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2192U -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2192U
CN213332192U CN202022184581.2U CN202022184581U CN213332192U CN 213332192 U CN213332192 U CN 213332192U CN 202022184581 U CN202022184581 U CN 202022184581U CN 213332192 U CN213332192 U CN 213332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hock absorber
wall
shell
bumper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45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Chirun Cold Extu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Chirun Cold Extu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Chirun Cold Extu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Chirun Cold Extu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45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2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2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2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该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镁合金材料制成,且强度高质量轻,镁合金最大的优势是重量轻,镁的密度只有1.74g/cm3,是铝的2/3,铁的2/9,而镁合金中镁含量一般都会超过90%,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强度低,长时间使用会降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两侧的曲杆离开阻尼垫两侧的卡块上的卡槽内时阻尼垫可以从第一壳体上的凹槽内取出更换,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多与阻尼垫固接,长时间使用,会使阻尼块磨损严重,需要减震器整体更换,浪费资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减震器应用在汽车行业广泛,减震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的器具,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震器,且减震器外壳决定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强度低,长时间使用会降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多与阻尼垫固接,长时间使用,会使阻尼块磨损严重,需要减震器整体更换,浪费资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强度低,长时间使用会降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板弹簧、夹板、螺栓、第二橡胶垫和螺母;
所述底板的底端固接在第一壳体的底端中间内壁,所述底板的顶端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顶端中间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上方外壁均与第二壳体和第二橡胶垫的中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橡胶垫的底端固接在第二壳体的顶端,所述螺栓的上方外壁与螺母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母的底端与第二橡胶垫的顶端中间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固接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阻尼垫、卡块、卡槽、曲杆、螺纹管、轴承和把手;
所述阻尼垫的左侧外壁与第一壳体的上方右侧凹槽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垫的上方右端与第二壳体的下方左侧外壁相贴合,所述阻尼垫的左侧顶端固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间右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外壁与第一壳体的上方左侧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曲杆的左侧外壁与螺纹管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转动相连,所述曲杆的左端固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优选的,所述阻尼垫的厚度为3-5cm。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表面与曲杆的右侧外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镁合金材料制成,且强度高质量轻,镁合金最大的优势是重量轻,镁的密度只有1.74g/cm3,是铝的2/3,铁的2/9,而镁合金中镁含量一般都会超过90%,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强度低,长时间使用会降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阻尼垫、卡块、卡槽、曲杆、螺纹管、轴承和把手之间的配合,螺纹管通过轴承在第一壳体内转动,使曲杆向内侧移动,此时人工手握把手,当两侧的曲杆离开阻尼垫两侧的卡块上的卡槽内时阻尼垫可以从第一壳体上的凹槽内取出更换,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壳体多与阻尼垫固接,长时间使用,会使阻尼块磨损严重,需要减震器整体更换,浪费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阻尼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卡块、卡槽和曲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曲杆、螺纹管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橡胶垫,3、第二壳体,4、调节机构,401、底板,402、弹簧,403、夹板,404、螺栓,405、第二橡胶垫,406、螺母,5、安装机构,501、阻尼垫,502、卡块,503、卡槽,504、曲杆,505、螺纹管,506、轴承,50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上方设有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均为镁合金材料制成,且强度高质量轻,(镁合金最大的优势是重量轻,镁的密度只有1.74g/cm3,是铝的2/3,铁的2/9,而镁合金中镁含量一般都会超过90%),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底板401弹簧402、夹板403、螺栓404、第二橡胶垫405和螺母406,底板401的底端固接在第一壳体1的底端中间内壁,底板401的顶端固接有弹簧402,弹簧402的顶端固接有夹板403,夹板403的顶端中间固接有螺栓404,螺栓404的上方外壁均与第二壳体3和第二橡胶垫405的中间内壁间隙配合,第二橡胶垫405的底端固接在第二壳体3的顶端,第二橡胶垫405对第二壳体3起到降噪的效果,螺栓404的上方外壁与螺母406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螺母406的底端与第二橡胶垫405的顶端中间相贴合,螺栓404调节弹簧402的弹性系数,螺母406对调节完成后对螺栓404进行固定限位。
第一壳体1的底端固接有第一橡胶垫2,第一橡胶垫2对第一壳体1起到降噪效果。
第一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机构5,安装机构5包括阻尼垫501、卡块502、卡槽503、曲杆504、螺纹管505、轴承506和把手507,阻尼垫501的左侧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上方右侧凹槽内表面相贴合,阻尼垫501的上方右端与第二壳体3的下方左侧外壁相贴合,阻尼垫501增大了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通过弹簧402的弹性使第二壳体3不停的颤动,阻尼垫501有橡胶材质制成,阻尼垫501的左侧顶端固接有卡块502,卡块502的中间右侧开设有卡槽503,卡槽503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曲杆504,两侧的曲杆504插在阻尼垫501两侧的卡块502上的卡槽503内使阻尼垫501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的凹槽内,反之当两侧的曲杆504离开阻尼垫501两侧的卡块502上的卡槽503内时阻尼垫501可以从第一壳体1上的凹槽内取出更换,曲杆504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上方左侧内壁间隙配合,曲杆504的左侧外壁与螺纹管505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螺纹管505通过轴承506与第一壳体1转动相连,曲杆504的左端固接有把手507,螺纹管505通过轴承506在第一壳体1内转动,使曲杆504左右移动,此时人工手握把手507,把手507的外壁加工有磨纹,增大摩擦力,阻尼垫501的厚度为3-5cm,增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摩擦力,卡槽503的内表面与曲杆504的右侧外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0.2mm,使阻尼垫501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的凹槽内稳定。
在使用该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时,首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均为镁合金材料制成,且强度高质量轻,(镁合金最大的优势是重量轻,镁的密度只有1.74g/cm3,是铝的2/3,铁的2/9,而镁合金中镁含量一般都会超过90%),螺栓404带动夹板403使弹簧402压缩,调节弹簧402的弹性系数,螺母406对调节完成后对螺栓404进行固定限位,螺纹管505通过轴承506在第一壳体1内转动,使曲杆504向内侧移动,此时人工手握把手507,当两侧的曲杆504离开阻尼垫501两侧的卡块502上的卡槽503内时阻尼垫501可以从第一壳体1上的凹槽内取出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方设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安装有调节机构(4);
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底板(401)弹簧(402)、夹板(403)、螺栓(404)、第二橡胶垫(405)和螺母(406);
所述底板(401)的底端固接在第一壳体(1)的底端中间内壁,所述底板(401)的顶端固接有弹簧(402),所述弹簧(402)的顶端固接有夹板(403),所述夹板(403)的顶端中间固接有螺栓(404),所述螺栓(404)的上方外壁均与第二壳体(3)和第二橡胶垫(405)的中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橡胶垫(405)的底端固接在第二壳体(3)的顶端,所述螺栓(404)的上方外壁与螺母(406)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母(406)的底端与第二橡胶垫(405)的顶端中间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端固接有第一橡胶垫(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机构(5);
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阻尼垫(501)、卡块(502)、卡槽(503)、曲杆(504)、螺纹管(505)、轴承(506)和把手(507);
所述阻尼垫(501)的左侧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上方右侧凹槽内表面相贴合,所述阻尼垫(501)的上方右端与第二壳体(3)的下方左侧外壁相贴合,所述阻尼垫(501)的左侧顶端固接有卡块(502),所述卡块(502)的中间右侧开设有卡槽(503),所述卡槽(503)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曲杆(504),所述曲杆(504)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上方左侧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曲杆(504)的左侧外壁与螺纹管(505)的中间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管(505)通过轴承(506)与第一壳体(1)转动相连,所述曲杆(504)的左端固接有把手(5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07)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垫(501)的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03)的内表面与曲杆(504)的右侧外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1-0.2mm。
CN202022184581.2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Active CN213332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4581.2U CN2133321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4581.2U CN2133321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2192U true CN21333219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4581.2U Active CN213332192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2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307B (zh) 一种城轨车辆受电弓多自由度弓头
CN213332192U (zh) 一种减震器的高强度轻量化壳体
CN212861061U (zh) 伸缩式连杆悬置
CN210027779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四向液压空气避震结构
CN103057392B (zh) 一种发动机悬挂总成
CN202966461U (zh) 一种轻型卡车驾驶室用前悬及翻转机构
CN112223970B (zh) 一种采用扭杆为弹性元件的副簧装置
CN212046710U (zh) 一种城市轨道车辆弹性车轮
CN211468669U (zh) 一种电池固定减震结构及电动车
CN212555723U (zh) 一种汽车板簧
CN211032153U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减震结构
CN210565953U (zh) 一种汽车轻量化减震器骨架组件
CN202966430U (zh) 一种电动代步车底盘
CN208264464U (zh) 一种双防盗后轮单边平叉系统
CN114683981B (zh)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CN219312497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14237216U (zh) 一种船舶配件生产的工装夹具
CN215136760U (zh) 一种轻质抗震复合式滑板轮
CN210941225U (zh) 用途广的纵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CN215334139U (zh) 一种精确调节阻尼值的汽车减振器
CN219888590U (zh)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结构橡胶主簧
CN216153518U (zh) 卷耳式车用钢板弹簧
CN218844882U (zh) 减震器
CN210265653U (zh) 一种可调节轴向长度的汽车减震器
CN218929123U (zh) 一种防受力变形的减震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