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0083U - 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0083U
CN213200083U CN202021990963.8U CN202021990963U CN213200083U CN 213200083 U CN213200083 U CN 213200083U CN 202021990963 U CN202021990963 U CN 202021990963U CN 213200083 U CN213200083 U CN 213200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leg section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09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智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09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0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0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0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起落架,起落架包括:底支腿;前支腿,前支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腿段和第二支腿段,第一支腿段通过第二支腿段与底支腿的一端连接,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第一支腿段和第二支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机体连接;后支腿,后支腿的一端与底支腿的另一端连接,后支腿的另一端与机体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对前支腿双重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前支腿与机体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无人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起降的起落架,但是无人机在降落时,无人机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冲击力,起落架与机体连接的强度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机体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起落架与机体之间具有连接强度高和可靠性强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包括:机体和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底支腿;前支腿,所述前支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腿段和第二支腿段,所述第一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二支腿段与所述底支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支腿段和所述第二支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机体连接;后支腿,所述后支腿的一端与所述底支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支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通过将前支腿的第一支腿段和第二支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机体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对前支腿双重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前支腿与机体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此外,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无人机在降落时,第二支腿段可以缓冲无人机与底面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实现对机体的保护,进而可以提升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安装框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安装框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二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包括:前端板;后端板,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前端板在所述安装框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侧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连接,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在所述安装框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限定出安装腔,所述侧板的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支腿段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限定的第一限位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槽配合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二支腿段卡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和所述第四限位槽限定的第二限位空间内,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支腿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后支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落架为两个,两个所述起落架在所述机体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所述起落架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连接梁的主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安装框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机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机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枢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锁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二锁定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一锁定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锁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储液容器的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一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第二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B-B处的剖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动力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无人机100,机体1,连接梁11,
连接部111,连通腔1110,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前端壁1113,连接凸台1114,止抵面1115,第二加强筋1116,连接柱1117,过线孔1118,枢接部112,枢接腔1120,上枢接壁1121,下枢接壁1122,
前枢接壁1123,天线安装座1124,
配合部113,配合腔1130,第一配合槽1131,配合凸起1132,
安装框12,安装腔120,第一安装腔1201,第二安装腔1202
前端板121,后端板122,
侧板123,第一侧板部1231,第二安装凸起12311,
第二侧板部1232,过渡部1233,
第一限位槽1234,第一连接孔1235,
第一安装凸起124,隔离板125,加强板126,
电池导向模块127,储液容器导向模块128,
安装架13,防护架14,防护杆141,固定座142,
机臂2,第一枢接件21,套接部211,套设孔2110,
第一外壁2111,第二外壁2112,第二配合槽2113,
枢接凸部212,机臂杆22,支臂组件23,第一固定件231,
安装基板2311,转接部2312,
支臂232,支臂杆2321,第二枢接件2322,第三枢接件2323,
锁持组件233,第一锁配件2331,第一圆环部23311,
第一枢接凸起23312,枢接块23313,第一锁配部23314,凹槽部23315,第二锁定配件2332,第二圆环部23321,
第二锁配部23323,配合槽23334,
锁固件2333,配合凸台23331,第二枢接凸起23332,
连接杆23333,凸起部23334,枢接杆2334,
起落架3,前支腿311,第三支腿段3111,第二支腿段3112,第一支腿段3113,底支腿312,后支腿313,第三连接件32,卡槽321,
第二连接件33,第一限位件331,第三限位槽3311,第三连接孔3312,
第二限位件332,第四限位槽3321,第四连接孔3322,
第一连接件34,第二限位槽341,第二连接孔342,第一加强筋343,
动力组件4,连接座41,套接部411,套接孔4110,延伸部412,安装部413,
安装组件42,安装柱421,轴承422,连接套件423,固定座424,转动件425,
动力单元43,动力电机431,螺旋桨组件432,
驱动装置44,舵机441,传动轴442,连杆组件443,
第一转接件4431,第二转接件4432,连杆4433,
储液容器5,储液腔体50,储液腔体51,上箱体511,
安装槽5111,下箱体512,电池6,
电控模块7,通信模块71,第一天线711,第二天线712,飞控模块72,
NFC读写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100,包括:机体1和起落架3。其中,起落架3包括:底支腿312、前支腿311和后支腿313。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前支腿3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腿段3113和第二支腿段3112,第一支腿段3113通过第二支腿段3112与底支腿31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腿段311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腿段311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无人机100在降落的过程中,当起落架3与地面接触时,由于第一支腿段311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腿段311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由此第二支腿段3112与第一支腿段3113之间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可以缓冲无人机100与底面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实现对机体1的保护,进而可以提升无人机100在降落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支腿段3113的和第二支腿段3112连接,第一支腿段3113与第二支腿段31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当起落架3与地面接触时,如果无人机100的降落速度过大,在地面施加给起落架3的较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第二支腿段3112与第一支腿段3113之间的夹角会进一步增大,从而缓冲无人机100与底面之间的冲击力。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腿段3113和第二支腿段31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3与机体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前支腿311的第一支腿段3113和第二支腿段31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3与机体1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对前支腿311双重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前支腿311与机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后支腿313的一端与底支腿312的另一端连接,后支腿313的另一端与机体1连接。可以理解是,起落架3的两端均与机体1连接,由此可以将起落架3 的整体固定在机体1上,从而实现机体1与起落架3的一体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100,通过将前支腿311的第一支腿段3113和第二支腿段31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3与机体1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对前支腿311双重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前支腿311与机体1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此外,第一支腿段311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支腿段311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无人机100在降落时,第二支腿段3112可以缓冲无人机100与底面之间的冲击力,从而实现对机体1的保护,进而可以提升无人机100在降落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机体1包括:安装框12和连接梁11,连接梁11与安装框12的前侧连接,第一支腿段3113通过第一连接件34与安装框12 连接,第二支腿段3112通过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梁1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腿段 3113和第二支腿段31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3连接在机体1的两个部件上,即连接在安装框12和连接梁11上,由此,不仅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 33间隔开,避免第一连接件34和第二连接件33发生干涉,同时还可以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降低安装和检修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安装框12包括:前端板121、后端板122和侧板123,后端板122与前端板121在安装框12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侧板123 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121和后端板122连接,侧板123为两个,两个侧板123在安装框12 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侧板123与前端板121、后端板122限定出安装腔120,侧板 123的朝向安装腔12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1234,第一连接件34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槽 1234配合的第二限位槽341,第一支腿段3113卡设在第一限位槽1234和第二限位槽341 限定的第一限位空间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34上设有第二限位槽341,侧板123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234,第一支腿段3113可以卡设在第一限位槽1234和第二限位槽341限定的第一限位空间内,第一连接件34和侧板123连接后,第一支腿段3113可以被限定在第一限位空间内,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支腿段3113与安装框12的连接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侧板12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35,第一连接件34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35相对的第二连接孔342,第一连接孔1235和第二连接孔342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连接孔1235和第二连接孔34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一连接孔1235和第二连接孔342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34与侧板123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连接件34与侧板123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4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343,第一加强筋343沿第一连接件34的周向延伸,第一加强筋343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343在第一连接件34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 343可以提升第一连接件34的结构强度,保证第一连接件34对第一支腿段3113限位的可靠性。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件34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间隔开的第一加强筋34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第二连接件33包括:第一限位件331和第二限位件332,第一限位件331上设有第三限位槽3311,第二限位件332 的一端设有与第三限位槽3311配合的第四限位槽3321,第二限位件332与第一限位件331 连接,第二支腿段3112卡设在第三限位槽3311和第四限位槽3321限定的第二限位空间内,第二限位件332的另一端与连接梁1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331上设有第三限位槽3311,第二限位件332上设有第四限位槽3321,第二支腿段3112可以卡设在第三限位槽3311和第四限位槽3321限定的第二限位空间内,第一限位件331和第二限位件332连接后,第二支腿段3112可以被限定在第二限位空间内,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二支腿段3112与连接梁11的连接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件33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3312,第二限位件332上设有与第三连接孔3312相对的第四连接孔3322,第三连接孔3312和第四连接孔3322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三连接孔3312和第四连接孔332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三连接孔3312和第四连接孔3322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二限位件332与第一限位件331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二限位件332与第一限位件331 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腿段3113的延伸方向与底支腿312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与底支腿312平行设置的第一支腿段3113对机体1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大第一支腿段3113与机体1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一支腿段3113与机体1支架的应力过于集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起落架3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2,第三连接件32的一端设有卡槽321,后支腿313的一端插设在卡槽321内,第三连接件32 的另一端与机体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后支腿313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32实现与机体1 的连接和固定,而且后支腿313与第三连接件32是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更为简单方便。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三连接件32包括:筒柱和连接支座,连接支座与筒柱的一端连接,筒柱限定出卡槽321,筒柱的外侧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加强板。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后支腿313的另一端与机体1也可以是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起落架3为两个,两个起落架3在机体1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起落架3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两个起落架3,且两个起落架3在机体1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由此在两个起落架3的支撑作用下,可以提升无人机100起飞和降落的稳定性。
下面参考图1-图3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地,无人机100可以用于农耕产业中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或者水分喷灌等作业活动。当然,该无人机100也可以用于森林火灾中灭火液的喷洒、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
参考图1-图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100包括:机体1、机臂2、起落架3、动力组件4、储液容器5、电池6以及电控模块7。机臂2分布于机体1的两侧并与机体1 连接。起落架3固定于机体1下方以保证无人机100起飞和着陆的稳定性。动力组件4固定于机臂2远离机体1的端部,动力组件4为无人机100飞行提供升力。储液容器5搭载于机体1上用于盛装待喷洒或者待运输的物品,电池6固定于机体1上,动力组件4为无人机100提供动力,电控模块7固定于机体1上,用于控制无人机100的飞行姿势。
参照图8-图14,机体1包括连接梁11以及与连接梁11固定连接的安装框12。其中,连接梁11包括连接部111和连接在连接部111两端的两个枢接部112。
参照图11和图12,连接部111包括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以及连接在上端壁1111和下端壁1112之间的前端壁1113,其中,前端壁1113大致形成为截面呈圆弧形的结构。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以及前端壁1113共同围设为开口朝后的连通腔1110,使得连接部111形成为截面大致呈“U”形的结构。连通腔1110的内壁上形成有连接凸台1114和止抵面1115。其中,连接凸台1114可以沿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以及前端壁1113分别延伸,且连接凸台1114上开设有贯穿连接部111外壁的通孔。
优选地,连通腔1110内壁上还形成有第二加强筋1116,第二加强筋1116可以沿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以及前端壁1113的内壁横向和/或纵向延伸。其中,止抵面1115可以形成在位于上端壁1111和下端壁1112上的第二加强筋1116上,位于上端壁1111上的止抵面1115和位于下端壁1112上的止抵面1115共面。
进一步地,上端壁1111外周面上还形成有连接柱1117,连接柱1117开设有开口朝前的贯穿孔。前端壁1113上还设置有过线孔1118。
参照图4-7,枢接部112包括两个,每个枢接部112也形成为截面大致呈“U”形的结构,每个枢接部112沿连接部111端面上向后向上延伸。具体地,在俯视方向,枢接部112 的中心轴线(如图12所示的中心线D)与连接部111的中心轴线(如图12所示的中心线C) 的夹角范围为5-20度,优选值为9度、12度、14度或16度。需要说明的是,枢接部112 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111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即为枢接部112相对连接部111朝后延伸的角度。在后视方向,枢接部112的中心轴线(如图13所示的中心线 B)与连接部111的中心轴线(如图13所示的中心线A)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0-35 度,优选值为12度、19度、21度或32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平行于连接部111的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上,枢接部112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111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即为枢部112相对连接部111朝上延伸的角度。枢接部112内形成有开口朝后的枢接腔1120,枢接腔1120与连通腔1110相连通。
具体地,每个枢接部112包括上枢接壁1121、下枢接壁1122以及于上枢接壁1121和下枢接壁1122连接的前枢接壁1123。上枢接壁1121、下枢接壁1122以及前枢接壁1123 分别沿上端壁1111、下端壁1112以及前端壁1113的端部延伸,上枢接壁1121与上端壁1111 以及下端壁1112与下枢接壁1122的连接处形成有加强筋以增加枢接壁1121与上端壁1111 和下端壁1112与下枢接壁1122之间的连接强度。上枢接壁1121、下枢接壁1122以及前枢接壁1123围设成开口朝后的枢接腔1120,上枢接壁1121和下枢接壁1122分别开设有同轴设置的枢接孔。上枢接壁1121和下枢接壁1122上还分别垂直延伸有天线安装座1124。天线安装座1124开设有与枢接腔1120相连通的穿孔。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枢接部112的端部延伸有配合部113,配合部113的外周面与枢接部112的上枢接壁1121、下枢接壁1122以及前枢接壁1123之间分别形成有加强筋。配合部113形成为截面呈圆弧状的结构,配合部113内形成有开口朝后的配合腔1130,配合腔1130呈圆弧状并与枢接腔1120相连通。配合部113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第一配合槽 1131,第一配合槽1131的底壁上形成配合凸起1132。
参照图11-图14,安装框12适于与连接部111连接。具体地,安装框12包括前端板121、后端板122以及分别连接在前端板121、后端板122两端的两个侧板123。前端板121 和两个侧板123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凸起124,第一安装凸起124适于与连接凸台1114连接以将安装框12与连接部111固定连接。安装时,前端板121的端面与连通腔1110内壁上止抵面1115止抵时,每个第一安装凸起124与每个连接凸台1114相对。
参照图4、图8、图15和图16,前端板121、后端板122以及两个侧板123共同围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腔120。储液容器5和电池6适于穿设在安装腔120内并与前端板121、后端板122以及两个侧板123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可拆卸连接。其中,两个侧板123形成为弯折连接的第一侧板部1231和第二侧板部1232,第一侧板部1231和第二侧板部1232 通过过渡部1233连接。第一侧板部1231、第二侧板部1232以及过渡部1233的侧面上还形成有连续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安装框12还包括隔离板125,隔离板12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板部1232靠近过渡部1233的端部。隔离板125将安装腔120分割成第一安装腔1201和第二安装腔1202。电池6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1201,储液容器5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1202。
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一侧板部1231的上还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34,第一侧板部1231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凸起12311,第二安装凸起123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35。第二安装凸起12311起用以安装起落架3。
优选地,安装框12还包括加强板126,加强板126与前端板121平行设置,加强板126的两端与第一侧板部1231连接。加强板126适于与连接凸台1114连接以加强安装框12与连接梁11之间的强度。
优选地,参照图8和图15,两个侧板123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电池导向模块127和储液容器导向模块128。电池6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1201以及储液容器5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1202时,电池导向模块127和储液容器导向模块128可以对电池6和储液容器5形成导向、阻尼以及固定。
参照图17-24,机臂2包括两个,两个机臂2分别与连接梁11的两个枢接部112可转动连接。其中,每个机臂2包括第一枢接件21、机臂杆22以及支臂组件23。
参照图18和图19,第一枢接件21包括套接部211以及沿套接部211延伸的两个枢接凸部212。套接部211包括第一外壁2111与第二外壁2112,第一外壁2111与第二外壁2112 位于同一圆周上(同轴线)。套接部211的第一外壁2111与第二外壁2112共同限定出套设孔2110,套设孔2110适于与机臂杆22的一端配合。第二外壁2112的周壁上还开设有第二配合槽2113。两个枢接凸部212分别沿套接部211的径向延伸。
机臂杆22的一端配合固定在套设孔2110上,机臂杆2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动力组件4。本实施例中,机臂杆22采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铝合金管。当然,机臂杆22还可以是采用塑胶制成的塑胶管或者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管。
参照图18-20,支臂组件23包括第一固定件231、支臂232以及锁持组件233。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231包括安装基板2311和沿安装基板2311延伸的转接部2312。第一固定件231通过安装基板2311固定在过渡部1233上。支臂232包括支臂杆2321以及连接在支臂杆2321两端的第二枢接件2322。支臂232一端通过第二枢接件2322与第一固定件231的转接部2312枢接连接。支臂2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件2322与锁持组件233 枢接连接。
参照图21-图24,锁持组件233包括第一锁配件2331、第二锁定配件2332以及锁固件 2333。
参照图23,第一锁配件2331包括第一圆环部23311以及沿第一圆环部23311外周面延伸的两个第一枢接凸起23312、枢接块23313以及第一锁配部23314。两个枢接凸起23312与支臂232远离第一固定件231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件2323枢接连接。第一锁配部23314 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部23315。
参照图24,第二锁定配件2332包括第二圆环部23321以及沿第二圆环部23321外周面延伸的两个第二枢接凸起23332和第二锁配部23323。第二圆环部23321内周面还开设有配合槽23334。两个第二枢接凸起23332与枢接块23313枢接连接,使得第一圆环部23311 和第二圆环部23321可以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参照图25,锁固件2333通过枢接杆2334与第二锁配部23323连接,锁固件2333包括配合凸台23331、沿配合凸台23331第一端面延伸的第二枢接凸起23332以及沿配合凸台23331的第二端面延伸的连接杆23333(可以为单独零件)。进一步地,第二端面上形成有凸起部23334。
下面详细描述机臂2机臂2的展开过程:
首先,旋转机臂2,将第一枢接件21的第二外壁2112配合在配合部113的配合腔1130 内。使得配合部113与第一外壁2111位于同一圆周上,配合部113与第一外壁2111围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筒,同时,配合部113上的第一配合槽1131与第二外壁2112的周壁上的第二配合槽2113共同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圆环槽。
其次,转动支臂232将第一锁配件2331的第一圆环部23311和第二锁定配件2332的第二圆环部23321配合在第一配合槽1131和第二配合槽2113上。其中,第一配合槽1131 的底壁上的配合凸起1132与第二圆环部23321内周面配合槽23324配合,避免第二圆环部23321与第一配合槽1131的底壁发生转动。
最后,转动锁固件2333将第一锁配件2331的第一圆环部23311和第二锁定配件2332 的第二圆环部23321锁定,使得第一圆环部23311和第二圆环部23321形成为与配合部113 和第一外壁2111围成的圆柱筒同轴设置的一个圆套环。第一圆环部23311和第二圆环部 23321对第一枢接件21的第二外壁2112和配合部113形成锁合。其中,锁固件2333第二端面上凸起部23334和第一锁配部23312侧壁上的凹槽部23315配合使得第一圆环部23311 和第二圆环部23321对第一枢接件21的第二外壁2112的外周壁形成挤压。
机臂2的折叠过程:机臂2的折叠过程与机臂2的展开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图8和图9,起落架3为两个,两个起落架3为镜像对称结构,具体地,两个起落架3左右对称地安装在机体1下方。每个起落架3包括前支腿311、底支腿312和后支腿313、第三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4以及第二连接件33。起落架3通过第三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3以及第一连接件34连接在机体1下方。
参照图2和图3,前支腿311和后支腿313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支腿312的前后两端。其中,底支腿312为管状且在水平面内沿前后方向延伸。前支腿311包括与底支腿312连接的第三支腿段3111,与第三支腿段3111连接的第二支腿段3112以及与第二支腿段3112 连接的第一支腿段3113。第一支腿段3113与底支腿312平行设置。
参照图5,起落架3的第一支腿段3113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234上并通过第一连接件34上设置的连接凸起与第二安装凸起12311连接,具体地,连接凸起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42,第二安装凸起123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35,第一连接孔1235和第二连接孔342通过紧固件连接。
参照图2,第三连接件32将后支腿313连接至后端板122上。
参照图6和图7,起落架第二连接件33包括第一限位件331和第二限位件332。第三连第一限位件331和第二限位件332将第二支腿段3112与连接部111的下端壁1112连接。
参照图29-图32,动力组件4包括连接座41、安装组件42、动力单元43以及驱动装置44。
参照图31和图32,连接座41(分成两个件)包括安装部413、沿安装部413一端延伸的套接部411以及沿安装部413上端面上延伸的延伸部412,套接部411内部开设有套接孔4110,机臂杆22远离机体1的一端适于配合在套接孔4110内。
安装组件42包括安装柱421、轴承422、连接套件423、固定座424以及转动件425。其中,安装柱4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22可转动地固定在延伸部412上。连接套件423 和固定座424相互连接固定在安装柱421上。转动件425与安装柱421连接。
动力单元43包括两个,每个动力单元43包括固定在固定座424上的动力电机431以及固定在动力电机431上的螺旋桨组件432。
参照图29和图30,驱动装置44包括舵机441、传动装置、传动轴442以及连杆组件443,其中,连杆组件443包括与转动件425连接的第一转接件4431、与传动轴442连接的第二转接件4432以及连接在第一转接件4431和第二转接件4432之间的连杆4433。第一转接件4431和第二转接件4432分别与连杆4433枢接连接。
参照图25和图26,储液容器5包括具有储液腔体的容器主体51,储液腔体用于盛装药液;容器主体51包括上箱体511以及自上箱体的底部垂直延伸的下箱体512,上箱体511与下箱体512一体成型并共同形成所述储液腔体50。上箱体511与下箱体512构成“T”型。
参照图26和图33,上箱体51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5111。安装槽5111内适于安装NFC模块,连接梁11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NFC读写器8。
参照图1,电控模块7包括通信模块71和飞控模块72。通信模块71和飞控模块72连接于机体1上。具体而言,机体1包括安装架13。安装架13与连接部111连接。通信模块 71和飞控模块72设置在安装架13上。电控模块7与动力组件4之间的连接线可以经过线孔1118进入连通腔1110内,再经由枢接腔1120、机臂杆22穿出。
优选地,机体1还包括防护架14,防护架14设置在安装架13外侧,防护架14包括两个防护杆141,防护杆141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柱1117的贯穿孔上。防护杆141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座142固定在下端壁1112上。
参照图27和图28,通信模块71包括第一天线711和第二天线712,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711和第二天线712分别固定于上枢接壁1121和下枢接壁1122的天线安装座1124 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
底支腿;
前支腿,所述前支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腿段和第二支腿段,所述第一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二支腿段与所述底支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支腿段和所述第二支腿段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机体连接;
后支腿,所述后支腿的一端与所述底支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支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安装框和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安装框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一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第二支腿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
前端板;
后端板,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前端板在所述安装框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
侧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连接,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在所述安装框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限定出安装腔,所述侧板的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支腿段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限定的第一限位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三限位槽;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槽配合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二支腿段卡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和所述第四限位槽限定的第二限位空间内,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支腿的延伸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后支腿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为两个,两个所述起落架在所述机体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个所述起落架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CN202021990963.8U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Active CN213200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0963.8U CN2132000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0963.8U CN2132000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0083U true CN213200083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0963.8U Active CN213200083U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0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804C (zh) 把引擎支杆固定到机翼的系统
EP3678935B1 (en) Foldab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1784442B (zh) 包含具有紧凑设计的推力吸收装置的飞行器发动机悬挂装置
CN107187499B (zh) 车辆车架及其组装方法
CN213200083U (zh) 无人机
CN212220541U (zh) 植保无人机用快插式机臂
US6977618B1 (en) Aircraft folding antenna assembly
CN213200132U (zh) 无人机
CN212890883U (zh) 用于无人机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13200078U (zh) 用于无人机机臂的连接组件和无人机
CN112339979A (zh) 用于无人机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12890893U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CN213200137U (zh) 无人机
CN213443068U (zh) 用于无人机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US4398617A (en) Rear axle-drawbar oscillation support system
CN212556754U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CN213200077U (zh) 用于无人机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10316255A (zh) 汽车前端框架及汽车
CN217844930U (zh) 一种飞行器舵面锁止机构
CN112339983A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CN112340009A (zh) 无人机的机臂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10761305U (zh) 无人机主体框架和无人机
CN211557922U (zh) 储液装置及无人设备
CN221189099U (zh) 主轴支撑组件、传动机构和无人直升机
KR102506998B1 (ko) 드론의 운송 장비 교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