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1551U -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1551U
CN213201551U CN202021474210.1U CN202021474210U CN213201551U CN 213201551 U CN213201551 U CN 213201551U CN 202021474210 U CN202021474210 U CN 202021474210U CN 213201551 U CN213201551 U CN 21320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ust
communicated
releasing
storage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42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向丰
石永生
刘利军
蔡军
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e Yanbei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Yanbei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Yanbei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e Yanbei Metallurgic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42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存储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物料仓储系统,包括用于输送精渣物料的第一提升机、用于存储精渣物料的第一储料仓和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第一储料仓设于第一提升机一侧;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机相连通,第一泄压除尘管路与第一提升机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泄压除尘管路与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连通的一端,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泄压除尘管路将第一储料仓的气压泄压到第一提升机,粉尘状的精渣物料流入第一提升机,减少了跑冒滴漏及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有利于粉尘状精渣物料流入第一提升机。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物料仓通常用于存储精渣物料,其广泛的应用于矿物采选领域。根据存储精渣物料的不同,物料仓可以分为原矿仓、精矿仓、精渣仓等不同类型的物料仓。
如图1所示,精渣通过入料提升机200输送到精渣仓100内进行存储时,精渣仓100的仓底精渣由于挤压通常会形成粘连,精渣仓100的底部卸料口处的震动机震动下料时,精渣仓100的仓底精渣下落,精渣仓100内便会产生内部空洞。而内部空洞变大后,精渣仓100内位于上部位置的精渣坍塌下落则会挤压内部空洞,进而形成气压。由于精渣仓100仓高较高,因此产生的挤压力较大,进而容易导致精渣从精渣仓100的底部开口及缝隙处喷出,造成跑冒滴漏,浪费资源,且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喷出的精渣粉尘容易污染环境。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物料仓储系统,能够减少精渣物料的跑冒滴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物料仓储系统,能够减少精渣物料的跑冒滴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包括:
第一提升机,用于输送精渣物料;
第一储料仓,用于存储精渣物料,所述第一储料仓设置于所述第一提升机的一侧;
第一泄压除尘管路,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相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至少有两条。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卸料输送皮带,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底部卸料口连通,用于输送所述第一储料仓的底部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储料仓输送精渣物料,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二提升机,其入料口与所述卸料输送皮带的卸料口连通,以用于输送所述卸料输送皮带的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二储料仓,设置于所述第二提升机的一侧,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出料口还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二储料仓输送精渣物料;
第二泄压除尘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相连通,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至少有两条。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入料分配输送带,其入料口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入料分配输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一提升机的出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分配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料仓和所述第二储料仓。
可选地,所述入料分配输送带为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开设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入料口连通,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入料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三泄压除尘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相连通,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
可选地,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四泄压除尘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相连通,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提升机用于输送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用于存储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设置于第一提升机的一侧;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储料仓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机相连通,且第一泄压除尘管路整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第一泄压除尘管路将第一储料仓与第一提升机连通,进而直接将第一储料仓内产生的气压直接泄压到第一提升机内,且使得因卸料时第一储料仓内的气压较大而产生的粉尘状的精渣物料流入到第一提升机,减少了精渣物料的跑冒滴漏及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泄压除尘管路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有利于第一储料仓中产生的粉尘状的精渣物料流入第一提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物料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物料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物料仓储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物料仓储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精渣仓;200-入料提升机;
1-第一提升机;2-第一储料仓;3-第一泄压除尘管路;4-卸料输送皮带;5-第二提升机;6-第二储料仓;7-第二泄压除尘管路;8-入料分配输送带;9-第三泄压除尘管路;10-第四泄压除尘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物料仓储系统用于精渣物料等物料的存储,且该物料仓储系统能够解决由于精渣物料坍塌下落时挤压内部空洞进而形成气压使得精渣从底部卸料口及缝隙喷出的问题。物料仓储系统主要包括第一提升机1、第一储料仓2和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第一提升机1用于输送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2用于存储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2设置于第一提升机1的一侧;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倾角不大于40度。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倾角为10度。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倾角是指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和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本实施例的第一提升机1用于输送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2用于存储精渣物料,第一储料仓2设置于第一提升机1的一侧;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一端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且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整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将第一储料仓2与第一提升机1连通,进而直接将第一储料仓2内产生的气压直接泄压到第一提升机1内,且使得因卸料时第一储料仓2内的气压较大而产生的粉尘状的精渣物料流入到第一提升机1,减少了精渣物料的跑冒滴漏及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有利于第一储料仓2中产生的粉尘状的精渣物料快速流入第一提升机1。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可以设计为至少有两条,具体可以为两条,进而当其中一条堵塞时,另外一条依然可以保持对第一储料仓2的泄压作用。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卸料输送皮带4,卸料输送皮带4为皮带输送机。卸料输送皮带4与第一储料仓2的底部卸料口连通,卸料输送皮带4用于输送第一储料仓2的底部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与第一储料仓2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第一储料仓2输送精渣物料。而为了将卸料输送皮带4上的精渣物料输送到高处,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二提升机5。第二提升机5的入料口与卸料输送皮带4的卸料口连通,以用于输送卸料输送皮带4的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二储料仓6。第二储料仓6设置于第二提升机5的一侧,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还与第二储料仓6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第二储料仓6输送精渣物料;同理,为了实现对第二储料仓6的泄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一端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倾角不大于40度,进而实现第二储料仓6的泄压。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倾角是指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和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而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1、第一储料仓2、第二提升机5和第二储料仓6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一储料仓2和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一提升机1通过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连通,第二储料仓6和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二提升机5通过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连通,结构布置紧凑,有利于缩短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长度,进而便于泄压以及粉尘状的精渣的排出。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可以设计至少有两条,具体可以为两条,设计两条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当其中一条堵塞时,另外一条依然可以保持泄压作用。
此外,为了将第一提升机1排出的精渣物料分别分配到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入料分配输送带8。入料分配输送带8的入料口与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相连通,入料分配输送带8用于将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分配输送至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具体而言,入料分配输送带8为现有的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开设有两个出料口,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一个与第一储料仓2的入料口连通,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储料仓6的入料口连通,进而能够将第一提升机1排出的精渣物料分配到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仓储系统也包括第一提升机1、第一储料仓2、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卸料输送皮带4、第二提升机5、第二储料仓6、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入料分配输送带8、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和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本实施例中的物料仓储系统与实施例一中的物料仓储系统的区别在于:1、物料仓储系统的各设备的空间布置位置不同;2、增设了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和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沿前后方向,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并排间隔设置,沿左右方向,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5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5在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之间沿左右方向布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储料仓2的泄压而言,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一端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另一端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本实施例中,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倾角为10度。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使得第一储料仓2也能够向第二提升机5进行泄压。其中,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倾角是指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与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和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同理,对于第二储料仓6的泄压而言,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一端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另一端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倾角不大于40度。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使得第二储料仓6也能够向第一提升机1进行泄压。其中,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倾角是指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和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而且,沿左右方向,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5并排间隔设置,且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5在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之间沿左右方向布置,使得第一储料仓2和第二储料仓6都能够分别距离第一提升机1和第二提升机5更近,有利于缩短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和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长度,有利于泄压以及粉尘状的精渣的排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提升机(1),用于输送精渣物料;
第一储料仓(2),用于存储精渣物料,所述第一储料仓(2)设置于所述第一提升机(1)的一侧;
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所述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的倾角不大于4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除尘管路(3)至少有两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卸料输送皮带(4),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底部卸料口连通,用于输送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底部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一储料仓(2)输送精渣物料,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二提升机(5),其入料口与所述卸料输送皮带(4)的卸料口连通,以用于输送所述卸料输送皮带(4)的卸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二储料仓(6),设置于所述第二提升机(5)的一侧,所述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还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入料口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第二储料仓(6)输送精渣物料;
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所述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的倾角不大于4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除尘管路(7)至少有两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入料分配输送带(8),其入料口与所述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入料分配输送带(8)用于将所述第一提升机(1)的出料口排出的精渣物料分配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料仓(2)和所述第二储料仓(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分配输送带(8)为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开设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入料口连通,所述刮板输送机的两个入料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入料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与所述第二提升机(5)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与所述第一储料仓(2)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三泄压除尘管路(9)的倾角不大于40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仓储系统还包括:
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所述第一提升机(1)相连通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与所述第二储料仓(6)的侧部下方位置相连通的一端,所述第四泄压除尘管路(10)的倾角不大于40度。
CN202021474210.1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Active CN21320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4210.1U CN213201551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4210.1U CN213201551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1551U true CN21320155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4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4210.1U Active CN213201551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1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6920A (zh) 一种连续式密相正压气力输送设备和输送方法
CN213201551U (zh) 一种物料仓储系统
CN215556979U (zh) 一种酒瓶定向排列运输装置
CN210619413U (zh) 素子机械手自动上料机构
CN211003618U (zh) 一种粉体进出料密封装置
CN209480168U (zh) 一种煤粉吨袋开袋装置及输送系统
CN206537831U (zh) 一种多点卸料的链斗式提升机
CN102491095B (zh) 粉粒状物料风送系统及方法
CN105731103A (zh) 矩形仓行列式给料机
CN202807882U (zh) 一种连续式密相正压气力输送设备
CN202400314U (zh) 用于自动充填包装机的上料装置
CN202321658U (zh) 粉粒状物料风送设备
CN206447143U (zh) 一种智能提升分装系统
CN104444457A (zh) 散装料卸车系统
CN101850890A (zh) 上排料埋刮板输送机
CN210213671U (zh) 散料缓冲防磨溜管
CN205762270U (zh) 振动筛防尘密封装置
CN216996090U (zh) 防冲刷装置
CN105292598B (zh) 灌装机
CN217449526U (zh) 活性焦吸附塔排料系统
CN214217300U (zh) 粉体吨袋卸料站
CN219076236U (zh) 一种粉末原料自动上料机构
CN219955064U (zh) 一种防止堵塞窜料的空气提升装置
CN204400207U (zh) 灰尘输送提升装置
CN211392407U (zh) 粉体转运料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