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8602U -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8602U
CN213268602U CN202022018547.8U CN202022018547U CN213268602U CN 213268602 U CN213268602 U CN 213268602U CN 202022018547 U CN202022018547 U CN 202022018547U CN 213268602 U CN213268602 U CN 213268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ositioning
ribs
vertica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85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
张安琦
王国栋
童超
吴超俊
韩子轩
唐杰
曹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5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5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5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5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85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8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8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8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结构中存在梁构件钢筋容易移位的问题,提供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梁钢筋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梁钢筋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下部定位筋包括下横筋和定位竖筋组;下横筋沿梁钢筋的宽向设置;上部定位筋包括上横筋、两个第一定位竖筋和两个第二定位竖筋;第一定位竖筋连接于上横筋的下方、分别垂直于上横筋,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第二定位竖筋垂直间隔地连接于上横筋的上端,且两者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钢筋宽向外侧的两顶部主筋的外侧面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实现梁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建筑项目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筒结构)在绑扎梁构件钢筋时,因叠合板分布钢筋的扰动或踩踏等其他因素,造成原本梁底部的垫块及钢筋移位,即使在无叠合板的板面施工时,垫块及钢筋也极容易移位,造成梁构件钢筋定位及其保护层无法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框筒结构中存在梁构件钢筋容易移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梁钢筋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梁钢筋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
所述下部定位筋包括下横筋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的定位竖筋组,各定位竖筋组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的竖筋,所述定位槽适配所述梁钢筋的底部主筋;所述下横筋沿所述梁钢筋的宽向设置,各个所述底部主筋垂直于所述下横筋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所述定位竖筋;各个所述竖筋分别延伸至下横筋的下方,且各个竖筋在下横筋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所述上部定位筋包括上横筋、两个第一定位竖筋和两个第二定位竖筋;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横筋,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两个第二定位竖筋垂直间隔地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上端,且两者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钢筋宽向外侧的两顶部主筋的外侧面的间距;所述上横筋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之外的支撑段,用于支撑于模板上。
本方案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使用时,通过下部定位筋对梁钢筋的底部主筋进行定位,确保钢筋间距,并且通过各竖筋伸出下横筋的部分支撑于梁底面,能够可靠地限定梁的保护层厚度;同时,上部定位筋通过上横筋两端伸出的支撑段支撑在模板上,两第一定位竖筋分别卡配在梁宽向两侧面内,实现整个上部定位筋自身的定位,然后通过两个第二定位竖筋对梁钢筋上部的主筋进行定位,从而控制了梁钢筋上部间距;另外梁钢筋的重力可通过上部定位筋的上横筋部分转移至模板上,降低梁钢筋自身因重力变形影响间距。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能够方便准确地实现梁钢筋间距和保护层的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后期钢筋调整环节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在模板上未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垫块支撑于模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在模板上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直接支撑于叠合板上。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所述梁钢筋顶部和底部分别有竖向间隔的两层主筋,梁钢筋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梁钢筋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
所述下部定位筋包括底撑架和垫架;所述底撑架包括下横筋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的定位竖筋组,各定位竖筋组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的竖筋,所述定位槽适配所述梁钢筋的底部主筋的下层主筋;所述下横筋沿所述梁钢筋的宽向设置,各个底部主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下横筋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所述定位竖筋之间;各个所述竖筋分别延伸至下横筋的下方,且各个竖筋在下横筋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所述垫架包括垫筋和连接在垫筋上方的用于定位底部主筋的上一层的定位竖筋组;所述垫筋的直径等于底部两层主筋之间的竖向间距;
所述上部定位筋包括支撑筋和U型筋;
所述支撑筋包括上横筋和两个第一定位竖筋;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横筋,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所述上横筋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之外的支撑段,用于支撑于模板上;
所述U型筋开口朝上并固定连接于上横筋;所述梁钢筋顶部的靠上的一层主筋支撑于上横筋之上,所述梁钢筋顶部的靠下的一层主筋支撑于U型筋之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在模板上未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垫块支撑于模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在模板上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直接支撑于叠合板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设置梁内的示意图(有叠合板);
图2为图1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用于支撑和定位梁钢筋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设置梁内的示意图(无叠合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设置梁内的示意图(有叠合板);
图5为图4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用于支撑和定位梁钢筋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设置梁内的示意图(无叠合板)。
图标:下部定位筋10、下横筋11、定位竖筋组12、定位槽13、竖筋14、底撑架15、垫架16、垫筋17、上部定位筋20、上横筋21、第一定位竖筋22、第二定位竖筋23、支撑段24、支撑筋25、U型筋26、垫块30、梁钢筋50、底部主筋51、顶部主筋52、模板60、叠合板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梁钢筋50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10,梁钢筋50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20。
其中,下部定位筋10包括下横筋11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11的定位竖筋组12,各定位竖筋组12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11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13的竖筋14,定位槽13适配梁钢筋50的底部主筋51;下横筋11沿梁钢筋50的宽向设置,各个底部主筋51垂直于下横筋11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定位竖筋14;各个竖筋14分别延伸至下横筋11的下方,且各个竖筋14在下横筋11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上部定位筋20包括上横筋21、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和两个第二定位竖筋23;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上横筋21的下方;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分别垂直于上横筋21,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两个第二定位竖筋23垂直间隔地连接于上横筋21的上端,且两者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钢筋50宽向外侧的两顶部主筋52的外侧面的间距;上横筋21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22之外的支撑段24,用于支撑于模板60上。图1和图2中,在模板60上设置叠合板61,支撑段24直接支撑于叠合板61上。
本方案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使用时,通过下部定位筋10对梁钢筋50的底部主筋51进行定位,确保钢筋间距,并且通过各竖筋14伸出下横筋11的部分支撑于梁底面,能够可靠地限定梁的保护层厚度;同时,上部定位筋20通过上横筋21两端伸出的支撑段24支撑在模板60上,两第一定位竖筋22分别卡配在梁宽向两侧面内,实现整个上部定位筋20自身的定位,然后通过两个第二定位竖筋23对梁钢筋50上部的主筋进行定位,从而控制了梁钢筋50上部间距;另外梁钢筋50的重力可通过上部定位筋20的上横筋21部分转移至模板60上,降低梁钢筋50自身因重力变形影响间距。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能够方便准确地实现梁钢筋50间距和保护层的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后期钢筋调整环节的有益效果。
配合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中,在模板60上未设置叠合板61的情形中,支撑段24分别通过垫块30支撑于模板60上。
实施例二
配合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梁钢筋50顶部和底部分别有竖向间隔的两层主筋,梁钢筋50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10,梁钢筋50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20。
其中,下部定位筋10包括底撑架15和垫架16;底撑架15包括下横筋11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11的定位竖筋组12,各定位竖筋组12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11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13的竖筋14,定位槽13适配梁钢筋50的底部主筋51的下层主筋;下横筋11沿梁钢筋50的宽向设置,各个底部主筋51分别垂直于下横筋11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定位竖筋14之间;各个竖筋14分别延伸至下横筋11的下方,且各个竖筋14在下横筋11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垫架16包括垫筋17和连接在垫筋17上方的用于定位底部主筋51的上一层的定位竖筋组12;垫筋17的直径等于底部两层主筋之间的竖向间距。
上部定位筋20包括支撑筋25和UU型筋26。支撑筋25包括上横筋21和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上横筋21的下方;两个第一定位竖筋22分别垂直于上横筋21,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上横筋21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22之外的支撑段24,用于支撑于模板60上。UU型筋26开口朝上并固定连接于上横筋21;梁钢筋50顶部的靠上的一层主筋支撑于上横筋21之上,梁钢筋50顶部的靠下的一层主筋支撑于UU型筋26之上。
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模板60上设置有叠合板61,支撑段24直接支撑于叠合板61上。
配合参见图6,其为在模板60上未设置叠合板61的情形。此时,支撑段24分别通过垫块30支撑于模板60上。
本实施例二和前述实施例一构思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梁钢筋50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两层,而非实施例一中的一层。对此,额外设置垫架16和U型筋26实现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梁钢筋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梁钢筋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
所述下部定位筋包括下横筋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的定位竖筋组,各定位竖筋组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的竖筋,所述定位槽适配所述梁钢筋的底部主筋;所述下横筋沿所述梁钢筋的宽向设置,各个所述底部主筋垂直于所述下横筋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所述定位竖筋;各个所述竖筋分别延伸至下横筋的下方,且各个竖筋在下横筋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所述上部定位筋包括上横筋、两个第一定位竖筋和两个第二定位竖筋;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横筋,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两个第二定位竖筋垂直间隔地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上端,且两者内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钢筋宽向外侧的两顶部主筋的外侧面的间距;所述上横筋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之外的支撑段,用于支撑于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模板上未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垫块支撑于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模板上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直接支撑于叠合板上。
4.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梁钢筋顶部和底部分别有竖向间隔的两层主筋,其特征在于:
梁钢筋下端连接有下部定位筋,梁钢筋上端设置上部定位筋;
所述下部定位筋包括底撑架和垫架;所述底撑架包括下横筋和多组间隔地连接于下横筋的定位竖筋组,各定位竖筋组分别包括两个在下横筋的上方间隔限定定位槽的竖筋,所述定位槽适配所述梁钢筋的底部主筋的下层主筋;所述下横筋沿所述梁钢筋的宽向设置,各个底部主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下横筋并受定位地夹于各组所述定位竖筋之间;各个所述竖筋分别延伸至下横筋的下方,且各个竖筋在下横筋下方的部分的长度相等;
所述垫架包括垫筋和连接在垫筋上方的用于定位底部主筋的上一层的定位竖筋组;所述垫筋的直径等于底部两层主筋之间的竖向间距;
所述上部定位筋包括支撑筋和U型筋;
所述支撑筋包括上横筋和两个第一定位竖筋;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彼此间隔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筋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竖筋分别垂直于所述上横筋,且两者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梁的设计宽度;所述上横筋的两端分别具有伸出对应侧第一定位竖筋之外的支撑段,用于支撑于模板上;
所述U型筋开口朝上并固定连接于上横筋;所述梁钢筋顶部的靠上的一层主筋支撑于上横筋之上,所述梁钢筋顶部的靠下的一层主筋支撑于U型筋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模板上未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垫块支撑于模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模板上设置叠合板的情形中,所述支撑段直接支撑于叠合板上。
CN202022018547.8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Active CN213268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8547.8U CN21326860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8547.8U CN21326860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8602U true CN213268602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1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8547.8U Active CN213268602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8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7300B1 (ko) 강판전단벽
KR101144586B1 (ko) 장스팬 적용 및 층고 절감을 위한 폐단면 강재 보 및 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충전 합성보 시스템
CN104612300A (zh) 一种空心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US3302360A (en) Method of reinforcing concrete floors and the like, and a reinforcing element therefor
CN213268602U (zh) 一种梁构件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结构
KR200441389Y1 (ko) 무량판 슬래브의 이방향 전단 보강 구조물
CN115324341A (zh) 钢混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CN203807954U (zh) 基于钢板-混凝土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箱梁加固构造
JP3204073U (ja) 鉄筋配筋用スペーサ
KR200430300Y1 (ko) 건축물의 슬래브 성형을 위한 거푸집 받침장치에 적합한보강받침대
CN112359965A (zh) 一种带肋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3935464B2 (ja) 鉄筋トラス付デッキプレート、床スラブ、および鉄筋トラス付デッキプレートの製法
KR102555884B1 (ko) 글라스울을 이용하여 내화성능이 향상된 슬래브 구조체
CN215594620U (zh) 一种分层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直立钢筋定位架
CN216664131U (zh) 一种钢筋笼的绑扎胎架
KR20210026402A (ko) 단열재 지지용 브라켓
CN219359796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顶层钢筋支撑结构
CN210067235U (zh) 一体式卡槽限位马镫
CN205046840U (zh) 混凝土墙柱模板支设定位结构
JP7453837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配筋構造および鉄筋施工方法
KR20110006225U (ko) 단면 손실 방지형 강도 보강용 결합구조체
CN21427241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墙柱连接结构
CN21597808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垫块
KR20200019807A (ko) 안장pc블럭을 이용한 역t형 psc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JP2012219470A (ja) 排水溝ブロック及び排水溝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