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3658U - 空调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3658U
CN218523658U CN202222705895.1U CN202222705895U CN218523658U CN 218523658 U CN218523658 U CN 218523658U CN 202222705895 U CN202222705895 U CN 202222705895U CN 218523658 U CN218523658 U CN 21852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air conditioner
atomizer
outlet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58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58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3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3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组件,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进雾口;雾化机,所述雾化机具有出雾口,所述雾化机适于产生水雾并由所述出雾口导出;其中所述雾化机可相对所述室内机移动且所述出雾口与所述进雾口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调器组件通过室内机和雾化机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并且雾化机可相对室内机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使得空调器组件的室内机与雾化机可以更为灵活地布置。

Description

空调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可通过在内部设置加湿模块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或者空调器可以与其他具有加湿功能的设备联动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现有技术中,内部设置加湿模块的空调器需另设储水模块,而储水模块的储水容量受到空调器体积限制,用于加湿的水量有限;空调器与室内加湿器组成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组件,为避免加湿器产生的水雾四处扩散,部分空调器与加湿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以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导至空调器并与空调气流一同吹出,而在通过管道连接的空调器组件中,加湿器的位置受到空调器位置的限制,无法轻易移动,并且管道在空调器组件布置时也占用一定空间,使得空调器组件整体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空调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空调器组件通过室内机和雾化机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并且雾化机可相对室内机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使得空调器组件的室内机与雾化机可以更为灵活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进雾口;雾化机,所述雾化机具有出雾口,所述雾化机适于产生水雾并由所述出雾口导出;其中所述雾化机可相对所述室内机移动且所述出雾口与所述进雾口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通过室内机和雾化机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并且空调器组件设置有独立于室内机布置的雾化机,雾化机可相对室内机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使得空调器组件的室内机与雾化机可以更为灵活地布置,该空调器组件的通用性更强,可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并且雾化机独立于室内机布置,使得用于雾化的待雾化介质直接导入雾化机,雾化所用的待雾化介质的量不会受到室内机体积的限制,这样的空调器组件待雾化介质容量更高,出雾时间更久且出雾总量更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适于容纳待雾化介质,所述出雾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出雾口的形状构造为与所述进雾口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雾口构造为圆形;所述雾化机还包括:风轮,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轮邻近所述出雾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机还包括: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风轮安装位,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风轮安装位,所述调节支架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以调整所述风轮的旋转轴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机还包括信号发送装置,所述雾化机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位置信号以调整所述调节支架的朝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腔内部形成有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内形成有导通通道,所述导通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通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雾口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通道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或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机还包括:振动片,所述振动片设置于所述导通通道内,所述振动片适于产生振动以适于将经过所述导通通道的待雾化介质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引雾板,所述引雾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以启闭所述进雾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构造为在由底壁向顶部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通过室内机和雾化机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雾化所用的水量不会受到室内机体积的限制,这样的空调器组件水容量更高,出雾时间更久且出雾总量更大;雾化机的风轮可使水雾呈螺旋状导出雾化机并朝向进雾口流动,螺旋状的水雾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不会轻易在室内扩散,使尽可能多的水雾朝向进雾口流动并进入室内机;雾化机独立于室内机布置,通过调整风轮的旋转轴的方向以使出雾口与进雾口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以便雾化机相对室内机移动,实现雾化机摆放位置的调整,使得空调器组件的室内机与雾化机布置更灵活,从而使空调器组件的通用性更强,可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组件整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组件整体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雾化机整体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雾化机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组件1;
室内机10;机壳11;进雾口12;引雾板13;
雾化机20;出雾口21;壳体22;雾化腔23;风轮24;信号接收装置241;调节支架25;转动电机26;导通部27;导通通道28;振动片29;进水口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可通过在内部设置加湿模块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或者空调器可以与其他具有加湿功能的设备联动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现有技术中,内部设置加湿模块的空调器需另设储水模块,而储水模块的储水容量受到空调器体积限制,用于加湿的水量有限;空调器与室内加湿器组成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组件,为避免加湿器产生的水雾四处扩散,部分空调器与加湿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以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导至空调器并与空调气流一同吹出,而在通过管道连接的空调器组件中,加湿器的位置受到空调器位置的限制,无法轻易移动,并且管道在空调器组件布置时也占用一定空间,使得空调器组件整体占用空间较大。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组件1。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1包括:室内机10,室内机10具有机壳11,机壳11上设置进雾口12;雾化机20,雾化机20具有出雾口21,雾化机20适于产生水雾并由出雾口21导出;其中雾化机20可相对室内机10移动且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具体地,空调器组件1包括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雾化机20产生的水雾被室内机10收集,使得室内机10可向室内吹出包含水雾的风,从而达到对室内加湿的效果。其中,雾化机20产生的水雾由雾化机20的出雾口21导出,室内机10的机壳11上设置有进雾口12,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以便出雾口21导出的水雾可由进雾口12进入室内机10。由于室内机10的安装位置或摆放位置一般固定,为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雾化机20可以相对室内机10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确保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可构造为室内挂机或室内柜机,雾化机20可摆放于室内地面或其他家具上,以使雾化机20的出雾口21与室内机10的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出雾口21导出的水雾由进雾口12进入室内机10,使得室内机10向室内吹出包含水雾的风,从而对室内加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1通过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并且空调器组件1设置有独立于室内机10布置的雾化机20,雾化机20可相对室内机10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使得空调器组件1的室内机10与雾化机20可以更为灵活地布置,该空调器组件1的通用性更强,可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并且雾化机20独立于室内机10布置,使得用于雾化的待雾化介质直接导入雾化机20,雾化所用的待雾化介质的量不会受到室内机10体积的限制,这样的空调器组件1待雾化介质容量更高,出雾时间更久且出雾总量更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雾化机20包括壳体22,壳体22内形成有与出雾口21连通的雾化腔23,雾化腔23内适于容纳待雾化介质,出雾口21形成于壳体22的顶部,出雾口21的形状构造为与进雾口12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具体地,雾化机20的壳体22顶部形成有出雾口21,壳体22内部形成雾化腔23,雾化腔23适于容纳待雾化介质并将待雾化介质雾化,雾化后的水雾由出雾口21导出。更具体地,进雾口12设置于室内机10的机壳11,出雾口21的形状构造为与进雾口12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以便由出雾口21导出的水雾被进雾口12接收,如图1-图2所示,进雾口12可构造为在室内机10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如图2所示,出雾口21的形状可与进雾口12的形状相同即出雾口21也构造为长条状,或者如图1所示,出雾口21的形状构造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出雾口21构造为圆形;雾化机20还包括风轮24,风轮24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22上,风轮24邻近出雾口21设置。具体地,出雾口21构造为圆形,圆形出雾口21处设置有风轮24,风轮24适于引导雾化腔23内的水雾由雾化腔23朝向出雾口21流动,并且风轮24转动时,可带动风轮24周围的空气转动,出雾口21流出的水雾随着空气转动,从而形成呈螺旋状旋转的水雾,水雾在风轮24的作用下呈螺旋状导出雾化机20并朝向进雾口12流动,螺旋状的水雾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不会轻易在室内扩散,使尽可能多的水雾朝向进雾口12流动并进入室内机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雾化机20还包括调节支架25,调节支架25上设置有风轮安装位,风轮24可转动地设置于风轮安装位,调节支架25可相对壳体22移动以调整风轮24的旋转轴方向。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机20的出雾口21与室内机10的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正对设置,此时风轮24的旋转轴可与竖直方向平行以使螺旋旋转的水雾朝向进雾口12流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机20的出雾口21与室内机10的进雾口12在竖直方向上非正对设置,为使螺旋旋转的水雾朝向进雾口12流动,调整风轮24的旋转轴的方向以令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更具体地,通过在雾化机20上设置调节支架25以将风轮24安装于雾化机20,调节支架25可相对壳体22移动,以调整风轮24的旋转轴的方向,进而改变螺旋旋转的水雾的流向,从而使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可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以便雾化机20灵活布置于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室内机10还包括信号发送装置,如图4-图5所示,雾化机20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241,信号接收装置241接收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位置信号以调整调节支架25的朝向。具体地,为使空调器组件1在雾化机20移动后可自行调整螺旋旋转的水雾的流向,在室内机10设置信号发送装置,并在雾化机20设置信号接收装置241,信号接收装置241接收到室内机10的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位置信号后,信号接收装置241调整调节支架25的朝向,进而改变风轮24的旋转轴方向,从而调整风向,设置信号发送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241以便使水雾更加容易进入室内机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机20还设置有与调节支架25连接的换向电机(图中未示出),换向电机的电机轴与调节支架25连接,在信号接收装置241接收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位置信号后,换向电机启动,电机轴转动以调整调节支架25的朝向,由于风轮24设置于调节支架25,调节支架25的朝向改变的同时可调整风轮24的朝向,从而调整螺旋旋转的水雾的流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机20还设置有与风轮24连接的转动电机26,转动电机26的电机轴穿设风轮24,转动电机26启动以使风轮24转动,从而产生螺旋旋转的水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241构造为红外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送装置构造为红外信号发送装置,当红外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室内机10的红外信号,换向电机启动,通过调节支架25调整风轮24旋转轴方向,以调整水雾的流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雾化腔23内部形成有导通部27,导通部27内形成有导通通道28,导通通道28的入口端位于雾化腔23内,导通通道28的出口端与出雾口21正对。具体地,导通部27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两端,导通部27的一端与雾化腔23底壁连接,导通部27的另一端朝向出雾口21延伸,其中,导通部27内形成导通通道28,导通部27的一端即导通通道28的入口端,雾化腔23内的待雾化介质由导通通道28的入口端进入导通通道28,导通部27的另一端即导通通道28的出口端,雾化后的水雾由导通通道28的出口端离开导通通道28并流向出雾口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导通通道28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或减小。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通通道28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以使大量的水雾流向出雾口21,增大一定时间内雾化机20的水雾产出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通通道28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小,以使水雾集中流向出雾口21,从而使由出雾口21吹出的水雾凝聚力更好,避免水雾在到达进雾口12之前大量流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雾化机20还包括振动片29,振动片29设置于导通通道28内,振动片29适于产生振动以适于将经过导通通道28的待雾化介质雾化。具体地,振动片29与待雾化介质接触,振动片29产生振动以将所接触的待雾化介质雾化,待雾化介质雾化为水雾并沿着导通通道28流动至出雾口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通部27与雾化腔23底壁连接的一端形成有缝隙,雾化腔23内容纳的待雾化介质由所述缝隙进入到导通通道28内,振动片29振动以将待雾化介质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室内机10还包括引雾板13,引雾板13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11以启闭进雾口12。具体地,当室内机10需进行对室内的加湿工作时,引雾板13移动以使进雾口12敞开,出雾口21吹出的水雾由进雾口12进入室内机10,水雾随着室内机10产生的风一同吹入室内,从而实现对室内的加湿。而室内无需加湿时,引雾板13可将进雾口12关闭以避免灰尘进入室内机10。设置引雾板13以便启动空调器组件1的加湿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壳体22构造为在由底壁向顶部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具体地,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为增大雾化机20的储存待雾化介质的量,将雾化机20的壳体22设置为在由底壁向顶部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以在满足水雾朝向进雾口12流动的同时增大雾化机20储存待雾化介质的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雾化机20的壳体22上还设置有进水口200,用户可通过进水口200向雾化腔23内补充待雾化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雾化介质选用清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组件1包括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雾化机20产生的水雾被室内机10收集,以使室内机10向室内吹出包含水雾的风,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联动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其中,室内机10构造为室内挂机,室内机10的机壳11上设置有出风口与进雾口12,进雾口12与出风口连通,机壳11上还设置有位于进雾口12处的引雾板13,引雾板13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11以启闭进雾口12,引雾板13上设置有信号发送装置,信号发送装置构造为红外信号发送装置。雾化机20放置于家具上,雾化机20也可以放置于室内地面或其他位置,满足雾化机20的出雾口21与室内机10的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即可;雾化机20具有壳体22,壳体22上设置有进水口200和出雾口21,出雾口21的形状构造为圆形且位于壳体22顶部,壳体22在由底壁向顶部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壳体22内部形成有雾化腔23,雾化腔23内部形成有导通部27,导通部27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两端,导通部27的一端与雾化腔23底壁连接,导通部27的另一端朝向出雾口21延伸,导通部27内形成导通通道28,导通部27的一端构造为导通通道28的入口端,导通部27的另一端构造为导通通道28的出口端,导通通道28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雾化机20还包括调节支架25、风轮24、转动电机26、换向电机、振动片29以及信号接收装置241,调节支架25位于出雾口21处,调节支架25上设置有风轮安装位,风轮24可转动地设置于风轮安装位,信号接收装置241设置于风轮24且构造为红外信号接收装置,转动电机26的电机轴穿设风轮24,换向电机的电机轴与调节支架25连接,导通部27与雾化腔23底壁连接的一端形成有缝隙,振动片29设置于导通通道28内且在雾化腔23内容纳的水由所述缝隙进入到导通通道28时产生振动,以适于将经过导通通道28的水雾化。
雾化机20产生水雾的过程如下,雾化腔23内的待雾化介质由导通部27与雾化腔23底壁连接的一端形成的缝隙进入导通通道28,振动片29产生振动以将所接触的水雾化为水雾,水雾沿着导通通道28流动至出雾口21,转动电机26驱动风轮24转动,风轮24带动周围的空气转动,水雾随着空气转动,从而形成呈螺旋状旋转的水雾。调整雾化机20位置后,引雾板13上的红外信号发送装置向雾化机20的红外信号接收装置发送信号,以启动换向电机,通过调节支架25调整风轮24旋转轴方向,进而调整水雾的流向。室内机10产生风,水雾由进雾口12进入室内机10,由于进雾口12与出风口连通,水雾可由出风口随风吹出,使得室内机10向室内吹出包含水雾的风,从而对室内加湿。
本申请的空调器组件1通过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并且空调器组件1设置有独立于室内机10布置的雾化机20,清洁雾化机20时无需拆卸室内机10,直接清洁雾化机20即可,清洁更方便,并且雾化机20可相对室内机10移动以调整摆放位置,使得空调器组件1的室内机10与雾化机20可以更为灵活地布置,该空调器组件1的通用性更强,可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组件1通过室内机10和雾化机20的联动实现对室内的加湿,雾化所用的水量不会受到室内机10体积的限制,这样的空调器组件1水容量更高,出雾时间更久且出雾总量更大;雾化机20的风轮24可使水雾呈螺旋状导出雾化机20并朝向进雾口12流动,螺旋状的水雾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不会轻易在室内扩散,使尽可能多的水雾朝向进雾口12流动并进入室内机10;雾化机20独立于室内机10布置,通过调整风轮24的旋转轴的方向以使出雾口21与进雾口12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以便雾化机20相对室内机10移动,实现雾化机20摆放位置的调整,使得空调器组件1的室内机10与雾化机20布置更灵活,从而使空调器组件1的通用性更强,可适应不同的室内布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进雾口;
雾化机,所述雾化机具有出雾口,所述雾化机适于产生水雾并由所述出雾口导出;其中
所述雾化机可相对所述室内机移动且所述出雾口与所述进雾口在水雾的流动方向上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所述出雾口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内适于容纳待雾化介质,所述出雾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出雾口的形状构造为与所述进雾口的形状相同或相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口构造为圆形;
所述雾化机还包括:风轮,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轮邻近所述出雾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还包括: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风轮安装位,所述风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风轮安装位,所述调节支架可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以调整所述风轮的旋转轴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信号发送装置,所述雾化机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位置信号以调整所述调节支架的朝向。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内部形成有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内形成有导通通道,所述导通通道的入口端位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导通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出雾口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通道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由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截面积逐渐增大或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还包括:振动片,所述振动片设置于所述导通通道内,所述振动片适于产生振动以适于将经过所述导通通道的待雾化介质雾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引雾板,所述引雾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壳以启闭所述进雾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造为在由底壁向顶部延伸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CN202222705895.1U 2022-10-13 2022-10-13 空调器组件 Active CN218523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5895.1U CN2185236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空调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5895.1U CN2185236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空调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3658U true CN218523658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5895.1U Active CN2185236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空调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3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26213C1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в сборе
US20130142676A1 (en) Bladeless fan
CN104481932B (zh) 风扇
JP2023011851A (ja) スチームジェネレータ
CN218523658U (zh) 空调器组件
CN110410980B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34958U (zh) 一种加湿器
CN2099606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404717B (zh) 摇头风扇
CN110925890A (zh) 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5854423A (zh) 香氛组件、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6384445U (zh) 无雾加湿器
CN213514244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1372674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0638216U (zh) 带加湿功能的净化器
CN209761802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08105891B (zh) 空气处理机
WO2019188534A1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CN21652206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4030539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624267U (zh) 加湿器
CN214223307U (zh) 超声波雾化器、雾化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20707509U (zh) 空调器的新风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372675U (zh) 一种加湿器
KR101529224B1 (ko) 송풍기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