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9578U -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9578U
CN213319578U CN202022340630.7U CN202022340630U CN213319578U CN 213319578 U CN213319578 U CN 213319578U CN 202022340630 U CN202022340630 U CN 202022340630U CN 213319578 U CN213319578 U CN 213319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element
transmission
fixing
guide groov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06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玲
武刚
施丰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fi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06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9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9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9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分离元件、传感器、驱动组件、第一传动元件、第二传动元件、弹性元件;在传感器检测到磨机的情况下,传感器向驱动组件传输第一信号,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传动元件、第二传动元件传动,第二传动元件靠近并挤压弹性元件,第一传动元件与第二传动元件共同作用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完全分离。其优点在于,分离元件可以快速插入砂纸与磨机之间,对砂纸进行初步分离;利用第一传动元件与第二传动元件,对砂纸提供方向向下的拉扯力,对砂纸进行完全分离;弹性元件提供反弹力,使第二传动元件与砂纸紧密贴合,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砂纸;无须识别砂纸位置,并且对砂纸的形状、尺寸无要求,提高砂纸的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自动化打磨工序中,一般使用机械臂携带磨机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打磨,具有打磨效率高、作业时间不受限制、打磨质量稳定且粉尘污染少等优点,已经大范围替代人工打磨工序或半自动打磨工序。
在打磨工序中,砂纸与磨机托盘的固定方式大都采用子母扣贴合的方式,即砂纸背面使用细软的绒毛,磨机表面使用带钩刺的弹性纤维,砂纸的绒毛与磨机的弹性纤维相贴合。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机械爪夹取砂纸,从而将砂纸与磨机分离。
但是利用机械爪撕去砂纸具有一些缺陷。如由于机械爪控制比较复杂困难,无法准确快速地将砂纸与磨机分离。另外,打磨后的砂纸通常会发生形变,即有原来的圆形变成不规则形状,使得机械爪无法准确识别砂纸的位置,进而出现机械爪无法撕取砂纸的情况,并径向后续打磨进程。此外,由于砂纸的规格不同,如种类、形状、尺寸(厚度)等不同,使得机械爪无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砂纸,易导致撕取砂纸失败的问题。
因此,针对相关技术中机械爪无法精准撕取砂纸以及无法适用于不同砂纸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机械爪无法精准撕取砂纸以及无法适用于不同砂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有导向槽;
分离元件,所述分离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后侧,用于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初步分离;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后侧,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前侧,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至少一端;
其中,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磨机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向所述驱动组件传输第一信号,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传动,所述第二传动元件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共同作用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完全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元件为由竖直板与水平板构成的折弯板,所述竖直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连接,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元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磨机钩刺至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上表面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导向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导向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之间的上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元件为弧形板或斜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
第三传动元件,所述第三传动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四传动元件,所述第四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第五传动元件,所述第五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元件、所述第四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干支撑元件,若干所述支撑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两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干第四固定元件,若干所述第四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纳腔设置一所述支撑元件;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一端的一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容纳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固定元件包括:
第四上固定元件,所述第四上固定元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固定连接;
第四下固定元件,所述第四下固定元件与所述第四上固定元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干封闭元件,在每一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外侧设置一所述封闭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为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为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中心距等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外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传感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孔,若干安装孔围绕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利用分离元件可以快速插入砂纸与磨机之间,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初步分离;利用第一传动元件与第二传动元件,对砂纸提供方向向下的拉扯力,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完全分离;利用弹性元件提供的反弹力,使第二传动元件与砂纸紧密贴合,从而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砂纸;无须识别砂纸位置,并且对砂纸的形状、尺寸无要求,提高砂纸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撕砂纸装置的示意图;
图2A-2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离元件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第一传动元件、第二传动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固定元件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一固定元件1、导向槽2、分离元件3、传感器4、第一传动元件5、第二传动元件6、弹性元件7、驱动元件8、第三传动元件9、第四传动元件10、第五传动元件11、导向元件12、支撑元件13、第二固定元件14、第三固定元件15、第四上固定元件16、第四下固定元件17、第一容纳腔18、第二容纳腔19、封闭元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固定元件1、分离元件3、传感器4、驱动组件、第一传动元件5、第二传动元件6和弹性元件7。其中,分离元件3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表面,用于将砂纸与磨机进行初步分离;传感器4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一侧,用于获取磨机是否靠近或远离自动撕砂纸装置的信号;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用于在传感器4传输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动作;第一传动元件5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元件6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与第一传动元件5传动连接,在第一传动元件5和第二传动元件6的作用下,砂纸进入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之间,使砂纸与磨机完全分离;弹性元件7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第二传动元件6的一端,在第二传动元件6接触弹性元件7的情况下,弹性元件7向第二传动元件6提供弹力,使第二传动元件6能够与砂纸紧密贴合。
如图1、图2A、图2B所示,第一固定元件1包括导向槽2,导向槽2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中部或靠近第一固定元件1的一侧,并贯穿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其用于使被分离的砂纸经导向槽2由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侧进入到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2的长度大于常规砂纸的最大直径,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砂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1为钣金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1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孔,若干安装孔围绕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四周,用于将第一固定元件1安装在其他设备。
如图2A、图2B所示,分离元件3为由水平板和竖直板构成的折弯板,竖直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位于导向槽2的后侧;水平板的第一端与竖直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形成一直角结构;水平板的第二端朝向导向槽2的前侧,用于在磨机靠近的情况下,伸入磨机与砂纸之间,以使砂纸与磨机分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元件3还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板的第一端、竖直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在分离砂纸时,使砂纸沿着弧形板的弧度进入导向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板的第二端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的上部,即水平板的宽度小于导向槽2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板的第二端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的上部,即水平板的宽度等于导向槽2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板的第二端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即水平板的宽度大于导向槽2的宽度。
其中,在水平板的宽度小于导向槽2的宽度的情况下水平板插入砂纸与磨机之间时,已经被分离的砂纸有可能在接触竖直板后进入导向槽2,容易出现卡顿、砂纸折叠凳情况;在水平板的宽度大于等于导向槽2的宽度的情况下,水平板插入砂纸与磨机之间时,已经被分离的砂纸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不接触竖直板进入导向槽,不易出现砂纸折叠情况。
其中,水平板的长度大于大于常规砂纸的最大直径,从而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砂纸。
其中,水平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磨机钩刺至第一固定元件1的上表面的距离,从而避免水平板与磨机的下表面接触,防止水平板切割钩刺的根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砂纸进入导向槽2的内侧,自动撕砂纸装置还包括导向元件12,导向元件12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导向槽2的下侧,用于使砂纸沿着导向元件12进入导向槽2的内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导向元件12的第一端与导向槽2的前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元件12为斜板,斜板的第一端与导向槽2的前侧固定连接,斜板的第二端斜向下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且斜板的第二端在导向槽2的后侧的前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元件1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第一端与导向槽2的前侧固定连接,弧形板的第二端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且弧形板的第二端在导向槽2的后侧的前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导向元件12的第二端与导向槽2的后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元件12为斜板,斜板的第一端与导向槽2的后侧固定连接,斜板的第二端斜向下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且斜板的第二端在导向槽2的前侧的后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元件1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第一端与导向槽2的后侧固定连接,弧形板的第二端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和后侧之间,且弧形板的第二端在导向槽2的前侧的后部。
如图1所示,传感器4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在磨机向自动撕砂纸装置靠近的情况下,传感器4检测到磨机运动的信号,从而向中控装置(如中控机)发出动作信号,中控机控制驱动组件动作,在砂纸还未接触分离元件3的情况下,驱动组件预先准备分离砂纸的动力。
在传感器4的正上方,第一固定元件1开设有监测槽,用于使传感器4通过该监测槽检测磨机是否靠近或远离自动撕砂纸装置。
其中,从俯视视角观察,传感器4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位于监测槽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的内部,即监测槽的外形尺寸大于传感器4的外形尺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4为光电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用于发射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并根据发射信号与返回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判断磨机与自动撕砂纸装置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传感器4与第一固定元件1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便于对传感器4进行拆装维护,自动撕砂纸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元件14。第二固定元件14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传感器4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固定元件14的一侧(如前侧或后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元件14为传感器固定板。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8、第三传动元件9、第四传动元件10和第五传动元件11。其中,驱动元件8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导向槽2的后侧,且驱动元件8与传感器4电性连接(即传感器4、驱动元件8分别与中控装置电性连接);第三传动元件9与驱动元件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四传动元件10位于第三传动元件9的前侧,第五传动元件11分别与第三传动元件9、第四传动元件10传动连接。
其中,驱动元件8为驱动电机,第三传动元件9为第一同步轮,第四传动元件10为第二同步轮,第五传动元件11为同步齿形带。
驱动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在中控装置的作用下,驱动元件8进行动作,其输出轴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传动元件9随着驱动元件8的输出轴的转动而进行同方向转动;在第五传动元件11的作用下,第四传动元件10随着第三传动元件9的转动而进行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驱动元件8与第一固定元件1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便于对驱动元件8进行拆装维护,自动撕砂纸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元件15。第三固定元件15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驱动元件8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三固定元件15的一侧(如左侧或右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元件15为驱动元件固定板。
如图1、图3所示,第一传动元件5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导向槽2的后侧。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四传动元件10共轴传动设置,即在第四传动元件10转动的情况下,第一传动元件5随着第四传动元件10的转动进行同向转动。
其中,第一传动元件5为带有轴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轴的第一端嵌套设置在第四传动元件10的内部。
如图1、图3所示,第二传动元件6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位于导向槽2的前侧。第二传动元件6与第一传动元件5传动连接,即在第一传动元件5转动的情况下,第二传动元件6随着第一传动元件5的转动进行反向转动,提供一向下拉扯砂纸的作用力。
其中,第二传动元件6为带有轴的从动齿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元件5的齿轮模数与第二传动元件6的齿轮模数相同;第一传动元件5的齿数与第二传动元件6的齿数相同;第一传动元件5的齿轮外径与第二传动元件的齿轮外径相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即无砂纸进入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之间,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的中心距等于第一传动元件5的齿轮外径。
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的工作原理为:在驱动元件8工作的情况下,经过传动作用,第一传动元件5随着驱动元件8的输出轴的转动而进行同方向转动;由于第二传动元件6与第一传动元件5啮合,第二传动元件6随着第一传动元件5的转动而进行反方向转动,即第一传动元件5进行顺时针转动时,第二传动元件6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位于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之间的砂纸不断向下运动,并最终完成砂纸与磨机的分离。
弹性元件7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并分别设置在第二传动元件6的第一端、第二端的前侧,用于在第二传动元件6向第一固定元件1的前侧方向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弹性元件7向第二传动元件6提供反弹力,使第二传动元件6能够紧贴砂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为压缩弹簧。
为了减少第一传动元件5、第二传动元件6转动时的摩擦力,自动撕砂纸装置还包括若干支撑元件13。在第一传动元件5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设置至少一支撑元件13,在第二传动元件6的第一端、第二端设置至少一支撑元件13。
其中,支撑元件13为轴承。
为了对支撑元件13以及弹性元件7进行固定,自动撕砂纸装置还包括若干第四固定元件,在第一传动元件5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第二传动元件6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设置第四固定元件。
如图4所示,第四固定元件为可拆卸式第四固定元件,便于对支撑元件13、弹性元件7进行更换维护。第四固定元件包括第四上固定元件16和第四下固定元件17,第四上固定元件16固定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元件1的下表面,第四下固定元件17与第四上固定元件16进行可拆卸连接(如通过销连接)。
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位于第一传动元件5的第一端、第二端的第四固定元件在其中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8,第一容纳腔18贯穿第四固定元件的左表面和右表面设置,用于放置支撑元件13;位于第二传动元件6的第一端、第二端的第四固定元件在其中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8以及第二容纳腔19,第一容纳腔贯穿第四固定元件的左表面和右表面设置,用于放置支撑元件13,第二容纳腔19用于放置弹性元件7。
进一步地,在第四固定元件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封闭元件20,用于对位于第四固定元件内的支撑元件13进行防护。
其中,封闭元件20为轴承端盖和/或椭圆轴承端盖。在位于第一传动元件5的第一端、第二端的第四固定元件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轴承端盖;在位于第二传动元件6的第一端、第二端的第四固定元件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椭圆轴承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磨机向前运动并靠近自动撕砂纸装置,在磨机的前端位于监测槽的上方时,传感器4获取磨机信号,并向中控装置传输第一信号;中控装置根据第一信号控制驱动元件8动作,其输出轴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元件9随着输出轴的转动而进行逆时针转动,第四传动元件10在第五传动元件11的作用下,第四传动元件10随着第三传动元件9的转动而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元件5随着第四传动元件10的转动而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元件6随着第一传动元件5的转动而进行顺时针转动;磨机继续向前运动,分离元件3的水平板插入砂纸与磨机之间,使砂纸与磨机进行初步分离;砂纸进入导向槽2并沿导向元件12向下移动;砂纸进入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之间;由于砂纸具有一定的厚度,使第二传动元件6向前运动,并挤压弹性元件7,弹性元件7提供反弹力,从而使第二传动元件6紧密贴合砂纸;由于第一传动元件5与第二传动元件6进行相反的转动,向砂纸提供了方向向下的作用力,利用齿轮的啮合作用拉扯砂纸并将砂纸向下输送;随着磨机不断向前运动,砂纸在分离元件3、第一传动元件5、第二传动元件6的共同作用下,磨机完全分离;在磨机向前运动并远离监测槽的情况下,此时砂纸已经与磨机分离,并向下掉入砂纸回收装置;传感器4向中控装置传输第二信号,中控装置控制驱动元件8停止动作,在弹性元件7的作用下,第二传动元件6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有导向槽;
分离元件,所述分离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后侧,用于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初步分离;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后侧,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前侧,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至少一端;
其中,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磨机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向所述驱动组件传输第一信号,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传动,所述第二传动元件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共同作用对砂纸与磨机进行完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导向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导向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之间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
第三传动元件,所述第三传动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四传动元件,所述第四传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第五传动元件,所述第五传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元件、所述第四传动元件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传感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支撑元件,若干所述支撑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第四固定元件,若干所述第四固定元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的下表面,每一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一容纳腔设置一所述支撑元件;
其中,在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第二容纳腔设置所述弹性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封闭元件,在每一所述第四固定元件的外侧设置一所述封闭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为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为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撕砂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中心距等于所述第一传动元件的外径。
CN202022340630.7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Active CN213319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0630.7U CN21331957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0630.7U CN21331957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9578U true CN213319578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0630.7U Active CN21331957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9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112A (zh) * 2022-03-21 2022-05-27 南通新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外观检测与修复工作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112A (zh) * 2022-03-21 2022-05-27 南通新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外观检测与修复工作站
CN114536112B (zh) * 2022-03-21 2023-05-26 南通新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外观检测与修复工作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6147B1 (ko) 테이프 인쇄 장치
CN213319578U (zh) 一种自动撕砂纸装置
US5930977A (en) Automatic film-lid cohering machine
CN209351745U (zh) 一种自动出标机
CN210457406U (zh) 一种试管盖自动开启及回收装置
CN205301339U (zh) 抓杯装置
CN104869759B (zh) 贴片机料带薄膜剥离装置
CN112123207A (zh) 一种全自动砂纸更换系统
CN205915825U (zh) 一种打印机导纸机构
CN210233138U (zh) 试纸条切条装置
CN10139679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安装提手的设备
CN208556627U (zh) 一种背光源前端组装设备
CN213381023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砂纸更换系统
CN109051956A (zh) 一种打印机的双面打印换向结构
CN213378746U (zh) 一种锅柄加工用冲孔机
CN208648335U (zh) 一种打印机的双面打印换向结构
CN213664740U (zh) 电动窗帘伸缩导轨的调节结构
CN218301165U (zh) 端子安装装置及电机装配设备
CN209471252U (zh) 一种穿拉头设备用拉链布无料感应装置
CN213106973U (zh) 一种大功率高效滑刀切割装置
JP3115683U (ja) ウエットティッシュの供給装置
CN116969218B (zh) 纸张输送装置
CN209009420U (zh) 五金加工件自动送料装置
CN219320820U (zh) 一种彩票输送机构及彩票发放装置
CN213125018U (zh) 一种凸轮插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