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7885U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7885U
CN213237885U CN202022461930.0U CN202022461930U CN213237885U CN 213237885 U CN213237885 U CN 213237885U CN 202022461930 U CN202022461930 U CN 202022461930U CN 213237885 U CN213237885 U CN 213237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voice
air
air conditioning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19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华章
钱锶煌
吴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619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7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7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7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面罩和语音采集组件,其中面罩上对应于语音采集组件的位置处设置贯穿面罩的第一开孔,并且在语音采集组件与第一开孔之间设置第一防水透气膜,并且在第一防水透气膜与第一开孔之间设置具有与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的吸水部。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抑制水阻塞拾音孔以确保语音接收效果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语音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为了提高语音接收效果,在麦克风11前设置防水透气膜12,防止水通过拾音孔13进入麦克风内。
虽然设置了防水透气膜12,但是当语音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设置在湿度相对较大的浴室内时,面罩14有可能因受到长时间的蒸气(如洗澡时的蒸气)影响,使得拾音孔13周围有可能产生结露。由于受到水的张力影响,结露水可能堵塞在孔中,并且不能在短期内自行消除。所以即使设置了防水透气膜12,也会因为结露水的堵塞从而大大削弱语音接收效果。
除此以外,在使用者用花洒向空气调节装置1喷水或清洁空气调节装置的面罩14时,也有可能将水喷到或涂抹到拾音孔13内,导致语音接收效果被削弱。这不仅影响空气调节装置的接收灵敏度,而且有可能会使得使用者以为机器故障,从而大大降低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阻塞拾音孔以确保语音接收效果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的空气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底部形成有壳体开口并且内部容纳有用于空气调节的多个调节单元;面罩,在壳体的底部覆盖壳体开口;以及语音采集组件,设置在面罩上并接收用户的语音控制指令,其中,面罩上对应于语音采集组件的位置处设置贯穿面罩的第一开孔,并且在语音采集组件与第一开孔之间设置防水组件,其中防水组件包括吸收并暂时存储进入第一开孔内的水的吸水部和设置在吸水部和语音采集组件之间的第一防水透气膜。
根据一个实施例,吸水部覆盖第一开孔并且具有与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语音采集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拾音孔和麦克风,其中拾音孔与第二开孔相对并且通过第一防水透气膜彼此隔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相对并且第二开孔的直径比第一开孔的直径小。
根据一个实施例,面罩上设置从面罩的内表面侧向面罩的外表面侧凹陷的固定部,其中第一开孔设置为贯穿固定部的底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固定部具有与防水组件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且防水组件固定在固定部内。
根据一个实施例,固定部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从面罩的内表面侧凹陷并且具有与第一防水透气膜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吸水固定部,从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的底部的一部分向面罩的外表面侧进一步凹陷并且具有与吸水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调节单元包括:送风单元,引导空气进入壳体内并引导空气在壳体内流动后排出壳体;以及控制单元,语音采集组件所接收的语音控制指令控制送风单元。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面罩的内侧设置收纳语音采集组件的语音收纳盒。
根据一个实施例,语音收纳盒包括:第三开孔,贯穿语音收纳盒靠近送风单元的壁;以及第二防水透气膜,覆盖在第三开孔上。
(三)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防水组件通过包括吸水部来吸收并暂时储存进入第一开孔的水,防止水堵塞第一开孔,从而提高语音接收效果;另一方面,防水组件在吸水部和语音采集组件之间设置第一防水透气膜,来防止水进一步进入语音采集组件,从而提高防水效果。基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同时确保语音接收效果和良好的防水效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拾音孔被水堵塞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面罩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去除面罩后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面罩和语音采集组件的纵剖视图。
图7A-图7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防水过程示意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语音收纳盒的剖视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现有技术>
1:空气调节装置;11:麦克风;12:防水透气膜;13:拾音孔;14:面罩。
<本实用新型>
10:空气调节装置;100:壳体;101:顶壁;102:侧壁;103:壳体开口;110:进风口;120:出风口;121:循环出风口;122:换气出风口;200:面罩;210:第一开孔;220:固定部;221:吸水固定部;222: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300:语音采集单元;310:语音采集组件;311:麦克风;312:拾音孔;320:语音处理组件;330:语音播报组件;331:语音播报用开孔;400:调节单元;500:加热单元;600:送风单元;610:换气部;611:换气用蜗牛壳;612:换气风扇;613:换气马达;620:循环送风部;621:循环送风用蜗牛壳;622:循环送风风扇;623:循环送风马达;700:防水组件;710:吸水部;711:第二开孔;720:第一防水透气膜;900:语音收纳盒;901:顶壁;902:侧壁;910:第三开孔;920:第二防水透气膜;510:导风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以空气调节装置的安装状态为基准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例如,术语“上”、“顶部”是在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用户的正上方之后远离用户头部的方位或位置;术语“下”、“底部”是在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用户的正上方之后靠近用户头部的方位或位置。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均以本公开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安装状态为准进行说明。
下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地,相对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气调节装置的安装状态”是指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天花板和屋顶之间且面罩面向室内,并且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空气调节装置为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后进行一定处理,再向室内或者/和室外吹出的装置。所谓对空气进行一定处理,是指对空气的湿度、温度、空气质量、风速等的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天花板埋入式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对空气进行过滤及选择性地加热,即调节空气质量及温度后吹向室内,并且可以同时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例如设置在浴室内的浴霸。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至图5,空气调节装置10包括壳体100、面罩200、调节单元400、以及语音采集单元300。
壳体100,用于形成空气调节装置10的外廓,呈中空长方体箱状,内部具有容纳多个调节单元400的空间。壳体100包括顶壁101、从顶壁101的外周边垂直立设的四个侧壁102,并且在壳体100的底部形成壳体开口103。
当空气调节装置10处于安装状态时,顶壁101是指壳体100平行于室内地面的面,位于壳体100的垂直上方。侧壁102是指壳体100垂直于室内地面的面。壳体开口103是四个侧壁102下缘包围而成的开口,在空气调节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位于壳体100的底部,与顶壁101相向设置。然而,壳体100的具体结构配置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装置10的使用环境和工作功能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面罩200呈平板状,在壳体100的底部覆盖壳体开口103。面罩200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0的底部。如此,可以通过拆卸面罩200而对壳体100内部的多个调节单元400进行维护和检修。
面罩200和壳体100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的外壳,对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容纳的多个调节单元400实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包括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
进风口110,是为了吸入壳体100外的空气而设的开口。例如,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设置在天花板时,进风口110设置在空气调节装置10的底部。具体地,进风口110设置在位于壳体100底部的壳体开口103处的面罩200上。通过进风口110,室内的空气可以进入空气调节装置10的壳体100内部,经过壳体100内部的多个调节单元400的处理后再排出壳体100。
出风口120,是为了将从进风口110吸入的空气作为排气空气从壳体100内向外吹出而设置的开口。出风口120包括:循环出风口121和换气出风口122。
换气出风口122可以将壳体100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换气功能。例如,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设置在天花板时,换气出风口122面向墙体设置,与通过贯穿墙体的洞口而连通室外的管道连接以将壳体100的内部与室外连通。
循环出风口121可以将从进风口110吸入的空气作为循环空气再次吹出到室内。例如,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设置在天花板时,循环出风口121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部。具体地,循环出风口121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底部的面罩200上,并且与上述的进风口110相邻设置。循环出风口121为与进风口110相距一定距离的开口。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处于安装状态时,循环出风口121面向室内,且连通室内与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壳体100内的空气通过循环出风口121再次向室内送风。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安装在天花板上时,室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设置在面罩200上的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0内,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可以从换气出风口122排出到室外,实现换气功能,或者经过壳体100内部的调节单元400处理后再从设置在面罩200上的循环出风口121排出到室内,实现室内空气调节功能。
面罩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孔210和固定部220。
第一开孔210,为贯穿面罩200的圆形开孔,与循环出风口121相比,第一开孔210设置于更靠近进风口110处。具体地,第一开孔210与进风口110并排设置。如此,可以使得使用者所发出的语音控制指令可以通过第一开孔210而穿过面罩200以传递到后述的设置在面罩200内侧的语音采集组件310。
固定部220,位于面罩200的第一开孔210处的内侧,以用于将后述的防水组件700固定在面罩200上。具体地,固定部220可以形成为从面罩200的内表面侧向面罩200的外表面侧凹陷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孔210可以设置在固定部220的底部,即贯穿固定部220的底部形成。固定部220包括:吸水固定部221和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
吸水固定部221,用于固定后述的防水组件700中包括的吸水部710。吸水固定部221的形状与吸水部710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的吸水固定部221和吸水部710为彼此相对应的圆柱形。相对于后述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吸水固定部221更靠近第一开孔210侧。
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用于固定后述的防水组件700中包括的第一防水透气膜720。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的形状与第一防水透气膜720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和第一防水透气膜720为彼此相对应的圆柱形。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相对吸水固定部221设置在更靠近语音采集组件310侧。
如上所述,固定部220内可以用于固定防水组件700中包括的吸水部710和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如下将所述的,防水组件700设置在语音采集组件310和面罩200上设置在第一开孔210之间,以防止外部的水滴从第一开孔210进入语音采集组件310。如上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靠近语音采集组件310并且吸水固定部221靠近第一开孔210,使得形成以第一开孔210、吸水部710、第一防水透气膜720、语音采集组件310的顺序布置的结构。如此,从第一开孔210进入的水滴首先接触吸水部710并被吸水部710吸收,并且进一步地被第一防水透气膜720阻挡,从而实现防水功能。将在下面对防水组件700进行详细描述。
调节单元400包括:送风单元600、加热单元500、导风单元510和控制单元(未示出)。
送风单元600,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0内、引导空气在壳体100内流动或者引导空气从出风口120排出壳体100。送风部600包括换气部610和循环送风部620。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与“上游”、“下游”相关的术语进行说明。当送风单元运行时,会在壳体内形成气流。“上游方向”是指气流方向的逆方向;“下游方向”是指气流方向。“上游侧”是指位于上游方向的一侧;“下游侧”是指位于下游方向的一侧。
换气部610,包括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向换气出风口122流动的换气用蜗牛壳611、安装于换气用蜗牛壳611内通过转动产生换气气流的换气风扇612和驱动换气风扇612转动的换气马达613。换气部610位于进风口110的下游侧与换气出风口122的上游侧,即位于进风口110与换气出风口122之间的位置。换气马达613的运行状态由控制单元控制。通过换气部610可以将室内的空气由进风口110抽入壳体100内,并将壳体100内的空气沿换气用蜗牛壳611送向换气出风口122。
循环送风部620,包括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向循环出风口121流动的循环送风用蜗牛壳621、安装于循环送风用蜗牛壳621内通过转动产生循环送风气流的循环送风风扇622和驱动循环送风风扇622转动的循环送风马达623。循环送风部620位于进风口110的下游侧与循环出风口121的上游侧,即位于进风口110与循环出风口121之间的位置。循环送风马达623的运行状态由控制单元控制。通过循环送风部620可以将室内的空气由进风口110抽入壳体100内,并将壳体100内的空气沿循环送风用蜗牛壳621流动至后述的加热单元500,被加热后送向循环出风口121。在壳体100的内部,换气用蜗牛壳611与循环送风用蜗牛壳621并排设置,并且由于换气出风口122设于壳体100的侧壁102上正对换气用蜗牛壳611的出风口的位置,所以换气出风口122实际上并不设置于壳体100的一个侧壁102的中部,而是偏向一侧设置。
加热单元500,设于壳体100内,且位于循环送风部620的下游侧与循环出风口121的上游侧,即位于循环送风部620与循环出风口121之间的位置。加热单元500用于加热循环送风部620吹向循环出风口121的空气,可提高由循环出风口121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以实现室内取暖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加热单元500的类型不加以限定,例如可以是PTC加热器等加热部件。
导风单元51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由步进电机控制以调整出风气流方向。导风单元510可以设置在对应于循环出风口121的位置处,并且可以设置在循环出风口121与加热单元500之间,使得经加热后的气流经过导风单元510调整气流方向后从循环出风口121排出。
控制单元,根据语音采集单元300所接收的语音控制指令控制调节单元400等。控制单元与语音采集单元300通信连接。控制单元在从语音采集单元300接收指令信号后,根据该指令信号调整相应部件的运行状态,如换气部610的换气马达613和循环送风部620的循环送风马达623的转速、加热单元500的温度或导风单元510的步进电机等。控制单元包括电路板盒以及收纳在电路板盒内的电路板。控制单元可以通过电线与语音采集单元300进行通信连接,或者通过射频双向通信。控制单元可以与包括但不限于与导风单元510的步进电机、换气马达613、循环送风马达623及加热单元500等部件进行电气连接。电路板盒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壳体100内的适应位置。
语音采集单元300,包括语音采集组件310和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采集单元300通过螺钉安装于面罩200面向壳体100的内表面。
语音采集组件310和语音处理组件320通信连接,并且语音处理组件320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语音采集组件310将使用者的语音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处理组件320对接收到的语音进行噪音抑制、有效语音检测、特征提取、声音建模、识别匹配等处理形成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语音处理组件320的该些处理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6,语音采集组件310可以包括拾音用的线性排列的两个或以上麦克风,也可以是环形排列的多个麦克风,本实用新型对麦克风的类型及其排列方式不作任何限制。语音采集组件310包括:麦克风311和拾音孔312。麦克风311和拾音孔312彼此连接。
麦克风311,可以采集使用者发出的语音控制指令。
拾音孔312,与第一开孔210的位置相对,可以使使用者的语音控制指令通过第一开孔210传递至麦克风311。
语音处理组件320,对语音采集组件310采集的使用者的语音控制指令进行上述处理后形成电信号,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指令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另一方面语音处理组件320可以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后述的语音播报组件3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孔210和语音采集组件310之间的防水组件700,防止水滴堵塞在第一开孔210或从第一开孔210进入的水滴通过拾音孔312与麦克风311接触。防水组件700包括:吸水部710和第一防水透气膜720。
吸水部710,是由吸水材料形成的抑制水滴堵塞在第一开孔210的部材。吸水部710可以是硬质海绵等。本实施例的吸水部710呈圆环形状,中间设有第二开孔711。如上所述,吸水部710被固定在吸水固定部221。
第二开孔711与第一开孔210相对设置并且与第一开孔210连通,从而可以使得使用者的语音控制指令可以更好地通过第一开孔210和第二开孔711传递给语音采集组件310。具体地,第二开孔711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开孔210同轴的圆柱孔,并且第二开孔711的直径比第一开孔210的直径小。如此使得第一开孔210的一部分被吸水部710覆盖,使得堵塞在第一开孔210内的水滴可以被吸水部710吸收,防止堵塞在第一开孔210的水滴影响语音控制指令的传递效果。此外,第二开孔711与拾音孔312相对设置。
第一防水透气膜720,由高分子防水材料形成的防止水的渗透发生的薄膜。本实施例第一防水透气膜720设置在拾音孔312和第二开孔711之间,防止水滴通过拾音孔312与麦克风311接触。
参照图6,语音采集组件310与面罩200上的第一开孔210之间设置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并且在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和第一开孔210之间设置吸水部710。也就是说,形成以第一开孔210、吸水部710、第一防水透气膜720、拾音孔312、麦克风311的顺序布置的结构,以防止从第一开孔210进入的水滴进入语音采集组件310内。
参照图7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进一步包括语音收纳盒900。语音收纳盒900设置在面罩200的内表面,与面罩200的内表面连接。语音收纳盒900包括由顶壁901和4个侧壁902,与面罩200形成收纳语音采集单元300的空间。语音收纳盒900包括:第三开孔910和第二防水透气膜920。
第三开孔910,为设置在语音收纳盒900上靠近送风单元600的一个壁上的开孔。例如,设置在语音收纳盒900的顶壁901。
第二防水透气膜920,与第一防水透气膜720类似,由高分子防水材料形成的防止水的渗透发生的薄膜。第二防水透气膜920覆盖在第三开孔910上。如图7A至图7C所示,当水被吸收在吸水部710内时,会被暂时存储在吸水部710内。在送风单元600运行时,送风单元600形成负压,受到压差的影响,暂时存储在吸水部710内的水被蒸发,以气态形式通过第三开孔910和第二防水透气膜920排出,从而使吸水部实现可循环,从而实现长久的防水保护,确保语音接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可以进一步包括语音播报组件330,例如扬声器。语音播报组件330设置于面罩的内表面上,其与语音采集单元300通信连接。在接收到语音采集单元300传输的信号后,语音播放组件330发出声音,通过在面罩上设置的与语音播放组件330对应的语音播放用开孔331传递给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发出的语音控制指令的接收状态可以被反馈,即使用者可以从语音播报组件330的声音反馈中得知自己的语音指令输入成功。
接下来以空气调节装置10实现取暖功能和换气功能为例,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的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空气调节装置10通电后,当用户发出例如“打开取暖”等与取暖功能对应的关键词的语音控制指令时,语音控制指令通过面罩200上的第一开孔210穿过面罩200后,被设置于面罩200的内侧表面的语音采集单元300采集,具体地,通过拾音孔312被麦克风311采集。语音采集组件310接收到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后将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处理组件320首先对电信号进行噪音抑制等处理,并且在处理完成后将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循环送风部620和加热单元500运行,以产生循环送风气流并对气流进行加热。也就是说,空气依次经过面罩200上的进风口110、循环送风部620、加热单元500、最后经由面罩200的循环出风口121吹向室内空间。同时,语音处理组件320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播报组件330。语音播放组件330接收到信号之后发出例如“好的,取暖已打开”的声音并通过语音播报用开孔331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从中可以得知自己的语音控制指令输入已成功。在用户需要关闭取暖功能时,发出例如“关闭取暖”等与关闭取暖功能对应的关键词语的语音控制指令时,语音采集组件310接收到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后将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把电信号传输到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处理组件320首先对电信号进行噪音抑制等处理,并且在处理完成后将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循环送风部620和加热单元500停止运行。同时,语音处理组件320将信号输出到语音播报组件330。语音播放组件330发出例如“好的,取暖已关闭”的声音并通过语音播报用开孔331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从中可以得知自己的语音控制指令输入已成功。
当用户发出例如“打开换气”等与换气功能对应的关键词得语音控制指令时,语音控制指令仅通过面罩200的第一开孔210穿过面罩200而被设置于面罩200的内侧表面的语音采集单元300采集。语音采集组件310接收到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后将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把电信号传输到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处理组件320首先对电信号进行噪音抑制等处理,并且在处理完成后将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换气部610运行以产生换气气流。也就是说,空气依次经过面罩200的进风口110、换气风扇612、再经由壳体100的换气出风口122吹向室外空间。同时,语音处理组件320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播报组件330。语音播放组件330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发出例如“好的,换气已打开”的声音并通过语音播报用开孔331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从中可以得知自己的语音输入已成功。在用户需要关闭换气功能时,发出例如“关闭换气”等与关闭换气功能对应的关键词的语音控制指令时,语音采集组件310在接收到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后将语音控制指令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把电信号传输到语音处理组件320。语音处理组件320首先对电信号进行噪音抑制等处理,并且在处理完成后将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换气部610停止运行。同时,语音处理组件320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播报组件330。语音播放组件330发出例如“好的,换气已关闭”的声音并通过语音播报用开孔331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从中可以得知自己的语音控制指令输入已成功。
同样,用户也可以通过发出“打开摆风”、“风向自动”等与风向调节相关的语音控制指令对设置在壳体内的导风单元510进行语音控制,进而实现通过语音设定风向的目的。
当使用者洗澡,打开取暖功能时,水蒸气上升至设置在天花的空气调节装置10,就会有可能附着在面罩200的第一开孔210处。附着在第一开孔210处的水蒸气在第一开孔210处产生结露,受到水的张力影响,堵塞在第一开孔210中。
这时,由于吸水部710的第二开孔711的直径比第一开孔210的直径小,也就是说,有部分的吸水材料覆盖第一开孔210的一部分,使得进入第一开孔210内的水更容易与吸水部710接触。因此,当有水堵塞在第一开孔210处内时,水就会与覆盖第一开孔210的吸水材料接触,从而被吸水部710吸收,并且被暂时储存在吸水部710中。
同理,当使用者用花洒向空气调节装置10喷水或清洁空气调节装置10的面罩200,将水喷或涂抹到第一开孔210内时,进入第一开孔210内的水也会被吸水部710吸收,并且被暂时储存在吸水部710中。
进而,在面罩200内侧上的语音收纳盒900的顶壁901上的第三开孔910上设有第二防水透气膜920。当送风单元600运转时,送风单元600内形成负压。受到压差的影响,储存在吸水部710中的水被蒸发,以气态形式经第二防水透气膜920排出语音收纳盒900。从而使吸水部710实现可循环,从而实现长久的防水保护,确保语音接收效果。
进一步确保进入第一开孔210的水能被吸水部710吸收,在面罩200的第一开孔210处的内侧设置可以用于固定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和吸水部710的固定部220。固定部220根据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和吸水部710的形状设置成两层。组装时,只要将吸水部710放入吸水固定部221,吸水部710的第二开孔711就会与第一开孔210对准,而不会偏移,确保了进入第一开孔210的水能被吸水部710吸收。
在安装吸水部710后,将第一防水透气膜720贴在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222处,能使得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完全覆盖吸水部710,防止吸入吸水部710的水越过第一防水透气膜720进入拾音孔312。
而且陷入面罩200内的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和吸水部710可以使得拾音孔312与面罩200之间不会因为第一防水透气膜720和吸水部710的厚度,产生间隙。进一步防止水进入麦克风3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底部形成有壳体开口并且内部容纳有用于空气调节的多个调节单元;
面罩,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覆盖所述壳体开口;以及
语音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并接收用户的语音控制指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罩上对应于所述语音采集组件的位置处设置贯穿所述面罩的第一开孔,并且
在所述语音采集组件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设置防水组件,
其中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吸收并暂时存储进入所述第一开孔内的水的吸水部和设置在所述吸水部和所述语音采集组件之间的第一防水透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部覆盖所述第一开孔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语音采集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拾音孔和麦克风,
其中所述拾音孔与所述第二开孔相对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彼此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对并且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开孔的直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罩上设置从所述面罩的内表面侧向所述面罩的外表面侧凹陷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为贯穿所述固定部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防水组件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且所述防水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
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从所述面罩的内表面侧凹陷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及
吸水固定部,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部的底部的一部分向所述面罩的外表面侧进一步凹陷并且具有与所述吸水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调节单元包括:
送风单元,引导空气进入所述壳体内并引导空气在所述壳体内流动后排出所述壳体;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语音采集组件所接收的所述语音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送风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罩的内侧设置收纳所述语音采集组件的语音收纳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语音收纳盒包括:
第三开孔,贯穿所述语音收纳盒靠近所述送风单元的壁;以及
第二防水透气膜,覆盖在所述第三开孔上。
CN202022461930.0U 2020-10-30 2020-10-30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13237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930.0U CN213237885U (zh) 2020-10-30 2020-10-30 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61930.0U CN213237885U (zh) 2020-10-30 2020-10-30 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7885U true CN213237885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1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1930.0U Active CN213237885U (zh) 2020-10-30 2020-10-30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78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585A (zh) * 2021-09-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麦克装置、用于匹配语音空调麦克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585A (zh) * 2021-09-16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麦克装置、用于匹配语音空调麦克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3819585B (zh) * 2021-09-16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麦克装置、用于匹配语音空调麦克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8297B (zh) 空调机
US9534801B2 (en) Humidifier
KR20120076284A (ko) 가습 장치
CN213237885U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8070138B2 (en) Sauna apparatus
KR102586985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3120035A (ja) 空気調和機
EP1116001B1 (en) A wall mounted air conditioner
JP2002098374A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の加湿方法及びクリーンルーム装置
CN107560050A (zh) 室内湿度调节装置及窗
JP3094687B2 (ja) 手乾燥装置
CN21296200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4946199B2 (ja) 湯水噴出システム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EP3916318A1 (en) Humidification and air cleaning apparatus
CN114422889A (zh) 一种车载音响自适应音量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KR20120113028A (ko) 가습 장치
JP2008151453A (ja) 加湿空調システム
JP356452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283536U (zh) 一种通风除尘设备
CN218523658U (zh) 空调器组件
CN219243786U (zh) 加湿装置及空气处理装置
JP3674462B2 (ja) 浴室暖房乾燥機
CN219090668U (zh) 一种减噪盒及呼吸机
KR102246903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