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6461A - 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6461A
CN116706461A CN202310981328.5A CN202310981328A CN116706461A CN 116706461 A CN116706461 A CN 116706461A CN 202310981328 A CN202310981328 A CN 202310981328A CN 116706461 A CN116706461 A CN 116706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r
tearing
piece
eas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13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6461B (zh
Inventor
陈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813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6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6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该外包膜用于包覆二次电池的表面,包括主体以及易撕件,其中,主体上开设有撕裂口;易撕件通过撕裂口与主体连接,易撕件具有起撕端,起撕端与主体边缘平齐、或者伸出主体边缘,易撕件与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该外包膜使得外包膜能够快速从壳体上撕取下来,不仅使得外包膜易于回收,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回收率,还能够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Description

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因其可循环利用的特性,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源。其中,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数千次到上万次,因此,二次电池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需要退役进行回收。
但是在现有的对二次电池的回收技术中,通常是对二次电池直接进行破碎、焚烧、分筛、磁选以及收集的工序,并且是对价格较为昂贵的材料进行回收,如,锂、镉等材料。然而对于价格较为便宜的材料、或者由价格较为便宜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件却未进行较为合理的回收,如,对于外包膜等塑胶材质的部件通常是在破碎后进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造成二次电池的回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使得外包膜能够快速从壳体上撕取下来,不仅使得外包膜易于回收,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回收率,还能够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外包膜,用于包覆二次电池的表面,所述外包膜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撕裂口;
易撕件,所述易撕件通过所述撕裂口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易撕件具有起撕端,所述起撕端与主体边缘平齐、或者伸出所述主体边缘,所述易撕件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
在本实施中,易撕件通过撕裂口与主体连接,且易撕件的起撕端与主体边缘平齐、或者伸出主体边缘,可使得起撕端易于被捏住或者夹持住,为易撕件的撕裂提供了施力点,从而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将易撕件从撕裂口中撕取下来,方便了易撕件的撕取,同时还使得主体能够以撕裂口两边的撕边为撕取点进行撕取,方便了外包膜的回收,相比于在对二次电池进行回收时,对外包膜进行破碎并焚烧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二次电池的回收率。
易撕件与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可在捏住或者夹持住易撕件进行撕取时,易撕线易于被破坏、撕裂,从而能够使得易撕件能够易于沿着易撕线从撕裂口中撕取下来,使得易撕件的撕取省时省力,使得主体的撕取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了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所述易撕件包括易撕件本体及加强件,所述锯齿状易撕线连接于所述易撕件本体与所述主体之间;
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易撕件本体的表面,且在所述易撕件本体上从靠近所述起撕端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起撕端的一端延伸。
由此,通过在易撕件本体的表面上设置加强件,可有效提高易撕件本体的结构强度,以在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进行撕取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易撕件本体出现断裂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撕裂口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易撕件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起撕端位于所述易撕件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与所述主体边缘平齐、或者伸出所述主体边缘的一端;
所述加强件在所述易撕件本体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易撕件本体沿所述易撕件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所述易撕件本体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义为从所述主体边缘指向所述主体的内部的方向。
由此,通过加强件位于易撕件本体沿易撕件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可使得加强件在提高易撕件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易撕件本体在被撕取时其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受到的力大致相同,进一步防止了易撕件本体被撕断。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加强件为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
由此,可使得加强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外壳和顶盖组件,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置裸电芯的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开口上;
所述主体和所述易撕件共同包覆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顶盖背离所述外壳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
所述易撕件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覆于所述顶盖背离所述外壳的一面,所述易撕件本体包覆于所述外壳上,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易撕件本体靠近所述顶盖的一端连接,所述起撕端位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的一端。
由此,可使得外包膜的一部分包覆于二次电池的外壳上,另一部分包覆于顶盖背离外壳的一面的边缘区域上,使得外包膜能够较为牢固地包覆于二次电池的表面上,且能够包覆二次电池的大部分的表面上,可对二次电池形成较好的防护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易撕线还连接于所述连接段及所述主体之间。
由此,可使用较小的力即能够将连接段与主体沿着锯齿状易撕线分离开来,使得连接段的撕取省时省力,继而带动易撕件本体从主体上撕取下来,使得外包膜更易于回收。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防爆阀贴片,所述防爆阀贴片设置于所述顶盖的背离所述外壳的一面,所述连接段的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的一端朝靠近所述防爆阀贴片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起撕端与所述防爆阀贴片连接。
由此,连接段可与防爆阀贴片连接,可在二次电池中的防爆阀被爆开并冲击开防爆阀贴片时,使得防爆阀贴片能够带动连接段从主体上撕裂下来,进而可带动易撕件本体撕取下来、或者可捏住或者夹持住防爆阀贴片继续对连接段及易撕件本体进行撕取,进一步方便了易撕件的起撕,从而方便了外包膜的回收。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加强件还设置于所述连接段的表面,且在所述连接段上从靠近所述起撕端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起撕端的一端延伸。
由此,可使得连接段具有较好结构强度,以在用较大的力撕取连接段时,可有效避免连接段被撕断。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易撕件还包括加厚段,所述加厚段设置于所述易撕件的远离所述起撕端的一端,所述易撕线还连接于所述加厚段及所述主体连接之间。
由此,可使得易撕件远离起撕端的一端的区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在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对易撕件进行撕取的过程中,易撕件的最后与主体相连接的部分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易撕件能够一次性撕取下来,进一步提高了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加厚段远离所述起撕端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边。
由此,可使得撕取加厚段时,弧形边处的撕扯力可朝向各个方向,使得撕扯力可沿着弧形边对加厚段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各个方向拉扯,一方面,可使得加厚段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使得加厚段能够完整的撕取下来;另一方面,在加厚段的位置处,可使得撕扯力沿撕裂口的延伸方向对主体进行撕扯,从而能够使得主体的与加厚段连接的位置处易出现起翘,进而为主体的撕取提供易于捏住或者夹持住的起撕点,进一步方便了主体的撕取。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裸电芯;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裸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还具有相互连接的外周壁及与所述开口相背的底侧壁;
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顶盖具有背离所述外壳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防爆阀贴片;
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所述外包膜的所述主体及所述易撕件包覆于所述外周壁及所述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所述主体还包覆于所述底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包膜包覆于二次电池的外周壁、底侧壁以及顶盖的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可使得外包膜对二次电池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当多个二次电池依次排列设置时,相邻两个二次电池之间的间隔可额外增加两层外包膜的厚度,增大了相邻两个二次电池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多个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并且,在对二次电池进行回收时,可捏住或者夹持住易撕件的起撕端进行撕取,使得起撕端能够轻易的沿着锯齿状易撕线撕取下来,以在主体上形成撕裂口,使得主体能够较为轻松的从二次电池的表面撕取下来,提高了外包膜的回收效率,且还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回收率。
在第二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易撕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易撕件本体及连接段,所述易撕件本体包覆于所述外周壁上,所述连接段包覆于所述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所述易撕线连接于所述易撕件本体与所述主体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体之间,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防爆阀贴片连接;
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防爆阀贴片朝靠近所述易撕件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通过将连接段设置于第一面上的凹槽中,可使得凹槽能够对连接段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在将外包膜包覆于二次电池上时,可通过连接段嵌设于凹槽中对连接段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得外包膜能够较为快速的包覆于二次电池上,提高了外包膜的包覆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电设备中的二次电池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的二次电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二次电池的技术效果。且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中的外包膜为上述的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的外包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外包膜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外包膜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申请中,易撕件通过撕裂口与主体连接,且易撕件的起撕端与主体边缘平齐、或者伸出主体边缘,可使得起撕端易于被捏住或者夹持住,为易撕件的撕裂提供了施力点,从而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将易撕件从撕裂口中撕取下来,方便了易撕件的撕取,同时还使得主体能够以撕裂口两边的撕边为撕取点进行撕取,方便了外包膜的回收,相比于在对二次电池进行回收时,对外包膜进行破碎并焚烧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二次电池的回收率。
易撕件与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可在捏住或者夹持住易撕件进行撕取时,易撕线易于被破坏、撕裂,从而能够使得易撕件能够易于沿着易撕线从撕裂口中撕取下来,使得易撕件的撕取省时省力,使得主体的撕取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了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撕端伸出主体边缘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撕端与主体边缘平齐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撕件和易撕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A位置处的一种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阀贴片、易撕件及易撕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A位置处的另一种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11-撕裂口;12-主体边缘;2-易撕件;21-易撕件本体;22-加强件;23-连接段;24-加厚段;241-弧形边;25-起撕端;31-锯齿状易撕线;100-二次电池;10-外包膜;20-外壳;30-顶盖组件;310-防爆阀贴片;320-顶盖;33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包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该外包膜使得外包膜能够快速从壳体上撕取下来,不仅使得外包膜易于回收,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回收率,还能够提高外包膜的回收效率。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包膜,如图1-图6所示,用于包覆二次电池100的表面,外包膜10包括主体1以及易撕件2。其中,主体1上开设有撕裂口11;易撕件2通过撕裂口11与主体1连接,易撕件2具有起撕端25,起撕端25与主体边缘12平齐、或者伸出主体边缘12,易撕件2与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
在本实施中,易撕件2通过撕裂口11与主体1连接,且易撕件2的起撕端25与主体1平齐12(如图3a所示)、或者伸出主体边缘12(如图3所示),可使得起撕端25易于被捏住或者夹持住,为易撕件2的撕裂提供了施力点,从而可以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25将易撕件2从撕裂口11中撕取下来,方便了易撕件2的撕取,同时还使得主体1能够以撕裂口11两边的撕边为撕取点进行撕取,方便了外包膜10的回收,相比于在对二次电池100进行回收时,对外包膜10进行破碎并焚烧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二次电池100的回收率。
易撕件2与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可在捏住或者夹持住易撕件2进行撕取时,位于易撕件2与主体1之间的易撕件2易于被破坏、撕裂,从而能够使得易撕件2能够易于沿着易撕线从撕裂口11中撕取下来,使得易撕件2的撕取省时省力,使得主体1的撕取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其中,撕裂口11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如,可为矩形状的撕裂口11,也可为,长槽形状的撕裂口11,还可为半圆形的撕裂口11,在此并不做限定。相应的,易撕件2的形状可与撕裂口11的形状大致相同,以方便对撕裂口11和易撕件2进行加工制作。
其中,主体1以及易撕件2可一体制作成型,也可以分别单独制作,然后将易撕件2与主体1连接。
上述的易撕件2与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可以是,易撕件2的其中一边与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也可以是,易撕件2的两个相对的边与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还可以是,易撕件2的与主体1的所述连接处为设置有易撕线,在此并不做限定。
其中,易撕线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易撕线为厚度小于主体的薄弱部,也可以是,易撕线为刻痕线,还可以是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31,在此并不做限定。
当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31时,锯齿状易撕线31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易撕线可为设置于主体1与易撕件2之间的刻痕,刻痕在主体1与易撕件2之间还可呈锯齿形状延伸,此时,锯齿状易撕线31可为由刻痕形成的锯齿状线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也可以是,锯齿状易撕线31为设置于主体1与易撕件2之间的条形膜结构,条形膜结构与主体1和易撕件2连接的至少一边为锯齿状边,此时,锯齿状边可以是刻痕形成的锯齿状线条,也可以是,设置于易撕件2边缘上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锯齿状排列;当然,锯齿状易撕线31还可是其它的实现方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且当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31时,锯齿状易撕线31上的锯齿处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使得锯齿状易撕线易于被破坏、撕裂,使得易撕件2的撕取更为省力省时。同时,锯齿状易撕线31在易撕件2撕取的过程中,还易于在锯齿处形成翘边,以在通过撕裂口11对主体1进行撕取时,可捏住或者夹持住翘边对主体1进行撕取,使得主体1的撕取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另外,锯齿状易撕线31可包括多个锯齿,多个锯齿沿易撕件2的边缘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锯齿之间圆滑过渡,以在易撕件2撕取的过程中,锯齿状易撕线31主要是在锯齿的齿端等较为尖锐的位置处应力较为集中,在圆滑过渡的位置处的应力相对于齿端较为发散,使得易撕线易于被撕裂、破坏的同时,还使得易撕线能够较为顺畅的沿着锯齿依次被撕裂、破坏,防止易撕线在易撕件2撕取的过程出现断裂的情况。
具体地,在易撕件2撕取的过程中,由于锯齿的齿端的位置处易出现应力较为集中的情况,一旦靠近起撕端25位置的齿端被撕裂、破坏后,即撕扯力先到达的齿端被撕裂、破坏后,撕扯力会沿着与该被破坏的齿端相连的圆滑过渡的部分传导至相邻的齿端上,使得撕扯力在相邻的齿端处出现较为集中的情况,继而该相邻的齿端被撕裂、破坏,然后,撕扯力继续沿着圆滑过渡的部分传导至下一个齿端,如此,使得易撕线上的多个锯齿被撕裂、破坏,以将易撕件2与主体分离开来,从而将易撕件撕取下来。
上述的主体1可以是由热塑性材料制作而成热收缩膜,如聚氯乙烯热收缩膜、双向拉伸聚烯烃收缩膜、聚酯热收缩膜等,以在主体1包覆于二次电池100上时,可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得主体1收缩并紧密贴附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上,操作方便简洁。同样的,易撕件2可与主体1由同种材料制作而成,使得外包膜10的制作材料可以较为单一,降低了外包膜10的制作成本。
且当主体1为聚氯乙烯热收缩膜时,主体1的延展性较差,在将易撕件2从撕裂口11撕取下来后,主体1即能够轻松地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取下来,使得外包膜10的回收较为方便快捷。
另外,该外包膜10用于包覆二次电池100的表面,其中,二次电池100可以是圆柱形二次电池100,也可以是方形二次电池100,在此并不做限定。以下以外包膜10包覆于圆柱形二次电池100的表面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易撕件2包括易撕件本体21及加强件22,锯齿状易撕线31连接于易撕件本体21与主体1之间;加强件22设置于易撕件本体21的表面,且在易撕件本体21上从靠近起撕端25的一端向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延伸。
由此,通过在易撕件本体21的表面上设置加强件22,可有效提高易撕件本体21的结构强度,以在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25进行撕取的过程中,避免了易撕件本体21出现断裂的情况。
并且,锯齿状易撕线31连接于易撕件本体21与主体1之间,以在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25进行撕取时,易撕件本体21能够较为轻易的从撕裂口11中撕取下来,且在施加至易撕件本体21上的力较大时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以使得易撕件2能够较为完整的撕取下来,同时还可使得主体1上的撕裂口11的长度能够较长,使得外包膜10更易于撕取、回收,且能够使得外包膜10的撕取、回收的效率更高。
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撕裂口11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X所示的方向)延伸,易撕件本体21在撕裂口11内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起撕端25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第一方向上的与主体边缘12平齐、或者伸出主体边缘12的一端;加强件22在易撕件本体21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易撕件本体21的宽度方向(如图4中Y所示的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易撕件本体21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第一方向被定义为从主体边缘12指向主体1的内部的方向。
由此,易撕件本体21可沿撕裂口11的延伸方向设置,可使得易撕件本体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能够较长,且起撕端25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以在撕取易撕件2后能够在主体1上形成深度较深的撕裂口11,使得主体1的撕取、回收更方便快捷。并且,加强件22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易撕件本体21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可以使得易撕件本体21在被撕取时其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受到的力大致相同,进一步防止了易撕件本体21被撕断,再者,相比于将加强件设置于易撕件本体21的整个表面上,可使得加强件22在提高易撕件本体2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加强件22在易撕件本体21上的面积,降低了成本。
其中,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加强件22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易撕件本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是指,加强件22大致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可以是加强件22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易撕件本体2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相重合,也可以是,加强件22沿宽度方向稍微偏移易撕件本体2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只要加强件22大致位于易撕件本体2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即可。
可选地,加强件22可为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其中,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可以与易撕件本体21分别单独进行制作,然后再对二者进行组装连接,如,将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粘接于易撕件本体21的表面,由此,可使得易撕件本体21的制作不受加强件22的影响,使得易撕件本体21易于实现;也可以是,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与易撕件本体21一体成型,以在制作易撕件本体21时可同时将加强件22制作出来,提高了易撕件2的制作效率。
另外,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可以是金属加强凸筋或者金属加厚层;也可以是,与易撕件本体21同种材料的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如聚氯乙烯加强凸筋或者聚氯乙烯加厚层;当然,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也可以是其它的实现方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二次电池100包括外壳20和顶盖组件30,外壳20具有用于容置裸电芯的容纳腔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顶盖组件30包括顶盖320,顶盖320设置于开口上;主体1和易撕件2共同包覆于外壳20以及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易撕件2还包括连接段23,连接段23包覆于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易撕件本体21包覆于外壳20上,连接段23与易撕件本体21靠近顶盖320的一端连接,起撕端25位于连接段23远离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主体1和易撕件2共同包覆于外壳20以及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是指,主体1的一部分包覆于外壳20上,另一部分包覆于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内,易撕件2的一部分包覆于外壳20上,另一部分包覆于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内。其中,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是指,顶盖320的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边缘以及靠近边缘的区域,在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上可以是一环形的区域。
由此,可使得外包膜10的一部分包覆于二次电池100的外壳20上,另一部分包覆于顶盖320背离外壳20的一面的边缘区域上,第一方面,可使得外包膜10能够较为牢固地包覆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上,且能够包覆二次电池100的大部分的表面上,可对二次电池100形成较好的防护效果;第二方面,可使得外包膜10在包覆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上时,不易与二次电池100的顶盖320上的其它零部件产生干涉;第三方面,当多个二次电池100依次排列设置时,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00之间的间隔可增加两层外包膜10的厚度,增大了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00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多个二次电池100的安全性。
并且,起撕端25位于连接段23的远离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即起撕端25位于二次电池100的顶盖320上,由此,不管二次电池100是方形电池还是圆柱形电池,起撕端25均能够平铺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上,降低了起撕端25被意外翘起而被夹持撕取的几率。
可选地,易撕线还连接于连接段23及主体1之间。由此,可使用较小的力即能够将连接段23与主体1沿着易撕线分离开来,使得连接段23的撕取省时省力,继而带动易撕件本体21从主体1上撕取下来,使得外包膜10更易于回收,进一步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其中,当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31时,可使得连接段23的撕取更省时省力,进一步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如图2、图7-图9所示,顶盖组件30还包括防爆阀贴片310,防爆阀贴片310设置于顶盖320的背离外壳20的一面,连接段23的远离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朝靠近防爆阀贴片310的方向延伸,且起撕端25与防爆阀贴片310连接。
由此,连接段23可与防爆阀贴片310连接,一方面,可在二次电池100中的防爆阀被爆开并冲击开防爆阀贴片310时,使得防爆阀贴片310能够带动连接段23从主体1上撕裂下来,进而可带动易撕件本体21撕取下来、或者可捏住或者夹持住防爆阀贴片310继续对连接段23及易撕件本体21进行撕取,进一步方便了易撕件2的起撕,从而方便了外包膜10的回收;另一方面,在对防爆阀贴片310未被冲开的二次电池100进行回收时,可先戳开防爆阀贴片310,然后再捏住或者夹持住防爆阀贴片310对连接段23及易撕件本体21进行撕取,同样能够方便易撕件2的起撕。
其中,位于连接段23上的起撕端25与防暴阀贴片的连接,可以是连接段23与防爆阀贴片310一体成型,使得起撕端25与防爆阀贴片310的连接较为牢固,即使得连接段23与防爆阀贴片310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也可以是,连接段23与防爆阀贴片310粘接,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当然,连接段23上的起撕端25与防爆阀贴片310之间的连接还可以是其它的连接方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加强件22还设置于连接段23的表面,且在连接段23上从靠近起撕端25的一端向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延伸。
由此,可使得连接段23具有较好结构强度,以在用较大的力撕取连接段23时,可有效避免连接段23被撕断。
示例性的,当连接段23与防爆阀贴片310连接时,二次电池100上的防爆阀被爆开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并使得防爆阀贴片310被冲开时,防爆阀贴片310会以较大的力拉扯连接段23,将连接段23与主体1分开。此时,连接段23上设置有加强件22,可有效降低连接段23被撕裂、扯断的几率,从而在对此二次电池100进行回收时,撕取翘起的连接段23,即能较为轻易地将易撕件本体21撕取下来,使得外包膜10更易于回收,进一步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
另外,加强件22可从连接段23的远离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易撕件本体21远离连接段23的一端,使得加强件22可为一个整体,降低了加强件22的制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易撕件2还包括加厚段24,加厚段24设置于易撕件2的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易撕线还分连接于加厚段24及主体1之间。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加厚段24是指加厚段24的厚度相比易撕件2的其它位置处的厚度较厚的一段,如,加厚段24的厚度比易撕件本体21的厚度、以及比连接段23的厚度要厚。
由此,可使得易撕件2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的区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在捏住或者夹持住起撕端25对易撕件2进行撕取的过程中,易撕件2的最后与主体1相连接的部分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易撕件2能够一次性撕取下来,进一步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同时,还可使得易撕件2在撕取到最后的阶段能够施加较大力,使得加厚段24从主体1的撕裂口11中撕取下来时,可在主体1位于撕裂口11处的边缘处形成翘边、或者另外的撕裂口11,方便了主体1的撕取。
其中,加强件22还可设置于加厚段24上,使得加厚段24的结构强度更好,从而使得加厚段24更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易撕件2能够一次性撕取下来的效果更好。
可选地,如图8所示,加厚段24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边241。
由此,可使得撕取加厚段24时,弧形边241处的撕扯力可朝向各个方向,使得撕扯力可沿着弧形边241对加厚段24与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各个方向拉扯,一方面,可使得加厚段24不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使得加厚段24能够完整的撕取下来;另一方面,会使得弧形边241的最突出的位置处(如圆弧形边241的中间位置处)最后被撕取下来,可使得此处的撕扯力能够沿撕裂口11的延伸方向对主体1进行撕扯,从而能够使得主体1在此处易出现起翘,进而为主体1的撕取提供易于捏住或者夹持住的起撕点,进一步方便了主体1的撕取。
其中,弧形边241可以是圆弧形边,也可以是抛物线形的弧形边,还可以是,椭圆弧形边,在此并不做限定。
当然,加厚段24远离起撕端25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为直线型的边,易于制作实现。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裸电芯(图中未示出)、外壳20、顶盖组件30以及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外包膜10。其中,外壳20具有容纳腔,裸电芯容置于容纳腔中,外壳20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外壳20还具有相互连接的外周壁及与开口相背的底侧壁;顶盖组件30包括顶盖320,顶盖320密封设置于开口处,顶盖320具有背离外壳20的第一面,第一面上设置有防爆阀贴片310;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外包膜10,外包膜10的主体1及易撕件2包覆于外周壁及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主体1还包覆于底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包膜10包覆于二次电池100的外周壁、底侧壁以及顶盖320的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可使得外包膜10对二次电池100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当多个二次电池100依次排列设置时,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00之间的间隔可额外增加两层外包膜10的厚度,增大了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00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多个二次电池100的安全性。并且,在对二次电池100进行回收时,可捏住或者夹持住易撕件2的起撕端25进行撕取,使得起撕端25能够轻易的沿着易撕线撕取下来,以在外包膜10的主体1上形成撕裂口11,使得主体1能够较为轻松的从二次电池100的表面撕取下来,提高了外包膜10的回收效率,且还能够提高二次电池100的回收率。
另外,二次电池100中的外包膜10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外包膜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外包膜10具有实施例一中的外包膜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外包膜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如图9所示,易撕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易撕件本体21及连接段23,易撕件本体21包覆于外周壁上,连接段23包覆于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易撕线连接于易撕件本体21与主体1之间、以及连接段23与主体1之间,连接段23远离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与防爆阀贴片310连接;第一面上设置有凹槽330,凹槽330由防爆阀贴片310朝靠近易撕件2的方向延伸,连接段23嵌设于凹槽330中。
由此,通过将连接段23设置于第一面上的凹槽330中,可使得凹槽330能够对连接段23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以在将外包膜10包覆于二次电池100上时,可通过连接段23嵌设于凹槽330中对连接段23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得外包膜10能够较为快速的包覆于二次电池100上,提高了外包膜10的包覆效率。
其中,连接段23嵌设于凹槽330中,沿凹槽330的槽深的方向,连接段23可部分嵌设于凹槽330中,另一部分凸出于第一面;也可以是,连接段23完全嵌设于凹槽330中,即连接段23的背离凹槽330的底壁的一面与第一面平齐或者低于第一面,在并不做限定。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外壳、顶盖组件以及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外包膜。其中,外壳呈现方形结构,外壳具有容纳腔。裸电芯容置于容纳腔中,外壳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且外壳还具有相互连接的外周壁及与开口相背的底侧壁;顶盖组件包括方形顶盖,方形顶盖密封设置于开口处,方形顶盖具有背离外壳的第一面,第一面上设置有防爆阀贴片;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外包膜、外包膜的主体及易撕件包覆于外周壁及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主体还包覆于底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电池中的外包膜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外包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外包膜具有实施例一中的外包膜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外包膜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实施例二中任一种的二次电池100。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电设备中的二次电池100为上述实施例二中任一种的二次电池10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100具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二次电池10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二已对二次电池10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且实施例二的二次电池100中的外包膜10为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外包膜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外包膜10具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外包膜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外包膜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用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外包膜,其特征在于,用于包覆二次电池(100)的表面,所述外包膜(10)包括:
主体(1),所述主体(1)上开设有撕裂口(11);
易撕件(2),所述易撕件(2)通过所述撕裂口(11)与所述主体(1)连接,所述易撕件(2)具有起撕端(25),所述起撕端(25)与主体边缘(12)平齐、或者伸出所述主体边缘(12),所述易撕件(2)与所述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为锯齿状易撕线(31),所述易撕件(2)包括易撕件本体(21)及加强件(22),所述锯齿状易撕线(31)连接于所述易撕件本体(21)与所述主体(1)之间;
所述加强件(22)设置于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表面,且在所述易撕件本体(21)上从靠近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口(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易撕件本体(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起撕端(25)位于所述易撕件本体(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与所述主体边缘(12)平齐、或者伸出所述主体边缘(12)的一端;
所述加强件(22)在所述易撕件本体(2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易撕件本体(21)沿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内,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宽度方向被定义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义为从所述主体边缘(12)指向所述主体(1)的内部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2)为加强凸筋或者加厚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100)包括外壳(20)和顶盖组件(30),所述外壳(20)具有用于容置裸电芯的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顶盖组件(30)包括顶盖(320),所述顶盖(320)设置于所述开口上;
所述主体(1)和所述易撕件(2)共同包覆于所述外壳(20)以及所述顶盖(320)背离所述外壳(20)的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
所述易撕件(2)还包括连接段(23),所述连接段(23)包覆于所述顶盖(320)背离所述外壳(20)的一面,所述易撕件本体(21)包覆于所述外壳(20)上,所述连接段(23)与所述易撕件本体(21)靠近所述顶盖(320)的一端连接,所述起撕端(25)位于所述连接段(23)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还连接于所述连接段(23)及所述主体(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30)还包括防爆阀贴片(310),所述防爆阀贴片(310)设置于所述顶盖(320)的背离所述外壳(20)的一面,所述连接段(23)的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朝靠近所述防爆阀贴片(310)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起撕端(25)与所述防爆阀贴片(3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2)还设置于所述连接段(23)的表面,且在所述连接段(23)上从靠近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件(2)还包括加厚段(24),所述加厚段(24)设置于所述易撕件(2)的远离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所述易撕线还连接于所述加厚段(24)及所述主体(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段(24)远离所述起撕端(25)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边(241)。
1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裸电芯;
外壳(20),所述外壳(20)具有容纳腔,所述裸电芯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外壳(20)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20)还具有相互连接的外周壁及与所述开口相背的底侧壁;
顶盖组件(30),所述顶盖组件(30)包括顶盖(320),所述顶盖(320)密封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顶盖(320)具有背离所述外壳(20)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防爆阀贴片(310);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外包膜(10),所述外包膜(10)的所述主体(1)及所述易撕件(2)包覆于所述外周壁及所述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所述主体(1)还包覆于所述底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易撕件本体(21)及连接段(23),所述易撕件本体(21)包覆于所述外周壁上,所述连接段(23)包覆于所述第一面的四周边缘区域上,所述易撕线连接于所述易撕件本体(21)与所述主体(1)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段(23)与所述主体(1)之间,所述连接段(23)远离所述易撕件本体(21)的一端与所述防爆阀贴片(310)连接;
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凹槽(330),所述凹槽(330)由所述防爆阀贴片(310)朝靠近所述易撕件(2)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23)嵌设于所述凹槽(330)中。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100)。
CN202310981328.5A 2023-08-07 2023-08-07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706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1328.5A CN1167064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1328.5A CN1167064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461A true CN116706461A (zh) 2023-09-05
CN116706461B CN116706461B (zh) 2023-10-03

Family

ID=8784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1328.5A Active CN1167064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646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74510U (zh) * 2018-11-30 2019-09-10 金山电化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具有快速撕膜回收结构的电池组
US20210036380A1 (en) * 2018-02-22 2021-0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213202883U (zh) * 2020-09-17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101574U (zh) * 2022-07-22 2022-12-20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裹膜、电池模块以及移动终端
JP2023031831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康秀 赤羽 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36380A1 (en) * 2018-02-22 2021-0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209374510U (zh) * 2018-11-30 2019-09-10 金山电化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具有快速撕膜回收结构的电池组
CN213202883U (zh) * 2020-09-17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3031831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康秀 赤羽 電池
CN218101574U (zh) * 2022-07-22 2022-12-20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包裹膜、电池模块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461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207C (zh) 二次电池
JP7045580B2 (ja) パウチ型二次電池
WO2010021211A1 (ja) 電池
KR101306187B1 (ko) 전지셀의 가스 제거 장치 및 전지셀 제조방법
KR20190055594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이차 전지용 파우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H1186823A (ja) 非水系偏平型電池
JP7055427B2 (ja) パウチ型二次電池
JP2005044523A (ja) 二次電池の電流遮断構造およびその構造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JPH11213964A (ja) 薄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213918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6706461B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JP2004327047A (ja) ポリマー電池及びポリマー電池パック
JP2005332726A (ja) ラミネート電池
JP2011070983A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846050B1 (ko) 전류 제한 기능의 전극리드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JP2000173564A (ja) 薄型電池用袋体
KR101420060B1 (ko) 파우치 외장재 실링용 실링툴 및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JPH11121016A (ja) 電 池
CN116706349B (zh) 一种电池单体中外包膜的撕取方法及用电设备
KR20220041746A (ko) 이차전지의 가스제거장치 및 가스제거방법
KR100322096B1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JP2009037815A (ja) 電池封止方法、電池封止用治具、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6706350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6706459A (zh) 外包膜、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06457A (zh) 电池包覆膜、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