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8034U - 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8034U
CN213258034U CN202021085228.2U CN202021085228U CN213258034U CN 213258034 U CN213258034 U CN 213258034U CN 202021085228 U CN202021085228 U CN 202021085228U CN 213258034 U CN213258034 U CN 213258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mounting
driving
inclined surfa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52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一健
李世友
赵波
王嵩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Electr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52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8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8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8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安装至工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包括底座、定位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升降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底座上,定位机构装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升降机构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升降机构上;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工件,第一安装机构用于承载第一零件,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定位机构移动以带动工件靠近第一零件,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带动第一零件对准第一安装孔,升降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机构带动第一零件插入第一安装孔内,实现了精准对位安装的目的,提高了稳定性及效率。

Description

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单个小零件或者两个小零件装配至产品内侧功能孔内,但目前大多为手动安装,人工操作不当和装配中触摸到产品边缘等易造成小件倾斜,最终导致小件无法装配或装配位置不良,稳定性差且产品刮伤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精准对位装配的安装装置。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安装至工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包括底座,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机构移动以带动所述工件靠近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对准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承载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装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靠近以夹持所述第一零件的两端或远离以释放所述第一零件。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推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及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抵推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且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内分别用于相向抵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以夹持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抵推件设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第四斜面,当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移动时,所述第一斜面抵推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推所述第四斜面,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以释放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内用于抵推所述第一抵推件以复位。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器、减震器、第一旋转器及第二旋转器,所述升降器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旋转器装设于所述升降器上,所述第二旋转器装设于所述第一旋转器上,所述减震器装设于所述第二旋转器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所述减震器上;所述升降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升降,所述第一旋转器、所述第二旋转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沿相垂直的两个轴线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零件角度,所述减震器用于减少所述第一零件的缓冲过压。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器上装设有磁性件及定位销,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具有磁性,所述磁性件通过磁性吸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槽以对所述第一安装机构限位。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三驱动器、第二升降器及压块,所述第三驱动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升降器设于所述第三驱动器上,所述压块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器上;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对准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升降器用于驱动所述压块至所述第一安装槽背离所述第一零件的一侧,所述压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零件限位。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机构,用于将第二零件及第三零件装入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承载件、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承载件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可动地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零件压紧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三零件压紧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载件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抵推件、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第六弹性件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抵推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且置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所述第五弹性件、所述第六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内分别用于相向抵推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以压紧所述第二零件及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二抵推件设有第五斜面与第六斜面,所述第一锁紧件设有第七斜面,所述第二锁紧件设有第八斜面,当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抵推件时,所述第五斜面抵推所述第七斜面,所述第六斜面抵推所述第八斜面,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远离所述第二承载件,以释放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内用于抵推所述第二抵推件以复位。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定位件用于承载并定位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机构设有定位板及吸附件,所述定位板用于定位所述工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定位板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工件以固定所述工件。
上述安装装置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工件,第一安装机构承载第一零件,第一驱动机构将第一安装孔移动至第一零件的同一平面内,第二驱动机构将第一零件移动至第一安装孔的同一轴线上,升降机构再将第一零件沿轴线方向装入第一安装孔内,实现了精准对位安装零件的目的,提高了稳定性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安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工件与第一零件的立体示意图及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及第一安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旋转器、第二旋转器及第一安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安装机构的分解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安装机构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压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驱动机构及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驱动机构及定位机构的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安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第二安装机构的两种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安装装置 100
底座 100a
第一零件 200
工件 300
第一安装孔 310
第二零件 400
第三零件 500
定位机构 10
定位板 11
吸附孔 11a
吸附件 12
上卡持件 13
压紧部 13a
下卡持件 14
限位块 15
第一安装机构 20
第一承载件 21
第一夹持件 22
第三斜面 22a
第二夹持件 23
第四斜面 23a
第一驱动组件 24
第一抵推件 24a
第一斜面 24a1
第二斜面 24a2
第一弹性件 24b
第二弹性件 24c
第三弹性件 24d
第一驱动器 24e
限位杆 25
第一驱动机构 30
第一滑轨 31
第二驱动机构 40
第二滑轨 41
升降机构 50
升降器 51
减震器 52
第三滑轨 52a
滑块 52b
弹簧 52c
磁性件 52d
定位销 52e
第一旋转器 53
第二旋转器 54
压合机构 60
第三驱动器 61
第二升降器 62
压块 63
第二安装机构 70
第二承载件 71
第一锁紧件 72
第七斜面 72a
第二锁紧件 73
第八斜面 73a
第二驱动组件 74
第二抵推件 74a
第五斜面 74a1
第六斜面 74a2
第四弹性件 74b
第五弹性件 74c
第六弹性件 74d
定位件 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安装至工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包括底座,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机构移动以带动所述工件靠近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对准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上述安装装置通过定位机构定位工件,第一安装机构承载第一零件,第一驱动机构将第一安装孔移动至第一零件的同一平面内,第二驱动机构将第一零件移动至第一安装孔的同一轴线上,升降机构再将第一零件沿轴线方向装入第一安装孔内,实现了精准对位安装零件的目的,提高了稳定性及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装置100,用于将第一零件200安装至工件300的第一安装孔310内。安装装置100包括定位机构10、第一安装机构20、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40、升降机构50及底座100a。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40装设于底座100a上。第一驱动机构30设有第一滑轨31,定位机构10可滑动地装设于第一滑轨31上,定位机构10用于固定工件300。第二驱动机构40设有第二滑轨41,升降机构50可滑动地装设于第二滑轨41上,且第二滑轨41垂直于第一滑轨31。第一安装机构20装设于升降机构50顶部,第一安装机构20用于承载第一零件200。第一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定位机构10沿第一滑轨31移动,以使工件300靠近或远离第一零件200,直至第一安装孔310与第一零件200置于同一平面内。第二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升降机构50在第二滑轨41上滑动,直至第一零件200与第一安装孔310在同一竖直方向上。升降机构50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机构20上升带动第一零件200进入第一安装孔310内。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31及第二滑轨41为直线电机滑轨;第一安装孔310置于工件300侧壁的内表面上,定位机构10将工件300竖直放置并将第一安装孔310置于顶部,第一零件200需要从下向上安装至第一安装孔310内。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第一安装机构20包括第一承载件21、第一夹持件22、第二夹持件23及第一驱动组件24。第一承载件21和第一驱动组件24装设于升降机构50顶部。第一承载件21用于承载第一零件200。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可滑动地装设于第一承载件21上。第一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相靠近或相远离。当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相靠近时用于夹持住第一零件200的两端,以固定第一零件200防止晃动;当第一零件200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相互远离时用于释放第一零件200,以使第一承载件21上升将第一零件200压入第一安装孔310。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4包括第一抵推件24a、第一弹性件24b、第二弹性件24c、第三弹性件24d及第一驱动器24e。第一驱动器24e置于升降机构50顶部。第一抵推件24a可动地装设于第一承载件21上,且置于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之间。第二弹性件24c弹性连接第一承载件21与第一夹持件22之间,第三弹性件24d弹性连接第一承载件21与第二夹持件23,第二弹性件24c、第三弹性件24d用于相向抵推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以夹持第一零件200两端。第一驱动器24e置于第一抵推件24a后侧用于抵推第一抵推件24a。第一抵推件24a设有第一斜面24a1与第二斜面24a2,第一夹持件22设有第三斜面22a,第二夹持件23设有第四斜面23a,当第一驱动器24e驱动第一抵推件24a移动时,第一斜面24a1抵推第三斜面22a,第二斜面24a2抵推所述第四斜面23a,使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相互远离,以释放第一零件200,从而使第一承载件21继续上升将第一零件200压入第一安装孔310。第一弹性件24b置于第一承载件21与第一抵推件24a之间,用于在第一驱动器24e停止运行时反向抵推第一抵推件24a以使其复位,同时第二弹性件24c、第三弹性件24d弹性抵推第一夹持件22与第二夹持件23以复位。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24b、第二弹性件24c、第三弹性件24d为弹簧,第一驱动器24e为气缸。
请参阅图4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4还包括两个限位杆25,限位杆25可滑动地竖直穿设于第一承载件21上,两个限位杆25底部通过弹簧连接至第一承载件21上,另一端用于抵靠在第一零件200的长边上以限位。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升降机构50包括升降器51、减震器52、第一旋转器53及第二旋转器54。升降器51装设于第二滑轨31上,第一旋转器53装设于升降器51上,第二旋转器54装设于第一旋转器53上,减震器52装设于第二旋转器54上,第一安装机构20装设于减震器52上。升降器51用于驱动第一旋转器53、第二旋转器54、减震器52及第一安装机构20升降,从而带动第一零件200升降。第一旋转器53、第二旋转器54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机构20沿相垂直的两个水平轴线方向转动以调节第一零件200角度。减震器52用于减少第一零件200的缓冲过压。在一实施方式中,升降器51为气缸,第一旋转器53及第二旋转器54为电机;减震器52包括第三滑轨52a、滑块52b及弹簧52c,滑块52b可滑动地置于第三滑轨52a上,滑块52b底部通过弹簧52c连接至第二旋转器54上,弹簧52c向上抵推滑块52b用于对滑块52b减震,第三滑轨52a用于对滑块52b的移动限位。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滑块54b顶部装设有磁性件52d及两个定位销52e。第一承载件21具有磁性,磁性件52d通过磁性吸附第一承载件21以固定第一承载件21。第一承载件21底部设有两个定位槽(图未示),每个定位销52e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以对第一承载件21限位,防止第一承载件21转动。此方式方便更换第一安装机构20。
请参阅图7,安装装置100还包括压合机构60,压合机构60包括第三驱动器61、第二升降器62及压块63。第三驱动器61通过一支架64设于底座100a上,并位于定位机构10上方。第二升降器62设于第三驱动器61上,压块63置于第二升降器61上。第三驱动器61用于驱动第二升降器62靠近或远离工件300,以使压块63在竖直方向对准第一安装槽310。第二升降器61用于驱动压块63下降直至接触第一安装槽310背离第一零件200的一侧,压块63用于对封堵第一安装槽310的一侧以对第一零件200限位,防止第一零件200过度安装。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器61、第二升降器62为气缸。
请参阅图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安装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安装机构70,第二安装机构70用于替换第一安装机构20。第二安装机构70用于将第二零件400及第三零件500同时装入第二安装孔(图未示)及第三安装孔(图未示)。第二安装机构70包括第二承载件71、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及第二驱动组件74。第二承载件71、第二驱动组件74置于减震器52顶部。第二承载件71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第二零件400,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三零件500。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可动地置于第二承载件71两端,第一锁紧件72用于从侧面将第二零件400压紧至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第二锁紧件73用于从侧面将第三零件500压紧至第二凹槽的侧壁上。第二驱动组件74用于驱动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靠近或远离第二承载件71。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靠近第二承载件71时用于压紧第二零件400及第三零件500;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远离第二承载件71时用于松开第二零件400及第三零件500,从而使第二承载件71继续上升将第二零件400及第三零件500压入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内。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同样置于工件300侧壁的内表面上,定位机构10将工件300竖直放置并将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置于顶部,第二零件400、第三零件500需要从下向上安装至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内。
请参阅图9,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组件74包括第二抵推件74a、第四弹性件74b、第五弹性件74c、第六弹性件74d及第二驱动器(图未示)。第二驱动器置于减震器52上。第二抵推件74a可动地装设于第二承载件71上,且置于第一锁紧件72、第二锁紧件73之间。第五弹性件74c、第六弹性件74d置于第二承载件71内分别用于相向抵推第一锁紧件72与第二锁紧件73以压紧第二零件400及第三零件500。第二抵推件74a设有第五斜面74a1与第六斜面74a2,第一锁紧件72设有第七斜面72a,第二锁紧件73设有第八斜面73a。当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抵推件74a时,第五斜面74a1抵推第七斜面72a,第六斜面74a2抵推第八斜面73a,使第一锁紧件72与第二锁紧件73远离第二承载件71,以释放第二零件400、第三零件500。第四弹性件74b置于第二承载件71内用于在第二驱动器停止运行后抵推第二抵推件74a以复位。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器为气缸,第四弹性件74b、第五弹性件74c、第六弹性件74d为弹簧。
请参阅图9,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机构70还包括两个定位件75,定位件75设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定位件75用于承载第二零件400、第三零件500,同时对第二零件400、第三零件500的底部和侧部定位,定位件75为柔性材料且具有磁性,以吸附具有磁性的第二零件400、第三零件500。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10包括定位板11及四个吸附件12。定位板11竖直设置,并设有四个吸附孔11 a。吸附件12通过吸附孔11 a用于吸附工件300的背面以将工件300固定至定位板11上,增加稳定性。定位机构10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卡持件13及下卡持件14。下卡持件14通过气缸连接至定位板11上,用于向上移动以将工件300上抬直至接触上卡持件13。上卡持件13通过另一气缸连接至定位板11上,且一端设有压紧部13a,压紧部13a用于将工件300压紧至定位板11上。定位机构10的两侧设有四个限位块15,限位块15用于对工件300限位,防止工件300左右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他结构的安装机构以替换第一安装机构20和第二安装机构70,来安装其他数量或种类的小零件。
上述安装装置100通过定位机构10定位工件300,第一安装机构20承载第一零件200,第一驱动机构30将第一安装孔310移动至第一零件200的同一平面内,第二驱动机构40将第一零件200移动至第一安装孔310的同一轴线上,升降机构50再将第一零件200沿轴线方向装入第一安装孔310内,实现了精准对位安装零件的目的,提高了稳定性及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申请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要求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安装至工件的第一安装孔内,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第一安装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升降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所述第一安装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机构移动以带动所述工件靠近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对准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零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承载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装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所述第一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靠近以夹持所述第一零件的两端或远离以释放所述第一零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推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及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抵推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且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内分别用于相向抵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以夹持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抵推件设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第四斜面,当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抵推件移动时,所述第一斜面抵推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推所述第四斜面,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以释放所述第一零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内用于抵推所述第一抵推件以复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器、减震器、第一旋转器及第二旋转器,所述升降器装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旋转器装设于所述升降器上,所述第二旋转器装设于所述第一旋转器上,所述减震器装设于所述第二旋转器上,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装设于所述减震器上;所述升降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升降,所述第一旋转器、所述第二旋转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沿相垂直的两个轴线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零件角度,所述减震器用于减少所述第一零件的缓冲过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上装设有磁性件及定位销,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具有磁性,所述磁性件通过磁性吸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槽以对所述第一安装机构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三驱动器、第二升降器及压块,所述第三驱动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升降器设于所述第三驱动器上,所述压块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器上;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对准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升降器用于驱动所述压块至所述第一安装槽背离所述第一零件的一侧,所述压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零件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机构,用于将第二零件及第三零件装入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第二承载件、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承载件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可动地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零件压紧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三零件压紧至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载件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抵推件、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第六弹性件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抵推件可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且置于所述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所述第五弹性件、所述第六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内分别用于相向抵推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以压紧所述第二零件及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二抵推件设有第五斜面与第六斜面,所述第一锁紧件设有第七斜面,所述第二锁紧件设有第八斜面,当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抵推件时,所述第五斜面抵推所述第七斜面,所述第六斜面抵推所述第八斜面,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远离所述第二承载件,以释放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内用于抵推所述第二抵推件以复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定位件用于承载并定位所述第二零件、所述第三零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设有定位板及吸附件,所述定位板用于定位所述工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定位板背离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工件以固定所述工件。
CN202021085228.2U 2020-06-12 2020-06-12 安装装置 Active CN213258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5228.2U CN21325803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5228.2U CN21325803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8034U true CN213258034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5228.2U Active CN213258034U (zh) 2020-06-12 2020-06-12 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8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54641B1 (ko) 핸들링 장치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시험 장치
CN212711672U (zh) 一种基板上下料装置及电沉积设备
CN213258034U (zh) 安装装置
CN215508659U (zh) 浮动调节机构及浮动调节装置
CN112157386A (zh) 电池定位夹具
CN213614999U (zh) 电池定位夹具
CN112872770B (zh) 压合设备
KR100569068B1 (ko) 패널 이송장치
CN214355497U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定位装置
CN110561326B (zh) 卡扣组装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5878625U (zh) 涂料装置
CN219666676U (zh) 保压机构
JP4053275B2 (ja) 無人搬送車
CN108303313B (zh) 自动检测装置
CN215578482U (zh) 一种芯片定位吸头组件
KR100999383B1 (ko) 플로팅 유닛 및 이 플로팅 유닛을 구비한 물품 지지 장치
CN217458490U (zh) 一种电机定子用的吊运夹具
CN215393661U (zh) 大扭矩螺丝拧紧机构
CN217394710U (zh) 一种罐体夹持装置
CN220244765U (zh) 一种玻璃上料装置
CN215828250U (zh) 托盘卡位装置及智能存储柜
CN220412086U (zh) 上料机构及传送装置
CN218144336U (zh) 一种抽屉式上下料机构
CN218434774U (zh) 牙叉滑动机构
CN214352255U (zh) 拼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