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2883U -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2883U
CN213202883U CN202022048888.XU CN202022048888U CN213202883U CN 213202883 U CN213202883 U CN 213202883U CN 202022048888 U CN202022048888 U CN 202022048888U CN 213202883 U CN213202883 U CN 213202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onding
adhesive
easy
t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88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真
宋江铎
胡智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88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2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2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2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包括:粘接主体,所述粘接主体用于粘接于所述电池与电池仓之间,所述粘接主体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用于粘贴所述电池的第一面,所述第一粘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于所述电池的拆卸边,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及提拉主体,用于从所述拆卸边提拉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与所述粘接主体分离。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减少电池拆卸时产生变形的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电池通过胶层固定于电池仓内,在拆解电池过程中,对电池的一侧拉拔时极易造成电池在胶层的粘力和提拉力下产生严重变形,导致电池出现可靠性及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减少电池拆卸时产生变形的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易撕贴,包括:
粘接主体,所述粘接主体用于粘接于所述电池与电池仓之间,所述粘接主体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用于粘贴所述电池的第一面,所述第一粘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于所述电池的拆卸边,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及
提拉主体,用于从所述拆卸边提拉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与所述粘接主体分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及所述的电池易撕贴,所述电池包括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及所述提拉主体的一端皆粘接所述第一面,所述提拉主体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仓及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仓具有收容槽,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粘接主体背离所述电池的一面粘接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易撕贴,通过设置第一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可使得原本需要较大的提拉力才能分离电池与第一粘接部,只需用相对较小的提拉力即可分离电池和第一粘接部,当分离第一粘接部与电池的提拉力减小,则第一粘接部受到的提拉强度也减小,从而有效地缓解或避免电池对应于第一粘接部区域产生形变,提高电池在拆卸后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电子易撕贴与电池未包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易撕贴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易撕贴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提供的电子易撕贴的粘接主体与提拉主体在分离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易撕贴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易撕贴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粘接主体的俯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粘接主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粘接主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粘接主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应性地结合,以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Layer IV)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任意一种具有电池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扩展应用至其他可适用的电子产品中。
可选的,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中框20及电池盖30。中框20为电子设备100内用于固定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器件的框架结构,也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的一部分。中框20还可以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10和电池盖30,以装配形成完整的电子设备100。
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包括电池仓31及电池组件40。电池仓31可为中框20的一部分,电池仓31可为中框20基材进行冲压、打磨等工艺形成的具有收容槽310的实体结构。电池仓31的收容槽310的大小与电池组件40的大小相适配,以使电池组件40安装于收容槽310内。本申请对于收容槽310的形状和大小不做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3及图4,电池组件40包括电池1及电池易撕贴2。本申请对于电池1的类型不做具体的限定。电池1可为可充电电池或不可充电电池。电池1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为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铅-酸电池1、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锰-钴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铁电池、纳米电池等所有固态电池。本申请对于电池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电池1可呈柱状形式、袋状形式、弧状形式、软包方状、圆柱形式、菱柱形式或异形等。本申请实施例以软包方状的电池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电池易撕贴2是具有胶层的透明或不透明贴纸。可选的,请参阅图5,电池易撕贴2可包括基层膜21、设于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及设于胶层22上的覆盖膜23。胶层22可为多个区域不连续的胶。该胶层22为不干胶。通过撕去或揭开胶层22上的覆盖膜23,露出胶层22,将胶层22粘接于电池1的外表面,以形成电池组件40;将基层膜21背离电池1的一面通过胶层22粘接于收容槽310的槽面,以使电池1固定于收容槽310内。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电池1在收容槽310内的固定牢固性,胶层22对于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的粘接强度需满足规范和标准,例如,胶层22对于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的粘接强度需满足在电子设备100跌落时或碰撞时也不会使电池1与电池仓31分离。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易撕贴2可包括基层膜21及设于基层膜21相背两侧的胶层22,相背两侧的胶层22分别用于粘接电池1的外表面和收容槽310的槽面,以使电池1固定于收容槽310内。
基层膜21的材质包括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材料、聚酰亚胺(PI)材料,胶层22的材料包括不限于为亚克力胶。
可选的,电池1大致呈矩形状。请参阅图6,电池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以及连接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之间的周侧面13。其中,周侧面13为电池1四侧的侧面。第一面11为电池1朝向收容槽310的槽底的面。周侧面13与收容槽310的侧槽壁相对或相贴合。
可选的,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粘接在电池1上的一个面或多个面。具体的,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可粘接在仅仅电池1的第一面11;或者,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可粘接在电池1的第一面11和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可粘接在电池1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或者,基层膜21上的胶层22可粘接在电池1的第一面11、至少一个侧面及第二面12等,以提高电池易撕贴2与电池1的粘接牢固性。
可选的,基层膜21通过粘胶粘接收容槽310的一个槽面或多个槽面。具体的,基层膜21可通过粘胶粘接仅仅收容槽310的底面;或者,基层膜21可通过粘胶粘接收容槽310的底面和至少一个侧槽面,以提高电池易撕贴2与电池仓31的粘接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电池易撕贴2包括基层膜21、胶层22及覆盖膜23。覆盖膜23覆盖并粘接胶层22。覆盖膜23与胶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小于基层膜21与胶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覆盖膜23可皆为离型膜。基层膜21背离胶层22的面可通过粘胶粘接至收容槽310的槽壁。
可选的,基层膜21、胶层22、覆盖膜23可皆为透明结构,以显示出电池1外表面的形貌、标签等信息。
将电池易撕贴2粘接于电池1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为:将覆盖膜23从胶层22上剥离,将胶层22至少粘接电池1的第一面11,以将电池易撕贴2固定于电池1,形成电池组件40;通过粘胶至少粘接收容槽310的底面与基层膜21,如此可将电池1牢固地固定于电池仓31内。将电池1从电池仓31内拆卸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过提拉电池1的一侧边,将电池1的第一面11与基层膜21分离,以使电池1从电池仓31内拆卸,且基层膜21仍留在电池仓31内。如此,基层膜21在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形成隔断,以防止电池1的拆卸的过程中影响电池仓31内的柔性电路板、防止碰撞电池仓31附近的主板、及防止对电池仓31背侧的显示屏10的显示电路造成影响,可在电池1拆卸过程中对电池1设备的其他器件进行有效地保护,提高电子设备100在拆卸电池1后的可靠性。
电子设备100的电池1的拆卸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1更换及检测,显示屏10的维修、更换及检测,拆机等。
为了提高电池易撕贴2对于电池1与电池仓31的粘贴牢固性,胶层22的尺寸可大于或等于电池1的第一面11的尺寸,即电池组件40中的电池易撕贴2可为电池1的第一面11进行全包覆或接近全包覆。
可选的,电池易撕贴2粘接电池仓31的粘接强度可大于或等于胶层22的粘接强度,以使电池1在拆卸过程中电池1与基层膜21剥离,且基层膜21仍通过粘胶粘接电池仓31。电池1的第一面11与胶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可小于胶层22与基层膜21之间的粘接强度,以使电池1在外力下与基层膜21分离的过程中,胶层22与电池1分离,且胶层22的全部或大部分仍设于基层膜21上,以便于在后面更换电池1时胶层22还可重复利用。
在电池1与基层膜21之间的粘接强度满足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的固定安装要求的情况下,随着电池1的薄型化,电池1在拆卸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粘接阻力,所以需要较大的剥离力,特别是对于将电池1剥离基层膜21的剥离力作用于电池1上的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电池1的一部分受到较大的朝向电池仓31外的剥离力,电池1的另一部分受到较大的朝向电池仓31内的粘接阻力,至少部分的粘接阻力的方向与剥离力的方向相反,如此,电池1在作用方向相反的粘接阻力与剥离力下极易发生变形,从而损坏电池1,使得电池1在拆卸后无法再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地避免电池1在拆卸时发生变形的电池易撕贴2。为了描述简便,定义电池易撕贴2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池易撕贴2的长度方向与电池1的长度方向一致,定义电池易撕贴2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电池易撕贴2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阅图3,按照功能上划分,电池易撕贴2包括粘接主体24及提拉主体25。粘接主体24用于粘接于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用于确保电池1与电池仓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拉主体25用于从电池1的拆卸边提拉电池1,以使电池1与粘接主体24分离。图3所述的电池1的拆卸边为电池1左侧边,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1的拆卸边可为电池1右侧边、电池1的上侧边及电池1的下侧边。在电池1拆卸后,粘接主体24保留在电池仓31内。提拉主体25、电池1皆与粘接主体24分离。所述“拆卸边”为电池1开始与电池仓31分离的边。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池1也可以从拐角处与电池仓31分离。
可选的,请参阅图7及图8,从X-Y平面上可将电池易撕贴2划分为粘接主体24和提拉主体25。其中,基层膜21包括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可为相互独立且完全断开的两个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及图10,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可一体成型或至少部分相连接,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之间的连接处也是粘接主体24和提拉主体25分离的断裂处。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之间的连接处可为易分离结构213。易分离结构213可为基层膜21减薄处、骑缝线、断点线、易撕折痕、切割缝等。易分离结构213使得第一基层膜211和第二基层膜212的分离导向性好。
请参阅图8,胶层22包括第一子胶层221和第二子胶层223,所述第一子胶层221设于第一基层膜211上。第二子胶层223设于第二基层膜212上。粘接主体24包括第一子胶层221。第一子胶层221包括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皆用于粘贴电池1的第一面11。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
请参阅图8,提拉主体25包括第二子胶层223。第二基层膜212呈长条形。第二基层膜212的一端及设于第二基层膜212的一端的第二子胶层223形成连接部251。第二基层膜212的另一端形成提拉部252。换言之,提拉主体25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251及提拉部252。连接部251的一部分与提拉部252一体成型。
连接部251上的第二子胶层223用于粘接电池1。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51上的第二子胶层223可粘接电池1的第一面11靠近拆卸边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51上的第二子胶层223可粘接电池1的第二面12靠近拆卸边处,也可以粘接电池1的侧面。
请参阅图7,提拉部252、连接部251、至少部分的第一粘接部26及至少部分的第二粘接部27沿X轴正向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第一粘接部26设于连接部251的附近。可以理解的,由于提拉主体25沿X轴方向设置,提拉主体25将电池1沿X轴方向逐渐拉起。此时,第一粘接部26先于第二粘接部27与电池1分离。换言之,第一粘接部26为首先受到提拉力的胶层22区域。在该区域内,由于提拉力的作用面积(例如连接部251的面积)小,而粘接面积大,在提拉力与粘接力大小作用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粘接部26处受到的提拉强度极大,从而极易导致电池1对应于第一粘接部26区域产生形变。
通过设置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可使得原本需要较大的提拉力才能分离电池1与第一粘接部26,只需用相对较小的提拉力即可分离电池1和第一粘接部26,当分离第一粘接部26与电池1的提拉力减小,则第一粘接部受到的提拉强度也减小,从而有效地缓解或避免电池1对应于第一粘接部26区域产生形变。
电池易撕贴2为柔性材质。当电池易撕贴2将电池1固定于电池仓31内时,提拉部252至少部分相对于连接部251弯折并延伸至电池1的第二面12,以便于操作者提拉所述提拉部252。
提拉部252用于经连接部251提拉电池1,以使电池1与粘接主体24分离,进而将电池1从电池仓31内拆卸。可以理解的,提拉作用力的路径为:提拉部252、连接部251的第二基层膜212、连接部251的第二子胶层223(第二子胶层223也可以称为提拉胶层)、电池1的第一面11。通过设置提拉部252的第二子胶层223设于电池1的第一面11,可使提拉部252对于电池1第一面11的作用力朝向电池仓31外,进而将电池1与电池仓31内的第一基层膜211分离。提拉部252的第二基层膜212随着电池1一起与第一基层膜211分离。
可以理解的,第二基层膜212可通过粘胶固定于收容槽310的槽面。或者,第二基层膜212可与收容槽310的槽面之间不粘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层膜212与收容槽310的槽面之间不粘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粘接部26为胶层22的一部分,第二粘接部27为胶层22的另一部分。第一粘接部26与第二粘接部27可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粘接部26与第二粘接部27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对于第一粘接部26的形状不做限定。第一粘接部26包括但不限于面胶、网点胶、网格胶或线条胶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于第二粘接部27的形状不做限定。第二粘接部27包括但不限于面胶、网点胶(也称为点阵胶)、网格胶(也称为栅格胶)或线条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可使用相同胶水体系,通过控制胶点大小实现控制剥离力的功能,也可以使用不同胶水体系控制胶点剥离力。
当第一粘接部26与第二粘接部27皆为面胶时,第一粘接部26的材质与第二粘接部27的材质可不同,即不同粘胶体系;或者,第一粘接部26的材质与第二粘接部27的材质相同但溶度不同。以上的方式使得第一粘接部26的材质的粘接力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材质的粘接力。例如,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皆为亚克力胶,第一粘接部26的胶水浓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胶水浓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第一粘接部2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粘接单元261。第二粘接部27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粘接单元271。
本申请对于第一粘接单元261、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环形、十字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环形、十字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形状可与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其中,每个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大小可相等,以使在第一基层膜211形成第一粘接部26的治具的结构相对简单,及该治具制备难度较低,使得第一粘接部26易成型及易加工。相应的,每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大小可相等,以使第二粘接部27易加工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大小可不等;和/或,每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大小可不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对于多个第一粘接单元261的排列方向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的,第一粘接部26为网点状,多个第一粘接单元261沿多行多列排布。其中,行方向可沿X轴方向,列方向可沿Y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方向还可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为30°、45°等。
可选的,请参阅图11,第一粘接单元261和第二粘接单元271皆呈网点状。第一粘接单元261和第二粘接单元271皆为圆形。每个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尺寸小于每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尺寸,以使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其中,粘接强度是指单位粘接面上承受的粘接力。
具体的,第一粘接单元261和第二粘接单元271分别为两种不同直径的胶点:第一粘接单元261为直径较小的胶点,例如,0.7~0.9mm;第二粘接单元271为直径相对较大的胶点,例如,0.9~1.1mm。利用电池易撕贴2在第一粘接部26和电池1粘接较弱,可以通过提拉主体25轻松地分离电池1和电池易撕贴2,将电池1取出,且不至于电池1变形。
可选的,请参阅图12,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分布密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皆为网点状、线条状、网格状等中的一者。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分布密度可小于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分布密度,以使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
可选的,请参阅图13及图14,第一粘接部26和第二粘接部27可皆为网格状、线条状等中的一者,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尺寸可小于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尺寸。例如,第一粘接部26的网格状的网线的径向宽度可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网格状的网线的径向宽度。其中,线条状的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延伸方向不做限定。
可选的,请参阅图15,多个第一粘接单元261的尺寸沿第一方向递增,以使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在第一方向上递增。第一方向为第一粘接部26指向第二粘接部27的方向。换言之,沿靠近连接部251的方向,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逐渐减小,使电池1在剥离的过程中初始时需施加的提拉力小,以减小电池1的形变。随着电池1的剥离面积增加,电池1可承受的提拉强度逐渐增加,在减少电池1的形变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电池1在电池仓31中的粘接牢固性。
可选的,多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尺寸沿第一方向递增。多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尺寸沿第一方向递增,以使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在第一方向上递增。第一方向为第一粘接部26指向第二粘接部27的方向。随着电池1的剥离面积增加,电池1可承受的提拉强度逐渐增加,在减少电池1的形变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电池1在电池仓31中的粘接牢固性。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多个第一粘接单元261与多个第二粘接单元271的尺寸增加,使电池1在剥离的过程中初始时需施加的提拉强度小,及电池1在剥离过程中所施加的提拉强度可逐渐增加,在进一步地减少电池1的形变。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的第一粘接部26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与第二粘接部27的具体实施方式适应性地结合在一起。
本申请中,请参阅图8,粘接主体24与提拉主体25相互独立。粘接主体24具有设于第一基层膜211上的提拉缺口241。提拉缺口241可设于第一粘接部26背离第二粘接部27的一侧。第一粘接部26还可围接于导电提拉缺口241的一侧、两侧或三侧。提拉缺口241可沿X反方向贯穿粘接主体24的边缘,也可以不贯穿粘接主体24的边缘。该提拉缺口241的位置对应于电池1的第一面11。连接部251位于提拉缺口241内。换言之,连接部251与粘接主体24之间断开。提拉部252设于提拉缺口241外。提拉部252从连接部251朝向X轴反向延伸。在电池易撕贴2包覆电池1时,提拉部252沿着电池1的侧面弯折延伸至电池1的第二面12,以方便操作者提拉所述提拉部252。
本实施方式中,提拉主体25的数量为一个,提拉缺口241的数量为一个,提拉缺口241在Y轴方向上位于粘接主体24的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拉主体25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相应的,提拉缺口241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每个提拉主体25的连接部251皆设于一个提拉缺口241。通过提拉多个提拉主体25的提拉部252,可增加对于电池1的提拉力,可防止提拉部252断裂,还可减小提拉部252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拉缺口241可设于粘接主体24的两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及图15,粘接主体24还包括压合部242及至少一个第三粘接部28。具体的,提拉缺口241未贯穿粘接主体24的边缘。压合部242、提拉缺口241、至少部分的第一粘接部26及至少部分的第二粘接部27沿第一方向(X轴正向)依次排列。第三粘接部28与压合部242沿第二方向排列(Y轴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相交。提拉缺口241可位于粘接主体24部沿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粘接部26可围绕提拉缺口241的三侧设置。如此,部分第一粘接部26、提拉缺口241及另一部分复议粘接部沿Y轴方向设置。第三粘接部28可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第三粘接部28分别设于提拉缺口241的两侧(沿Y轴方向上)。第三粘接部28的至少部分用于粘接电池1的第二面12。进一步地,第三粘接部28可粘接电池1的侧面和第二面12。或者,第三粘接部28可全部粘接第二面12。进一步地,第三粘接部28为设于第一基层膜211上的胶层22。第三粘接部28的形状、大小皆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的,第三粘接部28可为条形,其数量可为一条或多条。第三粘接部28的粘接强度可大于第一粘接的粘接强度。当连接部251对应于提拉缺口241的位置粘接电池1的第一面11时,提拉部252设于压合部242上。当电池易撕贴2包覆电池1时,第三粘接部28弯折后粘接电池1的第二面12,两个部分的第三粘接部28带动压合部242设于第二面12,压合部242带动提拉部252弯折并被压合部242压合以靠近电池1的第二面12设置。换言之,压合部242用于将提拉部252压合于电池1的第二面12。如此,一方面,提高粘接主体24对于电池1侧面的保护和对电池1的粘接强度,粘接主体24还可在保护电池1的时对提拉部252进行的弯折导向,以归整提拉部252的位置。
第三粘接部28与第一粘接部26之间可具有间距,换言之,第三粘接部28与第一粘接部26之间可为无胶区。压合部242也为无胶区,如此,压合部242压合提拉部252的同时不会对提拉部252造成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粘接部28与第一粘接部26相连接或间距极小。压合部242上也设有胶层22,该胶层22可粘接提拉部252,以使电池易撕贴2紧密包裹电池1。
请参阅图8及图15,粘接主体24还包括第四粘接部29。第四粘接部29设于第二粘接部27远离第一粘接部26的一侧。第四粘接部29用于粘接电池1的第三面。第三面与电池1的第一面11相交或相背设置。进一步地,第四粘接部29为设于第一基层膜211上的胶层22。第四粘接部29的形状、大小皆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的,第四粘接部29可为条形,其数量可为一条或多条。第四粘接部29的粘接强度可大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以使第四粘接部29将电池易撕贴2的一边缘与电池1紧密粘贴,实现对电池1的侧边的包覆。
沿X轴反方向上,电池易撕贴2依次包括:第四粘接部29(强胶区)、第二粘接部27(点状强胶)、第一粘接部26(点状弱胶)、提拉缺口241(连接部251设于提拉缺口241内)、压合部242(无胶区)、覆盖压合部242的提拉部252。
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26的剥离力可以为第二粘接部27的剥离力的0.6~0.8倍,第一粘接部26的剥离力控制在0.06~0.16kgf/24mm,第二粘接部27的剥离力控制在0.1~0.2kgf/24mm。
本申请对于第一粘接部26的面积和具体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定。举例而言,第一粘接部26的左侧边缘距离电池易撕贴2的提拉缺口241的左侧边缘1~2cm,第一粘接部26的右侧边缘距离电池易撕贴2的提拉缺口241的右侧边缘0.5~1cm,第一粘接部26的上侧边缘距离电池易撕贴2的上侧边缘0.5~2cm,第一粘接部26的下侧边缘距离电池易撕贴2的下侧边缘0.5~2cm。
第二粘接部27可包围第一粘接部26的一侧、两侧、三侧或四侧。
本申请通过对粘接于电池1第一面11的胶层22进行差异化设计,以使靠近提拉连接部251附近的第一粘接部26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部27的粘接强度,以解决在手机拆卸过程中导致的电池1弯折变形情况的发生,降低拆卸电池1过程中安全风险。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粘接主体,所述粘接主体用于粘接于所述电池与电池仓之间,所述粘接主体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用于粘贴所述电池的第一面,所述第一粘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于所述电池的拆卸边,所述第一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粘接强度;及
提拉主体,用于从所述拆卸边提拉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与所述粘接主体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粘接单元,所述第二粘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粘接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粘接单元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粘接单元的分布密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粘接单元的尺寸沿第一方向递增;和/或,多个所述第二粘接单元的尺寸沿第一方向递增;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粘接部指向所述第二粘接部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第一粘接剂,所述第二粘接部包括第二粘接剂,所述第一粘接剂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二粘接剂的粘接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面胶、网点胶、网格胶或线条胶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粘接部包括面胶、网点胶、网格胶或线条胶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主体与所述提拉主体相互独立设置;或者,所述粘接主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提拉主体互连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主体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及提拉部,所述提拉部、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粘接部及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粘接部依次排列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粘接所述电池的第一面,所述提拉部用于经所述连接部提拉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与所述粘接主体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主体具有提拉缺口,所述第一粘接部围接于导电提拉缺口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粘接部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提拉缺口内,所述提拉部设于所述提拉缺口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主体还包括压合部及至少一个第三粘接部,所述压合部、所述提拉缺口、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粘接部及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粘接部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三粘接部与所述压合部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或相交,所述第三粘接部的至少部分用于粘接所述电池的第二面,所述压合部用于将所述提拉部压合于所述电池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主体还包括第四粘接部,所述第四粘接部设于所述第二粘接部远离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侧,所述第四粘接部用于粘接所述电池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电池的第一面相交或相背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易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易撕贴还包括覆盖膜,所述覆盖膜覆盖并粘贴于所述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和所述提拉主体用于粘接所述电池的部分。
14.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及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易撕贴,所述电池包括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及所述提拉主体的一端皆粘接所述第一面,所述提拉主体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面。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仓及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仓具有收容槽,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粘接主体背离所述电池的一面粘接所述收容槽的内壁。
CN202022048888.XU 2020-09-17 2020-09-17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202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8888.XU CN21320288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8888.XU CN21320288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2883U true CN213202883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8888.XU Active CN21320288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28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663A (zh) * 2021-12-17 2022-04-12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
CN116706461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663A (zh) * 2021-12-17 2022-04-12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
CN114335663B (zh) * 2021-12-17 2024-03-1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梯次利用电芯、电池模组及其梯次利用电芯的拆卸方法
CN116706461A (zh) * 2023-08-07 2023-09-0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706461B (zh) * 2023-08-07 2023-10-03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02883U (zh)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1477020B1 (ko) 테이프 부착 자동화 장치
CN106165147B (zh) 移动设备
KR101959576B1 (ko) 금속박 패턴 적층체, 금속박의 펀칭 방법, 회로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JP4715847B2 (ja) 接着材テープ
US2017020743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140113097A1 (en) Smt tape
JP2012253275A (ja) 回路基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328422B2 (ja) 電子部品保持具
CN110504400B (zh) 电池固定结构
EP3379597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676361U (zh) 电子设备、电池组件及其贴膜
US9537122B2 (en) Fixing she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300723B (zh) 电池包装膜、应用所述电池包装膜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7709296U (zh) 一种铜箔复合组件结构
JP5857202B2 (ja) 熱伝導シート
KR102656480B1 (ko) 배터리 팩
JP2003282040A (ja) 電池パック
CN113337225A (zh) 一种铜箔复合组件结构及其贴附在fpc的方法
CN111099153A (zh) 一种用于防尘结构的料带
CN213596195U (zh) 电池保护膜、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5093281U (zh) 电池拆解工具
CN216054965U (zh) 电池固定件、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6236808U (zh) 摄像模组的保护膜结构及摄像装置
CN217881762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