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5068U -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5068U
CN213265068U CN202021534012.XU CN202021534012U CN213265068U CN 213265068 U CN213265068 U CN 213265068U CN 202021534012 U CN202021534012 U CN 202021534012U CN 213265068 U CN213265068 U CN 213265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assembly
winding
clamp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40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 B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 B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 B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 B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40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5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5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5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涉捆扎机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捆扎机不具备自动计米功能且结构复杂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工作台板,工作台板上设有进线机构、绕线机构和捆扎机构,机架上部设有移线机构;进线机构包括有浮动载台组件和送线机构,浮动载台组件上设有整线组件,记米轮组件,裁线组件,排线夹组件和保持线夹;捆扎机构包括有夹持下爪组件、上扎带组件和打结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记米轮组件自动计量捆扎完成的线材的长度,方便了使用,同时伸出到工作台板外的打结组件将捆扎好的线材直接松开,使其自动下落以利于收集,取代了现有捆扎机的取线机构,简化了捆扎机结构,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生产及使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捆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背景技术
捆扎机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用于线材捆扎的设备,其基本功能组件包括有进线机构、绕线机构、移线机构、捆扎机构和取线机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用于线材盘绕与捆扎的普通捆扎机上大多不具备自动计量其所处理线材总长度的自动计米功能,不便于统计该设备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总量,使用不便。而且这种捆扎机在捆扎动作完成后,还需要配合专用的取线机构才能将捆扎完成的线材从捆扎机构上取下并收集成品,使捆扎机的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其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且,取线机构在与捆扎机构配合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故障,需要进行停机维修或维护,增加了这种捆扎机使用维护的成本,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普通捆扎机进行改进,以使其能够进行自动计米并减少不必要的功能组件,优化其结构,降低生产制造及使用维护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普通捆扎机不具有自动计米功能、使用不便、结构复杂、生产制造与维护保养成本高的技术不足,而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自动计米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作台板,所述的工作台板上设有进线机构、绕线机构和捆扎机构,所述机架上部设有用于将经所述绕线机构盘绕完成后的线材转移至所述捆扎机构进行捆扎的移线机构。所述的进线机构包括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载台组件,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上沿线材进线方向设有整线组件、保持线夹、记米轮组件、裁线组件和排线夹组件,所述的进线机构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纵向拉动线材经所述整线组件、保持线夹、记米轮组件、裁线组件和排线夹组件传送至所述绕线机构进行盘绕的送线机构。所述的捆扎机构包括有用于横向夹取经所述移线机构转移来的、已盘绕好的线材并在线材上包覆扎带的夹持下爪组件,用于将扎带提前穿设在所述夹持下爪组件上的上扎带组件和用于将包覆在线材上的扎带两端部扭结以使扎带捆扎在线材上的打结组件。所述的上扎带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板的一端且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一侧,所述的打结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同一端的上部并纵向伸出到工作台板的外侧,且打结组件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另一侧,所述的夹持下爪组件设于工作台板的同一端部且活动处于所述上扎带组件与打结组件之间。
所述的绕线机构包括有绕线盘组件和驱动所述绕线盘组件转动的绕线驱动机构。所述的绕线盘组件包括有水平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板中部位置上的绕线盘,所述的绕线盘上设有用于盘绕线材的绕线柱组件,所述绕线柱组件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线头夹组件和配重平衡组件。
所述的绕线柱组件包括有两个纵向错位相对设于绕线盘圆心两侧的绕线柱基座滑轨,两个绕线柱基座滑轨与绕线盘的圆心呈Z字形排布。所述每个绕线柱基座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一横向向绕线盘圆心处延伸的绕线柱基座,所述每个绕线柱基座靠近绕线盘圆心的一端竖直设有一绕线柱,所述两个绕线柱基座上的两个绕线柱纵向对应处于绕线盘圆心的两侧。所述绕线盘上还设有两个可纵向调节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柱基座在绕线柱基座滑轨上纵向相向或背向滑移的绕线柱驱动气缸。
所述的绕线柱组件上纵向设有一条处于所述绕线盘圆心与线头夹组件之间的、用于容置线材首端部的线材容置卡槽。
所述的记米轮组件包括有编码器、记米轮和抵压辊轮,所述的记米轮和抵压辊轮水平横向对应分设于线材进线路径的两侧;所述的编码器竖直向上固设于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上,所述的记米轮水平固定连接在编码器的转动轴上。所述的抵压辊轮通过销轴横向可调节的水平转动连接在浮动载台组件上,抵压辊轮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抵压并限位线材的抵压辊轮凹槽。
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上还设有处于所述记米轮组件与裁线组件之间的分线组件。所述的分线组件包括有进线块、分线刀驱动气缸和分线刀。所述的进线块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上,所述的分线刀驱动气缸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浮动载台组件上且位于进线块的一侧,所述的分线刀水平连接在分线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首端部并活动横向插入所述的进线块内。所述进线块内水平纵向设有一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上的、前后贯通的进线通道。所述进线块上还设有用于所述分线刀水平插入的分线刀口,所述的分线刀口与所述的进线通道相连通且水平处于进线通道的中部位置上。
所述的夹持下爪组件包括有从所述工作台板的右侧向所述的绕线机构处斜向延伸的下爪滑槽,工作台板下表面上固设有一平行处于所述下爪滑槽一侧的下爪滑轨,所述的下爪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一下爪滑块,所述的下爪滑块上连接有一匹配嵌入下爪滑槽内的下爪滑杆,所述下爪滑杆的右端部设有一处于所述工作台板上方的、横向向上开合的夹持下爪。工作台板下表面上还固设有一平行处于所述下爪滑槽另一侧的、用于驱动所述下爪滑杆带动所述夹持下爪沿下爪滑槽在所述上扎带组件和打结组件之间移动的下爪驱动气缸。
所述的下爪滑杆上连接有一匹配覆盖于所述下爪滑槽的开口上的封平盖板。
所述的排线夹组件包括有两个横向相对设于所述浮动载台组件两侧的排线夹驱动气缸,所述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首端部水平纵向连接有两个分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两侧的排线夹臂,所述每个排线夹臂上转动排列设有两个以上的排线夹辊轮,所述每个排线夹辊轮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限位并抵压线材一侧的排线夹辊轮凹槽。
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包括有固定支架、浮动支架、载台、蜗杆轴、蜗杆滑套和载台驱动电机。所述的固定支架竖直固设于所述工作台板左端部的底面下,所述的载台驱动电机竖直向上固设于固定支架的底部,所述的蜗杆轴竖直固定连接在载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的浮动支架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上,浮动支架的上端部向上穿过所述的工作台板并与所述的载台固定连接,所述的蜗杆滑套匹配套设在所述的蜗杆轴上并固定连接在浮动支架的底部。所述的载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采用设于浮动载台组件上的记米轮组件来自动计量穿过整线组件的线材的长度,以便于统计一定时间内已完成捆扎的线材总长度,计量准确、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可靠性高。
同时,通过设于机架上部且纵向伸出到工作台板外侧的打结组件来对夹持下爪组件夹持的、包覆在已完成盘绕的线材上的扎带进行打结,将扎带捆扎在线材上。捆扎完成后,夹持下爪组件回退至上扎带组件处,而后打结组件直接松开完成捆扎的线材,使其从工作台板的右侧自动落下以便于收集成品,不需要特别增设取线机构来将捆扎完成后的线材从夹持下爪组件上取下,减少了不必要的功能组件,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及使用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浮动载台组件在线材盘绕过程中以上下浮动的方式逐渐抬高线材的进线高度,使线材可以在盘绕时沿竖直方向从下向上逐渐缠绕,避免了盘绕时线材在水平方向上堆叠,解决了因线材堆叠盘绕而造成的线材捆扎不紧、易松散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绕线及捆扎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持线夹在裁线组件裁断盘绕完成后的线材时夹住已穿过整线组件的线材,避免在裁线组件裁断线材后线材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向后回退,防止了因线材回退造成的记米轮组件计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线材回退而影响下一捆扎周期的自动进行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记米轮组件记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连续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动载台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板左端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载台上各功能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记米轮组件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线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裁线组件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线夹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绕线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夹持下爪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夹持下爪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扎带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打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送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移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 主机箱,12. 副机箱,13. 工作台板,131. 矩形避空位,132.固定螺孔,133. 纵向容置槽,134. 下爪滑槽,135. 上扎带组件横向调节槽位,14. 万向轮,15. 支撑柱,16. 承载板,2. 进线机构,21. 浮动载台组件,211. 固定支架,2111. 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1. 容置筒,21112. 轴承孔位,21113. 连接孔位,21114. 纵向连接槽,2112. 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1. 圆形避空位,2113. 固定支架连接柱,212. 浮动支架,2121. 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1. 限位槽,2122. 浮动支架连接柱,213. 载台,2131. 轴孔,2132. 横向调节槽,2133. 刀架连接槽, 214. 蜗杆轴,215. 蜗杆滑套,216. 载台驱动电机,217. 感应器,22. 整线组件,23.保持线夹,24. 记米轮组件,241. 编码器,242. 记米轮,243. 抵压辊轮,2431. 抵压辊轮凹槽, 25. 分线组件,251. 进线块,2511. 进线块A,2512. 进线块B, 2513. 进线槽,2514. 分线刀口,252. 分线刀驱动气缸,253. 分线刀,254. 分线刀刀架,26. 裁线组件,261. 裁线刀驱动气缸,2611. 连接板,262. 裁线刀架,2621. 缺口,263. 裁线刀,27.排线夹组件,271. 排线夹驱动气缸,2711. 连接块,272. 排线夹臂滑轨,273. 排线夹臂滑块,274. 排线夹臂,275. 排线夹辊轮,2751. 排线夹辊轮凹槽,3. 送线机构,31. 线材转移滑轨,32. 送线机构滑块,33. 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4.送线夹,35. 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1. 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主动轮,352. 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从动轮,353. 传动皮带,354. 连接件,4. 绕线机构,41. 绕线盘,411. 纵向调节槽,42. 绕线柱组件,421. 绕线柱基座滑轨,422. 绕线柱基座,4221. 绕线柱,4222. 线材容置卡槽,423. 绕线柱驱动气缸,43. 线头夹组件,431. 线头夹,432. 线头夹连接板,44.配重平衡组件,441. 配重块,442. 配重块连接板,5. 移线机构,51. 移线机构滑块,52.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3. 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4. 移线机构承载板,55. 移线机构线捆夹,56. 移线机构线头夹竖直驱动气缸,57. 移线机构线头夹连接板,58. 移线机构线头夹,6. 捆扎机构,61. 夹持下爪组件,611. 下爪滑轨,612. 下爪滑块,613. 下爪滑杆,6131. 下爪固定板,614. 夹持下爪,6141. 扎带容置槽,615. 下爪驱动气缸,616. 封平盖板,62. 上扎带组件,621. 固定立架,622. 连接基板,623. 上扎带电机,6231. 上扎带电机主动轮,6232. 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3. 传动皮带,624. 扎带上料轮,625. 上料抵压辊轮,626. 扎带导引轮,627. 扎带刀架,6271. 扎带导出通道,6272. 扎带切刀,628. 扎带切刀驱动气缸,63. 打结组件,631. 打结组件固定板,632. 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3.打结夹承载板,634. 打结夹旋转电机,6341. 打结夹旋转电机主动轮,6342. 打结夹旋转电机从动轮,6343. 传动皮带,635. 打结夹, 7. 扎带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该一体机包括有机架1,机架1具体分为处于下部的主机箱11和对应连接在主机箱11上方的副机箱12。主机箱11与副机箱12之间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区域。主机箱11的上表面为水平设置的工作台板13,主机箱11的底部四角处分别设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14和用于支撑的可调节支撑柱15。副机箱12的底面为一前后宽度小于工作台板13前后宽度的承载板16,承载板16与工作台板13相平行且对应位于工作台板13的后部上方。在工作台板13的左端中部位置上设有用于线材进线、计量、分线、裁线及排线的进线机构2,在工作台板13的中部位置上设有与进线机构2相对应的、用于盘绕通过进线机构2线材的绕线机构4,在工作台板13的右端部设有与绕线机构4相对应的、用于将绕线机构4盘绕完成的条状线捆捆扎打结的捆扎机构6。相配合的,在副机箱12的底面(即承载板16)上设有用于将经绕线机构4盘绕完成后的线材纵向转移至捆扎机构6进行捆扎的移线机构5。
参照图1至图3所示,进线机构2包括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载台组件21。浮动载台组件21具体包括有:固定支架211、浮动支架212、载台213、蜗杆轴214、蜗杆滑套215和载台驱动电机216。固定支架211具体包括有一矩形的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一矩形的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和四个相同的固定支架连接柱2113。浮动支架212具体包括有一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和四个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四角处对应设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置筒21111,每个容置筒21111的中部设有竖直贯通的、用于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活动插入的通孔,容置筒21111的下部伸出到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下方,容置筒21111的上部伸出到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上方。在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轴承孔位21112,在该轴承孔位21112内间隙卡固有一用于连接蜗杆轴214上端部的轴承。在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轴承孔位21112周围设有四个呈矩形排布的连接孔位21113和四个呈矩形排布的、分别对应处于容置筒21111与连接孔位21113之间的纵向连接槽21114。
相配合的,参照图3所示,在工作台板13的左端中部位置上开设有一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四个连接孔位21113所形成的矩形相对应的矩形避空位131。工作台板13上设有四个分处于矩形避空位131两侧的、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纵向连接槽21114相对应的固定螺孔132。在工作台板13上还设有四个分处于固定螺孔132两侧的、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容置筒21111相对应的纵向容置槽133。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的四角位置上设有四个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连接孔位21113相对应的连接孔位,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的中间位置上开设有一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轴承孔位21112相对应的圆形避空位21121,圆形避空位21121与轴承孔位21112处于同一轴线上。在圆形避空位21121的周围设有四个矩形排布的、用于固定连接载台驱动电机216的固定螺孔。
具体的,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的宽度和长度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宽度和长度相匹配。在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的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一限位槽21211,每个限位槽21211的前后长度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同一列连接孔位21113的前后间距相匹配,左右两个限位槽21211之间的间距与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同一排连接孔位21113的左右间距相匹配。在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的中间位置上还开设有一用于间隙卡固蜗杆滑套215的圆形卡槽,该圆形卡槽与轴承孔位21112及圆形避空位21121处于同一轴线上。
实际装配时,将载台驱动电机216竖直向上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的中间位置上,载台驱动电机216的转动轴穿过圆形避空位21121竖直向上伸出。然后将蜗杆轴214的下端部键连接在载台驱动电机216的转动轴上,使蜗杆轴214竖直向上延伸。然后将蜗杆滑套215转动套设在蜗杆轴214上并将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通过圆形卡槽间隙卡套在蜗杆滑套215上,然后将蜗杆滑套215与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螺纹固定连接。连接后将固定支架连接柱2113的下端部分别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的四角上。固定支架连接柱2113本体竖直向上经限位槽21211穿过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向上延伸。然后将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的下端部螺纹固定连接在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的四角上并向上延伸。然后将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匹配放置在工作台板13的左端中部位置上并覆盖在矩形避空位131上,通过螺杆或螺钉经纵向连接槽21114和固定螺孔132将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螺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板13上。此时,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四个容置筒21111下部分别对应插入到工作台板13的四个纵向容置槽133内,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连接孔位21113对应处于矩形避空位131内,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上的四个纵向连接槽21114分别对应处于固定螺孔132上。然后将固定支架连接柱2113的上端部经连接孔位21113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的下底面上。连接后蜗杆轴214的上端部对应间隙卡接到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中部的轴承内圈上,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对应穿过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四角上的容置筒21111并向工作台板13上方伸出。最后将载台213水平螺纹固定连接在穿过容置筒21111并向上伸出的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的上端部上,使载台213可以在载台驱动电机216驱动蜗杆轴214转动过程中随蜗杆滑套215上下移动。固定支架上联板2111装配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纵向容置槽133与纵向连接槽21114的限定范围内对其位置进行纵向调节。
实际使用时通过载台驱动电机216的转动带动蜗杆轴214转动,蜗杆轴214转动过程中蜗杆滑套215带动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在固定支架连接柱2113限定下进行上下移动,促使连接于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上的浮动支架连接柱2122带动载台213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载台驱动电机216为伺服电机,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其转矩和转速以对载台213的上下移动距离进行精确控制。另外,为了准确识别载台213抬升的上限位置,以便于配合用于控制本实用新型自动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对载台驱动电机216进行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支架下联板2112上还连接有一用于监测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抬升上限位置的感应器217。当载台驱动电机216带动蜗杆轴214转动使蜗杆滑套215带动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上升到抬升上限时,感应器217自动识别到浮动支架固定板2121并向自动控制系统传递识别信号,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载台驱动电机216停止转动,而后再控制载台驱动电机216进行反转以驱使载台213下降。
具体的,参照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线机构2还包括有沿线材进线方向纵向依次设于载台213上表面上的、用于线材进入的整线组件22,用于自动计量穿过整线组件22的线材长度的记米轮组件24,用于将通过记米轮组件24的双并线线材裁分成两条独立导线的分线组件25,用于将经绕线机构4盘绕完成好的线材裁断以使其与主线材分离的裁线组件26,以及在绕线机构4绕线过程中活动夹持线材以便于盘绕的排线夹组件27,在载台213上还设有一处于整线组件22与记米轮组件24之间的、用于在裁线组件26裁断线材时夹持线材以防止其回退的保持线夹23。相配合的,在副机箱12的底面上还设有用于纵向拉动线材使其依次穿过载台213上表面上的整线组件22、保持线夹23、记米轮组件24、分线组件25、裁线组件26和排线组件27并将线材传送至所述绕线机构4进行盘绕的送线机构3。
具体的,整线组件22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上表面的左端,整线组件22的左端固定有用于线材进入并限定线材进线位置的进线定位孔A221。保持线夹23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整线组件22的右端,保持线夹23的两个夹爪横向向上开合并分处于线材进行路径的两侧,且与整线组件22左端的进线定位孔A221相对应。
具体的,参照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记米轮组件24包括有编码器241、记米轮242和抵压辊轮243,记米轮242和抵压辊轮243横向对应分设于线材进线路径的两侧。在载台213上设有一处于保持线夹23右侧偏后的轴孔2131,轴孔2131的正前侧对应开设有一横向调节槽2132。编码器241竖直向上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的底面上,编码器241的转动轴竖直向上伸入到轴孔2131内。记米轮242包括有铝合金轮架,铝合金轮架的外周上固设有耐磨防滑的橡塑轮套,铝合金轮架的轴线位置上设有连接轴。装配时记米轮242的连接轴竖直向下伸入轴孔2131内与编码器241的转动轴间隙固定连接,装配完成后记米轮242水平转动处于载台213的上表面上。抵压辊轮243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其轮盘直径小于记米轮242轮盘直径,在抵压辊轮243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抵压并限位线材的抵压辊轮凹槽2431。抵压辊轮243通过销轴、横向调节槽2132及连接件水平转动连接在载台213的上表面上,抵压辊轮243的轴心与记米轮242的轴心横向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调节槽2132可对抵压辊轮243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改变抵压辊轮凹槽2431与记米轮242的外周间所形成空隙的大小,以配合不同粗细的线材通过记米轮242与抵压辊轮243之间的空隙。在记米轮组件24的右侧位置上还设有一进线定位孔B244,进线定位孔B244与进线定位孔A221、保持线夹23的夹线位置及记米轮组件24的出线位置相对应。
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抵压辊轮243的横向位置,使线材通过记米轮242与抵压辊轮凹槽2431之间的空隙时被抵压辊轮243所抵压而抵靠在记米轮242上,线材在被送线机构3及绕线机构4纵向拉动时会通过线材与记米轮242的橡塑轮套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记米轮242转动。记米轮242在转动时带动编码器241的转动轴同步转动。编码器241将转动轴的角位移转换成脉冲信号并输出给用于控制本实用新型自动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其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最终得出带动记米轮242转动的线材的长度,从而可以准确计量通过记米轮组件24的线材总长度,以便于统计工作量并显示在本实用新型副机箱12面板上设置的显示系统上。
应注意的是,为保证记米轮组件24计量的准确性,抵压辊轮243的抵压辊轮凹槽2431与记米轮242的橡塑轮套之间的间距不能大于线材的横向宽度。应依据线材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抵压辊轮243的横向位置,保证线材进线过程中始终被抵压辊轮243挤压而抵靠在记米轮242上并带动记米轮242同步转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整线组件22的右侧位置上设置的保持线夹23可以在裁线组件26裁断线材前将穿过整线组件22的线材夹住。裁线组件26裁断线材后穿过整线组件22及处于记米轮242与抵压辊轮243之间的线材被保持线夹23所夹持,不会因线材自身的张力而向后回退,避免了因线材回退造成的记米轮242反转而影响编码器241计量的准确性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记米轮组件24计量的准确性。在下一个捆扎周期开始后,送线机构3夹取线材并纵向移动时保持线夹23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张开,使线材能够继续通过整线组件22进线。
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保持线夹23,在裁线组件26裁断线材后,穿过整线组件22的线材不会回退,送线机构3仍然可以在下一个捆扎周期开始时准确夹取线材右端部的线头,保证了线材捆扎的自动连续进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连续工作的能力,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编码器自动记米的方式来计量通过记米轮242与抵压辊轮243之间的线材的长度,记米轮组件24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能部件少,占用空间小,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生产组装的难度及成本。
具体的,参照图4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线组件25包括有纵向可拆卸的连接在载台213中部位置上的进线块251,横向设于载台213中部后侧位置上的分线刀驱动气缸252和水平纵向连接在分线刀驱动气缸252活塞杆首端部的、可活动插入到进线块251内的分线刀253。
进线块251具体包括有一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上的进线块A2511和螺纹固定连接在进线块A2511上的进线块B2512。进线块A2511与进线块B2512相对应的内侧面中部位置上对应水平纵向设有一条前后贯通的进线槽2513,进线槽2513的上下宽度大于进线槽2513的水平深度。将进线块B2512通过螺杆或螺钉螺纹固定连接在进线块A2511上后,两个进线槽2513合并成一个水平纵向延伸的、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上的进线通道。应注意的是,组合后形成的进线通道其横截面呈竖直方向延长的长方形,其水平宽度与双并线横截面的水平宽度相匹配,其竖直高度与双并线横截面的竖直高度相匹配。在进线块A2511和进线块B2512上还对应水平纵向开设有用于分线刀253插入的分线刀口2514,分线刀口2514与进线槽2513相连通且水平处于进线槽2513的中部位置上,分线刀口2514将进线槽2513水平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分线刀驱动气缸252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进线块251后部的载台213上,分线刀驱动气缸252的活塞杆首端部水平横向伸向进线块251的后侧。在分线刀驱动气缸252的活塞杆首端部连接有一分线刀刀架254,分线刀253水平螺纹固定连接在该分线刀刀架254上。
因为进线通道的横截面呈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所以双并线只能以竖直状态纵向伸入到进线块251的进线通道内。双并线竖直状态通过时,其一体连接的两根正负极导线只能以上下排列的形式从进线通道内穿过,保证了进线过程中双并线不会在进线通道内扭转或偏移。实际使用时分线刀驱动气缸252的活塞杆推动分线刀253从分线刀口2514水平横向插入到进线通道内,插入后分线刀253且恰好处于进线通道的中部位置上,并将双并线的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从中间位置的连接处一分为二。在送线机构3及绕线机构4的拉动下,双并线持续从进线通道内通过并被分线刀253准确裁分成上下两条单独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实现本实用新型对双并线的分线功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进线通道限定了双并线只能以竖直状态进线,并通过水平设置的分线刀253将其分割成上下两条独立的导线,分线过程中双并线不会发生扭转,保证了分线的准确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分线组件25为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上,当需要对双并线这种并列连接有两根导线的线材进行分线时,可将分线组件25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上,并通过分线刀驱动气缸252驱动分线刀253经分线刀口2514进入到进线通道内对双并线进行裁分。当只需对双并线线材进行记米、绕线、裁线与捆扎,不需要将双并线裁分时,只需通过分线刀驱动气缸252驱动分线刀253脱离进线块251即可。
另外,当对普通线材进行盘绕捆扎而不需要进行分线操作时,也可将分线组件25拆下,使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双并线线材进行自动记米、分线、绕线、裁线与捆扎,也可以对普通线材进行自动记米、绕线、裁线与捆扎,使用一台设备就可满足多种线材自动计量与捆扎的需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
具体的,参照图4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裁线组件26包括有两个横向相对设置在载台213两侧的裁线刀驱动气缸261,横向设于两裁线刀驱动气缸261之间的裁线刀架262和分别竖直横向连接在裁线刀驱动气缸261活塞杆首端部上的、活动插接在裁线刀架262上的裁线刀263。裁线刀驱动气缸261通过连接板2611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213右端部的前后两侧边上,在载台213右侧中部位置上横向开设有处于两裁线刀驱动气缸261之间的、用于固定裁线刀架262的刀架连接槽2133,裁线刀架262横向间隙卡固在刀架连接槽2133内并经螺杆或螺钉固定。裁线刀架262的上半部分设有一横向贯通裁线刀架262的、用于容置裁线刀263的裁线刀通孔,裁线刀架262上半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用于线材通过的、将裁线刀通孔一分为二的缺口2621,两个裁线刀263竖直横向活动分设于一分为二的两个裁线刀通孔内,且两个裁线刀263的刀刃在缺口2621的中间位置处活动抵接。裁线刀263的尾端部连接在裁线刀驱动气缸261上,两个裁线刀263在两个裁线刀驱动气缸261的驱动下在缺口2621的中部位置上相抵接以便于将通过缺口2621处的线材切断。
实际使用时,当绕线机构4将线材盘绕完成后,裁线刀驱动气缸261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两个裁线刀263在裁线刀架262的裁线刀通孔内相向移动,直至两个裁线刀263的刀刃相接将处于缺口2621处的线材裁断。线材裁断后绕线机构4继续转动将被排线夹组件27活动夹持的后段线材继续盘绕起来,防止线材盘绕后后段余留过长。
具体的,参照图4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线夹组件27包括有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271,载台213右端的前后两侧边处通过螺杆或螺钉对应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2711,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271分别相对螺纹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块2711上。在两个连接块2711朝向载台213中部的一侧对应横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排线夹臂滑轨272,在每个排线夹臂滑轨272上滑动连接有一个排线夹臂滑块273,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271的活塞杆首端部分别相对匹配卡接在排线夹臂滑块273远离线材进线路径的一端。在两个排线夹臂滑块273相对应的、靠近线材进线路径的一端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两侧的排线夹臂274,在每个排线夹臂274的下表面上水平纵向转动连接有三个排线夹辊轮275,在每个排线夹辊轮275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限位并抵压线材一侧的排线夹辊轮凹槽2751。应注意的是,排线夹辊轮275靠近载台213的上表面但不接触到载台213上,分处于两个排线夹臂274上的两排排线夹辊轮275其排线夹辊轮凹槽2751分处于线材进线路径的两侧。
具体的,靠近载台213前侧的排线夹臂274其左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排线夹辊轮275,右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排线夹辊轮275。靠近载台213后侧的排线夹臂274其左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排线夹辊轮275,右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排线夹辊轮275。两个排线夹臂274错位相对,当排线夹驱动气缸271驱动排线夹臂274相靠近后,分处于两个排线夹臂274上的两排排线夹辊轮275间隔错位靠近。在实际绕线过程中,排线夹组件27通过错位相对的两排排线夹辊轮275从线材的两侧同时向内夹持线材,并通过排线夹辊轮凹槽2751对线材进行活动夹持并限位以便于绕线机构4能够将线材进行盘绕。
具体的,参照图1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机构4包括有绕线盘组件和驱动绕线盘组件水平转动的绕线驱动机构。其中,绕线盘组件包括有水平转动设于工作台板13中部位置上的、与进线机构2相对应的绕线盘41,该绕线盘41的圆心与进线机构2上的进线定位孔A221和进线定位孔B244处于同一纵向竖直面上。绕线盘41上设有用于盘绕线材的绕线柱组件42,绕线柱组件42的两侧纵向对应设有用于夹持线材首端部的线头夹组件43和用于调节绕线盘41动量平衡的配重平衡组件44。
其中,绕线驱动机构(通用组件,附图中未展示)采用电机配合皮带传动机构连接绕线盘41,电机与皮带传动机构固设于工作台板13下底面的主机箱11内部。
具体的,绕线柱组件42包括有两个纵向错位相对设于绕线盘41圆心两侧的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两个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与绕线盘41的圆心呈Z字形排布。在每个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上滑动连接有一横向向绕线盘41圆心处延伸的绕线柱基座422,在每个绕线柱基座422靠近绕线盘41圆心的一端竖直设有一用于盘绕线材的绕线柱4221,两个绕线柱基座422上的两个绕线柱4221纵向对应处于绕线盘41圆心的左右两侧。在绕线盘41上还设有两个可纵向调节的、用于驱动绕线柱基座422在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上纵向相向或背向滑移,以调节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间距的绕线柱驱动气缸423。靠近线头夹组件43的位于右侧的绕线柱基座422上纵向开设有一条处于绕线盘41圆心与线头夹组件43之间的、用于容置线材的线材首端部线体的容置卡槽4222,线材容置卡槽4222处于绕线柱4221的底部位置处。
具体的,绕线盘41的圆心前后两侧错位对应设有两组纵向延伸的、用于螺纹固定连接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纵向调节槽411。两组纵向调节槽411与绕线盘41圆心之间呈Z字形排布。两个绕线柱驱动气缸423通过螺杆或螺钉经纵向调节槽411纵向错位相对螺纹固定连接在绕线盘41上。两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活塞杆分别与绕线柱基座422相连接以推动两个绕线柱基座422做相向或背向运动,从而改变绕线柱基座422上的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的间距以调节线材盘绕成线捆的长度。应注意的是,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活塞杆收回状态下,其活塞杆的首端部与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缸体分处于绕线盘41圆心的两侧。同时,两个绕线柱4221与进线机构2的进线定位孔A221和进线定位孔B244以及排线夹组件27的出线位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实际使用时可通过纵向调节槽411调节两个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位置以便于调整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线材盘绕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后两个绕线柱4221距离绕线盘41圆心的距离需保持一致。在线材盘绕前,两个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两个绕线柱基座422背向滑移,使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的间距变大,然后再开始绕线。绕线完成后两个绕线柱驱动气缸423的活塞杆收回,推动两个绕线柱基座422相向滑移,使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的间距变小,将被两个绕线柱4221纵向撑住的盘绕完成的线捆松开,以便于移线机构5能够顺利地将盘绕好的线捆从绕线柱4221上取下。
具体的,参照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头夹组件43包括有用于夹持线材首端部的线头夹431和用于将线头夹431固定连接在绕线盘41上的线头夹连接板432。线头夹连接板432纵向可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绕线盘41圆心右侧的外周边沿处,线头夹431竖直横向向上开合的固定连接在线头夹连接板432的右端部并伸出到绕线盘41的圆心右侧外周边沿外。配重平衡组件44包括有用于调节绕线盘41动量平衡的配重块441和用于将配重块441固定连接在绕线盘41上的配重块连接板442。配重块连接板442纵向可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绕线盘41圆心左侧的外周边沿处,配重块441固定连接在配重块连接板442的左端部并伸出到绕线盘41的圆心左侧外周边沿外。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绕线盘41动量平衡的调节,配重块441与线头夹431的重量应保持一致,配重调节时线头夹431与配重块441伸出绕线盘41外的距离应保持一致。同时,为了便于线材的夹持,线头夹431其夹臂的上端部应低于绕线柱基座422的上部端面。
实际使用时,由送线机构3纵向传送来的线材首端部被线头夹431所夹持,线材首端部左侧的线体被绕线柱基座422承托,线材首端部左侧的一部分线体匹配卡位在线材容置卡槽4222内,线材的后部线体被进线机构2的排线夹组件27活动夹持。而后绕线盘41在绕线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旋转,绕线盘41旋转过程中绕线柱4221将线材盘绕成短条状的线捆。绕线开始前,载台213处于其最低位置上,此时进线机构2的排线夹组件27其出线位置与绕线机构4上的绕线柱基座422的上部端面高度相匹配,绕线柱4221和线头夹431处于线材的进线路径上。绕线过程中,载台213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受载台驱动电机216驱使逐渐抬高,在载台213逐渐抬高的过程中线材可以沿竖直方向在绕线柱4221上逐渐向上盘绕,避免了线材盘绕时横向堆叠而造成盘绕后的线捆过宽、不利于捆扎及捆扎后易松散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绕线盘41上设置的配重平衡组件44可以有效调节因设置的线头夹组件43而造成的绕线盘41转动过程中动量失衡的问题,避免绕线过程中绕线盘41出现转动不稳及偏振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绕线柱基座422上设置的线材容置卡槽4222在绕线过程中可进一步限位线材线体,避免绕线过程中线材盘绕松动的问题,使线材的盘绕更紧密,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具体的,参照图1、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捆扎机构6包括有用于横向夹持经移线机构5纵向转移来的、已经盘绕成条状线捆的线材并在线材上横向包覆扎带的夹持下爪组件61,用于在移线机构5将盘绕成条状线捆的线材转移至夹持下爪组件61上之前将扎带横向穿设在夹持下爪组件61上的上扎带组件62,和用于将夹持下爪组件61上夹持的、包覆在线材上的扎带打结以完成线材捆扎的打结组件63。上扎带组件62固设在工作台板13的右端部且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后侧,打结组件63固设于副机箱12的右端部并纵向伸出到工作台板13的右侧外,且打结组件63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前侧,夹持下爪组件61设于工作台板13的右端部且活动处于上扎带组件62与打结组件63之间。
具体的,参照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下爪组件61包括有一条从工作台板13的右端前侧向工作台板13中部的绕线机构4处斜向延伸的、上下贯穿工作台板13的下爪滑槽134,上扎带组件62处于该下爪滑槽134中部的后侧,打结组件63处于下爪滑槽134右端部延长线的前侧上方。在工作台板13下表面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平行处于下爪滑槽134前侧的下爪滑轨611。在下爪滑轨611上滑动连接有一下爪滑块612,在下爪滑块612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匹配嵌入下爪滑槽134内的、右端部可伸至打结组件63位置处的长条形的下爪滑杆613。该下爪滑杆613的上部端面与工作台板13相齐平,下爪滑杆613的左端部与下爪滑块612相连接,下爪滑杆612的右端部沿下爪滑槽134向右侧延伸。在下爪滑杆613的右端部位置上设有一平行处于工作台板13上方的、随下爪滑杆613沿下爪滑槽134在工作台板13上斜向移动的下爪固定板6131。在下爪固定板6131上通过螺杆或螺钉螺纹竖直固定连接有一向上横向开合的夹持下爪614,夹持下爪614的两个横向开合的夹臂上端部对应设有用于纵向容置扎带的扎带容置槽6141。在工作台板13下表面上通过螺杆或螺钉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平行处于下爪滑槽134左后侧的、用于驱动下爪滑杆613带动夹持下爪614沿下爪滑槽134在上扎带组件62与打结组件63之间移动的下爪驱动气缸615。下爪驱动气缸615的活塞杆沿下爪滑槽134向右前侧伸缩并连接在下爪滑杆613上。
具体的,下爪滑杆613的下爪固定板6131左侧端面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沿下爪滑杆613水平向左后侧延伸的、匹配覆盖于下爪滑槽134的开口上的封平盖板616。
实际使用时,当绕线机构4将线材盘绕完后,移线机构5将纵向盘绕的线材水平纵向转移至捆扎机构6进行捆扎处理。在移线机构5转移线材前,下爪驱动气缸615的活塞杆收回,带动下爪滑杆613沿下爪滑槽134向左后侧移动,直至下爪滑杆613右端部的夹持下爪614移动到上扎带组件62的前侧位置处。然后,夹持下爪614的两个夹臂横向张开且与上扎带组件62相对应。而后上扎带组件62将扎带通过扎带容置槽6141横向穿设在两个张开的夹臂的上端部。待上扎带组件62将扎带穿设在夹持下爪614上后,移线机构5将盘绕成短条型线捆的线材从上向下纵向放置在夹持下爪614的两个横向张开的、已将横向放置有扎带的两个夹臂之间。线材纵向放置于两个夹臂之间后,扎带从下向上包覆在线材上,而后夹持下爪614的两个夹臂横向合拢将包覆有扎带的线材夹住,扎带的两个端部向上伸出,使包覆线材的扎带的两个端部向上聚拢以便于打结。而后,下爪驱动气缸615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下爪滑杆613沿下爪滑槽134向工作台板13的右前侧移动,直至夹持下爪614移动到打结组件63位置处。然后由打结组件63将包覆线材的扎带的两个端部夹住并扭结,完成对线材的捆扎。
本实用新型在下爪滑杆613上设置的封平盖板616,随下爪滑杆613同步在工作台板13上移动并将下爪滑槽134的开口处封盖住。当夹持下爪614在下爪驱动气缸615的带动下处于上扎带组件62位置处时,封平盖板616将下爪滑槽134左侧完全封盖住,移线机构5将线材转移至夹持下爪614上时,线材左端部留出的一段线头被封平盖板616阻隔而不能进入到下爪滑槽134内,可有效解决线材转移过程中盘绕完成的线材其端部线头进入下爪滑槽134而造成的线材破损的问题。同时,封平盖板616阻隔线材的线头进入到下爪滑槽134内也可以避免线材进入下爪滑槽134而影响夹持下爪614正常移动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具体的,参照图1图10、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扎带组件62包括有一固定立架621,工作台板13的右端部靠近下爪滑槽134中部后侧位置上横向开设有一上扎带组件横向调节槽位135,固定立架621通过螺杆或螺钉经上扎带组件横向调节槽位135螺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板13右端部靠后侧的位置上并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后侧。在固定立架621的侧壁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竖直横向设置的、可上下调节高度的连接基板622,在连接基板622的中部右侧面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上扎带电机623,上扎带电机623的转动轴伸出到连接基板622的左侧面并固定连接有一上扎带电机主动轮6231。在连接基板622的左侧面上部转动连接有一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2,上扎带电机主动轮6231与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2之间通过传动皮带6233传动连接。连接基板622的右侧面上部转动连接有一与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2相连接的扎带上料轮624,扎带上料轮624的外周上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花纹。在扎带上料轮624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一外周紧抵在扎带上料轮624外周上的上料抵压辊轮625。在连接基板622的右侧面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处于扎带上料轮624后侧的、用于导引扎带的扎带导引轮626。在连接基板622的前侧端面上部设有扎带刀架627,在扎带刀架627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扎带水平横向伸出的扎带导出通道6271,在扎带导出通道6271的前端部下方活动设有一可竖直上下移动的、用于切断从扎带导出通道6271伸出的扎带的扎带切刀6272,在连接基板622的前侧端面中部设有一与扎带切刀6272相连接的、用于驱动扎带切刀6272上下移动的扎带切刀驱动气缸628。
参照图1所示,在主机箱11内的右侧位置上设有为上扎带组件62提供扎带的扎带料盘7。实际使用时,上扎带电机623转动驱动上扎带电机主动轮6231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6233同步带动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2转动,上扎带电机从动轮6232转动的同时带动扎带上料轮624转动,扎带料盘7上的扎带通过工作台板13上的上扎带组件横向调节槽位135后端部的孔位并经两个扎带导引轮626的导引被上料抵压辊轮625抵压在扎带上料轮624的外周上,而后在上扎带电机623的驱动下被扎带上料轮624带动从扎带导出通道6271水平横向伸出。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扎带导出通道6271的出线位置应与夹持下爪614的两个夹臂上端部的扎带容置槽6141相对应。扎带从扎带导出通道6271横向伸出后即通过夹持下爪614上的扎带容置槽6141横向伸入到张开的夹持下爪614两个夹臂的上端部位置上。待扎带伸出足够长度后,扎带切刀驱动气缸628的活塞杆向上伸出驱使扎带切刀6272裁断扎带。扎带裁断后即横向容置在夹持下爪614的扎带容置槽6141上,以备移线机构5转移线材时横向包覆线材。
具体的,参照1及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结组件63包括有螺纹固定连接在副机箱12右端部靠前位置上并水平纵向伸出到工作台板13右端部外侧的、可纵向调节其位置的打结组件固定板631。在打结组件固定板63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竖直向下设置的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2,该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2的活塞杆穿过打结组件固定板631向下伸出。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2的活塞杆首端部水平横向固定连接有一打结夹承载板633,在打结夹承载板633上对应设有两个竖直向上穿过打结组件固定板631的稳定杆。在打结夹承载板633的下底面前侧位置上竖直固定连接有一向上设置的打结夹旋转电机634,该打结夹旋转电机634的转动轴向上伸出到打结夹承载板633的上表面上并固定连接有一打结夹旋转电机主动轮6341。在打结夹承载板633的上表面后侧位置上转动连接有一打结夹旋转电机从动轮6342,打结夹旋转电机主动轮6341与打结夹旋转电机从动轮6342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6343。在打结夹承载板633的下表面后侧位置上对应转动连接有一与打结夹旋转电机从动轮6342固定连接的、竖直向下开合的打结夹635。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打结夹635处于工作台板13右端部外侧的上方。
实际使用时,移线机构5将盘绕完成后的线材转移至夹持下爪614上时,夹持下爪614上横向放置的扎带从下向上将线材包覆住,同时夹持下爪614的两个夹臂横向合拢将纵向置于夹持下爪614上的盘绕成短条状线捆的线材夹住,夹住后扎带从下向上横向将线材包覆住,扎带的两个端部向上伸出并聚拢。然后,夹持下爪614在下爪驱动气缸615的驱动下沿下爪滑槽134向打结夹635位置处移动。当夹持下爪614移动至打结夹635的正下方位置时,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2的活塞杆向下移动,推动打结夹承载板633并带动打结夹635向下移动,直至打结夹635的夹臂底端部移动到夹持下爪614的夹臂上端部位置处。然后打结夹635张开将扎带的两个端部同时夹住。随后,打结夹旋转电机634启动通过打结夹旋转电机主动轮6341、传动皮带6343和打结夹旋转电机从动轮6342驱动打结夹635转动。打结夹635转动的过程中将扎带的两端扭结在一起,使盘绕好的线材被扎带捆扎住,完成本实用新型对线材的捆扎动作。在线材捆扎完成后,夹持下爪612的两个夹臂张开,放开线材,同时,打结夹635夹保持闭合夹持扎带,在打结夹竖直驱动气缸632的驱动下带着捆扎完成好的线材竖直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夹持下爪614在下爪驱动气缸615的驱动下沿下爪滑槽134向上扎带组件62位置处移动。最后,打结夹635的夹臂张开将捆扎好的线材放开,使其从工作台板13的右端外侧自动下落。为了便于收集捆扎好的线材,可在线材下落位置处设置收集篮。
本实用新型将打结组件63设置在工作台板13右端外侧的上方,并通过夹持下爪组件61将包覆好扎带的线材移动到打结夹635的正下方进行打结捆扎,线材被打结组件63捆扎后不需要专用的取线机构将捆扎好的线材从捆扎机构6上取下。打结夹635直接松开扎带使线材自动下落并用收集篮即可对捆扎后的成品进行收集,取消了普通捆扎机的取线机构,简化了捆扎机的功能组件,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且,取消取线机构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率,减少本实用新型使用及维修保养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参照图1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线机构2还包括有用于拉动线材在载台213上依次穿过整线组件22、保持线夹23、记米轮组件24、分线组件25、裁线组件26和排线夹组件27的送线机构3。送线机构3具体包括有水平纵向固设于副机箱12底面即承载板16前端面上的线材转移滑轨31,线材转移滑轨31的长度与承载板16前端面的长度相匹配。在线材转移滑轨31上滑动连接有一竖直方向设置的送线机构滑块32,送线机构滑块32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竖直向下设置的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3,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3的活塞杆首端部连接有一竖直向下设置的、横向开合的送线夹34。在副机箱12的承载板16上表面左端部设有一竖直向下设置的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的转动轴向下穿过承载板16并固定连接有一个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主动轮351。在承载板下表面的右端部转动连接有一个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从动轮352,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主动轮351与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从动轮352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353,送线机构滑块32通过连接件354螺纹固定连接在传动皮带353上。
实际使用时,当捆扎周期开始时,载台213在载台驱动电机216的带动下向上移动至载台213上升的最高位置处。此时,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3的活塞杆收回,送线夹34处于其最高位置处。而后送线夹34在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的驱动下在线材转移滑轨31上向左移动至分线组件25的进线块251右端且处于线材的进线路径上,线材处于送线夹34的夹臂开口处。然后送线夹34张开将已经被裁线组件26裁断的线材夹住,同时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驱动送线夹34在线材转移滑轨31上水平纵向向右移动。送线夹34带动线材水平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穿过进线块251的双并线被进线块251内的分线刀235自动裁分成两条单独的导线,实现本实用新型自动分线的功能。当然了,在不需要对线材进行裁分的情况下可以将分线组件25从载台213上拆卸下来。送线夹34夹取线材水平向右纵向移动的过程中,线材依次水平纵向穿过整线组件22、保持线夹23、记米轮组件24、分线组件25、裁线组件26和排线夹组件27,直至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驱动送线夹34拖拽线材首端部移动至绕线机构4的线头夹431上方右侧。应注意的是,当送线夹34处于最高位置处时,送线夹34的下端部与载台213的高度相匹配,以防止送线夹34移动至载台213上方时不能准确夹持线材。同时应注意的是,当送线夹34处于最高位置处时,送线夹34的下端部应高于绕线机构4的绕线柱4221上端部,以防止送线夹34夹持线材转移至绕线机构4处时被绕线柱4221阻碍。
线材首端部被送线夹34拖拽移动至线头夹431上方右侧的同时,排线夹组件27的两个排线夹臂274在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271的推动下相向移动,直至排线夹臂274上的两排排线夹辊轮275从线材的前后两侧将线材活动夹持住。排线夹组件27将线材活动夹持住后,载台213在载台213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下移动至其最低位置处。在载台213向下移动的同时,送线夹34在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3的驱动下同步向下移动,将线材的首端部传送至线头夹431处,然后线头夹431同步将线材首端部夹持住。线头夹431夹住线材首端部后,送线夹34在送线夹竖直驱动气缸33的驱动下向上回退,而后送线夹纵向驱动电机35反转驱动送线夹34向左回退至进线块251的右端部上方位置处。然后,绕线机构4启动,通过绕线盘41上的绕线柱4221将线材进行盘绕。在线材盘绕的过程中,载台213在载台驱动电机216的驱动下逐渐抬升,直至线材盘绕完成。
具体的,参照图1及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线机构5包括有滑动连接在线材转移滑轨31上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移线机构滑块51,在副机箱12的承载板16上表面左侧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纵向向右设置的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2,该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2的活塞杆首端部连接在移线机构滑块51上。在移线机构滑块51上固定连接有一竖直向下设置的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首端部水平纵向连接有一移线机构承载板54,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的上表面左侧竖直设有两个向上穿过移线机构滑块51的稳定杆。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的下表面左侧竖直向下设有一横向开合的移线机构线捆夹55。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的下表面右端部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可纵向调节位置的、竖直向下设置的移线机构线头夹竖直驱动气缸56。在该移线机构线头夹竖直驱动气缸56的活塞杆首端部连接有一个竖直向下延伸的移线机构线头夹连接板57,在该移线机构线头夹连接板57的下端部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可竖直调节位置的移线机构线头夹58,移线机构线头夹58竖直向下设置且横向开合。应注意的是,移线机构滑块51活动连接在送线机构滑块32的右侧,保证使送线机构3活动处于进线机构2与绕线机构4之间,使移线机构5活动处于绕线机构4与捆扎机构6之间。
在绕线机构4对线材进行盘绕时,移线机构滑块51在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2的驱动下移动至绕线盘41的上方。此时,移线机构线捆夹55与移线机构线头夹58分别对应处于绕线柱4221与线头夹431的上方。绕线机构4将线材盘绕完成后,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驱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竖直向下移动,使移线机构线捆夹55从两个绕线柱4221之间将纵向盘绕完成的线捆横向抓取。同时,移线机构线头夹竖直驱动气缸56驱动移线机构线头夹58向下运动直至移线机构线头夹58将线材的首端部抓取。抓取好线材后,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驱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竖直向上移动,同时移线机构线头夹竖直驱动气缸56驱动移线机构线头夹58向上移动,使移线机构线捆夹55和移线机构线头夹58夹取线材向上移动直至其脱离绕线机构4。然后,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2驱动移线机构滑块51在线材转移滑轨31向右移动,直至移线机构线捆夹55移动至捆扎机构6的夹持下爪614的正上方。此时,夹持下爪614处于上扎带组件62的前侧且已经穿设好扎带。然后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驱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竖直向下移动,使移线机构线捆夹55将盘绕完成好的线材纵向向下放置到夹持下爪614上。在移线机构线捆夹55竖直向下放置线捆过程中,已经裁断好的扎带向上横向包覆在纵向延伸的线材的中部。线材放置完成后移线机构线捆夹55和移线机构线头夹58松开线材,移线机构竖直驱动气缸53驱动移线机构承载板54竖直向上移动,使移线机构线捆夹55脱离夹持下爪614,然后在移线机构纵向驱动气缸52的驱动下向左回退至绕线盘41的上方以待下一个捆扎周期的进行。最后由下爪驱动气缸615驱动夹持下爪614带着线材及扎带移动至打结组件63位置处进行打结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工作台板(13),所述的工作台板(13)上设有进线机构(2)、绕线机构(4)和捆扎机构(6),所述机架(1)上部设有用于将经所述绕线机构(4)盘绕完成后的线材转移至所述捆扎机构(6)进行捆扎的移线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线机构(2)包括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载台组件(21),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21)上沿线材进线方向设有整线组件(22)、保持线夹(23)、记米轮组件(24)、裁线组件(26)和排线夹组件(27),所述的进线机构(2)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用于纵向拉动线材经所述整线组件(22)、保持线夹(23)、记米轮组件(24)、裁线组件(26)和排线夹组件(27)传送至所述绕线机构(4)进行盘绕的送线机构(3);所述的捆扎机构(6)包括有用于横向夹取经所述移线机构(5)转移来的、已盘绕好的线材并在线材上包覆扎带的夹持下爪组件(61),用于将扎带提前穿设在所述夹持下爪组件(61)上的上扎带组件(62)和用于将包覆在线材上的扎带两端部扭结以使扎带捆扎在线材上的打结组件(63);所述的上扎带组件(62)设于所述工作台板(13)的一端且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一侧,所述的打结组件(63)设于所述机架(1)同一端的上部并纵向伸出到工作台板(13)的外侧,且打结组件(63)对应处于线材进线路径延长线的另一侧,所述的夹持下爪组件(61)设于工作台板(13)的同一端部且活动处于所述上扎带组件(62)与打结组件(6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机构(4)包括有绕线盘组件和驱动所述绕线盘组件转动的绕线驱动机构;所述的绕线盘组件包括有水平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板(13)中部位置上的绕线盘(41),所述的绕线盘(41)上设有用于盘绕线材的绕线柱组件(42),所述绕线柱组件(42)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线头夹组件(43)和配重平衡组件(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柱组件(42)包括有两个纵向错位相对设于绕线盘(41)圆心两侧的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两个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与绕线盘(41)的圆心呈Z字形排布;所述每个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上滑动连接有一横向向绕线盘(41)圆心处延伸的绕线柱基座(422),所述每个绕线柱基座(422)靠近绕线盘(41)圆心的一端竖直设有一绕线柱(4221),所述两个绕线柱基座(422)上的两个绕线柱(4221)纵向对应处于绕线盘(41)圆心的两侧;所述绕线盘(41)上还设有两个可纵向调节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柱基座(422)在绕线柱基座滑轨(421)上纵向相向或背向滑移的绕线柱驱动气缸(4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柱组件(42)上纵向设有一条处于所述绕线盘(41)圆心与线头夹组件(43)之间的、用于容置线材首端部的线材容置卡槽(42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记米轮组件(24)包括有编码器(241)、记米轮(242)和抵压辊轮(243),所述的记米轮(242)和抵压辊轮(243)水平横向对应分设于线材进线路径的两侧;所述的编码器(241)竖直向上固设于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21)上,所述的记米轮(242)水平固定连接在编码器(241)的转动轴上;所述的抵压辊轮(243)通过销轴横向可调节的水平转动连接在浮动载台组件(21)上,抵压辊轮(243)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抵压并限位线材的抵压辊轮凹槽(24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21)上还设有处于所述记米轮组件(24)与裁线组件(26)之间的分线组件(25);所述的分线组件(25)包括有进线块(251)、分线刀驱动气缸(252)和分线刀(253);所述的进线块(251)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21)上,所述的分线刀驱动气缸(252)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浮动载台组件(21)上且位于进线块(251)的一侧,所述的分线刀(253)水平连接在分线刀驱动气缸(252)的活塞杆首端部并活动横向插入所述的进线块(251)内;所述进线块(251)内水平纵向设有一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上的、前后贯通的进线通道;所述进线块(251)上还设有用于所述分线刀(253)水平插入的分线刀口(2514),所述的分线刀口(2514)与所述的进线通道相连通且水平处于进线通道的中部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下爪组件(61)包括有从所述工作台板(13)的右侧向所述的绕线机构(4)处斜向延伸的下爪滑槽(134),工作台板(13)下表面上固设有一平行处于所述下爪滑槽(134)一侧的下爪滑轨(611),所述的下爪滑轨(611)上滑动连接有一下爪滑块(612),所述的下爪滑块(612)上连接有一匹配嵌入下爪滑槽(134)内的下爪滑杆(613),所述下爪滑杆(613)的右端部设有一处于所述工作台板(13)上方的、横向向上开合的夹持下爪(614);工作台板(13)下表面上还固设有一平行处于所述下爪滑槽(134)另一侧的、用于驱动所述下爪滑杆(613)带动所述夹持下爪(614)沿下爪滑槽(134)在所述上扎带组件(62)和打结组件(63)之间移动的下爪驱动气缸(6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爪滑杆(613)上连接有一匹配覆盖于所述下爪滑槽(134)的开口上的封平盖板(6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线夹组件(27)包括有两个横向相对设于所述浮动载台组件(21)两侧的排线夹驱动气缸(271),所述两个排线夹驱动气缸(271)的活塞杆首端部水平纵向连接有两个分处于线材进线路径两侧的排线夹臂(274),所述每个排线夹臂(274)上转动排列设有两个以上的排线夹辊轮(275),所述每个排线夹辊轮(275)的外周上环设有一圈用于限位并抵压线材一侧的排线夹辊轮凹槽(27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载台组件(21)包括有固定支架(211)、浮动支架(212)、载台(213)、蜗杆轴(214)、蜗杆滑套(215)和载台驱动电机(216);所述的固定支架(211)竖直固设于所述工作台板(13)左端部的底面下,所述的载台驱动电机(216)竖直向上固设于固定支架(211)的底部,所述的蜗杆轴(214)竖直固定连接在载台驱动电机(216)的转动轴上;所述的浮动支架(212)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211)上,浮动支架(212)的上端部向上穿过所述的工作台板(13)并与所述的载台(213)固定连接,所述的蜗杆滑套(215)匹配套设在所述的蜗杆轴(214)上并固定连接在浮动支架(212)的底部;所述的载台驱动电机(216)为伺服电机。
CN202021534012.X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Active CN213265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4012.XU CN213265068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4012.XU CN213265068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5068U true CN213265068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6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4012.XU Active CN213265068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5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184B (zh) 用于制造纤维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6742162B (zh) 捆扎缠绕一体包装机
CN102941936B (zh) 一种线材自动绕扎裁一体机及其自动绕扎裁方法
CN105775267B (zh) 一种线缆的自动理线捆扎设备
CN103568370B (zh) 手提纸袋拎手绳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A2731338C (en) Storage device for binding wire of a cording machine
JPH036052B2 (zh)
CN213265068U (zh) 一种自动计米绕线裁线扎线一体机
CN214455674U (zh) 光纤线输送系统
CN214397582U (zh) 一种引爆线材高速裁线剥皮绕线扎线机
CN110282500A (zh) 全自动绕线机
CN112093106A (zh) 自动捆扎机
CN208902930U (zh) 光缆的生产系统
CN213833965U (zh) 一种圆形线圈绕扎一体机
CN212738643U (zh) 一种魔术贴扎带线材自动绕线卷贴机
CN214279803U (zh) 共模电感全自动磁环绕线机
CN209306735U (zh) 一种新型高效分卷机
CN210418712U (zh)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同心绕线机构
CN209584711U (zh) 一种聚丙烯捆扎绳绞线机
CN109192500B (zh) 一种卷线机
CN220375970U (zh) 电子雷管的卷线机构
CN113046879A (zh) 一种弹力包芯纱制备方法
CN210944300U (zh) 一种可调式收卷装置
CN209834076U (zh) 一种斜摆型捆扎机
CN212503314U (zh) 全自动光纤裁缆绕缆扎缆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