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8549U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8549U
CN213248549U CN202021221521.7U CN202021221521U CN213248549U CN 213248549 U CN213248549 U CN 213248549U CN 202021221521 U CN202021221521 U CN 202021221521U CN 213248549 U CN213248549 U CN 213248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an
positioning
blowe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15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15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8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8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8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盖体包括:风机,风机具有多个第一定位结构;盖体主体,风机设置在盖体主体上,且盖体主体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后对风机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生产过程中风机易掉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盖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压力烘烤一体锅的风机大多是卡设在盖体上,或者通过螺丝固定在盖体上。由于盖体的装配复杂,为了防止振动在装备时会留有间隙,卡接的方式在流水装配时风机极易掉落。而螺丝固定的方式增加了装配工序,不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生产过程中风机易掉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生产过程中风机易掉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风机,风机具有多个第一定位结构;盖体主体,风机设置在盖体主体上,且盖体主体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后对风机进行固定。
通过在风机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以及在盖体主体上设置第二定位结构,使得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相互配合,以使得风机与盖体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可以大大减少了风机与盖体主体脱离的风险,使得风机装配到盖体主体上后不易与盖体主体脱离,以保证后续盖体的装配能够快速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是定位孔,第二定位结构是定位柱;或者第一定位结构是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是定位孔。在盖体的装配过程中,定位柱不易与定位孔脱离,使得风机不易与盖体主体脱离。
进一步地,定位柱向靠近定位柱的自由端的方向呈缩口状。这样设置便于定位柱伸入到定位孔中,且定位柱伸入到定位孔中的距离越长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卡接的就更紧,使得定位柱不易从定位孔中脱离。
进一步地,盖体主体包括第一耦合结构,第一耦合结构位于风机的一侧,且第一耦合结构的顶面高于风机的底面,以对风机进行限位。第一耦合结构的设置使得盖体能够与其他结构配合,通过第一耦合结构与其他结构电连接以为盖体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第一耦合结构的顶面与风机的底面的距离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耦合结构能够很好的遮挡风机的前提下不会影响风机的进风或出风,保证风机能够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盖体主体包括:面盖;内衬,内衬设置在面盖的下方,风机设置在面盖与内衬之间,内衬具有第二定位结构。风机设置在盖体主体的一侧,风机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内衬上。
进一步地,面盖具有多个定位筋,风机抵接在定位筋上,以对风机进行限位。风机的顶部被多个定位筋卡住,以对风机进行限位,避免风机与面盖脱离,增加了风机与面盖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还使得风机能够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定位筋具有导向面,导向面向远离风机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和/或面盖具有限位条,限位条位于相邻两个定位筋之间,风机安装到面盖上后,限位条与风机抵接;和/或面盖包括本体和把手盖板,本体具有定位筋;把手盖板盖设在本体上,把手盖板具有风机进风口,以保证风机处压力的平衡。导向面向远离风机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这样便于将风机塞入到多个定位筋围成的区域中,且能够将风机稳定卡住。限位条的设置可以减小风机对面盖的磨损,同时使得风机与面盖的一部分间隔设置,可以减小风机的振动,减少了噪音,增加了盖体使用的体验感。把手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上,且把手盖板与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相配合形成把手,以便于用户拿取盖体。
进一步地,盖体主体具有风机固定腔,风机容置在风机固定腔内,且风机固定腔位于盖体主体的一侧。风机设置在风机固定腔内,以将风机隐藏起来,减少其他结构件对风机的工作产生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盖体;锅体,盖体盖设在锅体上。这样设置使得具有上述盖体的烹饪器具在装配过程中风机不易掉落,大大缩减了烹饪器具的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盖体盖设到锅体上的状态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向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P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盖体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图6中上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中下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2中面盖、内衬、风机以及第一耦合结构的一个角度的位置关系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Q处的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2中面盖、内衬、风机以及第一耦合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位置关系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部反射罩;11、罩体段;12、外翻凸缘;13、第一安装凸沿;14、进风口;20、透光板;30、下部反射罩;31、主体段;32、透光孔;33、支撑结构;34、第二安装凸沿;40、反射筒;50、盖体;51、发热元件;52、把手盖板;521、风机固定腔;522、风机进风口;53、第一耦合结构;54、排气通道;55、可视窗;56、固定夹;57、感温组件;58、风机;581、第一定位结构;60、锅体;61、第二耦合结构;70、锅盖;71、第三耦合结构;80、面盖;81、定位筋;811、导向面;82、限位条;83、本体;90、内衬;91、支撑筋条;100、加热空间;101、加热出风口;110、散热空间;111、散热出风口;120、盖体主体;121、第二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生产过程中风机易掉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3所示,盖体包括风机58和盖体主体120,风机58具有多个第一定位结构581;风机58设置在盖体主体120上,且盖体主体120具有与第一定位结构58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121,第一定位结构581与第二定位结构121配合后对风机58进行固定。
通过在风机58上设置第一定位结构581以及在盖体主体120上设置第二定位结构121,使得第一定位结构581与第二定位结构121相互配合,以使得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可以大大减少了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脱离的风险,使得风机58装配到盖体主体120上后不易与盖体主体120脱离,以保证后续盖体50的装配能够快速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结构581与第二定位结构121是插接在一起的,这样就使得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之间不易脱离,以保证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定位结构581是定位孔,第二定位结构121是定位柱;或者第一定位结构581是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121是定位孔。在盖体50的装配过程中,定位柱不易与定位孔脱离,使得风机58不易与盖体主体120脱离。此外,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方式,使得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之间不易错位,保证风机58位置的稳定性,进而可以大大缩短盖体50的装配时间。
当然,第一定位结构581与第二定位结构121也可以不是插接在一起的,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连接的,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的形式配合的。
如图11所示,定位柱向靠近定位柱的自由端的方向呈缩口状。这样设置便于定位柱伸入到定位孔中,且定位柱伸入到定位孔中的距离越长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卡接的就更紧,使得定位柱不易从定位孔中脱离。
如图3和图4所示,盖体主体120包括第一耦合结构53,第一耦合结构53位于风机58的一侧,且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高于风机58的底面,以对风机58进行限位。第一耦合结构53的设置使得盖体50能够与其他结构配合,通过第一耦合结构53与其他结构电连接以为盖体50进行供电。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高于风机58的底面以对风机58进行限位,避免风机58晃动,同时还可以避免风机58与盖体主体120错位,保证了风机58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当然,对风机58进行限位的可以不是第一耦合结构53,可以是在风机固定腔521内设置一个限位结构,以对风机58的底面进行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主体120的第二定位结构121与第一耦合结构53位于风机58的两侧,这样就使得风机58的一侧是依靠第二定位结构121与第一定位结构581的配合进行的限位,而风机58的另一侧则是依靠第一耦合结构53与风机58之间的抵挡进行限位的。两个方向的限位就使得风机58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盖体主体120内。
具体的,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与风机58的底面的距离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若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与风机58的底面的距离小于1毫米,就使得第一耦合结构53与风机58之间能够抵接的面积过小,就容易出现第一耦合结构53不能抵挡风机58的现象,就使得风机58运动至第一耦合结构53的另一侧的情况出现。若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与风机58的底面的距离大于10毫米,就使得第一耦合结构53遮挡住风机58的面积较大,不利于风机58的进风和出风,导致风机58的工作效率较低。将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与风机58的底面的距离限制在1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内,就使得第一耦合结构53能够很好的遮挡风机58的前提下不会影响风机58的进风或出风,保证风机58能够稳定工作。
如图3、图4、图10和图12所示,盖体主体120包括面盖80和内衬90,内衬90设置在面盖80的下方,风机58设置在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内衬90具有第二定位结构121。风机58设置在盖体主体120的一侧,风机58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内衬90上。
如图10和图11所述,风机58安装在内衬90与面盖80之间,内衬90具有支撑筋条91,支撑筋条91支撑风机58,以使得风机58与内衬90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减少风机58与内衬90之间的摩擦和振动,以保证风机58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12所示,面盖80具有多个定位筋81,风机58抵接在定位筋81上,以对风机58进行限位。风机58的顶部被多个定位筋81卡住,以对风机58进行限位,避免风机58与面盖80脱离,增加了风机58与面盖8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还使得风机58能够稳定工作。需要说明的是,风机58装配完成后,多个定位筋81是绕风机58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这样使得定位筋81在不同的位置对风机58进行抵挡限位,以避免风机58的晃动,使得风机58能够稳定工作。
如图4和图12所示,定位筋81具有导向面811,导向面811向远离风机58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导向面811向远离风机58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这样便于将风机58塞入到多个定位筋81围成的区域中,且能够将风机58稳定卡住。
如图4和图12所示,面盖80具有限位条82,限位条82位于相邻两个定位筋81之间,风机58安装到面盖80上后,限位条82与风机58抵接。限位条82的设置可以减小风机58对面盖80的磨损,同时使得风机58与面盖80的一部分间隔设置,可以减小风机58的振动,减少了噪音,增加了盖体50使用的体验感。
如图7所示,面盖80包括本体83和把手盖板52,本体83具有定位筋81;把手盖板52盖设在本体83上,把手盖板52具有风机进风口522,以保证风机58处压力的平衡。把手盖板52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83上,且把手盖板52与本体83的至少部分结构相配合形成把手,以便于用户拿取盖体50。采用把手盖板52与本体83相配合的形式,使得把手盖板52与本体83之间能够形成更大的空间用于容纳风机58。风机进风口522的设置使得盖体50外部的空气能够经风机进风口522流入到盖体50的内部,以平衡盖体50内部的压力。
如图3所示,盖体主体120具有风机固定腔521,风机58容置在风机固定腔521内,且风机固定腔521位于盖体主体120的一侧。风机58设置在风机固定腔521内,以将风机58隐藏起来,减少其他结构件对风机58的工作产生影响。
在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手盖板52与本体83围成风机固定腔521,且把手盖板52与本体83卡接,这样便于将风机58安装到风机固定腔521上,同时便于对风机58的维修。
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盖体50和锅体60,盖体50盖设在锅体60上。这样设置使得具有上述盖体50的烹饪器具在装配过程中风机58不易掉落,大大缩减了烹饪器具的装配时间。
如图3所示,盖体主体120还包括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透光板20卡设在上部反射罩10内;下部反射罩30连接在上部反射罩10的下方,透光板20抵接在下部反射罩30上,以将透光板20限制在上部反射罩10与下部反射罩30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将透光板20卡设在上部反射罩10内,就使得透光板20通过上部反射罩10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的装配的自由度更大,便于密封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减少污渍进入到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围成的空间中,以保证盖体50能够稳定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污积聚在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间隙处。经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间隙密封住,在清洗盖体50时,水不会进入到盖体50的内部,便于盖体50的清洁,还有利于盖体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9所示,下部反射罩30包括主体段31和支撑结构33,主体段31的中心具有透光孔32,主体段31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支撑结构33由主体段31向上伸出,且支撑结构33绕透光孔32的周向设置,透光板20抵接在支撑结构33上。透光板20设置在透光孔32处,以使得盖体50内部的发热元件51发出的光能够透过透光板20辐射到盖体50的外部,以对食物进行烘烤。主体段31与上部反射罩10进行连接,以将透光板20稳定的限制到上部反射罩1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空间中,避免透光板20与上部反射罩10脱离的现象,增加了透光板20与上部反射罩1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支撑结构33的设置使得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便于在间隔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密封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缝隙,减少油污堆积在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隙处。
具体的,支撑结构33是环筋,环筋绕透光孔32的周向设置,且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20的面积。将支撑结构33设置成环筋便于密封与透光板20之间的间隙,同时环筋与透光板20的接触面积大,以稳定支撑透光板20。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20的面积,使得环筋位于透光板20的外周的内侧,以保证环筋能够稳定支撑透光板20,避免透光板20从环筋上脱离的情况产生。
如图3所示,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间隔设置,且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间隔设置,便于在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密封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隙,减少油污积聚,同时减少水流入到盖体50的内部。
具体的,透光板20、主体段31和上部反射罩10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以将密封结构填充到填充间隙处形成密封。在透光板20、主体段31和上部反射罩10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且将密封结构填充至填充间隙处以同时对三者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减少进入到盖体50内部的污渍,保证盖体50内部的洁净。同时,由于密封结构填充在填充间隙处,在对盖体50进行清洗的时候,水也不容易进入到盖体50的内部,保证了盖体50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以保证盖体5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结构可以是密封圈,也可以是密封胶。
如图8所示,上部反射罩10包括罩体段11和外翻凸缘12,透光板20卡设在罩体段11内;外翻凸缘12由罩体段11的底部向外伸出,下部反射罩30与外翻凸缘12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罩体段11在水平方向对透光板20进行限位,避免透光板20晃动,增加了透光板20工作的稳定性。外翻凸缘12与下部反射罩30连接,以使得下部反射罩30能够与透光板20抵接,同时将透光板20封堵在罩体段11内,以避免透光板20从罩体段11中脱出,增加了透光板2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罩体段11呈直筒状;或者罩体段11呈喇叭状。这样设置可以将透光板20限制在罩体段11内,以保证透光板20不会从罩体段11中脱出。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反射筒40,反射筒40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反射筒40的另一端抵接在透光板20上,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反射筒40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反射筒40的另一端与透光板20抵接,以使得上部反射罩10与透光板20将反射筒40限制在上部反射罩10与透光板20之间。同时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进行限位,以将透光板20卡死在下部反射罩30与反射筒40之间,以避免透光板20的上下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透光板20卡设在罩体段11内,且反射筒40和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进行限位。这样就仅需要保证罩体段11在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区域处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透光板20的直径,以保证透光板20能够放置到罩体段11处。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发热元件51,发热元件51通过固定夹56安装在上部反射罩10上,发热元件51位于反射筒40的外侧,且发热元件51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孔32围成的面积。发热元件51与透光板20同轴,这样就能够透过透光板20观察到发热元件51,同时发热元件51发射出的热量能够直接透过透光板20辐射到盖体50的外部,以对食物进行烘烤。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面盖80和内衬90,内衬90设置在面盖80的下方,上部反射罩10设置在内衬90的下方。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110,这样可以减少发热元件51散发出的热量传递到面盖80处,保证面盖80处于低温的状态,减缓了面盖80的老化速度,增加了盖体50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之间围成加热空间100,发热元件51设置在加热空间100中,且上部反射罩10能够将发热元件51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少传递到内衬90和面盖80处的温度,避免面盖80温度过高的现象,避免面盖80烫伤用户,增加了盖体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风机58,风机58位于盖体50的一侧,且风机58同时向加热空间100和散热空间110中吹风,以将加热空间100和散热空间110处的热量吹出到盖体50的外部。盖体50还包括连通散热空间110与外部空间的散热出风口111,风机58吹入到散热空间110内的风经散热出风口111吹出盖体50,以达到对面盖80降温的效果。
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出风口111位于盖体50与风机58相对的一侧,且经散热出风口111流出的风是向下流出的,这样可以避免经散热出风口111流出的风烫到用户,增加了盖体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连通加热空间100与锅体60的烹饪空间的加热出风口101,风机58吹入到加热空间100内的风经加热出风口101吹入到烹饪空间中,以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烘烤。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出风口101也位于远离风机58所在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风机58吹入到加热空间100中的冷风在加热空间100中充分换热后才流入到锅体60的烹饪空间中,以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节省了能源。
如图3所示,盖体50还包括可视窗55,面盖80具有安装孔,可视窗55设置在安装孔处,且可视窗55卡在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以对可视窗55形成固定。可视窗55向下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反射筒40内,以使得用户通过可视窗55、反射筒40和透光板20观察锅体60内食物的烹饪情况,以准确把握食物的烹饪时机,避免食物烹饪不熟或糊化的情况,以保证烹饪的质量。
如图1所示,盖体50还包括连通烹饪空间内外的排气通道54,在烹饪的过程中,锅体60中的热量经排气通道54流到外部空间中,以保证锅体60的烹饪空间内压力的平衡,保证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盖体50还包括感温组件57,感温组件57设置在上部反射罩10上,以测量加热空间100内的温度,使得吹入到烹饪空间内的气体具有适当的温度,以保护烹饪器具能够稳定烹饪。需要说明的是,感温组件57设置在盖体50远离风机58所在的一侧,这样感温组件57测得的就是流入到锅体60中的气体的温度,以保证流入到锅体60中的气体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图8所述,上部反射罩10具有进风口14,风机58吹出的风经进风口14流入到加热空间100中。加热出风口101位于下部反射罩30上。
如图8和图9所示,外翻凸缘12的周缘具有向上伸出的第一安装凸沿13,主体段31的周缘具有向上伸出的第二安装凸沿34,第一安装凸沿13和第二安装凸沿均伸入到内衬90上,且与内衬90卡接,以使得内衬90、上部反射罩10和下部反射罩30之间紧密连接。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70,锅盖70与盖体50可替换的盖设在锅体60上,以实现常规烹饪,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锅盖70具有与锅体60的第二耦合结构61相配合的第三耦合结构71,锅盖70盖设到锅体60上后,第二耦合结构61和第三耦合结构71相适配,以使得锅体60为锅盖70进行供电。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58),所述风机(58)具有多个第一定位结构(581);
盖体主体(120),所述风机(58)设置在所述盖体主体(120)上,且所述盖体主体(120)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8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12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81)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1)配合后对所述风机(58)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81)是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1)是定位柱;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581)是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1)是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向靠近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的方向呈缩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主体(120)包括第一耦合结构(53),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3)位于所述风机(58)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高于所述风机(58)的底面,以对所述风机(58)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3)的顶面与所述风机(58)的底面的距离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主体(120)包括:
面盖(80);
内衬(90),所述内衬(90)设置在所述面盖(80)的下方,所述风机(58)设置在所述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所述内衬(90)具有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80)具有多个定位筋(81),所述风机(58)抵接在所述定位筋(81)上,以对所述风机(58)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筋(81)具有导向面(811),所述导向面(811)向远离所述风机(58)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和/或
所述面盖(80)具有限位条(82),所述限位条(82)位于相邻两个定位筋(81)之间,所述风机(58)安装到所述面盖(80)上后,所述限位条(82)与所述风机(58)抵接;和/或
所述面盖(80)包括本体(83)和把手盖板(52),所述本体(83)具有所述定位筋(81);所述把手盖板(52)盖设在所述本体(83)上,所述把手盖板(52)具有风机进风口(522),以保证所述风机(58)处压力的平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主体(120)具有风机固定腔(521),所述风机(58)容置在所述风机固定腔(521)内,且所述风机固定腔(521)位于所述盖体主体(120)的一侧。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50);
锅体(60),所述盖体(50)盖设在所述锅体(60)上。
CN202021221521.7U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248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521.7U CN213248549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521.7U CN213248549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8549U true CN213248549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7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1521.7U Active CN213248549U (zh) 2020-06-28 2020-06-28 盖体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8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4854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JP3757362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324854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112471915A (zh) 烘烤组件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115406546A (zh) 一种厨房电器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JP4022540B2 (ja) ガスロースターの立消え安全装置
CN2125917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5686709U (zh) 一种新型蒸汽烤箱门
CN217013641U (zh) 烹饪隔热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20192811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进风结构
CN212912899U (zh) 烹饪器具
JP3773513B2 (ja) 自動消火装置の天井取付構造
CN211534079U (zh) 烘烤组件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21324855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355130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383114U (zh) 一种提高寿命的电热锅
CN217423363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道系统及吸油烟机
CN218978643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48840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8105643U (zh) 烹饪设备
CN112754274A (zh) 一种新型蒸汽烤箱门
CN212912760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90986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