摇臂,司太立轴的第二端部套设有挡圈,所述焊接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司太立轴的轴顶紧机构、用于固定阀片的阀片顶紧机构、用于固定阀片顶紧机构的固定机构以及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与法兰的定位机构,轴顶紧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摇臂的第一顶紧组件、用于固定挡圈的第二顶紧组件;
所述第一顶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弹簧销以及与第一弹簧销连接的第一顶压件,所述第一弹簧销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顶压件用于抵压摇臂以限制司太立轴沿其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顶压件抵压摇臂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第二顶紧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设置在第二固定件上的第二弹簧销以及与第二弹簧销固定连接的第二顶压件,所述第二弹簧销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销相对第二固定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顶压件转动,所述第二顶压件用于抵压挡圈,以限制所述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二顶压件顶紧挡圈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阀片顶紧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三弹簧销、第三顶压件及手柄组件,所述第三弹簧销包括第三弹簧,所述手柄组件与第三顶压件连接,其用于压缩所述第三弹簧,使得所述第三顶压件抵压阀片以限制阀片相对司太立轴运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用于抵压阀片顶紧机构,以限制所述阀片顶紧机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弹簧销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转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推杆的一端部并抵触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面,所述第一顶压件设置在第一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顶压件抵压摇臂以限制司太立轴沿其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二弹簧销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转动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推杆的一端部并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顶压件设置在第二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使得所述第二顶压件抵压挡圈,以限制所述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与手柄固定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第三顶压件固定连接,所述阀片顶紧机构还包括设置有开孔的罩壳,所述第三弹簧销及连接件设置在罩壳内,所述手柄的底部设置在罩壳内,其上部探出开孔;所述手柄组件能够在罩壳内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的定位芯、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边缘的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法兰面的第三定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以及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三抵接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以及与第四驱动机构连接的第四抵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压件抵压摇臂的一端部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压件抵压摇臂的一端部具有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顶压件包括横板及设置在横板下的纵板,所述横板与纵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工装还包括设置在涡轮壳上方的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一移动端的送丝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二移动端的焊枪、用于固定摇臂的手压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可以实现司太立轴与阀片、司太立轴与挡圈的两处焊接,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提升焊接效率,焊接尺寸稳定;装夹简单,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D-D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图4中E-E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图4中F-F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第三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的侧视图;
图11是司太立轴的立体图;
图12是阀片的立体图;
图13是摇臂的立体图;
图14是挡圈的立体图;
图15是涡轮壳的立体图;
图16是涡轮壳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中待焊部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涡轮壳,11-涡轮壳本体,12-司太立轴,13-阀片, 14-摇臂,15-挡圈,16-法兰,2-轴顶紧机构,21-第一固定件,22-第一弹簧销, 23-第一顶压件,24-第二固定件,25-第二弹簧销,26-第二顶压件,3-阀片顶紧机构,31-第三弹簧销,32-第三顶压件,33-手柄,34-罩壳,35-连接件,4- 固定机构,41-第一驱动机构,42-第一抵接件,51-第二驱动机构,52-第二抵接件,53-第三驱动机构,54-第三抵接件,55-第四驱动机构,56-第四抵接件, 6-手压钳,7-待焊部,8-送丝机构,9-焊枪,10-定位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涡轮壳1包括司太立轴12及设置在司太立轴12(Stellite 6)上的不锈钢阀片(AISI 321),所述不锈钢阀片13上设置有贯通孔,当司太立轴12穿过贯通孔后进行焊接使得两者固定。所述不锈钢阀片13上还设置有开孔,所述司太立轴12和不锈钢阀片13的开孔之间具有待焊部7,通过在待焊部7进行焊接将司太立轴12与不锈钢阀片13这两种异种钢材焊接固定。所述待焊部7为具有一定长度的长圆孔,如腰圆孔形状,所述待焊部7具有中心A、以及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B与第二端部C。在实际应用中,长圆孔的尺寸为 9.5mm×4.3mm×2.8mm,尺寸较小。
所述涡轮壳1包括涡轮壳本体11、法兰16、设置在涡轮壳本体11上的司太立轴12与阀片13,所述阀片13套设在司太立轴12上,所述司太立轴12的第一端部设置有摇臂14,所述司太立轴12的第二端部套设有挡圈15,所述司太立轴12为圆柱状结构,所述阀片13具有通孔,所述挡圈15为中空圆环结构,参见图11-图16。
所述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司太立轴12的轴顶紧机构2、用于固定阀片13的阀片顶紧机构3、用于固定阀片顶紧机构3的固定机构4以及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与法兰16的定位机构。
所述轴顶紧机构2包括用于固定摇臂14的第一顶紧组件、用于固定挡圈15 的第二顶紧组件。
所述第一顶紧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具体参见图1、图2、图4、图7,所述第一顶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21、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的第一弹簧销22 以及与第一弹簧销22连接的第一顶压件23,所述第一弹簧销22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优选为压簧。所述第一固定件21起固定支撑作用。所述第一顶压件23用于抵压摇臂14以限制司太立轴12沿其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顶压件23 用于抵压摇臂14以限制司太立轴12沿其轴向移动(所述涡轮壳上有供司太立轴穿过的孔,孔与司太立轴间隙配合,当只要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 可将司太立轴顶紧固定以限制其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 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弹簧销22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转动(360°旋转)的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推杆的一端部并抵触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顶压件23设置在第一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顶压件23与第一弹簧分别在第一固定件21的两侧。所述第一推杆套设有第一弹簧的一端部为便于手持的手持部(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与手持部之间,手持部为圆盘结构),所述第一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手持部压缩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以限制司太立轴12沿其轴向移动。当需要定位时,往靠近摇臂14方向推第一推杆以挤压第一弹簧,直至所述第一顶压件23压住摇臂14后,松开第一推杆,所述第一顶压件23自动顶紧摇臂14。
所述第一顶压件23与第一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顶压件23的结构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具体地,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的一端部具有凸出部 (尖锐部),以更好抵压摇臂14。
所述第二顶紧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具体参见图1、图2、图4、图8,所述第二顶紧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24、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4上的第二弹簧销25 以及与第二弹簧销25固定连接的第二顶压件26,所述第二弹簧销25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销25相对第二固定件2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顶压件26转动,所述第二顶压件26用于抵压挡圈15以限制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即使得挡圈固定,当所述第二顶压件26顶紧挡圈15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件24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二弹簧销25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旋转转动的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推杆的一端部并抵触所述第二固定件24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顶压件 26设置在第二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顶压件26与第二弹簧分别在第二固定件24的两侧。所述第二推杆套设有第二弹簧的一端部为便于手持的手持部(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4与手持部之间,手持部为圆盘结构),所述第二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使得所述第二顶压件26 抵压挡圈15以限制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即限制挡圈移动。当需要定位时,往靠近挡圈15方向推第二推杆以挤压第二弹簧,再旋转第二顶压件26,所述第二顶压件26压住摇臂14后,松开第二推杆,所述第二顶压件26自动顶紧挡圈15。
所述第二顶压件26与第二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顶压件26的结构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具体地,所述第二顶压件26抵压摇臂14的一端部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形成L形结构,以更好抵压挡圈15的圆环面和外周向面。
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的具体结构如下:具体参见图1、图2、图4、图6,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的第三弹簧销31、第三顶压件32及手柄组件,所述第三弹簧销31包括第三弹簧,所述手柄组件与第三顶压件32连接,其用于压缩所述第三弹簧,使得所述第三顶压件32抵压阀片13以限制阀片13相对所述司太立轴运动(阀片 13沿司太立轴12的轴向移动和阀片13沿司太立轴12角度方向的转动),具体地,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33及与手柄33固定连接的连接件35,所述连接件 35与第三顶压件32固定连接,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还包括设置有开孔的罩壳34,所述第三弹簧销31及连接件35设置在罩壳34内,所述手柄33底部设置在罩壳34内,其上部探出开孔,所述手柄组件能够在罩壳34内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优选为压簧。推动手柄33,手柄33与连接件35 压缩压簧,连接件35和第三顶压件32后缩(向靠近压簧方向移动),再向上旋转整个阀片顶紧机构3,即松开阀片,可顺利取出涡轮壳1。装配新的涡轮壳 1后,往下转动整个阀片顶紧机构3,松开手柄33,压簧张开以推着连接件35 和第三顶压件32前移(向远离压簧方向移动,向阀片方向移动),第三顶压件 32可顶紧阀片13。
所述第三顶压件32的结构有多种,具体地,所述第三顶压件32包括横板及设置在横板下的纵板,所述横板与纵板垂直,形成L型结构,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横板优选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三顶压件32接触阀片13时,可使得阀片13 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板与纵板之间的空间内,以更好地卡紧阀片13,防止其在焊接中移动。
所述手柄33与罩壳34垂直设置,其为圆柱形,方便操作。
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1以及与第一驱动机构41连接的第一抵接件42,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抵接件42用于抵压阀片顶紧机构3,以限制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转动,即限制阀片13沿司太立轴12角度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一抵接件42与罩壳34垂直设置,因第三弹簧销31在水平方向(罩壳34 的长度方向)有顶紧力,但在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没有顶紧力,增加固定机构4,可限制阀片顶紧机构3转动,增加在垂直方向的顶紧力,更好地固定阀片13。
所述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参见图1和图2,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的定位芯10、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边缘的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法兰16侧面的第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芯10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限制5个自由度。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1 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51连接的第二抵接件5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1用于驱动第二抵接件52抵压涡轮壳本体11边缘以固定涡轮壳本体;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3以及与第三驱动机构53连接的第三抵接件54,第三驱动机构53用于驱动第三抵接件54抵压涡轮壳本体11边缘以固定涡轮壳本体;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55以及与第四驱动机构55连接的第四抵接件56,所述第四驱动机构55用于驱动第四抵接件56抵压固定法兰16的侧面,以固定法兰16。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1、第二驱动机构51、第三驱动机构53与第四驱动机构55均为气缸,方便操作。每个气缸对应一个操作开关,方便控制对应的抵接件抵压涡轮壳。
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涡轮壳法兰16正面的支撑钉57,限制1个旋转自由度。所述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还包括用于固定摇臂14的手压钳6。
所述焊接工装还包括设置在涡轮壳1上方的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一移动端的送丝机构8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二移动端的焊枪9,送丝机构8 上设置有焊材可送丝,焊枪9用于焊接。
所述司太立轴12与阀片、司太立轴12与挡圈之间均需要焊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焊接工装进行焊接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预先焊接司太立轴12与摇臂14,组成摇臂组件;
步骤二:将摇臂组件、阀片13、挡圈15按要求装入涡轮壳本体内,即阀片套设在摇臂组件的司太立轴上,挡圈设置在司太立轴的一端部;
步骤三:手动将涡轮壳装入定位芯10,法兰16正面抵住支撑钉57,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锁紧涡轮壳本体,所述第三定位组件顶紧法兰16 侧面,涡轮壳被锁紧;
步骤四:所述第一顶紧机构顶紧摇臂组件与涡轮壳上衬套平面贴紧,司太立轴12的轴向锁紧(其一端部锁紧);
步骤五:所述第二顶紧机构顶紧挡圈15与涡轮壳下衬套平面锁紧,挡圈与司太立轴的相对位置锁紧(其另一端部锁紧);
步骤六:所述摇臂支撑钉顶紧摇臂下侧面,手压钳6锁紧摇臂14角向位置;
步骤七:在阀片13与涡轮壳下衬套之间插入第一间隙片;
步骤八:阀片顶紧机构3轴向固定阀片13,使得阀片13与第一间隙片贴紧,同时角向顶紧阀片13与涡轮壳排废面贴紧;
步骤九:固定机构4压紧阀片顶紧机构3,进一步锁紧阀片13位置;
步骤十:使用填丝焊对司太立轴12与阀片13上的待焊部7进行焊接;
步骤十一:松开第一驱动机构,旋转阀片顶紧机构至脱离阀片,松开第一顶紧组件和第二顶紧组件,打开手压钳6,在摇臂与涡轮壳上衬套平面之间插入第二间隙片;
步骤十二:依次操作阀片顶紧机构、手压钳6、第一顶紧组件、第二顶紧组件、轴顶紧机构,将司太立轴与阀片固定,再焊接司太立轴12与挡圈15。
所述第一间隙片为2-3mm的不锈钢片,作用是保证焊接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片为0.1-1mm的钼片,作用是保证焊接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可以实现司太立轴与阀片、司太立轴与挡圈的两处焊接,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提升焊接效率,焊接尺寸稳定;装夹简单,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涡轮壳(1)包括涡轮壳本体(11)、法兰(16)、设置在涡轮壳本体(11)上的司太立轴(12)与阀片(13),阀片(13)套设在司太立轴(12)上,所述司太立轴(12)的第一端部设置有摇臂(14),司太立轴(12)的第二端部套设有挡圈(15),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司太立轴(12)的轴顶紧机构(2)、用于固定阀片(13)的阀片顶紧机构(3)、用于固定阀片顶紧机构(3)的固定机构(4)以及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与法兰(16)的定位机构,所述轴顶紧机构(2)包括用于固定摇臂(14)的第一顶紧组件、用于固定挡圈(15)的第二顶紧组件;
所述第一顶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21)、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的第一弹簧销(22)以及与第一弹簧销(22)连接的第一顶压件(23),所述第一弹簧销(22)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顶压件(23)用于抵压摇臂(14)以限制司太立轴(12)沿其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第二顶紧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24)、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4)上的第二弹簧销(25)以及与第二弹簧销(25)固定连接的第二顶压件(26),所述第二弹簧销(25)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销(25)相对第二固定件(2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顶压件(26)转动,所述第二顶压件(26)用于抵压挡圈(15),以限制所述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二顶压件(26)顶紧挡圈(15)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1)上的第三弹簧销(31)、第三顶压件(32)及手柄组件,所述第三弹簧销(31)包括第三弹簧,所述手柄组件与第三顶压件(32)连接,其用于压缩所述第三弹簧,使得所述第三顶压件(32)抵压阀片(13)以限制阀片(13)相对所述司太立轴运动;
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1)以及与第一驱动机构(41)连接的第一抵接件(42),所述第一抵接件(42)用于抵压阀片顶紧机构(3),以限制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弹簧销(22)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转动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推杆的一端部并抵触所述第一固定件(21)的一侧面,所述第一顶压件(23)设置在第一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以限制司太立轴(12)沿其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4)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二弹簧销(25)还包括能够在开孔内转动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推杆的一端部并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24)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顶压件(26)设置在第二推杆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推杆能够在开孔内沿其轴向移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使得所述第二顶压件(26)抵压挡圈(15)以限制所述挡圈在司太立轴上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33)与手柄(33)固定连接的连接件(35),所述连接件(35)与第三顶压件(32)固定连接,所述阀片顶紧机构(3)还包括设置有开孔的罩壳(34),所述第三弹簧销(31)及连接件(35)设置在罩壳(34)内,所述手柄(33)的底部设置在罩壳(34)内,其上部探出开孔;所述手柄组件能够在罩壳(34)内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的定位芯(10)、用于固定涡轮壳本体(11)边缘的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法兰(16)面的第三定位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1)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51)连接的第二抵接件(52);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53)以及与第三驱动机构(53)连接的第三抵接件(54);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四驱动机构(55)以及与第四驱动机构(55)连接的第四抵接件(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压件(26)抵压摇臂(14)的一端部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压件(23)抵压摇臂(14)的一端部具有凸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压件(32)包括横板及设置在横板下的纵板,所述横板与纵板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工装还包括设置在涡轮壳(1)上方的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一移动端的送丝机构(8)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第二移动端的焊枪(9)、用于固定摇臂(14)的手压钳(6)。
CN202022193042.5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Active CN213351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3042.5U CN21335114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3042.5U CN21335114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1149U true CN213351149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5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3042.5U Active CN21335114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1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7927B2 (ja) エーロフォイルを修理および製作するための固相抵抗溶接
US8925200B2 (en) Method for repairing an airfoil
CN108031944B (zh) 一种降低叶片组件焊接变形的扇形夹具及方法
JP2012228718A (ja) 缶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を用いた缶体の製造方法
JPS60161086A (ja) 工業用ロボツト作動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工業用ロボツト
CN105215723A (zh) 轴的多向夹紧装置
US414112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ne or more vanes from a gas turbine compressor stator
CN213351149U (zh)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工装
CN209773831U (zh) 一种消声器辅助焊接夹具及具有该夹具的旋转工作台
CN111922601A (zh) 一种引出搅拌摩擦焊匙孔的焊接工装及焊接工艺
US3702169A (en) Friction welder with floating workpiece fixture
CN210188800U (zh) 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CN205218567U (zh) 轴的多向夹紧装置
CN214350704U (zh) 一种气缸弹簧式快速装卸油杯机构
CN210306257U (zh) 一种用于高压燃油管球头激光焊接装置
EP2327505A2 (en) Welding repair method
CN209565696U (zh) 一种钢管与冲压件隔板环焊装置
CN112091476A (zh) 一种涡轮壳排废阀焊接用焊丝、焊接工艺及焊接工装
CN105215886A (zh) 排气管的夹紧装置
CN205218565U (zh) 轴的斜楔式夹紧装置
CN212239851U (zh) 车用尾气管焊接装置
EP1000695A2 (en) Indexing turret
CN221019503U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角器齿壳焊接夹具
CN218016707U (zh) 消声器主体吊耳焊接用夹具
CN215034825U (zh) 一种汽车前门工位焊装夹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